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韵和
1个月前
主席,我是来找你平反的 除了众所周知的张玉凤,还有一个发掘出来的「毛泽东的最后一个女人」。这就是孟锦云。 孟锦云到毛泽东身边,是一九七五年初夏。准确些说,是五月。孟锦云一身陆军军服,和另一个身着空军军服的姑娘,一道去求见毛泽东。她们在中南海北大门往里打了电话,警卫人员写了个条子, 很快送到张玉凤手里﹕ 「田玲和湖北来的孟锦云要找张玉凤。」 张玉凤并不认识孟锦云。如果她把条子一扔,这事儿也就没了。她知道她们其实是来找毛泽东的。她去问毛,毛点头同意了。 「主席,我是湖北来的孟锦云。」 「记得,你不就是我的半个小同乡吗﹖」 「主席,我是来找你平反的。」 毛泽东甚为诧异﹕ 「你这么多年不来看我,见面就让我给你平反,这个反莫法平噢。」 此时他一只眼睛已瞎,另一只视线微弱。孟锦云在他眼里,只是一个模模糊糊的影子。但他还记得她,这个十几年前跳舞跳出来的女友。 一九五九年,十二岁的孟锦云考取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那时她看到一些年纪较大的老同志经常到中南海「出任务」,也就是 陪中央首长跳舞,心里羡慕极了。所谓老同志,不过就是十几二十岁左右。到了一九六三年四月,她十六岁,成了老团员,也被派去陪舞。在「春藕斋」舞会上,她 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看过毛跟别的女团员跳过一曲之后,孟锦云主动上前邀毛。这时奏的舞曲是《喜相逢》。 「你是新来的﹖」 「我第一次来。」 「怪不得面生。小同志,你叫什么名﹖」 孟锦云报了姓名。 「这名字好听,你跟孟夫子同姓呢。」 又问到她的老家湖北,更高兴了,连说「是我的半个小同乡﹗」这就是陪毛泽东跳舞的许许多多女友中的一个,认识过程非 常简单,是由孟锦云自己回忆的。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话说空政文工团分成两大派,一派叫「硬骨头革命造反派」,一派叫「红旗革命造反团」,针锋相对, 势不两立。为了寻找真理与靠山,「硬骨头」的孟锦云几个小将一道去中南海找毛泽东,当面告了「红旗」的御状,说他们是「打着红旗反红旗」。毛泽东要她们 「团结大多数」,又用红铅笔写了张纸条,叫她们这五个人去找林彪的夫人叶群。 空军大多由原四野组建而成,是林彪力图要控制的一个军种。毛泽东「找叶群」三个字的手谕,令「林办」主任叶群兴奋不 已,立刻表态支持她们,也要她们支持空军司令吴法宪。孟锦云回到文工团,把这一机密告诉了「红旗」派的哥哥,劝他反戈一击,回到革命队伍里来。她哥哥见事 态严重,赶紧把这一消息遍告「红旗」派成员。事情传开,孟锦云反而成了「硬骨头」的异己。 在林彪的授意下,吴法宪让文工团把那几个经常去中南海跳舞的小将召集问话,要她们汇报主席的情况﹕主席说了什么话﹖ 喜欢听什么歌﹖什么戏﹖健康状况如何﹖吃什么药﹖去了哪儿﹖有什么习惯﹖......点滴不漏。她们每人写了几大篇,有人还去毛泽东那儿偷药,交给林彪手 下的人去化验。 这些情况,又被当作「异己」的孟锦云告诉了哥哥。哥哥把它写成材料,一式两份,托江青和文革红人蒯大富转交毛泽东。 不料江青与叶群订有协议,互通情报,互相惩治对方的敌人。江将材料转交给了叶群。孟锦云的哥哥立刻被抄家,关了起来。不久,孟锦云也被逮捕,罪名是现行反 革命。这一关就是五年,直到林彪垮台。 一九七二年五月十四日,孟锦云被宣布「宽大」释放,安排在武汉一个军队医院当护士。这时她已二十五岁,同医院一位搞 政工的年轻干部小裴爱上了她,他们结婚了。小裴不能再搞政工,被调换工作。孟锦云知道自己档案里仍塞有黑材料。她做了一次人工流产,赚到规定的十五天休 假,借着这点时间,悄悄离开武汉,到北京去为自己想办法落实政策。她找到了好友小丽。 