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3 21:14:43
5月22日,华尔街日报报道,《为与美国对抗,中国打造了怎样的“战略堡垒”?》文章认为,面对持续升级的中美科技对抗,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自2018年起大力推动科技和经济“自给自足”战略,并将其视为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根本保障。在这一战略的驱动下,中国在机器人、卫星和AI等前沿领域取得了飞速发展,在某些领域正赶上美国。 过去数年,中国在人工智能、电动汽车、机器人制造、卫星航天及核能等关键领域取得显著成就。AI初创企业在政府与民间投资支持下迅速崛起,与美国OpenAI展开竞争;比亚迪与宁德时代研发出可实现五分钟快速充电的新一代电池;中国造船厂交付量占全球总量超过一半,遥感卫星系统跻身世界前列。 与此同时,中国加快构建独立产业链,国产机器人占据国内市场近半,芯片领域亦实现突破。华为去年推出的高端智能手机采用本土先进芯片,引发国际关注。预计到2027年,中国自研GPU自给率将达82%。 这一战略背后,是政府巨额投资与国家体制协调的集中力量。2023年,中国研发支出达5000亿美元,接近美国水准。多项政策鼓励企业间竞争与创新,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然而,快速推进的同时,中国也面临资源配置效率低、地方腐败频发等问题。部分地方政府扶持项目存在巨额浪费,一些高科技企业管理层因贪腐受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警告,若不进行结构性改革,中国未来十年GDP年均增速恐降至2.8%。 尽管挑战犹存,习近平将“自力更生”视为中国应对外部封锁的“保险机制”,并誓言为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做好准备。 在美中贸易与技术摩擦长期化背景下,中国这一自给自足模式将对全球产业格局带来深远影响。
2025-05-23 21:14:43
2025-05-23 19:45:36
2025-05-23 19:42:41
2025-05-23 19:35:00
2025-05-23 18: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