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

小互
2周前
OpenAI正式完成企业重组 与微软合作的协议进行了变更 估值5000亿 微软占27% 重组后OpenAI将成为一家(公共利益公司 OpenAI Group PBC),但它仍然由OpenAI基金会控制 - OpenAI基金会现在拥有的股份价值大约 1300亿美元 - OpenAI Group PBC 的整体估值约为 5000亿美元 - 微软占 约 27% 股份 (按转换后稀释计算) 微软与 OpenAI 合作的协议也进行了变更 1️⃣ 继续的独家合作 OpenAI依然是微软唯一的“前沿模型”伙伴(比如GPT系列模型)。 Azure仍然是唯一能托管OpenAI API的云平台。 直到AGI出现为止。 2️⃣ 新的灵活性与独立性 过去,微软和OpenAI几乎“绑定”在一起。 现在,他们在保持合作的同时,也各自获得了更多自主权: 🔹 OpenAI 可以: -与其他公司共同开发部分产品; -开发的API产品仍需放在Azure上运行; -但非API产品可以在任何云平台上发布; -还可以向美国政府的国家安全客户提供服务(不管用哪个云)。 🔹 微软也可以: 自己独立去研究AGI(甚至与别的公司合作); 如果用OpenAI的技术开发AGI,要遵守计算规模的上限(防止滥用)。 3️⃣ 新的财务与知识产权 OpenAI给微软的收益分成将持续到AGI被验证为止,但付款周期将延长 微软的知识产权授权被延长到 2032年; 一旦AGI出现,会由一个独立专家组来验证; OpenAI同意再购买 2500亿美元的Azure服务; 微软不再拥有“优先计算资源权”(不再自动成为OpenAI的计算供应商); OpenAI可以发布一些开源模型
宝玉
3周前
你这就是对我的偏见了,总觉得我只是个搬运自媒体 我好歹日常大量阅读、写代码、写提示词,捎带着搬运了一些还分享了实践经验。 我本身也是 AI 乐观派,希望它越来越强,帮我干越来越多的活,也希望“AI成为编程架构师”。 但是我们不能停留在空想,或者对未来的一种幻想,等着 AGI 的到来。 说回具体的,AI 未来也许能成为编程架构师,但这套路径还很遥远,和 AGI 一样遥远: 1. 长上下文还没解决好,架构能力需要对系统有全局了解,当前你没办法把整个代码库扔进去 也许可以像 DeepSeek 论文那样用缩略图,但那还是理论上 2. 对代码结果的反馈 AI 还不能直接感知,架构能力不是理论,更需要实践,架构效果好不好一定是要去实际运行,在运行中收集反馈并调整。现在 AI 根本没法感知系统的运行效果,让它自己去搭个运行环境也许勉强可以,怎么测试并评估系统的反馈是做不到的 3. 长期记忆仍然没解决,架构师设计过程中,有大量的沟通工作,和 PM 和程序员,这些沟通的内容都要融合到架构中,但怎么把它们记下来并融入架构设计,并在设计后验证这些记忆中的内容,都是挑战。 4. AI 对多个 Agent 的组织能力还有待提升,架构师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工作,不是写个架构设计文档就结束了,还需要去传播架构知识,基于架构去调整组织结构,基于组织结构去整合结果,这方面至少要 AI 进化到组织者这个阶段 你看我们讨论问题,我觉得反对和赞同都很正常,但我们最好具体问题具体讨论,至少我一般不是情绪化的说它行或者不行,或者不会说你没做过架构你不懂,或者未来怎么样怎么样,而是像上面一样一条条列出我的观点。 如果我错了我也很乐意修正自己观点,比如去年我还觉得 Coding Agent 不靠谱,而现在我觉得“真香”。
向阳乔木
1个月前
orange.ai