小丽也是当年空政文工团的,也陪毛泽东跳过舞,也犯了「路线错误」打发到农村劳动,并被剥夺去毛泽东那里玩的资格。 这种特殊资格,长期以来由一个叫小李的造反派头头独霸了,她是叶群的亲信。有次,毛泽东问起小丽,要小李让小丽来玩。小李只好找到小丽,说自己如何如何帮 她讲情,要她写一份深刻的检查,就可以去见毛主席。小丽拔笔就写把自己骂了个狗血淋头,深深忏悔,这才得以从农村回到北京,并由小李带去见到了毛。 一次二次,小丽完全摆脱小李的控制,就开始说起其它的舞伴。她问毛﹕ 「小孟可不可以回北京﹖」 「当然可以,这么大个北京,放不下我的半个小同乡﹗」 于是就有了孟锦云找毛泽东「平反」的一幕。毛泽东哈哈一笑﹕「你个孟夫子,要不是你档案里放了黑材料,你还不来看我呢。一去就是八年啊,看来档案里还是放了黑材料好。」 终于讨得了「一个说法」 毛泽东当即拍板,留她在他身边工作,武汉都不用回了。留在他身边,就是最有力的平反。但孟锦云多了一个心眼,要求中央办公厅一定要为她消除档案里的黑材料。一九七五年八月,由汪东兴转交她一份空军政治部党委《对于孟锦云同志的平反结论》﹕ 「原空政文工团歌舞团舞蹈演员孟锦云,女,一九四八年生,家庭出身职员,本人成分学生,一九五九年入伍,一九六四年 入团。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孟锦云同志积极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和广大革命群众一道,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曾向中央首长写信揭发叶群、吴法宪在空政 文工团所搞的阴谋活动,并对叶群、吴法宪在空政文工团所推行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林彪死党叶群、吴法宪出于反革命阴谋活动的需 要,捏造罪名,于一九六八年三月九日将孟锦云同志逮捕。一九六九年六月七日,原空政部党委根据空政文工团革委会的报告,报经吴法宪批准,将孟戴反革命帽 子,送兰州军区空军农场监督劳动,后转至兰空高炮雷达修理所,直至一九七三年一月,近五年时间。现已查明,这完全是叶群、吴法宪对孟锦云同志的政治迫害。 过去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应予推倒。现决定撤销原政治部党委一九六九年九月七日的报告,给孟锦云同志平反,恢复名誉,恢复团的生活,分配工作。过去凡整了与本 结论不符的有关孟锦云同志的一切材料,予以清理,一律作废。空军政治部党委一九七五年八月十三日」 我不厌其烦地将这份奇文全篇照录在此,是抱着与读者共赏的目的。在中国,不知有多少蒙受冤屈和迫害的人,为了得到一 纸这样的《平反结论》而奔走呼号、上下求索、耗尽余生、皓首穷经﹙这一成语绝非误用﹚、精神崩溃,甚至重入监狱或饮恨自戕。这些人上至高官名流,下至平民 百姓,芸芸众生,都被逼得无论如何要讨「一个说法」。孟锦云算是非常走运的了,一下就讨到,不过五分钟、十分钟的场合。因为她找着了人,找到了发起这一切 灾难的始作俑者,真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 ---毛泽东最后的女人张玉凤、孟锦云 作者:赵无眠
朱韵和
1个月前
