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研究
关注
背包健客
2周前
XPRIZE 健康寿命大赛前40强名单: 2025年5月12日,XPRIZE 抗衰大赛第一赛段结果公布,全球 600 支参赛团队中 40 强脱颖而出,各获 25 万美元奖金用于后续研究。 值得关注的是,赛事注册仍在开放,后续报名团队可与前 100 强共同参与半决赛。 赛事将于2026年7月揭晓半决赛结果,并公布10 支决赛团队,各获 1000 万美元奖金。 这些团队需在 2026-2029 年间,对50-80岁成年人进行最长1年的疗法测试,并将于2030 年揭晓大奖得主,最高可获 8100 万美元奖金。
#XPRIZE
#健康寿命
#抗衰老
#大赛
#生物科技
#创新
#前沿科技
#半决赛
#决赛
#突破
#研究
分享
评论 0
0
背包健客
2周前
6个胃癌诱因重新排名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数均占世界的一半左右。 2024年,国家癌症中心在《柳叶刀》杂志发表一项关于我国胃癌情况的新研究,统计了与胃癌高度相关的6大危险因素,发现胃癌诱因排序有了新变化👇
#胃癌
#危险因素
#研究
分享
评论 0
0
Suyutong
2周前
你们喜欢吗?研究员请上岗。标本们也快点列好队形啦。
#科学
#研究
#标本
#实验室
#生物
#招募
分享
评论 0
0
中新网-中国新闻网
3周前
中国团队最新研究:青藏高原植物多样性被严重低估
#青藏高原
#植物多样性
#研究
#中国
#生态学
分享
评论 0
0
勃勃OC
3周前
周二,谷歌正开始向美国搜索部门员工提供自愿离职方案,覆盖市场、公关、研究和核心工程等多个团队。据多位员工透露,这项被称为“自愿离职计划”的举措,尚未波及 DeepMind、Google Cloud、YouTube 和中央广告销售部门。 谷歌年初在裁员前已向包括 Android 和 Pixel 产品线在内的平台与服务部门员工推出类似方案。目前尚不清楚本周宣布的这轮补偿是否预示着新一波裁员。一些员工获告知,若选择离职,可获得至少 14 周工资的补偿,报名截止日为 7 月 1 日。
#谷歌
#自愿离职
#美国
#科技行业
#市场
#公关
#研究
#工程
#DeepMind
#Google Cloud
#YouTube
#广告销售
#Android
#Pixel
#裁员
分享
评论 0
0
央广网-央视新闻客户端
1个月前
50年!解锁地球之巅的“身高密码”!
2025年,是中国首次自主完成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50周年。50年前的今天,1975年的5月27日,中国登山队9名登山队员首次将测量觇标矗立于珠峰之巅,精确测得海拔高程,随后我国又于2005年、2020年组织实施了珠峰高程测量。
#地球之巅
#身高密码
#科学发现
#珠穆朗玛峰
#研究
分享
评论 0
0
中日政经评论
1个月前
看了王局讲维基解密中的习近平的视频,看得我肝疼。王局作为前央视记者,还做了详细的研究,最后讲成这个样子。我准备详细坐一期习近平如何登上权力舞台的节目。这个课题我已经跟进研究了十几年,目前网络上还没有发现有人研究得深度超过我。
#维基解密
#习近平
#权力舞台
#央视记者
#视频
#研究
分享
评论 0
0
AI Dance
2个月前
改变AI认知的一篇文章 我敢说这是今年最值得每个人读的AI blog,让我彻底震撼! OpenAI researcher 姚顺雨的blog,这里有个趣事,贵清有两个yaoshunyu,一个在Anthropic、一个在OpenAI。 文章非常好,像是某个大佬深夜写的真心话,可惜最近一直比较忙,没时间细写。网上也有不少写的了,我们就写一个普通人能看懂的版本吧。 不再刷榜!大模型的下一个10年:真正创造有用的产品、产生实际价值,催生万亿级别的公司! 1、上半场总结:卷模型、创新算法、刷benchmark - 历史书中AI发展的里程碑事件,deepblue、AlphaGo、GPT-4和o系列,背后都是算法上的突破:搜索、深度强化学习(deep RL)、scaling和reasoning。 - 上半场的游戏规则很简单: - 谁搞出来的新方法、新模型能在benchmark上刷出新高分,谁就厉害。 - benchmark主要是跑分用的,出不了啥风头。文章举了个例子,ImageNet那么重要的benchmark,引用量还不到AlexNet的三分之一。(不过在科研中还是经常有人看不起 benchmark 的工作,认为只有工作量没有创新性... - 创建更困难的基准测试,然后继续循环 - 也很合理,从零搞出反向传播、CNN、Transformer,需要多强的洞察力、工程能力?相比之下,定义个测试任务好像就简单多了,很多时候就是把人已经在干的事儿(比如翻译、认图、下棋)搬过来,变成AI的考题,技术含量感觉没那么高。 