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Ÿgöd ☀️
1个月前
看到 alist 被以非常丑陋的姿态卖掉,对作者、用户、收购方都是个悲剧,感觉非常可惜,但从开源作者的角度又挺理解原作者的,现在破口大骂资本的 alist 用户应该都没体会过开源的苦,看不到作者的长期孤独贡献,只看到又少了一个可以白嫖的项目 看图二就知道这显然不是一个健康的开源项目状态,作为一个 50k stars 的顶流项目,contributors 只有 100 多,第二名非机器人 contributor 的贡献量刚到作者的 8%,再往下更是断崖减少,作者从 2024 年就已经很少提交了,后面也一直没有其他维护者接手,除非作者积极回归,这项目的最终死亡已经是必然了,只是开始死亡的时间在一年半之前 反观 RSSHub,虽然 star 没 alist 多但 contributors 人数接近 10 倍,在作者贡献量下降的时期也及时有其他维护者补充,总体维护效率并没有下降反而一直在上升 总之 alist 一直都不是一个健康的开源状态,离开作者根本无法存活,作者又长期得不到足够的帮助和资助,用户也视而不见反而都在反资本,至于那些非 contributors 趁热度 fork 出的各种 blist xlist,如果 forker 在 alist 还有救的时候都没想着去提交一行代码,现在等 alist 死了才出来扛大旗,真的能相信他们能够长期任劳任怨地维护吗? 对用户,与其破口大骂资本,不如想想你现在除了 alist 还在白嫖哪些开源项目,去看看它们还好么,有什么可以帮上忙的,哪怕只是去送上一份感谢,可能都能让那些可怜的牛马开源作者开心上好几天,能让项目多维持几天 对开源作者,怎么让开源项目到达健康可持续的状态,而不是最后被迫廉价丑陋变现,是一个值得更多思考的问题
Yangyi
1个月前
到25年了,还在做agent节点化单线程workflow的 就如同49年入国军 workflow最终都是隐藏在agent背后的东西 未来agent只会递给你一张名片,一个简历你创建一个task,拉起一个群组,里面既有人,又有Agent,同时会有一个Agent主负责分配,它一定是agentic的,而且这种任务驱动的异步通讯框架将会成为每个Agent服务的底层支撑,复杂任务都将是这样跑的 群公告上就是任务目标,当任务难以进展时就会从群组加入或删除部分agent 只有这种multi架构才是未来 如果你问为什么不是单agent处理,我只能告诉你因为绝大部分生物都是非独居的,只有这样才能迸发更高效的生命力 一个任务,你只有一个agent在做,它获得的反思有限。但如果1个人做,4个人给你当评委,你虽然会信息过载,但会缩小盲点象限,发现更多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信息。以前人类效率低,是因为有大量碍于社交压力和利益冲突无法对事情负责,但Agent当下暂时性打破掉这个原则了 通过群组来提供目标,管理多agent协作,消息机制可以广播也可以点对点 为群组提供群工具,所有agent都可以进行调用,工具本身也可能是一种黑盒agent,这不重要 但未来就是如此,不会再有人关注workflow里的node,绝大多数都将成为黑盒 如果你说你在做agent,还在跑这种workflow,那绝对是要被淘汰的 不过这个事儿,如果不在局内,是很难理解的 因为人们看到的都是眼下这个时间点下的东西 未来是非共识的,也就因此才出现了巨大的机会 至于说Agent IM属不属于马化腾,就不得而知了 至少现在还没有任何雨点儿
Dexter Yang ᯅノ🌐🔗🧙🏻‍♂️👾🦋
1个月前
我做「毛玻璃」也有一年多了,不得不站出来为Liquid Glass说句公道话:大家不要小看毛玻璃的意义,它不是为了好看,而是GUI软件为了支持多模态AI和AR/MR而从屏幕发展到空间计算所必然带来的重大本质变化😆 空间计算环境下,GUI的背景是真实物理空间,会动态变化和风格不一致、各种明暗各种颜色都有, 所以GUI不能用固定背景色,只有白天模式和黑夜模式也不够(这个功能其实也是为了有限的解决GUI适应不同环境的问题),需要跟随环境变化(包括你实时的视线变化)而动态变化——GUI的「每一寸」都需要根据背后环境的视觉外观而实时动态渲染 这实际上等于要求每个应用不能各自自己渲染自己,不是把最底层的图形渲染结果(比如浏览器引擎 GPU Backend 的渲染结果)给OS合成,而是需要把自己内部更high level的GUI信息(比如浏览器引擎做光栅化之前的信息、3D引擎的ECS数据、能生成shader的node graph数据)提供给OS,让OS统一渲染所有应用 Android XR 就无法支持这种毛玻璃/liquid glass功能(见回复),只能做alpha混合,跟它的 Home Space 没法像 visionOS 的 Shared Space 那样支持 2D+3D 混合应用的原因类似 所以「毛玻璃」不仅影响GUI软件点适用场景和能力边界,而影响整个系统架构和应用开发方式 iPhone 的 GUI 改成 Liquid Glass 之后,实际上整个 Home/Launcher 界面可以不是固定壁纸,而是实时的摄像头画面,整个手机就好像是透明的(可惜这次没上这个功能)——手机实体屏幕的「背景」注定是会越来越动态的,最终形态就好像「抖音操作系统」,抖音拍摄界面是默认 Home 界面,应用的分发不仅来自图标列表,也来自实时环境画面(多模态输入的一部分)中的上下文。除非在这之前眼镜/轻量头显就能完全取代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