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4 21:48:30
問題:廣場革命的背景是什麼? 回答:广场革命(2013-2014年乌克兰危机),也称为乌克兰亲欧盟示威或尊严革命,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政治动荡,最终导致乌克兰总统维克托·亚努科维奇(Viktor Yanukovych)下台,并加剧了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对立。其背景主要涉及乌克兰的地缘政治选择、经济困境、国内政治腐败等多个因素。 1. 主要背景因素 (1) 乌克兰在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抉择 •乌克兰自1991年独立以来,一直在亲欧还是亲俄之间摇摆。 •2013年,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原本承诺签署**《乌克兰-欧盟联系协议》(AA)**,这将加强乌克兰与欧盟的经济和政治联系,并可能为未来加入欧盟铺路。 •俄罗斯对此强烈反对,施加经济和政治压力,要求乌克兰加入其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 (2) 俄罗斯的经济压力 •2013年,乌克兰经济严重依赖俄罗斯,其对俄出口占总出口的三分之一,并从俄罗斯进口大部分天然气。 •2013年乌克兰经济陷入困境,政府面临巨额债务,急需资金援助。 •欧盟提出150亿欧元援助方案,但要求乌克兰进行司法改革、打击腐败等措施。 •俄罗斯则威胁若乌克兰与欧盟签约,将提高天然气价格、限制乌克兰产品进入俄罗斯市场,并提出提供150亿美元贷款(不附带改革要求)。 (3) 亚努科维奇的决定与民众不满 •2013年11月21日,亚努科维奇政府宣布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协议,并接受俄罗斯的贷款援助。 •这一决定被许多乌克兰人视为向俄罗斯屈服、放弃欧洲化,引发大规模抗议。 •反对派和年轻人主导抗议活动,要求政府重新启动与欧盟的合作,并指责亚努科维奇的贪腐和亲俄立场。 2. 广场革命的爆发与发展 (1) 初期和平抗议(2013年11月-12月) •抗议活动最早在**基辅的独立广场(Maidan Nezalezhnosti)**爆发,示威者要求政府履行与欧盟的协议。 •政府的强硬镇压(11月30日对和平示威者使用警力)导致抗议规模迅速扩大。 (2) 抗议升级为全国性动荡(2014年1月-2月) •进入2014年,示威者占领政府建筑,冲突不断升级。 •1月16日,政府通过**“独裁法案”**,限制示威、禁止帐篷和抗议面具,引发更大规模抗议。 •1月22日,首次出现示威者被警察枪杀,冲突进入暴力阶段。 •西部城市(如利沃夫、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开始支持抗议者,一些地区宣布不再服从亚努科维奇政府。 (3) 2月危机与亚努科维奇下台(2014年2月) •2月18日-20日,基辅发生最严重的流血冲突,警方向示威者开枪,导致超过100人死亡(称为“百人天使”)。 •2月21日,在欧盟斡旋下,亚努科维奇与反对派达成协议,同意提前大选并削弱总统权力。 •2月22日,亚努科维奇离开基辅前往东部,议会投票罢免总统,成立临时政府。 •亲欧派领导人组成新政府
2025-04-14 21:48:30
2025-04-13 20:54:11
2025-04-11 23:16:26
2025-04-10 13:05:27
2025-04-10 06:3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