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宇宙
关注
Morris
2周前
一个顶级思维:心定。心定的人自带一种“稳”的能量,这种能量能吸引贵人,带来机会、减少内耗。财富的本质是能量,它从来不会追心浮气躁的人,相信“字宙”会给最好的,专注于自己成长,财富越会流向心静神稳的你。
#心定
#能量
#财富
#成长
#宇宙
分享
评论 0
0
Colin Wu
3周前
文科小白跟 GPT 学习热力学第二定律,结尾上价值😂: 许多科学家确实称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定律)为“自然界最伟大的定律之一”,甚至有科学家(如爱丁顿)说过:“如果你的理论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相抵触,我不管你的理论多么聪明,注定是要被推翻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核心,它可以有许多表述,最常见的几种是:熵增原理:孤立系统的总熵永不减少,只能增加或保持不变。能量不可逆散逸:能量虽然守恒(第一定律),但其“可用性”不断降低。 它其实讲的只是一个简单的事实:“热不会自己从冷的地方跑到热的地方。”举个例子:你把一杯热咖啡放在桌上,它会变凉;但你从来没见过一杯凉咖啡会自己变热。 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最简单的体现。 它说明自然界的过程有一个“方向”—— 热量从高温流向低温,能量慢慢“分散”开去。 热力学第一定律告诉我们:“能量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无中生有。”可第二定律补了一句: “虽然能量守恒,但它会越来越‘没用’。”比如你开车:汽油的化学能→发动机→动能→热量→散掉。所有能量都还在,但已经变成了无法再驱动车的“废热”。所以它揭示的,不是能量的数量变化,而是能量质量的下降。 因为在微观层面上,分子之间的运动是“无序的”,自然界总是倾向于让粒子分布得更随机、更平均。举个最直观的比喻:想象你往水里滴了一滴墨水;它不会自己“聚”回去,而是会越来越均匀地扩散。系统总会从“可能性小的状态”(局部集中)走向“可能性大的状态”(分布均匀)。这种“状态可能性的增加”,就是熵增。 从纯科学角度,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重要性在于:它定义了自然过程的方向,以前我们以为物理规律都是“可逆”的,比如牛顿定律;但第二定律告诉我们,现实世界其实是不可逆的。咖啡凉了,不能再自己变热。时间因此有了“箭头”。 它让工程学成为可能,所有的机器(发动机、冰箱、电脑、发电厂),都是围绕“熵增的限制”去设计的。我们知道没有任何机器能 100% 把热变成功——因为第二定律禁止了“永动机”。 为什么它被称为“最伟大”: 无论是分子、星系、生物还是经济系统,几乎所有复杂系统的演化都遵循某种“熵增”趋势。物理学中大多数方程(如牛顿定律、麦克斯韦方程)是“时间对称”的,只有热力学第二定律给时间赋予了“过去 → 未来”的不可逆方向从克劳修斯到玻尔兹曼,人们发现熵其实反映了微观粒子状态数的多少——这是统计物理的诞生点,也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 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孤立系统的总熵永远增加,直到达到最大值。这意味着一切能量差最终都会被耗尽。恒星会冷却,星系会消散,意识会消失。宇宙的终点,是所谓的“热寂(heat death)”——温度均匀、无光无声、再无变化。 也就是说,存在本身是一个从低熵到高熵、从有序到无序的过程。这与人类的生命、文明乃至爱情的命运如出一辙:从诞生、繁荣、绽放,到衰败、分解、归于虚无。它不仅是物理定律,也是形而上的宿命。 然而,奇妙的是——即使在这个走向熵增的宇宙中,仍然诞生了生命与意识。生命其实就是一种局部“反熵”结构:它通过不断吸收外界的能量(阳光、食物),维持自身的有序与低熵状态。文明也是如此:我们建造城市、创造艺术、制定法律、编写代码,都是为了抵抗混乱、抵抗时间的侵蚀。 但这种抵抗不是永恒的,它只是在宇宙洪流中打出的一朵短暂的浪花。正如普里高津(耗散结构理论提出者)说的: “秩序不是永恒的,它是时间的孩子。” 当我们明白宇宙终将寂灭,人类的“意义”便不可能来自永恒。但反而因此——瞬间本身变得无比珍贵。正如加缪在《西西弗斯神话》中说的:“在荒谬中,我们仍然要想象西西弗斯是幸福的。”