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教育观念
关注
Yuyue
2周前
对高考的狂信徒来说,20 万人民币,确实买不到 985 的头衔 对于老中家的朋友们来说,高考是一种宗教,所以任何有关未来规划的重大节点来说,都一定会把这种选择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必经之路,所以才会将视野局限在【偏远二线省会城市 985 】以及【超一线城市双非】这有限的两种抽象化的选择上。先说结论吧,个人认为这位博主的指点江山仅凭个人有限的认知进行了主观臆断 这两种选项和背后潜在的设定是什么?是高考分数的限制。从这位工程师朋友的思路来说,为了让孩子有 985 的头衔,牺牲掉的是一线城市的生活体验和社交圈,但又想要一个好的朋友圈和人脉圈来提高孩子的视野,甚至获得内推机会和实习机会 这一隐含的诉求是什么?一为就业竞争力,二为社会上的人脉社交圈和资源。但仔细一品,他这个命题的两个立足点都不成立,逻辑上有太多漏洞 第一,从最符合他逻辑导向的高考选择方向来说,深圳大学才是最优解。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核心的就业方向大多是互联网大厂,上海并非最好的互联网就业去处,深圳才是,那么深圳大学无论从他的高考分数线限制和预算限制来说都是可以被考虑的更优选择 第二,就单从他的这两个选择来说,根据兰州大学的互联网大厂就业、升学竞争力未必就比得上上海双非 - 从就业来说,根据兰州大学本科就业去向 2024 年数据显示,兰州大学本科生签约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企业的数据共有 29 人;而单从上海理工大学本科生就业方向显示,上海理工大学进入腾讯阿里华为的年规模在 20 人以上,虽然没有明确数字,但是从「华为 - 上海理工大学」的校企合作考虑,加上上海本土的 bilibili、拼多多,这个就业竞争力在上海应显著强于兰州大学 - 更何况现在学历内卷,硕士生毕业就业才是常见情况。上海科技大学每年有 20% 的毕业生进入全球 Top 10% 名校的强有力数据。哪怕算总的深造率,上海科技大学(上海本地一所新学校,属于传统认知里的双非一本,但学术科研背景 👓 实力雄厚) 84.3%,兰州大学 36%。 当然,上科大可能属于有点信息差和认知差的一所“价值洼地学校”,主观上不知道,看数据总也知道厉害了 第三,如果考虑预算问题,额外的 20 万人民币拿来蹭课差旅?还不如直接选择去 QS 100 深造。。。我就直接拿 AI 测算的数据来说吧: - 香港科技大学(HKUST, QS 排名约 40),学费 + 生活费如果紧巴巴一点,总费用 20 万人民币是有点紧张,但也凑合,并且 HKUST在国内认可度极高 - 香港中文大学(CUHK, QS 排名约 50),学费 + 生活费如果是计算机科学的硕士加点预算 25 万紧巴巴应该能读下来 -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 QS 排名约 10)和南洋理工大学(NTU, QS 排名约 15)学费约 2 万- 3 万新币/年(约 10-15 万人民币),生活费约 1.5 万新币/年(约 7.5 万人民币),总费用接近20万 这些海外名校更喜欢什么样的学生请参考第二条第二点上海科技大学的数据就知道了。。。 综合考虑,根据原博博主的设定,他希望孩子通过在兰州大学上 985,又能靠每年定期旅居上海收获人脉和上海本地的资源达成就业、人脉等目的,几乎是完全不切实际的幻想。从就业、升学角度来说,如果这是一个出生在长三角的孩子,让他去兰州大学上学,对他未来的人生规划其实都没有太强的增益,甚至是减分居多 倘若是读书应试的料子,考虑考研再去清北复交,为什么不直接复读一年努努力呢? 倘若不是应试的料子,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什么不直接选择 QS 100 呢?…… --------- 总的来说,我并不认为这位博主在高考择校方面有多少深刻认识,并未经历过缜密的调研以及对孩子未来的长期规划考虑和思考 我能说出这些话的立场,是基于我自己的切身经历、我在高考择校时候缜密的调研,以及我对我自己人生的规划。机会成本,最优路径的思维贯彻于我整个决策体系,指引我达成目标 从高考结束,也就是 18 岁后,人生的每个重大节点都应由自己负责,不再能被任何人拖底了,这就是成长。如果受限于人生阅历的局限,不妨问问 AI,让 AI 给出一些客观的数据和案例辅佐决策,AI 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绝大多数人对他人人生的指点,甚至是自己父母对自己人生的指点,都是未经深刻调研、思考和规划的,不负责任的建议 20 万人民币,可能买不到 985,但更可以买到更多比 985 更有用的东西
