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广场革命
关注
NiKITa🇺🇦 ꑭ
1个月前
烏克蘭前總統15年前獻花圈現場預言 亞努科維奇是前烏克蘭總統(2010年-2014年),屬於烏克蘭地區的俄語使用者群體,持親俄立場,在他執政期間,烏克蘭發生了許多重大事件,特別是在2013-2014年的“廣場革命”中,他被廣泛認為是導致烏克蘭政治動蕩的關鍵人物,隨後,他在2014年被迫辭職,並流亡到俄羅斯。
#亚努科维奇
#乌克兰政治
#广场革命
#俄罗斯流亡
#乌克兰历史
分享
评论 0
0
陳軍 Jonathan
4个月前
問題:廣場革命的背景是什麼? 回答:广场革命(2013-2014年乌克兰危机),也称为乌克兰亲欧盟示威或尊严革命,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政治动荡,最终导致乌克兰总统维克托·亚努科维奇(Viktor Yanukovych)下台,并加剧了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对立。其背景主要涉及乌克兰的地缘政治选择、经济困境、国内政治腐败等多个因素。 1. 主要背景因素 (1) 乌克兰在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抉择 •乌克兰自1991年独立以来,一直在亲欧还是亲俄之间摇摆。 •2013年,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原本承诺签署**《乌克兰-欧盟联系协议》(AA)**,这将加强乌克兰与欧盟的经济和政治联系,并可能为未来加入欧盟铺路。 •俄罗斯对此强烈反对,施加经济和政治压力,要求乌克兰加入其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 (2) 俄罗斯的经济压力 •2013年,乌克兰经济严重依赖俄罗斯,其对俄出口占总出口的三分之一,并从俄罗斯进口大部分天然气。 •2013年乌克兰经济陷入困境,政府面临巨额债务,急需资金援助。 •欧盟提出150亿欧元援助方案,但要求乌克兰进行司法改革、打击腐败等措施。 •俄罗斯则威胁若乌克兰与欧盟签约,将提高天然气价格、限制乌克兰产品进入俄罗斯市场,并提出提供150亿美元贷款(不附带改革要求)。 (3) 亚努科维奇的决定与民众不满 •2013年11月21日,亚努科维奇政府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协议,并接受俄罗斯的贷款援助。 •这一决定被许多乌克兰人视为向俄罗斯屈服、放弃欧洲化,引发大规模抗议。 •反对派和年轻人主导抗议活动,要求政府重新启动与欧盟的合作,并指责亚努科维奇的贪腐和亲俄立场。 2. 广场革命的爆发与发展 (1) 初期和平抗议(2013年11月-12月) •抗议活动最早在**基辅的独立广场(Maidan Nezalezhnosti)**爆发,示威者要求政府履行与欧盟的协议。 •政府的强硬镇压(11月30日对和平示威者使用警力)导致抗议规模迅速扩大。 (2) 抗议升级为全国性动荡(2014年1月-2月) •进入2014年,示威者占领政府建筑,冲突不断升级。 •1月16日,政府通过**“独裁法案”**,限制示威、禁止帐篷和抗议面具,引发更大规模抗议。 •1月22日,首次出现示威者被警察枪杀,冲突进入暴力阶段。 •西部城市(如利沃夫、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开始支持抗议者,一些地区宣布不再服从亚努科维奇政府。 (3) 2月危机与亚努科维奇下台(2014年2月) •2月18日-20日,基辅发生最严重的流血冲突,警方向示威者开枪,导致超过100人死亡(称为“百人天使”)。 •2月21日,在欧盟斡旋下,亚努科维奇与反对派达成协议,同意提前大选并削弱总统权力。 •2月22日,亚努科维奇离开基辅前往东部,议会投票罢免总统,成立临时政府。 •亲欧派领导人组成新政府
#广场革命
#乌克兰危机
#亲欧盟示威
#亚努科维奇下台
#乌克兰与俄罗斯对立
#地缘政治选择
#经济困境
#政治腐败
分享
评论 0
0
陳軍 Jonathan
4个月前