2、转折点:炼丹术突破了,强化学习(RL)终于能打了!可以泛化了 强化学习有三个关键组件:算法、环境(environment)和先验知识(priors)。之前做RL的人,主要关注算法,对环境和先验知识的关注比较少。但是在 deep RL时代,很明显环境也非常重要:算法性能往往高度依赖于开发和测试环境。 海量语言预训练(Language Pre-training):OpenAI最初的计划是先构建通用环境(gym),想把互联网、电脑操作都变成RL环境,然后用牛逼算法去解,数字AGI就成了。听着挺美,但没完全搞定,尤其是在复杂任务(比如上网、操作电脑)上,泛化还是很差。直到GPT-2/3出来,大家才意识到,想把这个RL炼丹完成,缺的是强大的先验知识(通过与RL完全无关的方式获得)!靠预训练把互联网上的常识、语言知识塞给模型,然后再微调(SFT/RL),才能搞出WebGPT、ChatGPT这种能打的模型。 后来就开始进行Scale阶段了,数据和算力越来越大,这个大家都懂。 推理与行动(Reasoning and Acting):这是姚顺雨特别强调的一点,也是我们看懂模型目前阶段的关键。 要理解一个故事:他当年用GPT-2搞文本游戏,发现模型虽然能学,但需要海量步骤,而且换个游戏就不行了。他的“顿悟”是:人不仅会执行具体动作(开箱子、用剑砍怪),还会思考(这地儿危险,我得找个武器,武器可能在锁着的箱子里,箱子在柜子里………)。这种“思考”或“reasoning”,虽然不直接改变外部世界,但它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动作”,能利用预训练模型里的先验知识来泛化。虽然理论上给增加无限的“思考”选项会让决策变得困难,但实际上,因为预训练模型“见过”各种情况下的思考模式,这种“思考”反而能帮助模型更好地选择真正有效的动作。作者的原话大概意思是:“语言通过在agent中进行reasoning来实现泛化”。 有了强大的语言先验知识 + 把reasoning也当作一种action加入环境 + 足够的规模——作者有点讽刺地说,反倒是RL算法本身,可能成了最不重要的部分。哈哈哈哈,这也是我们一直说的那句:RL,大道至简。 这跟以前RL研究的重心完全反过来了,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3、下半场:别光卷模型了,开始卷“问题定义”和“评估”吧 这段其实也很简单,我们也一直提了好久了,大家都刷榜,是因为对模型能力缺乏有效的评估手段。 我们一直的观点是,evaluation是大模型最重要的一部分(可能没有之一),正如那句老话:"if you can't measure it,you can't improve it"。 姚顺雨大神也说了,下半场靠新方法/模型刷分的游戏就快玩不下去了,为啥? - 一来,这套“秘方”越来越标准化、工业化了。上述范式能很好的scale和泛化时,你针对特定任务的新方法可能改进5%,而下一个o系列模型在不明确针对这个任务的情况下改进30%。 - 二来,就算你搞出更难的benchmark,用不了多久也会被这套“秘方”给平推了。 那下半场该做什么呢?姚顺雨觉得我们应该从根本上重新思考评估。这意味着不仅是创建新的、更难的基准测试,而是要开始问“我们到底应该让AI干什么?怎么衡量才算真正的进步?” 这要求思维方式的转变,得更像个产品经理了(算法研究员和产品经理殊途同归了?:P) 他举了个例子,AI在各种考试(SAT、IMO、IOI)和游戏(棋类)上都超神了,但感觉现实世界好像没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普通人完全没关注 AI 的发展而且也没受到影响?因为我们的评估方式跟真实世界脱节了。 因此下半场的真正范式是: - 我们开发新的评估设置或任务,追求现实世界的效用 - 我们用现有算法来解决这些新问题(努力提高效用而不是刷榜)
#AI
#OpenAI
#博客
#大模型
#研究
#Anthropic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2个月前
剑桥大学的研究团队正在分析一颗名为K2-18b的行星大气层,他们检测到了在地球上只有简单生物才能产生的分子迹象。
#剑桥大学
#K2-18b
#行星大气层
#研究
#分子迹象
#简单生物
分享
评论 0
0
背包健客
2个月前