#高考:教育公平路在何方?· 61 条信息
#高招乱象#:高分低就,状元房与教育焦虑· 113 条信息
#高考
#教育观念
#985院校
分享
评论 0
0
澳洲护士卡子弟
3周前
对抗抑郁症最好的办法就是不care,有多大锅做多大饭,我的心态是,有口饭吃就行,赚多是好事,赚不到也就那样,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操心这么多干嘛呢。 子女的教育就是学的进就学,学不进拉倒,孩子智商不够,你再焦虑也没用,你这么焦虑,你自己不先做一下偏微分方程?给孩子打个样?你说你做不出,那你要求孩子干啥呢? 找工作就是,能找到就好,找不到也就那样。在没有好爹的前提下,找到的工作的好坏,取决于智力➕体力,智力体力不行,工作自然一般般,那就一般般的混呗。 有能力就上,没能力就躺,人生在世,心态好最重要。
#抑郁症
#心态
#教育观念
#人生观
#工作观
分享
评论 0
0
Mr Panda
3周前
今天看了一个叫王勇的大老的文章, 考不考大学也没有那么重要了, 早点出来混社会, 早点上社会这所大学, 18岁到28岁, 10年的时间让自己长成一个大人。 而我, 25岁到35岁, 10年的时间在社会上, 免强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大人。 高考考的好人祝贺你, 考不好的也没有关系,社会这所大学等着所有人,或早或晚而已,早点比晚点好。
#大学
#社会实践
#人生阶段
#成长
#高考
#成人
#社会经验
#教育观念
分享
评论 0
0
Crypto_Painter
3周前
我高考语文考了143分! 数学只考了110分... 关键我还是理科生... 我猜这就是为什么我在推特能如此高频输出的原因... 学好语言、表达以及发言的能力,其实远比专业知识要重要... 理综那些知识其实大部分很低级,数学和英语对工作的影响也不是很大,貌似只有语文能够给人带来长远的帮助! 面试需要口才、路演需要演讲能力、写论文或商业计划书要靠文笔、哪怕是写代码,现在也需要清晰的文字描述与提示词让AI能够准确理解... 所以我这个账号能做起来,全靠当初语文学的好啊!
#高考成绩
#语文重要性
#表达能力
#职业发展
#教育观念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4周前
进入社会以后,你就会发现,善良、真诚、听话、懂事、乖巧、尊重别人,这些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都是你活该被欺负被拿捏的原因。你出去以后才会发现,爸妈把自己教育的太有礼貌了,诚实善良,到了他们嘴里面就变成了这个人不会变通,老实、笨傻,越他越发现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有家教,上班以后你才会懂老实人干的永远都是最多的。所以,你们要学会利人设,最好一开始就让他们知道,你受不了一点儿苦,你受不了一点儿委屈,我这个人就是非常的敏感,一丁点的恶意我都能够察觉得到,我非常的自我,甚至有一点任性,有一点娇气,只要你这样做了,你根本就不会遇到什么所谓的服从性测试,你也不会遇到说想要去占你便宜,算计你的人,因为但凡是跟你接触过的人,他们前期已经观察过你的性格。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只有真心的对你好,才能够跟你构建长久的关系。那久而久之,你的身边的全是好人好事,你会过得比任何人都爽。
#社会经验
#职场暗示
#人际关系
#教育观念
#个人成长
#老实人困境
分享
评论 0
0
卫斯理
1个月前