1个月前
千万不要在国庆节玩 Sora 2,否则你会跟我一样浪费掉国庆宝贵的两天。 如果你不听劝,可以用这个邀请码 F9K2DM。 即便这个邀请码用完了,闲鱼也就2块钱的东西,2块钱窥见未来,我觉得是值的。 在疯狂玩了 24 小时的 Sora 之后,身体累坏了。 今天睡了一上午+一下午。 果然不像20年前的时候,QQ 群聊一晚上白天继续上学了。 上一次遇到这么上瘾的东西,还是抖音,哦不,是 QQ 群聊。 在抖音的整个生命周期里,我玩抖音的时间从来没有一天超过一小时。 从个人感受角度,Sora 的上瘾程度早已超过了抖音。 刚好今天,OpenAI 的估值也超过了字节跳动。 人类有很不好的习惯叫刻舟求剑,认为 Sora 不过是昙花一现。 我不想陷入苍白的逻辑辩论里,因为C端产品的火爆往往就是很没有逻辑。 我只是惊叹于科技的进步比想象的还要快。 我们在2025年10月,竟然就可以用上最先进的全模态输入和推理模型。 以前在大模型公司的时候,以为至少需要五年呢。 而且不仅用上了,还能随便用,免费用户就能每天用100次。 奥特曼家到底有多少卡? 而如果这个产品日活过亿,又需要多少卡? 一个现象级产品带来的财富效应将不可想象。 还有人替奥特曼担心这产品的商业化,在我看来这是最不需要担心的。 OpenAI 和 Shopify、Stripe 都合作了,一切早已布局完成。 Sora2 唯一让人不太爽的是,模型里训了太多抖音的数据了,过拟合还是有点严重。 短视频是抓住人类注意力的最强形态,连 AGI 也不能免俗哈。
凡人小北
1个月前
一年一度的云栖大会,吴泳铭开场这场就扔了个长线炸弹“AGI只是起点,ASI才是终极目标。” 直接把话题拉到了“超级人工智能的三阶段进化路线” 这个提法我还是第一次在国内大厂 CXO 层面听到这么系统地说。 跟我的判断一样,阿里云真的在按操作系统的方式做 AI。如果说 OpenAI 和 Anthropic 还在强调模型智能,阿里现在直接开始讲系统调度和电网级布局了。 他讲 AI 的三阶段进化路径: 1)智能涌现,2)自主行动,3)自我迭代。 这条路径其实暗含了一个判断:人类对 AI 控制权的下沉,是随着“数据-工具-反馈”这个三元系统一点点转移的。越往后,AI 自主权越强,人类在链条上的必要性越低。 常年做 Agent 系统的人真的很有体感,从workflow到agentic,真正的自我推进式 AI,从系统设计上还远远没做好。 “自主行动”这一阶段我觉得非常关键。吴说核心是 Tool Use + Coding + Agent,这一段我直接脑补公司正在构的 agent 编排平台的最大痛点就是:模型能调用工具,但不会判断工具是否合适;能 coding,但缺少代码行为的后果感知。 现在大多数系统都停留在调用工具这一层,有开始往下延伸到 agent 能否规划子任务、能否收集结果反推 prompt 的部分,但做的都一言难尽。 所以他说:“未来,自然语言就是 AI 时代的源代码”,我个人非常认同,但补一句:要让自然语言真的成为源代码,Agent 必须会调试自己。 然后讲到第三阶段自我迭代,我能关联到开头asi,这是真系统了。 吴用了“连接原始数据 + 自主学习”来解释这个阶段,说白了就是 AI 不再靠人类喂数据,而是能像机器人那样自己感知世界 + 自己训练自己。 我们现在做的 AI 训练,几乎都是在 人类整理后的结构化结果上精调,你从来不给它原始混乱数据,后训练时代也鲜有加入做错后的直接代价。 但没有代价,哪来迭代?没有原始世界的反馈闭环,AI 只能永远在 沙盒里复读旧人类。 所以才有了模型为了输出一个所谓的答案,全是幻觉。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