运动是逆龄的“密钥”?🔑 2025年4月12日,清华大学体育部的科研人员在《npj Aging》期刊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揭开了运动与衰老之间的神秘关系。 研究人员从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1999 - 2002)数据库中,精心挑选了948名成年参与者,他们的平均年龄是62.5岁,而且男性占比51%。为了准确衡量每个人的运动水平,研究人员详细记录了这些参与者各种运动的频率和时长,然后通过专业计算,得出每周的代谢当量。这个代谢当量就像是一个运动“打分器”,数值越高,代表运动水平越高。 那怎么判断身体的衰老程度呢? 研究人员借助了8种基于DNA甲基化预测的表观遗传时钟。简单理解,这些“时钟”能估算出每个人的生物学年龄,帮助研究人员分析运动对衰老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较高水平的体力活动和所有表观遗传时钟预测的更年轻的生物学年龄有着显著关联。直白点说,就是运动越多,从生物学角度看,我们的身体可能就越年轻! 尤其是在SkinBloodAge和LinAge这两个指标上,运动带来的积极影响格外突出。 不过,运动的“抗衰效果”在不同人群中有些不一样。 研究发现,非西班牙裔白人、BMI在25 - 30之间的人,还有已经戒烟的人群,运动对减缓生物学年龄的效果更明显。而且,性别、种族、BMI、吸烟状态这些因素,都会在运动和生物学年龄之间“牵线搭桥”,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 现在全球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大家都在急切地寻找能延缓衰老、预防老年疾病的方法。 而这次研究明确告诉我们,规律运动很可能就是关键“钥匙”。 哪怕只是每天多走几步路、爬几层楼梯,稍微增加一点运动量,说不定就能在延缓衰老上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运动
#衰老
#研究
分享
评论 0
0
背包健客
2个月前
石榴提取物能降低炎症和血压? 近日,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utrients」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 研究显示,仅3个月,石榴提取物可以显著降低炎症水平,并显著降低收缩压,表明石榴提取物可能是一种促进健康长寿的干预措施。
#石榴提取物
#健康
#炎症
#血压
#研究
#长寿
分享
评论 0
0
背包健客
2个月前
中国八大菜系,哪个菜系的饮食炎症指数最高? 中国八大菜系各具特色,包括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和徽菜。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铁路总医院)的研究人员在「BMC Nutrition」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 这项研究全面分析了中国八大菜系的营养和饮食炎症指数,结果发现,徽菜的促炎菜品百分比最高,川菜的促炎菜品百分比最低,而川菜的抗炎菜品比例最高。
#中国八大菜系
#饮食炎症指数
#研究
分享
评论 0
0
李继刚
2个月前
如何把自己拧到AI Native Thinker 的模式? 1. AI First. 遇事第一反应,先用AI 来做一下。它当下的效率是否比人工手搓更高,不关键,关键是养成AI First的习惯。 2. 10x. AI 介入之后,关注的不是「替代」之前的精力投入,而是能不能 *10倍* 的放大那个节点的成果。如果没有做到,继续研究。
#AI
#人工智能
#效率
#习惯
#研究
分享
评论 0
0
凤凰网-科学网
2个月前
毕生研究样本毁于一旦!学者怒告耶鲁,校方指其是骗子
#研究
#学者
#耶鲁
#法律
#欺诈
分享
评论 0
0
北美王路飞
3个月前
如果你想从一个客观、严谨的角度了解中国经济,我非常推荐你阅读Arthur R. Kroeber的著作《China’s Economy: What Everyone Needs to Know》(《中国经济:你需要知道的一切》)。这本书与那些你在油管上看到的、根本没有接受过正规经济学教育的网红博主随意发表的观点完全不同,它提供的是基于扎实研究、深厚理论基础和丰富实地经验的深刻分析。 Arthur R. Kroeber毕业于哈佛大学,是国际知名的中国经济研究专家。他是独立经济研究机构Gavekal Dragonomics的创始合伙人,该机构成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北京和香港,长期关注中国经济及其全球影响力。他同时兼任该机构研究部门的负责人。 在创立Dragonomics之前,Kroeber在中国、台湾、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地拥有长达15年的金融新闻与经济分析经验,深谙亚洲经济的复杂现实。此外,他还是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兼职经济学教授,并担任布鲁金斯-清华公共政策中心的高级非常驻研究员。 