男孩子比女孩子其实要好养 如果是生一个女孩子,我的压力会更大,因为我要更好地照顾她,担心她会被欺负之类的 男孩子就只要担心他不要去犯罪就好了
#性别教育
#家庭教育
#教育观念
分享
评论 0
0
网易新闻-新民周刊
1个月前
“我妈努力一辈子不就是给我蹭吗?”金龟子女儿直播言论刺耳,这并不值得炫耀
“我妈努力一辈子不就是给我蹭吗?”金龟子女儿直播言论刺耳,这并不值得炫耀,董浩,直播,王宁,刘纯燕,黄多多,王逸宸,金龟子,综艺节目
#直播
#言论
#炫耀
#教育观念
#亲子关系
分享
评论 0
0
澳洲护士卡子弟
2个月前
有一个问题,老中爹妈在孩子读书的时候,恨不得逼死孩子,让孩子好好学习,每天刷题,每天都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焦虑。 但是一旦孩子走上社会,开始工作了,开始加班了,就开始忽然变得温和了,开始说什么注意身体,早点休息,实在干不了就辞职吧之类的话了。 咋回事呢?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 孩子小的时候,总觉得他有无限潜力,逼一逼,说不定真能上清华北大。 那干嘛不逼,往死里逼啊。 结果工作之后,发现其实就这样了,这辈子定型了,也懒得逼了。。。 或者就是小时候能拿捏,不听管教直接抽耳光,工作之后没法抽耳光了,再逼,再抽耳光,真能和你打起来,然后自己慢慢老了,想着靠孩子伺候自己,掏医药费,开始讨好孩子了。
#家庭教育
#学习压力
#职场焦虑
#教育观念
#社会压力
分享
评论 0
0
蔡慎坤
2个月前
赵晓:川普不是在骂哈佛,是在推倒中国人心中的那座“佛” 中国人心中有三座“神像”: 一个叫权力,一个叫金钱,一个叫名校。 而在这三座神像里,名校常常被供在最中央,香火最旺。 尤其是哈佛和斯坦佛,被许多华人家庭奉为“人生成就的终极庙宇”—— 每年六万美元的学费,千辛万苦的SAT培训,多少望子成龙的家长不惜血本,就为供出一个“哈佛学子”。 但今天,川普一句话,把哈佛当场掀翻在地。 一、川普开炮:哈佛不再是大学,是笑话! “哈佛已经不再是世界顶尖大学,哈佛是一个笑话!它教的不是知识,而是仇恨和愚蠢!” “哈佛雇佣的是一群失败的疯子,他们把纽约和芝加哥搞得天怒人怨,现在却被请来教年轻人怎么管理城市?” “他们灌输的不是希望,而是失败。联邦政府为什么要给他们拨款?哈佛不再值得任何免税资格!” 川普不是在打嘴炮,他是在动核心命脉:拨款资格、免税身份、捐赠基础。 哈佛的神话,一旦失去财政特权与捐赠依赖,就像失去香客的庙宇,虽富丽堂皇却暴露灵魂空虚与空壳本质。 而这背后,是保守主义最根本的质问: 不是你看起来有多高贵、多有知识,而是你究竟在传什么价值,培育什么生命。 二、保守主义从不讨好知识精英,而是保护真理常识 川普今天的愤怒,不是偶发,而是保守主义的本能反击。 因为左派高校已经变成仇恨的训练营; 因为woke思潮让孩子不再分辨男女,只会分裂社会; 因为“名校”已经不再培养真才实学,只输出激进情绪; 因为所谓的“未来领袖”,毕业后只会给世界添乱,而不是服务社会。 保守主义关心的,不是你发没发表论文,而是你有没有责任心;不是你是哪所学校毕业,而是你有没有常识、有没有敬畏。 三、中国人的“名校崇拜”是最深的偶像崇拜 许多中国家长不信神,却深信名校。 他们嘴上讲实用主义,心里供的是“哈佛神像”。 他们把孩子从小送进升学机器,就是为了最后供上这座庙。 但他们从未问过: 你供的“神”,真的教的是智慧吗? 你送进去的孩子,出来还认不认识你这个“父母”? 你交了几十万美元,换来的到底是荣耀,还是一场意识形态洗脑? 当哈佛把“搞砸城市”的失败市长聘为“管理学教授”, 你还觉得这是一所值得倾家荡产的圣殿吗? 川普不是在反名校,他是在拆掉一个用虚假光环包装起来的思想毒窝。 他要的不是“权威的学术”,而是真实的价值、实干的精神、敬畏的教育。 四、赵晓评论:真正的保守主义,是推倒假神,回归真理 中国人今天最该感恩川普的,不是他帮我们骂了哈佛, 而是他在用铁拳提醒我们:你膜拜的,也许正是毒害你孩子的东西。 保守主义从来不跪拜名牌、不盲信权威,它只看两件事: 你说的是真是假? 你做的是不是造福别人,而非毁灭他人? 而真正的信仰也正是如此——不拜偶像,只敬至高、独一的上帝。 当我们开始明白: 哈佛不是天堂,常识才是恩典; 名校不是救主,真理才是光明。 也许我们才终于脱离了“学术拜物教”的捆绑, 走向一条自由、真实、敬畏的保守主义之路。
