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前沿科技
关注
背包健客
1周前
XPRIZE 健康寿命大赛前40强名单: 2025年5月12日,XPRIZE 抗衰大赛第一赛段结果公布,全球 600 支参赛团队中 40 强脱颖而出,各获 25 万美元奖金用于后续研究。 值得关注的是,赛事注册仍在开放,后续报名团队可与前 100 强共同参与半决赛。 赛事将于2026年7月揭晓半决赛结果,并公布10 支决赛团队,各获 1000 万美元奖金。 这些团队需在 2026-2029 年间,对50-80岁成年人进行最长1年的疗法测试,并将于2030 年揭晓大奖得主,最高可获 8100 万美元奖金。
#XPRIZE
#健康寿命
#抗衰老
#大赛
#生物科技
#创新
#前沿科技
#半决赛
#决赛
#突破
#研究
分享
评论 0
0
AI Will
1周前
《天才的剖析:我们为何需要一种全新的语言来衡量AI人才的价值》 在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和前沿科技领域,我们常说,人才是最关键的资产。它是创新的一切,是决胜的起点与终点。然而,尽管我们在构建复杂系统模型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我们用来理解和评估那些最杰出头脑的工具,却依然显得惊人地原始。 几十年来,我们一直依赖于一些粗略的代理指标:论文引用数、H-index、从业年限、毕业院校的声望等等。这些指标并非毫无用处,但它们是单一维度的。这就好比试图通过只听小提琴声部来欣赏一部宏大的交响乐,我们只能捕捉到故事的一小部分,却错过了其中和谐的韵律、丰富的节奏和一位贡献者真正的灵魂。 与此同时,创新的本质本身已经发生了演变。一个突破性的想法,现在可能体现在GitHub上的一次“Pull Request”、一个广受欢迎的开源代码库,或是一系列在顶级会议上快速迭代、影响深远的论文中——这远早于它固化为一项专利或一篇被广泛引用的期刊文章。我们该如何衡量一位工程师作为大型框架沉默支柱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区分一位只是增量发表成果的研究者,和另一位持续瞄准并成功立足于像NeurIPS或CVPR这样最具竞争力的、定义领域走向的会议的学者? 这个巨大的鸿沟——存在于价值如何被创造与价值如何被衡量之间——正是我们行业最主要的瓶颈之一。它影响着公司的招聘方式、投资人的技术尽职调查,更重要的是,它影响着每一个从业者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和职业生涯的规划。 这正是我之所以被一个项目深深吸引,并有幸担任其顾问的原因:DINQ ()。 我选择参与DINQ项目,因为它不只是又一个招聘工具。它是一次雄心勃勃的尝试,旨在为理解科技和科研人才构建一种更丰富、更深刻的新语言。这是一个AI原生平台,致力于通过一个简单的Google Scholar或GitHub链接,为人才分析带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和深度。 DINQ的功能及其重要性,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核心原则,这也是我坚信其价值所在: 1. 从“数量”到“质量与背景”的跨越。 DINQ不只是计算论文数量,它更深入地探究其背景。它通过会议的声望等级来分析研究者的发表记录,明确区分一篇workshop论文和一篇在顶级会议上的口头报告之间的差异。它权衡第一作者身份的重要性,并根据其工作焦点的演变,描绘出一条完整的职业发展轨迹。它提供的是一幅关于个人专业能力的、充满细节的“技术指纹”。 2. 将“代码”视为与论文同等重要的“一等公民”。 DINQ深刻理解,现代创新并非局限于PDF文档中。通过与GitHub的集成,它开始量化工程贡献所带来的影响——项目的复杂度、代码库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在开源生态系统中的影响力。它将代码视为一部值得与学术论文同等严谨分析的作品集。 3. 直面“价值”这一核心问题。 或许,DINQ最大胆、也最引人注目的功能,是其基于模型的薪资估算。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却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综合数十个从学术成就到工程影响的数据点,DINQ为市场价值提供了一个数据驱动的基准。这并非意在将一个人简化为一个数字,而是为了开启一场关于个人价值的、信息更对称、也更公平的对话。 这是一个为以下人群打造的工具: 招聘官与招聘经理, 帮助你们最终在信息的噪音中找到真正的信号,识别出那些简历可能未能完全展现其才华的卓越候选人。 风险投资家与投资者, 赋能你们进行一种全新的技术尽职调查,为所投团队的技术深度获得数据支持的、更深层次的信心。 科研人员与工程师, 赋予你们一个审视自我职业身份的全局视角,帮助你们衡量自身进步,并更有效地阐述自身价值。 我相信,我们正处在一场关于如何认知“人力资本”的重大变革的开端。DINQ背后的团队是我有幸合作过的最专注、最富思想的团队之一,他们正坚定不移地致力于这一使命。 我鼓励我人脉圈中的创建者、投资者和思想家们亲自去探索DINQ。用它去理解行业格局,去发现那些被埋没的宝藏,或许,还能对你个人卓越的职业旅程,获得一个全新的视角。 这不仅仅是一个产品,它是迈向未来的重要一步。在这个未来里,每一份贡献都被看见,每一种才华都被理解,每一个人的潜力都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充分、更公平地得以实现。 天才的构成是复杂的,但只要有合适的透镜,我们终将能清晰地看见它的全貌。
#人工智能
#前沿科技
#人才价值
#创新
#AI
#论文引用
#h-index
#毕业院校
分享
评论 0
0
ginobefun
3周前
