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ris
2个月前
看清一个人的底色,其实只需留意两个细节。第一个细节,是他如何对待那些对他毫无价值的人。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不会因身份地位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你可以观察他如何对待服务员、清洁工、陌生人,或那些犯了小错的人。一个内心稳定、有同理心的人,不会对弱者傲慢,更不会用轻视来掩盖自己的不安。真正的善良,不是表演出来的,而是本能的流露。第二个细节,是他如何对待自己的承诺。承诺不仅是说出的一句话,更是一份内在契约。准时赴约、回复电话、兑现安排,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才是真正衡量一个人是否值得信赖的关键。 当承诺无法兑现时,他是否承担责任?是否真诚解释?还是轻描淡写地推给别人?真正成熟的人,会为自己的失约负责。我们寻找的从不是完美的人,而是正直的人。你可以留心,一个人是否总是答应得好好的,却频繁失约;还是那个话不多,却总把事情默默做好的那类人。能在小事上守约的人,往往在关键时刻也靠得住。当然,也别忘了回望自己:你有没有兑现对他人、对自己的承诺?有没有守住那些内在的约定?守信,不只是为了别人,更是对自己的忠诚。这两个细节——如何对待“无用之人”,以及如何对待承诺,就像两面镜子,照见我们每个人的灵魂。真正的人品,从不在高光时刻彰显,而藏在无人注意的细节里,被日复一日地看见。
Morris
2个月前
一旦你历练到不想说话、不想争辩、不想巴结,不想讨好任何人,那么你就是彻底的悟透了人性,看透了人生。丁元英在天道里头说的那段。店的老板多收他两次钱,他看见了笑一笑照给,一句话都不说。拉面店的老板笑着问他说有没有工作,人家埋头吃面理都不理,跟没听见一样。家里人骂他怨他,他也不顶嘴,听着、看着一声都不知。公园里看跳舞,位子被人抢走了,他连抢座位的那个人都懒得看一眼,扭头就走。别人评价说,这个人浑身都透着一股懒得跟你一般见识的劲儿,包容到了连道理都懒得和你讲。丁元英的前妻特别的直接,想跟他吵,没门儿,他根本就不接招。他为什么能这么佛系?因为他心里明白的很,而且他早就算过一笔账,吵架讲理,争对错,费口舌,费时间,费心情,吵得赢又怎么样,吵输了又怎么样,赢了伤和气,输了自己心情不开心,有这点功夫干啥不好?吵一架的成本比那点事儿大很多。想明白这些,其实遇到事儿不争不吵就是习惯,根本不用多想。老话说的好,明白人话少,话多的未必真明白。这句话说的特别对,真正明白的人,不会死气白咧的证明自己是对的,也不会低三下四的巴结任何人。如果你也活到了懒得和别人解释,懒得和别人吵架,懒得讨好谁,想自己清清静静的待着,那么别担心,不是你变冷漠了,而是你活明白了,是你看透了那些争争吵吵,人情世故没有什么意思,纯属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是消耗你自己。当你开始懂得把宝贵的时间精力花在真正重要的人和事上的时候,你就成长了。
Morris
2个月前
有次问一个德国人,说你们德国人口只有8000万,但是有2300多个世界品牌,108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你们德国人是不是特别有优越感?结果这个德国人听完以后特别困惑啊,说这些和我有什么关系啊,我又没有参与创造这些成就,为什么要骄傲?出生在哪个国家本来就是随机的,我有什么好骄傲的?说实话第一次听到这个回答的时候呢,我也愣住。因为我们从小到大,不是都习惯了会从这些外在的标签,去寻找认同感嘛。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啊,当我们总是依赖说,我是哪里人,我在哪个公司,我毕业于哪个学校,来证明自己的时候,实际上是用别人的成就在为自己贴金。因为站在自己的影子里面一样误以为自己也很高大。其实德国能够有今天的成就,背后是有着深沉的文化逻辑的。德国是唯一一个把父母教养儿童的义务明文写入宪法的国家。比起传授知识的,德国人更加注重传授技能,注重培养孩子一生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我想起我自己刚工作那几年,也总是喜欢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强调一下自己毕业的学校啊、工作单位啊,仿佛这些标签能够让我显得更有价值。直到有一次啊有一个大哥直接问我说,除了这些你还会做什么?你自己能做什么?那一刻我才意识到,真正的自信呢不是来自于我是谁,而是来自于我能做什么。从那以后我开始专注于提升自己的实际能力,用作品说话,用结果证明。当我们不再需要别人的成就来证明自己的时候,那种内在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