#川普
#哈佛
#教育观念
#中美文化差异
分享
评论 0
0
Zhong Jinhua🇺🇸
2个月前
为什么巨量华裔二代三代无法融入美国主流社会?根本原因是被Ta们父母长辈害的。很多华人一代移民,本身深受中国专制落后思想文化观念洗脑和毒害,可是Ta们来到美国后,却还是用自己身上中国那一套糟粕遗毒要求教育孩子,害得华二代三代无法正常接受美国先进思想文化教育,自然不可能融入美国主流社会。
#华裔二代三代
#美国主流社会
#文化差异
#教育观念
分享
评论 0
0
小径残雪
2个月前
梗图:如果读书有用的话,你老师早就开迈巴赫了。
#读书
#老师
#迈巴赫
#讽刺
#教育观念
分享
评论 0
0
徒步的骑手
2个月前
一些中韩台家长把教育当成竞技比赛,考试决胜负,这种理解毁掉了很多孩子的人生和事业。考上名校成了不少中韩台移民二代的人生顶点,但他们的人生还没真正开始。
#教育观念
#名校压力
#移民二代
#人生规划
#考试文化
#中韩台移民
分享
评论 0
0
熊兔ヽ(・ω・ゞ)
3个月前
最后在生活中不断地印证:卧槽果然?! 只能说,虽然“刻板印象”天生是用来打破的,但刻板印象一定不是空穴来风。 还有一个:Asian妈妈一定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所要求。 我自己也陷刻板了
#刻板印象
#Asian妈妈
#学习成绩
#文化差异
#教育观念
分享
评论 0
0
澳洲护士卡子弟
3个月前
我初中的时候,有个同学还真问数学老师(同时是班主任),学数学几何代数有啥用。 我记得老师当时不客气地说:你爹你妈是服装厂的还是种地的?一个月几百块钱,你以后也想像你爹妈一样,你现在就别读书了,直接进厂算了。 如果我的孩子以后也问我类似的问题,我会告诉他们,数理化等专业,是人们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工具,如果你以后想更好的认识世界甚至改变世界,当然,赚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就去多学习这些知识。 如果你学不进去,你就去学一个证书,做一个勤快的打工人,比如学个护工证,也能过一个不错的生活。 不过我的孩子似乎确实对学习挺感兴趣,那天女儿问我为什么毛毛虫会变成蝴蝶,我用中文解释了一遍,又用英语解释了啥叫变态发育(metamorphosis),她似乎记住了,过了几天我问她,她脱口而出叫变态发育。她还告诉我肠道分大肠小肠直肠最后便便从肛门出来。。。我心想,还不是你有一个好爹,你但凡摊上一个给你买五本作文选的爹,你就知道错了。
#数学的重要性
#教育观念
#职业规划
分享
评论 0
0
Pangyu 胖鱼 🐠
4个月前
跟我的观察完全一致。我也认识一批小学的“好学生”,尤其是一些女生。 小学学习成绩很好,是好学生,班长,学习委员。 到了初中高中,学习成绩逐渐下滑,最终考个二本。 “那些实际非常愚蠢平庸,但小学阶段非常听话、耐心写作业、成绩名列前茅,到了高中就会原形毕露,踏踏实实挣扎在二本线上”
#教育观念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学业压力
分享
评论 0
0
搜狐新闻(镜像)
5个月前
【该如何看待农村出现新“读书无用论”】“在关于教育的讨论中,我发现家乡出现了新形式的‘读书无用论’,且得到不少乡亲的认可。”陕西师范大学社会学系讲师黄丽芬在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绝大部分农民认同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家庭再困难,砸锅卖铁也要读完初中,孩子不愿读,绑都要把他绑到学校去”。但对高中及以上教育的看法发生了变化。文章提到,农村出现了与高中、大专以及研究生相关的“读书无用论”。比如,虽然人们普遍认同硕士研究生是较高学历,但一些研究生毕业后的经历,也让大家开始反思研究生教育的必要性。这引起舆论的关注,一些人担心农村出现的新的“读书无用论”,会进一步拉开城乡的教育差距。但不得不说,这是将个体教育选择与“读书无用论”混淆。有部分人选择不上高中、上大学或者考研,并不是说上高中、上大学或者读研无用,而是这些教育并不一定适合他们。