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看见甲骨文老板登顶世界首富,想起我在1998年读到的那本书《拉里·埃里森与上帝不同》。很有意思,埃里森是当时业界段子最多的人。脾气很坏,恶作剧,帆船和泡妞。这个人都是故事。 乔布斯曾经说,他在硅谷最好的朋友就是拉里,乔布斯在NEXT最苦恼地时候,拉里曾说我帮你把苹果买回来。乔布斯回到苹果后,牢牢控制董事会一人说了算。其中就有拉里的董事席。有段故事我印象很深,开会表决时,乔帮主对着拉里(人不在)的照片说,拉里我知道你会同意的。去看看《乔布斯传》。这两位身上,都是有股那个时代雅皮士的气质。 甲骨文在很长时间里是关系型数据库市场的霸主,击败Sybase和IBM DB2之后,在银行和电信等主流存量市场长期保持优势。谁敢轻易换啊。个人认为,在甲骨文历史上,收购SUN公司并控制Java和MySQL,拿下千万级开发者技术生态是十分令人意想不到的里程碑事件,十分轰动。多年后,微软拿下Github代码仓库有类似战略意义。 这几年,他们发力云计算,是导致市值大涨的又一个转折点。云计算市场太大了。AI浪潮再度席卷后,这个市场成为大预言模型和英伟达算力之后最大的受益者。微软、亚马孙和甲骨文这三家,他们不用像OpenAI那么卷,像工作狂老黄那么拼。是的,他们只要不犯错,跟上主流技术脚步;就可以大发横财。同样地,微软哪位印度裔CEO牙都快笑歪了。 甲骨文在软件时代就是全球唯二的巨头。互联网还没有起来之际,微软和甲骨文争霸,微软几乎一统天下,吃定桌面操作系统和各项应用。拉里就是成天和比尔盖茨唱反调的高手,你说个人电脑PC,他就鼓吹NC(Net computer),大喊其实网络就是计算机。有点以太坊喊去中心化网络就是世界计算机的那味。2000年前;业界十分敬畏微软,微软在软件领域啃下一块又一块市场,而且一旦吃下就没有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但就是很难啃下甲骨文的关系型数据库这块大肥肉。 埃里森是当时业界段子最多的人。其实,这哥们不容易,商业数据库终究还是被微软SQL Server反超,开源数据库My SQL这几年也被斯坦福搞出来的PostgreSQL超越,后者这几年很流行。但是,真英雄不是悲壮地去死,而还要有打不死的九条命。做企业像三级火箭,旧的燃料推上去之后,下一个市场燃料又补上,继续飞。 他可能也是今天最年长的科技企业创始人CEO。
深夜说一个最近的感想 其实也不算新,还是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做 infra 的人必须要去贴近业务,否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我介绍过很多次鄙司是 AIGC 头部玩家,主攻二次元赛道。 我们最近面临的一个问题是 Elasticsearch 带来的。 我们用户公开发布的 Artwork 和生成任务都是可以搜索的。 最近 Elasticsearch 频繁会出现部分 Data Node 被打满然后连锁搜索出现问题的情况。 那么我们需要去怎么样快速的解这个问题? 在进一步讨论之前我们需要思考在这个场景下,搜索这个操作的本质是什么? 我的看法是资产管理。在 AIGC 场景下,Prompt 毫无疑问是用户的核心资产,而对应的 Task 以及 Artwork 某种意义上算是资产的预览(or 属性) 那么有了这样一个推论后,我们便能清晰的知道,至少在目前的形态下,业务核心属性必然不能为了技术结果让步。 同时我们又有一个观察,我们用户公开发布的 Artwork 其的可见性和 Task 是不太一样的,Artwork 可公开检索,也会承担 SEO 的责任,而 Task 实际上仅用户可见。那么换句话讲,两者的数据的访问频率,资源需求都是不太一样的。 换句话说,我们对 ES 的 Index 存在了多租的需求。但是很遗憾,按照目前的 ES 的设计,是不具备多租的能力的。 虽然长远来说,优化查询会是一个必然的选项,但是在当下面对超高速发展的业务,拆分 Index 为不同的集群,按照 Index 不同的属性给不同的算力/磁盘,快速试错会成为我们的首选。 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效果未知,但是整个思考博弈的过程其实是我前几年会很少考虑的。很多时候技术的最优解未必是业务的最优解。 最后的最后,再打一个广告。鄙司招人,ML Engineer,ML Data/Full Stack/Backend/Marketing 等职位虚位以待。如果你想一起做一些有趣的事情,欢迎 DM,帮你老板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