陳軍 Jonathan2025-03-16 20:35:39转美国公共电台长文 题目:美国之音及其他美国资助网络的 “血腥星期六” 更新时间:2025年3月15日 下午4:46(美国东部时间) 今天,记者们来到美国之音准备播出他们的节目,却被告知他们已被拒之门外:联邦官员已开始无限期大规模停职。 美国之音及其负责运营马蒂电台和电视台的古巴广播办公室的所有全职员工——超过1000人——均受到影响。此举是在特朗普总统周五深夜发布命令之后做出的,该#美国之音#血腥星期六#特朗普命令
陳軍 Jonathan2025-03-08 09:21:52《美国如何创造了普京》 by波兹纳 弗拉基米尔·波兹纳是让我开始关注俄乌冲突及背景的第一人。 三年前我看了他的演讲视频,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客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随后与我的同事将其翻译成中文并在推特上发表。 波兹纳 1934年出生于巴黎,母亲是法国人,父亲是俄裔犹太移民,他童年在纽约度过,19岁移居苏联。这种跨越三大洲的经历赋予他多元视角和生活经历。 他对当今历史的预见性令人信服。三年来#美国#普京#俄乌冲突
陳軍 Jonathan2025-02-25 05:53:05老胡:我认为,该作者在看待世界大势时,仍未摆脱过去几十年来世界动荡的深层原因,即西方推行 “政权更迭”(regime change) 的主张。而这一主张,本质上是以自身国家利益为驱动,以帝国强权为方式,以民主人权为叙事辅助,并依托美元和军事力量作为后盾,主导了全球今天的地缘政治格局。 我们长期生活在二战和冷战以来形成的惯性思维中,将解体后试图重返西方阵营的俄罗斯继续塑造成“侵略成性”的敌人,或视#世界大势#政权更迭#西方国家利益
陳軍 Jonathan2025-02-24 21:24:21問題:廣場革命的背景是什麼? 回答:广场革命(2013-2014年乌克兰危机),也称为乌克兰亲欧盟示威或尊严革命,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政治动荡,最终导致乌克兰总统维克托·亚努科维奇(Viktor Yanukovych)下台,并加剧了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对立。其背景主要涉及乌克兰的地缘政治选择、经济困境、国内政治腐败等多个因素。 1. 主要背景因素 (1) 乌克兰在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抉择 •乌克兰自19#广场革命#乌克兰危机#亲欧盟示威
陳軍 Jonathan2025-02-24 21:11:24可以把事情挖的再深一點: 問題:顿巴斯冲突的起因和责任方 回答:非常复杂,涉及乌克兰国内政治、俄乌关系、地缘政治,以及国际社会的不同立场。不同的利益方对冲突的起因和责任有截然不同的解读,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顿巴斯冲突的起因 1. 2013-2014年乌克兰亲欧盟示威(“广场革命”)与政权更迭 •背景:乌克兰总统维克多·亚努科维奇(Victor Yanukovych)在2013年11#顿巴斯冲突#乌克兰内政#俄乌关系
陳軍 Jonathan2025-02-21 09:42:50马斯克今天在推特上批评乌克兰政府,说他们杀害了一名美国记者。关于这件事我很早就有所关注,下面我就这几个方面试试用ChatGPT提供的资料给各位做一个梳理,看看是否接近真相: 1,所谓美国记者的简介; 2,该人的死亡原因; 3,拜登儿子和乌克兰天然气公司的关系; 4,川普被弹劾的动议是否与泽林斯基私下告知民主党有关。 我的问题:请简单介绍该人物的生平和职业背景 Chatgpt:贡萨洛·利拉(Gon#马斯克#乌克兰#美国记者事件
陳軍 Jonathan2025-01-02 03:18:38转译 美国《外交事务》最新一期专文 几乎改变中国的人—-胡耀邦与改革开放的未竟事业 作者:陈坚 2025年1月1日 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是1976年毛泽东去世后中国开启的历史性转折——一场全面的改革计划。在这一时期,通过放松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的控制,邓小平(1978年至1989年担任中国最高领导人)推动了巨大的变革力量。这些力量在短短数十年内使数亿人摆脱了绝对贫困,将中国转变为“世界工#胡耀邦#改革开放#中国历史
陳軍 Jonathan2024-12-30 16:32:59转译“外交事务”长文: 通往乌克兰和平的道路 特朗普需要现实的行动计划、强有力的激励措施和耐心 作者:Samuel Charap 2024年12月24日 Samuel Charap是兰德公司俄罗斯与欧亚政策部的主席,资深政治学专家。 寻求结束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毁灭性战争的人们迎来了重要的契机,即特朗普的当选。与美国总统拜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拜登政府采取了一种毫无保留支持乌克兰的政策,但并未推动为战#乌克兰#特朗普#拜登
陳軍 Jonathan2024-12-29 19:03:15转译 美国“外交事物”杂志发表了与国务卿布林肯的对话 题目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动荡时代 2024年12月18日 在过去四年中,自美国总统拜登就职以来,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使战争重返欧洲;10月7日,哈马斯对以色列的袭击点燃了本已混乱的中东地区的冲突;而中国在台湾海峡的挑衅行动再次将焦点拉回印太地区,使其成为潜在的战场。 在此期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一直掌舵美国的外交政策。#布林肯#美国外交政策#地缘政治
陳軍 Jonathan2024-12-22 15:32:39“然而,只有公民了解情况,否则你就无法反抗暴政“。 “因为我是⼀个抱怨者,所以我⼀般不会赞扬政府。我喜欢认为⾃⼰是⼀个负责任的、严格的评分者,⽽且我还没有给克林顿以来的任何⼀届政府打过⾼分,我认为他们都是失败的,但拜登政府完全是⼀场令⼈震惊的灾难······” —杰弗里·萨克斯 这是2024年我在社交媒体上听过最重要的一个访谈节目,它让我看到了一位在美国主流媒体被封杀的批评者,一个我所理解的#杰弗里·萨克斯#拜登政府#美国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