想象一下,你的大脑是一台计算机,只不过它的材料是血肉和神经元,我们称之为「生物计算机」。 它能学习、能创造、能思考、能感受。这是我们已知的事实。 现在,再想象一下另一台计算机,它的材料是硅和电线,我们称之为「数字计算机」。 AI 先驱、前 OpenAI 首席科学家 Ilya Sutskever 在最近的演讲中,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极具分量的核心逻辑: 既然一台「生物计算机」(我们的大脑)能够做到今天人类所能做到的一切,那又有什么根本性的法则,可以阻止一台「数字计算机」(AI)最终也做到这一切呢? 这个看似简单的类比,是理解他那句惊人预测——「AI 最终将能完成我们能做的一切事情,不是部分,而是全部」——的关键钥匙。 这个想法之所以让人不安,甚至连 Ilya 自己都承认“很难在情感层面完全相信”,是因为它将 AI 的潜力从一个“强大的工具”提升到了一个“不同基质的智慧体”的层面。它不再是我们会不会被某个软件替代的问题,而是我们的“生物算力”所能达到的认知上限,是否也会是“数字算力”的上限。 逻辑似乎指向:不会。 Ilya 现身多大毕业演讲 🔽
#生物计算机
#人工智能
#AI发展
#数字计算机
#Ilya Sutskever
#前沿科技
分享
评论 0
0
只配抬杠
3周前
感觉这两个研究之间会存在很深刻的联系。人类目前的知识还远远不能回答这些问题,现有的研究和思考都不值得下某种方向性结论。大概需要有想象现有物理规则全部失效的能力。 AI可能已经具备自我意识,我们准备好了吗? 人类死亡时大脑会发生什么变化?
#人工智能
#自我意识
#物理规则
#大脑变化
#人类死亡
#前沿科技
分享
评论 0
0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1个月前
5月22日,华尔街日报报道,《为与美国对抗,中国打造了怎样的“战略堡垒”?》文章认为,面对持续升级的中美科技对抗,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自2018年起大力推动科技和经济“自给自足”战略,并将其视为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根本保障。在这一战略的驱动下,中国在机器人、卫星和AI等前沿领域取得了飞速发展,在某些领域正赶上美国。 过去数年,中国在人工智能、电动汽车、机器人制造、卫星航天及核能等关键领域取得显著成就。AI初创企业在政府与民间投资支持下迅速崛起,与美国OpenAI展开竞争;比亚迪与宁德时代研发出可实现五分钟快速充电的新一代电池;中国造船厂交付量占全球总量超过一半,遥感卫星系统跻身世界前列。 与此同时,中国加快构建独立产业链,国产机器人占据国内市场近半,芯片领域亦实现突破。华为去年推出的高端智能手机采用本土先进芯片,引发国际关注。预计到2027年,中国自研GPU自给率将达82%。 这一战略背后,是政府巨额投资与国家体制协调的集中力量。2023年,中国研发支出达5000亿美元,接近美国水准。多项政策鼓励企业间竞争与创新,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然而,快速推进的同时,中国也面临资源配置效率低、地方腐败频发等问题。部分地方政府扶持项目存在巨额浪费,一些高科技企业管理层因贪腐受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警告,若不进行结构性改革,中国未来十年GDP年均增速恐降至2.8%。 尽管挑战犹存,习近平将“自力更生”视为中国应对外部封锁的“保险机制”,并誓言为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做好准备。 在美中贸易与技术摩擦长期化背景下,中国这一自给自足模式将对全球产业格局带来深远影响。
#中美科技对抗
#自给自足战略
#习近平
#国家安全
#科技发展
#机器人
#卫星
#人工智能
#电动汽车
#核能
#前沿科技
分享
评论 0
0
向阳乔木
1个月前
好的AI工具需要挖掘使用场景。 建三个新群:dia浏览器,Notebooklm,Raycast AI,专注于这个几个优秀AI工具的使用探索。 前200人免费,超过的话,19.9门槛。 微信 vista8
#AI工具
#使用场景
#Dia浏览器
#NotebookLM
#Raycast AI
#微信群
#探索
#Vista8
#机器人
#前沿科技
分享
评论 0
0
红网-中国新闻网
2个月前
英国教授:中国引领数字化转型,构建前沿科技产学研良性生态|世界观
中国引领数字化转型,构建前沿科技产学研良性生态
#中国
#数字化转型
#前沿科技
#产学研生态
#世界观
分享
评论 0
0
新华网-新华网
3个月前
汇聚前沿科技 共促开放合作——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看点前瞻
汇聚前沿科技 共促开放合作——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看点前瞻-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将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今年的主题为“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本届论坛年会有哪些看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3月2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前沿科技
#开放合作
#中关村论坛
#2025
分享
评论 0
0
谷风
4个月前
先知先觉
#未来趋势
#市场预测
#经济分析
#前沿科技
#先知
#先知先觉
#投资策略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