事实上,在教育普及化时代,受教育者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才能避免无谓的学历“内卷”。这不只是农村家庭的学生要考虑的,城市学生同样需要做出理性规划。另外,是上本科还是读大专,抑或是高中毕业后直接就业,这是个体的选择,不能只有“升更好学校”的唯一选择。因此,不能把“上完高中直接就业”等同于“读书无用论”。对于农村家庭对读子女大学、考研出现的“新看法”,可视为理性的回归,但这不是说读大学无用、考研无用,而是适合不适合自身情况。这也是城市家庭需要有的子女教育观、成才观。《南方都市报》评论称,新的“读书无用论”是在农村经济转型、教育普及程度提高的背景下出现的。与以往的辍学打工不同,这一代农村父母具备更浓厚的教育意识,对子女期望更高,但与此同时,又面临着教育支出高企、回报不成比例等新问题。新的“读书无用论”反映了农民对于农村教育成本和教育质量的焦虑,毋宁说,背后更多是一种基于“理性人”的经济选择。应该说,新“读书无用论”依然是教育资源不均衡的产物,而农村内部教育资源的匮乏,师资、教学水平等方面的城乡差距,则加剧了这样的不均衡。“读书无用”的另一个面向,是农民的孩子到底应该学什么?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许多人质疑传统教育是否能适应新的社会需求,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反倒凸显出来。并不是说,针对农村孩子的教育一定要面向农村就业市场。在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的大潮下,农村出身的青年一样可以在高科技等前沿领域有所建树,关键在于是否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机会。新“读书无用论”的出现,应该成为反思和改进农村教育的契机,国家需要通过多种措施,如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等,来回应农民的教育焦虑,重建他们对教育的信心。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原文>> :sys_link: 网页链接 https://3g.k.sohu.com/t/n859872162?serialId=503b7b0acac0e8edee89adac65fd44f3&showType=news :sys_link: 网页链接 https://3g.k.sohu.com/t/n859927178?serialId=91ec6f051c039639cf57ce799d3dc1c6&showType=news :icon_weibo: https://weibo.com/5890672121/PcovS4QvD#搜狐新闻
#读书无用论
#农村教育
#教育观念
分享
评论 0
0
縱橫日本
5个月前
日本記者前往東京大學,發現很多中國遊客在這裡聚集 其中更有不少孩子的身影,有小學生在東大門前認真地低頭祈禱,還有7歲的女孩來體驗環境 家長直言不諱:「我覺得讓孩子來東大,還是比清華要好一些」 臨近春節,日本再次成為了中國人最想前往的觀光地,而這一次他們不僅要爆買,還要為孩子找學上——
#东京大学
#中国游客
#日本旅游
#中国家长
#游学
#清华大学
#教育观念
分享
评论 0
0
李幺傻
5个月前
一个粉丝朋友要带女儿来美国旅游。她给女儿做了大量工作,女儿才同意到美国看看。女儿认为美国大街上随处可见枪击案,美国人非常坏,动不动就绑架抢劫杀人,很多人去了美国,把命丢在了美国……我问:“谁告诉你的?”她女儿说:“老师说的。”——这真验证了一句话:中国中小学教师,绝大多数有神经病。
#美国旅游
#安全问题
#教育观念
#国际关系
分享
评论 0
0
lily valley
6个月前
每一个中国父母都很难接受孩子平凡的事实。如此,就不停的制造各种神话故事。这也是我经常感叹的一件事:中国人很难踏踏实实的静下来做一件事,都想走捷径,都很投机,都想捞一把再说,肉眼可见的愚蠢却自视甚高,老把别人当傻子。
#中国父母
#教育观念
#社会风气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