在一个注定熵增的宇宙中,人类的理性、艺术、爱情、善意,都像是在深渊边缘燃起的一小盏灯。它照不亮永恒,却照亮了此刻。 无论多么辉煌的秩序,终将崩解;无论多么高贵的理性,也只是宇宙的瞬息波动。 比特币的“区块链账本”其实就是一种极低熵的信息结构:它将交易记录按哈希规则永久固化;它抵御信息篡改(对抗信息熵增);它通过分布式共识维持长期稳定性;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中心化混乱”的一种信息秩序化行为。 可以说:比特币是人类在信息宇宙中制造的一座“抗熵之岛”。即使宇宙的能量逐渐衰竭,人类的语言、信任、货币体系也可能早已消散,但区块链上那串冷静的哈希与签名——依然是我们留给宇宙的、有序而不朽的信息残迹。
#GPT
#热力学第二定律
#熵增
#宇宙
#比特币
分享
评论 0
0
YL (Yucheng Liu)
1个月前
傍晚踢球,5 岁小盆友突然指着天:“那是月亮!” 然后指着脚下:“这是地球吗?” 孩子的宇宙观,就在足球场和星空之间。🤩
#足球
#儿童
#宇宙
#月亮
#地球
分享
评论 0
0
Yishi
1个月前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这句话实在是太美了。
#宇宙
#人生感悟
#文学
#情感
#积极
分享
评论 0
0
江河老于
1个月前
"人们很难接受这样一个残酷的可能性:我们只不过是一群在冰冷、毫无意义的宇宙中飞驰而过、尤为先进的真菌和细菌。仅因为我们的存在是无意中产生的,毫无目的,并不意味着意义或目的会因我们的互动和合作而产生。意义或许并非人类存在的先决条件,而是人类的副产品。" ——拉什科夫 M. Suciu: 聪明人
#存在主义
#宇宙
#意义
#合作
#拉什科夫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1个月前
当你觉得你的审美远超你的财富,那是宇宙在告诉你,你买得起。这不是鼓励,而是预告。保持专注,把它变成既定事实。
#审美
#财富
#宇宙
#鼓励
#专注
分享
评论 0
0
说真话的徐某人
2个月前
万军宇宙最新力作👇
#万军
#宇宙
#新作
分享
评论 0
0
Hubble AI 中文 🦉✨🔭
2个月前
从宇宙到区块链:Hubble AI 的命名故事 更多内容👇🧵
#宇宙
#区块链
#Hubble AI
#命名
#科技
分享
评论 0
0
背包健客
2个月前
流星会让地球转得更快吗?🤔
#流星
#地球自转
#天文学
#科学探索
#宇宙
分享
评论 0
0
Rey英语自由与创造力
3个月前
贝佐斯:宇宙希望你沦为平庸,千万别让它得逞 本质上,生命若停止主动抵抗, 终将消融于环境,丧失独立存在的形态。 世界正以千钧之力将你拖向平庸,永不缴械投降
#贝佐斯
#宇宙
#平庸
#抵抗
#永不缴械投降
分享
评论 0
0
背包健客
3个月前
宇宙边缘有什么?🤯
#宇宙
#边缘
#探索
#未知
#疑问
分享
评论 0
0
白板报 Whiteboard
3个月前
文字窥天巧,吾有望远镜。 但我知道,留给我的时间窗口不多,再过不了多时,我就丧失这样的机会,我没有完成的作品,将再也没有机会写了。 趁着现在还有健康,趁着现在还有时间,趁着现在还没有被经济危机追上,赶紧写作,要快。 我的写作,一定扰动了更高维度的宇宙。有一些反物质不希望我写,它们害怕这文字之光,还有一些光明的力量,希望我写下去,不顾一切写下去,因为写是活着的唯一证明。 写作,应该成为我生活第一要务,在这个夏天,仅次于游泳(当然游泳对我而言是写作的一部分,漂浮即构思)。其他都不重要。 把吃喝睡动这些事安排好,把孩子安排好,然后开始写作。 除此之外,并无别的道路。
#写作
#时间
#经济危机
#宇宙
#生命
分享
评论 0
0
环球网-潇湘晨报
3个月前
宇宙史上最大“黑洞撞黑洞”,合并诞生超太阳265倍质量新黑洞
近日,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公布了一项发现:2023年11月23日观测到来自100亿光年外的超大质量黑洞合并事件(代号GW231123)。
#黑洞
#黑洞合并
#超大质量
#天文
#宇宙
分享
评论 0
0
勃勃OC
3个月前
事实证明,在情况不明时 什么都不做是最好的 不仅是股市 整个人生 都是如此 因为人没有判断力 人的自由意志和判断 只是一个错觉。 随着宇宙一起震荡 才是绝大多数人这辈子 最明智的 选择
#股市
#人生
#判断力
#自由意志
#宇宙
分享
评论 0
0
卫斯理
3个月前
宇宙X友闲聊群,还有197个席位,有兴趣加我微信,我拉你
#宇宙
#微信群
#闲聊
#席位
分享
评论 0
0
看不懂的sol
4个月前
感谢川普总统兑现承诺,让美国成为宇宙的加密之都!
