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ute King
1个月前
高盛今早更新研报,继续上调寒武纪目标价至人民币2104元,买入评级。 <仅供参考> 日前寒武纪公布强劲的2025年二季度业绩,同时给出2025年收入指引为人民币50亿元至70亿元,中值为人民币60亿元。GS此前对人民币65亿元的预测位于指引区间内,且较指引中值高出8%。 GS强调继续看好寒武纪,并将12个月目标价上调至人民币2,104元(对应2030年预期市盈率45倍)。 GS上调盈利预测主要基于: 🔹 AI芯片出货量更高,这反映出中国CSP在AI基础设施方面的资本开支上升,政府政策支持,以及在推理需求上升背景下本土芯片生态的涌现; 🔹 随着收入规模扩大与运营效率提升,期间费用率(opex ratio)改善,经营杠杆增强。公司过去12个月的“人均(工程师)收入”已由2024年12月的人民币200万元提高至2025年6月的人民币500万元。 积极的支持因素: 🔹 中国云端资本开支在加速扩张 阿里巴巴2025年二季度资本开支达人民币390亿元(约合54亿美元),环比+57%,同比约为两倍。腾讯2025年二季度资本开支同比+119%,好于此前担忧,高盛将其2025E/2026E资本开支预测分别上调23%/17%,对应2026E资本开支同比+13%。 🔹 支持性的AI政策 国务院发布了新的指导意见,设定到2027年/2030年,在6个关键领域(科技,工业,消费,民生,治理与全球协作)的新一代智能终端与AI Agent渗透率目标分别达到70%以上/90%以上,并强调通过行动计划赋能AI设备、提升效率。 🔹 中国AI供应链 2025年上半年实现强劲增长:寒武纪收入快速增长;上游原材料(主要是晶圆)供应稳健;合同负债显示手持订单强劲。AI服务器,交换机品牌商,ODM厂商看到中国云端资本开支上升,本土芯片在推理场景中的性能已能满足需求,同时本土生态持续完善(例如高速网络正释放本土芯片性能,推动AI服务器集群进一步放大)。
大宇
1个月前
房地产杠杆曾是合法暴富神器,可惜如今时代不同了。 在房地产的黄金年代富了很多人,代表人物是炒房的欧神,从上班族到加杠杆炒房,再到财富自由,发展非常快。 他的杠杆是想办法上到极限,比如借光所有钱买房,买了抵押出来,继续付几套首付。 其间,各种房子拿到后用房子作为资质去办信用卡,办几十张,然后用尽办法搞成大额,全部互相刷、互相还。 最后,他的杠杆有人估计说高达上百倍。他这种打法在上涨期确实猛,从屌丝到亿万富翁就是在数年间。 在下跌期就很惨了,不但信用卡可能套不出钱,房贷还不了可能被法拍,其实下跌了房子还要求提前还贷(抵押贷)等等。 如今,他仍然在抖音讲房,事业仍然是研究房子,但是无论是赚钱的速度,还是赚钱的难度,和过去是完全不同了,他的口碑也随着一些骚操作被人嫌弃了。 这里也给人一个启发是:趋势和风口才是翻身的关键,趋势和风口不在了,越努力越不幸;趋势和风口来了,敢赌就会赢…… 现在的币圈好像不是很适合猛赌了? 再说回房子的杠杆,现在事后马后炮去看,这是国家允许的唯一高杠杆?人人可用,永不爆仓,费率不高。这确实是一件无敌的工具。 想象一下,假如N年前在深圳,靠工作存了200万元,买一套贷款房1000万,最后涨到3000万出手,赚15倍,比什么都强。而这里面的关键其实就是200万的本金撬动了1000万的资产。 但是这里面很多点: 1、是否懂用敢用杠杆?比如判断房地产要爆发。 2、是否有现金流能维持杠杆? 3、涨到一定程度后是否愿意平仓落袋为安,然后租房住? 4、是否知道什么地方的房子,不贵又有空间? 很可惜,现在好像全世界找不到当年房贷这样好的杠杆了,比如用按揭贷款,即使房价跌了,也不用补资金,继续慢慢还就行,根本没有爆仓这个说法。 30年的贷款,考虑法币的增发,可以认为30年这些支付的利息不算啥了,但理想的前提是房子能涨,而且自己需要房子作为资产种类的对冲。 现在国内的房子大势所趋是不行了,唯一不确定的是,那些在上海、深圳的核心CBD啥的,会在何时见底,将来他们还有机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