Kroeber最具代表性的著作《China’s Economy: What Everyone Needs to Know》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一版于2016年推出,2020年发布第二版,目前已被众多国际大学广泛选为经济学课程教材,成为深入理解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制度特征和未来挑战的权威入门书籍。 同时,Kroeber还是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和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on U.S.-China Relations)的成员,其专业能力和学术贡献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所以,如果你真正想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逻辑,远离肤浅甚至误导性的解读,Arthur R. Kroeber的这本书一定是最佳的选择。我后续会出一个系列来讲这本书。
#中国经济
#Arthur R. Kroeber
#经济学
#研究
#书籍
#严谨
#客观
分享
评论 0
0
彪彪3D
3个月前
已收到奖金,经过和K总的商议,我会代表K总把奖金捐给公益项目。具体什么项目待我晚上有空再仔细研究🧐
#奖金
#捐赠
#公益项目
#商议
#研究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
3个月前
临终时,大脑会“开启幻觉模式”?🧠 神经科学家吉莫·博尔吉金一直在研究人类临终时大脑内部发生的变化。死亡瞬间,大脑可能会释放大量血清素,类似幻觉状态——这颠覆了人们对死亡的认知。
#大脑
#临终
#幻觉
#神经科学
#死亡
#研究
#血清素
分享
评论 0
0
背包健客
3个月前
丁丁越长智商越低?
#智商
#丁丁
#研究
#健康
#焦虑
分享
评论 0
0
澎湃新闻-绿政公署
3个月前
世界冰川日|不愿告别:达古冰川或将在2029年消失,研究者寄望于人造雪
#冰川
#达古冰川
#研究
#气候变化
#环境保护
#人造雪
分享
评论 0
0
新华网-新华网
3个月前
自然指数:亚太地区引领全球清洁能源研究 中国居首
自然指数:亚太地区引领全球清洁能源研究 中国居首-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最新发布的《2025自然指数-能源》显示,过去几年,亚太地区在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领域科研产出份额翻了一番。从国家看,中国过去几年在该领域的科研产出居于首位。
#自然指数
#亚太地区
#清洁能源
#研究
#中国
分享
评论 0
0
凤凰网-凤凰网综合
3个月前
美国网红郭杰瑞正追讨中国文物,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回应:会认真研究
#美国网红
#郭杰瑞
#追讨
#中国文物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研究
分享
评论 0
0
央广网-央视新闻客户端
3个月前
我国科学家首次揭示细菌抗肿瘤关键原理
经过8年的研究,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科研团队首次揭示了细菌抗肿瘤的关键原理,为利用细菌治疗恶性实体瘤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这一成果今天(4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发表。
#科学
#细菌
#抗肿瘤
#原理
#中国
#研究
分享
评论 0
0
中新网-中国新闻网
3个月前
中国研究团队发布首个国产大豆“时空图谱”
#中国
#研究
#国产大豆
#时空图谱
分享
评论 0
0
李幺傻
4个月前
又是一个伟大的发现……
#伟大
#发现
#科学
#突破
#科技
#创新
#研究
分享
评论 0
0
央视网-央视网
4个月前
研究发现一种降压药或可治疗多动症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氨氯地平能显著缓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的症状,有望成为更有效、更安全的多动症药物。
#降压药
#多动症
#治疗
#研究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