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ris
3个月前
Morris
3个月前
认知高的人可以看懂这些: 第一,这个杀熟的世界,如果熟人不害你,其他人很难下手。 第二,武大郎为什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期盼潘金莲可以回心转意?因为弱者都希望人人都有良心,而事实上对方有没有良心,取决于你是否值得。 第三,聪明人和智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聪明人呢是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而智者呢是避免一个又一个的问题。 第四,如何秒懂人性最根本的底色?不听课,不看书,看看动物世界就明白了。动物与人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动物知足不知耻,而有些人却可以做到不知耻也不知足。 第五,在家的时候,我们的纯真和天真是可爱的,但一旦步入社会,你的纯真和天真就是成了别人的牺牲品。 第六,有些规则我们看似公平,其实他保护的不是弱者,他只是站队在那些能够平衡各方利益的操控者手里。 第七,为什么要对这个世界去魅,因为你畏惧的大多数人,其实你都得罪得起,你担心的大部分事,其实基本都不会发生,你强忍着说不出口的那些话,即便说出来,其实也不过如此。 第八,几乎所有人都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刻,后悔的都是我没有做过什么,而不是说我做了什么。 第九,家庭的核心不是感情,而是经济。贫贱夫妻百事哀,这话不会错,是无数过来人总结的真相和精髓。婚姻的本质,它就是利益捆绑,为的就是结合双方的利益都能够增值。所以呢智者认真搞事业,用自己的价值博得家人的认可和满意,愚者才会拼命的强调感情,用道德绑架宣誓主权。 第十,人性就是穷困潦倒时,看什么都偏激、否定甚至凶残。可一旦他变富裕了,他就会变得宽容随和。穷生奸计,复则良心。 第十一,社会的资源永远都有限,尤其是好资源,好东西都是要靠抢的,只有弱者才等着分配,期待公平。 第十二,检验一个人是否成熟,其实看的就是他能不能包容两种甚至两种以上,跟自己截然不同的观点,而且还可以正常的去行事。 第十三,就是你最要小心的就是那些整天在嘴上挂着仁义道德的人,他张口就是利他,闭口就是付出,但内心盘算的却是自己怎么收割和自身的利益,越缺什么,他越刻意想要展示什么。 第十四,思想不在一个维度,微笑就好。三观不在一个层次,转身就好。真正的强者都独善其身,不成熟或者是非者,才喜欢扎堆。 第十五,人生最好的老师,不是建议、规划或者说管教,而是南墙,只有吃亏了,才能让一个人快速成长。人教人不会事儿,教人他一次就够了。 第十六,这个世上最无药可救的不是没有文化的人,而是那些死读书、认死理的人。他们掌握了一些冠冕堂皇的书面原则,然后自诩博学,试图让这个多维多变的现实社会去迁就他,甚至硬套那些脱离实际的书面道理来道德绑架他人。有知识无智慧,其实对这个世界的破坏力更大。 第十七,什么是弱者思维,就是一旦遇到他不能理解和复杂的局面,他就会习惯性的退回到自己的思维舒适区,反过来还去议论他人的人品和道德。其实议论是非者,本是是非人。 第十八,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好东西是你的,你只不过是这个世界的体验者,或者说是暂时保管的人罢了。我的这个词,其实它是个伪命题。即便是生命,我们随时都有可能被收走。所以做人呢,不要太执着于一些人和事,你会很累。 第十九,决定一个人前途和命运的,表面上看上去是你的能力、努力和机遇,其实更重要的是他和谁形成了利益的共同体。我们平时看到的那些风光人物,基本上都是某利益集团在背后的托举,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 第二十,一辈子都在省着攒着,不论多抠,钱还是没存够。一辈子都在忍着让着怕着,不论多小心,人还是得罪了不少。一辈子都在读着写着悟着,不论多聪明,亏还是没少吃。一辈子都在觉醒中,成熟中,成长中,不论多淡定,遗憾还是会有。回头看,除了苍老的容颜,渐长的年纪,满腹的心酸,还有什么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所以,做人呢,想开了,看开了,真正释怀了,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无论钱多钱少,都要有能力让自己快乐起来,这才叫生活,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才不枉此生。
Morris
3个月前
人死了以后会不会有灵魂?首先你恐惧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恐惧死亡是真,而死亡是假,恐惧死亡比死亡更可怕。想象一下秋天树叶开始凋零,你会因为树叶的凋落而恐惧吗?当然不会,因为你知道这是自然规律,因为你知道他还会再长出新的叶子。其实你的恐惧并不会影响死亡本身的发生,但是它会让你彻底活在死亡带来的恐惧世界里,让你成为死亡本身,它只会让死亡变成一种确定性,不只是形态上,更是灵魂上。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我死了,你还活着。这谁更不幸,只有天知道。死与活只是两种不同的形态罢了。叶子没有生长出来,不代表叶子不存在,叶子掉落最后化为乌有,也不代表叶子就不存在。死亡或者失去只是一种形态上的暂时定格,就好比一把古老的椅子破碎被翻修成其他形式的艺术品一样。椅子并没有死去,只是名为椅子的形态被定格在那个当下。但是它的生命依然在延续,只是形态改变了而已,从看得见的椅子变成了看得见的艺术品。 其次,生命的魅力在于你是否看见。这里的看见不是肉眼的看见,而是量子眼的看见。什么是量子眼?就是你看见它既存在,用量子理论来说就是纠缠,或者说叫做合一。怎么理解合一呢?就举一个我经常讲的简单的例子,你吃了一块面包,面包就是被你吃掉了。但是它以另外一种形式成为了新的你,你就是他生命的延续。本质上你就是他他就是你,这就是合一。我一直有一个理论,看见就是一种滋养,陪伴就是一种生长,得到就是一种体验,失去就是一种新的显化。当我们活在合一的状态里,我们的生命就会从有限的游戏变成一种无限的存有。而合一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无我,一个是兼容。这两个加在一起,就是不生不灭,这个无我就是无有分别、无有感受、无有时间、无有生死。而兼容就是无我状态下的全然接纳,来者是我,去者也是我。 最后,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平行世界当中,每一个人都是永恒的存在,你现在同时承载着过去和未来,时间和空间都是以叠加态的形式呈现的。每一个人、每个念头的产生都会分裂出不同的平行宇宙,每个人死和活的状态会在不同宇宙中同时存在。比如某个人在某个世界是医生,在另一个世界可能会成为艺术家。这个世界的医生死了不代表成为艺术家的,你死了,你和他只要在念头和频率一致的情况下,就会以不同的身份和状态神奇相遇,我们把这个通常叫做缘分。所以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你怎么知道飞到你身边的蝴蝶就不是你前世的亲戚的?你们或许只是呈现形态上不同,但是你们有可能是一个灵魂本体,只是分布在不同的平行世界当中。所以死亡并不是注销账号,只是备份了一份数据而已。紧接着就会变成另外一种生命状态。生死就如同海浪与沙滩的关系,海浪说我死了,沙子说你只是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