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规划

Morris
2个月前
中国人被养老恐惧控制了一生,一生都在为最后零碎那几天做准备。中国人一辈子都在活在未来,而不是活在当下,就怕死了没人发现,就怕没人办葬礼,怕清明节没人上坟。如果老和死是注定的,难道不应该多多努力提高年轻的时候这种生活质量吗?忙碌一生就为了应对衰老和死亡,出生就在为这个做准备,一直被恐惧控制着过程,反而牺牲了很多可能性,这生命精彩是一点儿都不见了,糟蹋了最有质量的几十年人生。为了死的好看,死的没有人议论。然而事实是,老年生活你再怎么有钱,再怎么有孝顺的儿女都过不好,身体的机能决定了生活质量,本末倒置。甚至工作呢,也是为了养老,就为了那一点不确定性,工作就为了最后那几年有钱看病,有尊严,等于牺牲了80%的高质量的人生去换一个必然的旅程,让痛苦程度少一点,而且这还是不确定的。人生因为机遇说不定的,谁都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很多人四五十多岁就没了,有的甚至是几天,甚至一个瞬间人就走了。很多人怕自己老了失能,瘫痪在床,其实很多人没到瘫痪的时候就死了,从没想过好好活,只想着怎么好好死。中国人一辈子就为了死的好看,死的有面子,就为了最后那几年的养老问题,搭上了自己的一辈子。充实专注的过好每一个今天,才能真正感受到短暂一生的绚烂与热烈,充分的享受当下的每一刻。至于昨天和明天,让他来,让他去。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幸福的度过每一个今天,当明天到了的时候,过好明天,我们要停止对未来的过度忧思和期盼,每一个今天都是我们的限量版,都是我们余生最年轻的一天。
Morris
2个月前
人生从四十岁开始!在此之前,我们大多是在“研究”,学习如何适应社会、如何成功、如何被认可。社会往往将二三十岁视为人生的黄金期,鼓励我们在这段时间建立事业、人际关系,以及所谓的“人生蓝图”。可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多人开始质疑:我追求的一切,真的是我想要的吗?四十岁,常被看作人生的转折点。这个阶段,内心会悄然出现一种不安:你开始怀疑,那些你拼命去达成的目标,是否真正符合自己的内心。也许你已经拥有稳定的生活,却感受到一种说不清的空虚。这不是失败,而是觉醒。年轻时,我们塑造了一个“面具”来面对世界,努力适应外部的期待。这段经历虽宝贵,却很少让人获得真正的满足感。你可能为了迎合家庭、社会、职业角色,忽视了自己的内心声音。而四十岁,就是那个开始向内看、重新审视人生意义的阶段。 这个阶段,你会感受到一种价值的转变:过去重视的名利、头衔、物质,开始让位于对“真实感”和“内在满足”的渴望。你可能不再愿意为了表面上的成功而牺牲自我,而是开始追问:我真正想要什么?我想过怎样的人生?与此同时,大脑在这个阶段也更具反思和情绪调节能力。你开始更包容自己的不完美,也更愿意去面对内心深处的恐惧、遗憾、渴望——那些你曾经隐藏的部分。四十岁,是一个机会。它邀请你重新评估关系、目标和生活方式。你可以开始做减法,放下那些不再适合的事物——无论是一段关系、一份工作,还是一个早已不属于你的目标。成长不必惊天动地,有时只是一个微小的转变:重新拾起一项热爱的爱好,允许自己脆弱,或者只是每天留一点时间给真正的自己。这些微小的变化,累积起来,将重塑你的生活。人生并不是在四十岁结束,而是从四十岁才真正开始。这是一个属于你自己的篇章,不再是照搬他人的剧本,而是用自己的声音书写。别害怕改变,也别急着完美。允许自己慢慢来,允许不确定,允许重新开始。最重要的是,相信你还有无限的可能。接下来的岁月,会更真实、更自由、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