#川普总统
#承诺兑现
#美国
#加密之都
#宇宙
分享
评论 0
0
德潤傳媒
5个月前
人死后的十分钟,宇宙会亲自送你最后一程。所以不要害怕死亡,宇宙不会让你孤独的走,它对你轻声说了句:谢谢你来过。 这是我见过对死亡的最好释义。
#死亡
#宇宙
#释义
分享
评论 0
0
𝙩𝙮≃𝙛{𝕩}^A𝕀²·ℙarad𝕚g𝕞
5个月前
我们往往用“涌现属性”emergent property来解释不可解释的现象。 “雅克·莫诺德在他的经典《机会与必然》中认为,目的性问题是'生物学的核心问题'。10 正如莫诺德所说:有目的的系统怎么可能从一个没有目的的宇宙中出现?但对这个“中心问题”的极少关注表明,科学界认为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或无趣),并接受了“涌现属性”的解释。” “ Jacques Monod in his classic Chance and Necessity considered the problem of teleonomy as the ‘central problem of biology’.10 As Monod put it: how could purposeful systems have emerged from a universe with no purpose? But the minimal attention that has been directed toward this ‘central problem’ suggests that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considers the problem solved (or uninteresting) and has accepted the ‘emergent property’ explanation.” Excerpt From What is Life? Pross, Addy;
#涌现属性
#不可解释现象
#雅克·莫诺德
#机会与必然
#目的性问题
#生物学
#科学界
#宇宙
分享
评论 0
0
环球猎奇🏅
5个月前
宇宙中最强大的发电机:合并中的黑洞。 首次直接观测到的两个黑洞合并,释放出 36 亿亿亿亿瓦(3.6×10⁴⁹ 瓦)的能量,超过了可观测宇宙中所有恒星辐射光的总能量。 与通过核聚变产生能量的太阳不同,黑洞碰撞通过引力波释放巨大的能量。当两个黑洞合并时,它们巨大的引力会扭曲时空,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转换定律E=mc²,将部分质量转化为能量。例如,在 2015 年观察到的 GW150914 黑洞合并事件中,大约相当于 3 个太阳的质量被转化为引力波,释放出 36 亿亿亿亿瓦的能量。 像 GW150914 这样的黑洞合并释放的能量高达 5.3 × 10⁴⁷ 焦耳,远远超过了在高端 PC 上运行《孤岛危机》所需的 300 至 1,000 瓦。相比之下,一台 1,000 瓦 PC 一年的能耗约为 1.3 × 10¹⁰ 焦耳。然而,目前的技术还无法利用引力波,因此利用引力波为《孤岛危机》提供动力纯粹是理论上的。 动画: SXS simulation
#宇宙
#黑洞合并
#引力波
#能量释放
#爱因斯坦
#质能转换
#GW150914
#天文学
#物理学
分享
评论 0
0
秋雨
5个月前
宇宙最强见顶信号
#宇宙
#信号
#见顶
#最强
分享
评论 0
0
傅志彬Fu Zhibin
6个月前
每次我仰起头,都会被这璀璨的星空所震撼。这些千亿前的光芒让我觉得人类的烦恼是如此的可笑,同时也感到能欣赏到如此美景也是人生大幸!
#星空
#人生感悟
#宇宙
分享
评论 0
0
勃勃OC
6个月前
再见吧 这个宇宙
#再见
#宇宙
分享
评论 0
0
Silent Bird
6个月前
同一個年代,同一片星空下
#时代
#星空
#同一个年代
#宇宙
#星星
分享
评论 0
0
Silent Bird
6个月前
以太陽的名義
#太阳
#名义
#自然
#宇宙
#科学
#文学
分享
评论 0
0
环球网-新华网
7个月前
新研究:宇宙暗能量可能随时间推移而弱化
“暗能量光谱仪”(DESI)国际研究团队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宇宙中的暗能量可能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随着时间推移而弱化,而非传统观点认为的是一个恒量。
#宇宙
#暗能量
#科学研究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