毛泽东晚年唯一的「知音」 晚年毛泽东,把张玉凤当成了唯一的「知音」,造成了张的专横跋扈。到后来,她已不仅仅违抗医嘱,而是直接干预医生的人事调遣了。一九七五年十月底,江青等人的反邓运动升级,毛泽东病情大变,医疗组提出增加神经内科医生住进中南海,张耀祠不同意﹕「张玉凤说了,这些医生不 顶用。进来也是吃闲饭。她不同意,怎么好让他们进来﹖」 张耀祠是张玉凤的顶头上司,张玉凤进中南海,还是张耀祠经办并找她谈话的。短短五年时间,张玉凤竟变得拥有如此权威,「张玉凤说了」,「她不同意」,张耀祠都不敢让毛需要的医生进门。后来找汪东兴,才解决这一难题。 病入膏肓的毛泽东,被张玉凤拉上在游泳池的书房里看电影,看了一场又一场。有趣的是,毛的正式夫人江青也是个电 影迷。但两个电影迷层次相差太远。江青喜欢看西方的艺术片,遇到好的经典影片,还会反复观赏,从中汲取艺术营养。她搞京剧革命和样板戏,敢当着那么多的专 家评头品足指东说西,除了手中的权力,多少还是有些艺术的造诣和本钱的。张玉凤完全不同,她又不要搞「样板戏」,也不懂什么艺术不艺术,看的都是些台湾香 港的大滥片。 那个时代,平民百姓的文化生活是极为贫乏的。电影院公开上映的,好几年都只有那么十几部老掉牙的国产片,还有少得可 怜的苏联、北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和罗马尼亚的影片。高干及其家属和某些特权阶层,有时可以看到一些「内部电影」,供参考和批判。数量和内容也仍然极有 限。只有中南海才不受这种限制。江青可以随意调看任何她想看的电影,包括全世界最好的电影﹔张玉凤不甘示弱,也可以调看任何她想看的电影,包括全世界最差 的电影。问题是毛泽东要陪张玉凤看,其它值班的人包括护士和医疗组的医生也得跟着看。不去不成,张耀祠说,「反正大家都看了,不要到时候又揭发,主席病 重,我们值班看电影。」 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周恩来逝世。「一组」内依旧歌舞升平,游泳池每天仍放电影。中国新年到了,张玉凤提出放些鞭炮 热闹热闹。自一九四九年毛泽东入住中南海以后,任何人不许在中南海燃放鞭炮。张玉凤一句话就打破了这一禁令。张玉凤发话,张耀祠当即去买,当夜就在游泳池 后院里放。吸引了许多民众在北海的大桥上驻足观看。由此引起传言,毛泽东放鞭炮,庆贺周恩来死。 「张玉凤要放鞭炮」,是李志绥说的。据另一些人包括张自己的回忆,放鞭炮热闹热闹,是毛泽东的提议,张不过传令行事 罢了。以毛的身份和个性,他大概是不会想到除夕要放鞭炮热闹热闹的。「十一」,「五一」,这些国家级的庆典上,什么规格和花样的焰火没看过,要去街上买那 些小民百姓放的鞭炮﹖多半还是张首先出的点子,而毛也表示同意,藉以驱赶「老、病、死」给中南海带来的凋敝、寂寥和凄怆,驱赶新年伊始就显现无遗的种种凶 兆和晦气。 张玉凤仍然同毛吵架。一九七六年五月,毛泽东会见老挝﹙寮国﹚总理凯山,完了又和张玉凤大吵一架。华国锋亲自出面劝说张﹕「主席年纪大了,有重病,伺候他老人家要有耐心嘛。」张嘴里犹自嘟嘟囔囔,很不耐烦。王洪文也凑过来﹕「小张,好好伺候主席,我们感谢你。」 ---毛泽东最后的女人张玉凤、孟锦云 作者:赵无眠
朱韵和
1个月前
凰仪“武装抢夺粮食”案 就在四川荥经大量饿死人之际,荥经凰仪公社武装部长李文中,带领农民武装抢夺国家粮库。 凰仪距县城20公里。六0年春,凰仪公社各食堂都断粮绝炊,短短几个月,死了快一半人。有的在地里干活,倒地就断气了,有的在路上走着就倒地死亡。在公社驻地凰仪堡的小街上,几乎天天有死 尸。偏桥沟、木沟岩一带村子几乎死绝了人。 其时李文中任凰仪公社武装部长。李文中的婶娘死后,叔叔带两个儿女去逃荒,还没走出公社地界,一家三口全死在路上,几天后有人告诉,他才去收尸。他把三个尸体背上,轻飘飘的加起来没一百斤。一路上,他看到路边、河边、山坡上,到处都是枯瘦如柴、皮包骨头的死人。 李文中本是一个忠厚老实,积极听话的干部。眼见死人如潮,于是找到县委书记饶青反映灾情,要求立即发粮救灾。没想到招致饶青一顿狠批,说他是“站歪了阶级立场”,要严肃处理。 李文中实在忍不下去了,于是决心宁肯自己死了,也要为还没死的那些太老实、太可怜的老百姓搞点粮食吃。于是,他拿起了枪,率领公社部分武装民兵和勉强能走动的社员,进行了一次在当年真是石破天惊的伟大壮举——持枪闯进装满粮食的国库,开仓抢粮救灾民。当他持枪和饥民们一起闯进公社粮库时,遭到粮库干部的阻拦。李文中怒火中烧,用枪顶着站长,逼他打开粮仓,随行的饥民欢呼雀跃,一袋袋白米和谷子,被背回了饥民的家中。 县委书记饶青闻知凰仪公社李文中带头抢劫国家粮库,怒不可遏。说他带领五类分子(其实跟他一起去搞粮食的人,全是贫下中农,没一个是五类分子,五类分子比社员更惨,早就饿得躺在床上起不来了)搞反革命武装暴动,报经上级批准,以发动“反革命武装暴动”罪,将其逮捕。1962年,判刑20年。 ---大饥荒是中共有计划的屠杀手段 编写:爱德华
