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剪辑

Y11
2周前
在当下的职场环境中,不少人希望通过副业增加收入。 但打开各类社交平台,“副业刚需”的帖子下,总能看到大量“免费剪辑资料”的广告——加微信、领教程、学剪辑,最后往往导向“付费培训”。 这背后,藏着一个很多人容易踩的坑:视频剪辑,真的是适合普通人的理想副业吗? 一、低价竞争与“神仙甲方”的矛盾 如果真的尝试接单,你会发现市场远比想象中残酷。 几十元一条的剪辑需求,常有上百名新手同时竞争。 好不容易接到单,甲方的要求却像“薛定谔的需求”:今天说“想要活泼一点”,明天又说“感觉不对,重新来”,凌晨改稿到第八版都是常态。 更头疼的是结算环节,拖款、压价、甚至白嫖创意的情况屡见不鲜,有些甲方收完成片直接拉黑,连维权的机会都没有。 二、AI时代,“苦力型剪辑”正在被淘汰 视频剪辑的核心价值,真的是“剪”吗? 其实,大量基础工作——比如简单的字幕添加、音乐混剪、转场套用——早已被AI工具取代。 现在的AI软件能一键生成字幕、自动匹配背景音乐,效率比人工快几十倍。 随着技术迭代,未来连“批量处理短视频”这类重复劳动,都可能被机器接管。 对于普通人来说,靠“会剪视频”当副业,本质是在和AI抢低端市场,长期来看,竞争力会越来越弱。 三、“包接单”:一场用学费演的戏 不少机构打着“4980元包教包会包接单”的旗号招生,听起来很诱人。 但真相是,所谓的“接单”,可能只是用你的学费里拿出一小部分,伪装成“甲方预付款”,让你产生“能赚钱”的错觉。 课程内容往往前几节教剪映基础操作(这些在B站搜免费教程就能学会),后面则是空洞的理论:“客户喜欢炫酷转场”“要多用特效”,却从不教你如何和真实甲方沟通需求、如何报价、如何规避风险。 最后,你花了近万元,却发现自己连50元一条的单子都接不到,更别说稳定收入了——这些机构赚的,从来不是剪辑技术的钱,而是你的学费。 写在最后 对普通人而言,视频剪辑作为副业,目前面临三个核心问题: 需求分散且低价,低端岗位被AI替代,所谓的“培训包接单”本质是割韭菜。 即便是专业剪辑师,能靠这个月入过万的也寥寥无几。 与其在低价值的重复劳动中消耗时间,不如思考:自己的技能是否有不可替代性? 是否能在更长期、更有积累的领域深耕? 副业的选择,关键在于“可持续性”,而非一时的流量风口。
订阅了Adobe全家桶,开始学习做视频 昨夜把拖延了两个月的一个片子给剪完了。看上去很难,有了合适的工具则不难。 这工具就是Adobe家族的组合,Premiere + Audition我最终还是重新订阅了正版,每个月228港元,但正版用得开怀,用得放心。Adobe工具组合的最大魅力是,修改音频的时候,可以自动调出Audition,修改完声音,自动同步到Premiere,简直要多神奇有多神奇。 当然按照`张玉新`老师`重器轻用`的原则,一个软件不可能包打天下,我现在的剪辑流程如下。 1. 用Adobe Premiere + Audition初剪 2. 倒入到剪映加标题 3. 用Recut剪去视频中的silence部分 4. 用Memo生成软字幕 5. 根据需要再倒入到剪映,生成字幕版视频。 6. 上传到油管或者分发到其他地方 整个过程看上去有比较麻烦,实际上流程可以优化,例如在等待间隙,可以把文案给撰写了。我要做人生谦卑的学徒,从零学起,从零做起。像浮云一样慢也无所谓,像空谷的黄鹂一样无人听也不可惜。一切只为l我生命中的电影。 昨夜做的一件事就是从最简单的做起,把拖延了两个月的一个片子给剪完了。看上去很难,有了合适的工具则不难。这工具就是Adobe家族的组合,Premiere + Audition 我最终还是重新订阅了正版,每个月228港元,但正版用得开怀,用得放心 Adobe工具组合的最大魅力是,修改音频的时候,可以自动调出Audition,修改完声音,自动同步到Premiere,简直要多神奇有多神奇。 当然按照`张玉新`老师`重器轻用`的原则,一个软件不可能包打天下,我现在的剪辑流程如下。 1. 用Adobe Premiere + Audition初剪 2. 倒入到剪映加标题 3. 用Recut剪去视频中的silence部分 4. 用Memo生成软字幕 5. 根据需要再倒入到剪映,生成字幕版视频。 6. 上传到油管或者分发到其他地方 整个过程看上去有比较麻烦,实际上流程可以优化,例如在等待间隙,可以把文案给撰写了。 我要做人生谦卑的学徒,从零学起,从零做起。像浮云一样慢也无所谓,像空谷的黄鹂一样无人听也不可惜。一切只为了:我短促生命中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