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意志

朱韵和
1个月前
1953年,中共控制的中国科学院设立历史研究所。郭沫若任一所(上古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任三所(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拟聘请陈寅恪担任二所(中古史研究所)所长。为此,中国科学院特派陈寅恪过去的学生、时为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的汪篯前往广州说服陈寅恪北上任职。 汪篯身揣中科院院长郭沫若、 副院长李四光的两封亲笔邀请信赴广州时,以为此事势在必得。不料,陈寅恪看完郭、李二人信后,虽未回绝,却提出了担任中古史研究所所长的两项条件: 一、允许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 二、请毛公、刘公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① (所谓“毛公、刘公”,即指毛泽东、刘少奇)。 陈寅恪在《对科学院的答复》中详细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说:“我认为研究学术,最重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研究学术。……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因此,我提出第一条:”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其意就在不要有桎梏,不要先有马列主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也不要学习政治。不止我一个人要如此,我要全部的人都如此。我从来不谈政治,与政治决无连涉,和任何党派没有关系。怎样调查也只是这样。因此我又提出第二条:“请毛公或刘公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其意是毛公是政治上的最高当局,刘少奇是党的负责人。我认为最高当局也应和我有同样的看法,应从我说。否则,就谈不到学术研究。”②(①、②引自陆键东《陈寅恪的最后20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 ---陈奎德:陈寅恪:学术独立的中国典范——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 图1:陈寅恪先生书法
🍀宗教自由与政权统治:从世界公民的视角出发🍀 The Fight for Freedom of Conscience in China: Why Freedom of Religion or Belief Matters for Everyone We are back! 在上次人权工作坊中,我们邀请到NGO从业者Rose,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分享了中国信仰自由与人权监测的现状。 这一次,我们将视角进一步提升到结构性分析和全球格局—— ✨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本次主讲嘉宾: Benedict Rogers(羅傑斯) 罗哲思先生是一位知名人权活动家、前记者、Hong Kong Watch创始人,长期活跃于Christian Solidarity Worldwide (CSW),并担任World Uyghur Congress和国际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PAC)顾问。他关注中国宗教自由三十年,著有《有形之手的管制:我与中国周旋三十年》。 他同时也是国际宗教自由峰会“有效倡导奖”与国际天主教立法者网络(ICLN)“圣托马斯·摩尔宗教自由倡导奖”的获得者。 📖 思考问题: 1宗教信仰自由与其他人权议题有什么关联? 2中国政府为何在允许一些宗教信仰存在的同时,又试图抹除一些宗教信仰的存在? 3宗教信仰是如何挑战极权体系的? 📢 🙌 我们欢迎首次参与的小伙伴加入本次工作坊。我们会致力于打造友善、多元、包容的氛围,让每位参与者都能安全地表达自己。 🔒 China Deviants始终将参与者的安全作为首要原则。我们对任何骚扰、威胁、歧视行为零容忍。活动现场将有工作人员全程维护秩序,并严密监控异常情况。如有疑虑,请随时联系工作人员。 🗓 时间:3月29日(周六) 2:00 p.m. - 5:00 p.m. 📍 地点:Pushkin House, 5a Bloomsbury Square, London WC1A 2TA ✅ 免费报名:请通过Eventbrite报名后,回复确认邮件以锁定席位。非常感谢~ (现场将提供茶饮与轻食;为避免食物浪费,请务必邮件确认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