【 #东北大学6名大学生溺亡事故直接原因 :格栅板钢焊缝有陈旧性裂纹 整块格栅板翻转脱落】 #6名大学生溺亡涉事矿企3人被抓 7月23日,东北大学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时,6名学生坠入浮选槽不幸溺亡,1名老师受伤。24日下午,记者从东北大学相关工作人员处获得了一份事故情况调查通报。通报显示,已初步查明的事故直接原因是浮选槽上方钢格栅板(规格1.2m×3m)一侧固定角钢焊缝存在陈旧性裂纹,当日受集中载荷后瞬间断裂,导致整块格栅板翻转脱落。事故调查组发现,涉事企业2月份虽对格栅板进行过一次“局部更换”,但未对全部焊缝做无损检测;事发平台日常承载标识缺失,未限定同时站立人数;学校与企业签署的《教学实习安全协议》未明确现场监护、限员和应急流程。目前,涉事车间全线停产整顿;企业分管安全副总经理、车间主任、当日监护人员3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东北大学已启动校内问责,暂停所有赴矿山现场实习,并成立家属善后专班;企业与学校已同6名遇难学生家属全部取得联系,正依照《工伤保险条例》及《生产安全事故赔偿办法》协商赔偿。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原文>> :sys_link: 网页链接 https://www.sohu.com/a/917226825_362042 :sys_video: 新华网的微博视频 https://video.weibo.com/show?fid=1034:5191974563807286 :icon_weibo: https://weibo.com/5890672121/PCGOT0G1v#搜狐新闻
雅江水电:十问习近平 1,选址在地理板块冲击区,地震频发,1950年发生过八级地震,施工难度和维护难度都极高,经过足够的考察论证吗? 2,如此重大的投资项目,而且严重危害地理生态,经过人大讨论和投票表决吗? 3,项目距印度仅有30-50公里,一旦发生事故,将会给印度造成极大的人道和经济灾难,考虑到这个问题吗? 4,项目周围数百公里都是复杂的地理环境,施工难度极大,且扩大生态破坏面积,考虑过可行性和保护方案吗? 5,水电综合效益已经被证明得不偿失,欧美发达国家早就不再发展,反而逐步拆除水电大坝,在如此高危区域建如此之大的水电项目,不是与发达国家经验背道而驰吗? 6,中国核电和火点产业技术都非常成熟,且幅员广大易于实施,为何再建如此危险的水电项目呢? 7,鉴于此议长期受到印度反对,如今强行实施,是准备与印度打仗吗? 8,如今世界正在发生AI科技革命,工业生产效能有望大幅提高,用电量会大幅消减,斥资1.2万亿建这个项目,会不会建成之日就是废弃之时? 9,当今中国社会矛盾重重,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反社会冲击事件,如此庞大而复杂的项目容不得丝毫懈怠,怎样保证不发生人为事故? 10,目前中国经济陷入严重萎缩,几乎所有省市财政都入不敷出,冒然推动如此庞大的项目,一定造成财政紧张甚至金融危机,对此有足够考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