可以把事情挖的再深一點: 問題:顿巴斯冲突的起因和责任方 回答:非常复杂,涉及乌克兰国内政治、俄乌关系、地缘政治,以及国际社会的不同立场。不同的利益方对冲突的起因和责任有截然不同的解读,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顿巴斯冲突的起因 1. 2013-2014年乌克兰亲欧盟示威(“广场革命”)与政权更迭 •背景:乌克兰总统维克多·亚努科维奇(Victor Yanukovych)在2013年11月暂停与欧盟签署《乌克兰-欧盟联系协议》,转而寻求与俄罗斯加强经济合作。 •示威:这一决定引发了大规模亲欧盟示威(基辅独立广场抗议),最终在2014年2月演变为暴力冲突,导致亚努科维奇政府垮台,亚努科维奇逃往俄罗斯。 •亲俄派的反应:乌克兰东部和南部部分亲俄居民及政治势力认为新政府是“非法政变”产物,开始组织抗议,要求更大的自治权甚至独立。 2. 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吞并(2014年3月) •公投与兼并:俄罗斯在乌克兰局势混乱之际出兵克里米亚,并在3月举行公投(乌克兰及西方认为非法),随后正式吞并该地区。 •影响:克里米亚事件极大激化了乌克兰东部的分裂情绪,一些顿巴斯居民希望效仿克里米亚,与俄罗斯合并,进一步加剧局势紧张。 3. 亲俄分离主义武装在顿巴斯地区发动叛乱(2014年4月) •4月:乌克兰东部的亲俄武装组织占领了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政府大楼,并宣布成立“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DPR)”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LPR)”。 •乌克兰政府的反应:乌克兰政府宣布对这些武装组织展开“反恐行动”(ATO),派遣军队试图夺回失控地区。 谁应为冲突负责?不同立场的分析 1. 乌克兰的立场 乌克兰政府和西方国家认为: •俄罗斯是冲突的直接挑起者,通过支持分离主义武装破坏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俄罗斯提供武器、资金、人员支持,并派遣“志愿兵”甚至俄正规军进入顿巴斯作战。 •顿巴斯分离主义者是俄罗斯扶持的代理人,他们的行动是俄罗斯“混合战争”的一部分,类似克里米亚模式。 •俄方支持顿巴斯叛乱,是为了阻止乌克兰进一步向西方靠拢,尤其是加入北约和欧盟。 2. 俄罗斯的立场 俄罗斯政府及亲俄势力认为: •顿巴斯冲突是乌克兰政府自己引发的,因为基辅新政府上台后采取反俄政策(如取消俄语地区的语言保护法案),导致东部地区民众不满。 •顿巴斯民众是自发反抗基辅政府的,因为他们不承认政变上台的政府,并希望维护自己的文化、语言和政治权利。 •乌克兰政府对东部采取武力镇压,而不是与分裂势力谈判,导致局势升级。俄罗斯只是在人道主义和政治层面支持顿巴斯地区,而非直接军事介入。 3. 西方国家和国际机构的立场 •欧盟、美国及北约: •认为俄罗斯直接介入冲突,是“侵略者”而非“调停者”。 •通过经济制裁和外交施压,试图阻止俄罗斯对顿巴斯的支持。 •联合国与欧安组织: •认为冲突是“乌克兰内部冲突”,但俄罗斯的支持起到了“加剧冲突”的作用。 •试图通过明斯克协议等方式促成和平解决。 总结 顿巴斯冲突的起因涉及乌克兰国内政治变局、俄乌关系紧张以及大国博弈: •乌克兰政府和西方国家认为,冲突的根本原因是俄罗斯通过支持分裂武装破坏乌克兰主权。 •俄罗斯及亲俄势力认为,冲突是乌克兰政府镇压东部亲俄民众所引发的,俄罗斯只是提供有限支持。 从中立角度来看: 1.乌克兰的内部政治变动(亲西方政府上台,东部地区不满)是直接导火索。 2.**俄罗斯的干预(武装支持、派遣人员)**加剧了冲突,并使其国际化。 3.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支持(制裁俄罗斯、提供军事援助)也让冲突延续至今。 这场冲突不是简单的“俄罗斯侵略乌克兰”或“乌克兰政府镇压顿巴斯”的单方面问题,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复杂局势。
#顿巴斯冲突
#乌克兰内政
#俄乌关系
#地缘政治
#国际社会
#广场革命
#乌克兰总统维克多·亚努科维奇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