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健康生活方式
关注
背包健客
1天前
糖尿病前期早干预可逆转? 日常生活中,压力大和久坐不动都是诱发糖尿病的“隐形杀手”。 专家表示,当人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且伴随失眠时,应激激素会持续偏高,其升高血糖的作用会远超胰岛素的降糖作用,长此以往就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而长期久坐的人,肌肉对葡萄糖的消耗大幅减少,多余葡萄糖会在体内循环,导致血糖升高。 职场人群每工作1小时,应起身活动5—10分钟,以减少久坐的危害。此外,50%以上的糖尿病前期或早期糖尿病患者无明显症状,病情容易被忽视。 糖尿病前期是逆转的关键时期,若能在糖尿病前期及时干预,无需药物治疗,通过加强运动、减轻过重体重以及调整饮食等方式,在3—6个月内,至少70%的人可恢复至健康状态。
#糖尿病前期
#久坐危害
#健康生活方式
#血糖升高
#职场健康
分享
评论 0
0
背包健客
5天前
2025年11月9日,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在《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上发表研究论文。 研究显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社会支持均可显著延长中国老年人的独立生活预期寿命,但存在性别差异,男性通过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受益更多,而女性通过改善社会条件受益更多。 此外,同时具备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社会支持的人,独立生活预期寿命可延长近4年。
#北京大学
#《柳叶刀》子刊
#健康生活方式
#社会支持
#预期寿命
#老年人
#性别差异
分享
评论 0
0
Colin Wu
2周前
记得之前有个很胖的朋友,重度脂肪肝,每天骑自行车上班后,竟然重度脂肪肝也消失了。GPT 研究了下,还挺有趣: 肝脏被称为人体唯一真正能再生的器官,是进化上极其巧妙的设计。 肝脏的主要细胞叫肝细胞(hepatocytes)。它们跟其他器官的细胞最大的不同是可以重新进入细胞周期分裂。绝大多数人体细胞(比如心肌细胞、神经元)一旦成熟就“退出分裂”,只能靠存量维持。但肝细胞不一样,它们像是被“设定”为永远保留复制权限。 实验表明,哪怕切除掉 2/3 的肝脏,只要剩下 1/3,肝细胞就能在 2~3周内长回原来的体积。 为什么肝脏需要这种能力?这和它的“工作性质”有关。肝脏是身体的“化工厂”和“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上千种代谢产物;因此它天生就暴露在“毒性风险”中,如果没有再生能力,人类可能早在史前就被环境毒素淘汰了。换句话说:肝脏的再生能力是进化赋予它的自我保护机制。 科学上已经发现肝脏至少有三种“再生模式”:经典再生,切除或急性损伤,成熟肝细胞直接分裂。干细胞样再生。严重慢性损伤,胆管细胞或干细胞分化成肝细胞。代偿性肥大,轻度损伤,细胞体积增大,功能增强。哪怕受伤方式不同,肝脏总能找到一条“重生之路”。 虽然肝脏能再生,但前提是:损伤不超过某个限度;没有持续毒性刺激(比如长期喝酒、药物、脂肪肝);纤维化还没形成大量疤痕。一旦发展到肝硬化阶段,健康肝细胞数量太少、再生空间被疤痕组织占满,再生机制也“失效”了。 其实,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肝脏都有强大的再生能力。这是一个在进化上被“保留下来”的共性。小鼠、兔子、狗、猴子:做过经典的“部分肝切除实验”,去掉 2/3 的肝,剩余肝组织几周内恢复体积;鱼类和两栖类动物:某些甚至能“完全重生”肝叶;说明肝再生是哺乳动物普遍存在的防御机制, 因为这种机制,早期发现肝病治愈率极高,肝病几乎都是“早期可逆,晚期不可逆”。脂肪肝是“最可逆的肝病”,早期干预几乎 100% 可恢复。 肝硬化、肝癌 ≈ 早期没干预的结果,正常肝 → 脂肪肝 → 炎症 → 纤维化 → 硬化 → 癌变。
#脂肪肝
#肝脏再生
#可逆性
#健康生活方式
#早期干预
分享
评论 0
0
池建强
1个月前
人过中年睡不好? 人过了中年,尤其是过了 40 岁之后,我们的睡眠就会比少年时差很多。中老年人大抵都有类似感受。这时候我们就会非常向往少年时怎么睡都睡不够的状态。 怎么睡个好觉呢? 第一,保持健康、规律的作息时间。第二,不要因为一天晚上没睡好就很焦虑,也不要被数字裹挟。 现在很多人戴着智能手表入睡,它会有睡眠计时,包括浅睡眠、核心睡眠、深度睡眠等等,每个手表对这些定义都不一样。同一个手表,不同的 App 去测也不太一样。 说我经常使用 Auto Sleep 这个软件去测试自己的睡眠状态,感觉它对深度睡眠的定义比较宽泛,所以每次深度睡眠都能到两三个小时。而用苹果自带的睡眠软件,就是在健康里 App 里的一个功能,你去看的话,深度睡眠基本上能达到 1 个小时就不错了,当天的状态就会非常好。所以,不要过于纠结这些东西。如果今儿睡醒了,觉得精神状态不错,那就说明睡眠挺好的。 还有,如果今天晚上没睡好,中途醒了好几次,或者睡眠质量不行,或者觉得枕头、床不舒服,第二天就会很困。很多人就会去补觉。当天晚上睡不好,第二天白天就猛猛睡。结果到了晚上又睡不好。可不嘛,您白天睡了那么多,晚上怎么可能还有那么多觉呢?你又不是小孩子了。所以白天尽量不去补觉,实在困了,睡个 15 分钟左右就可以了,不要狂睡 3 个小时、4 个小时,觉得睡完之后很舒服,到晚上不就又睡不着了吗? 睡眠是对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大家如果有这方面的困扰,应该拿出一点时间来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读一些睡眠相关的书,科学地了解睡眠对于我们身体的意义,就会重视这件事,但又不会为之焦虑。 即便连续几天睡不好也没关系,调整一下生活节奏,保持健康饮食和运动,还是能进入到正常香甜的睡梦中。 2025年10月4日
#中年睡眠
#睡眠质量
#作息规律
#睡眠焦虑
#健康生活方式
分享
评论 0
0
背包健客
1个月前
17岁女孩通宵熬夜致双肺全白 近日,安徽17岁女孩小雨在通宵熬夜后突发咯血,被紧急送往南京医院救治。 检查发现其双肺已全白,经诊断,小雨患有罕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小血管炎合并红斑狼疮,熬夜加剧了病情。 经救治,女孩病情稳定,目前恢复顺利。 医生强调,长期疲劳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异常激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至关重要。
#17岁女孩
#熬夜
#双肺全白
#系统性小血管炎
#健康生活方式
分享
评论 0
0
卫斯理
1个月前
到底是运动会让人长寿还是躺平会让人长寿?
#运动会与长寿
#躺平与长寿
#健康生活方式
#寿命影响因素
#积极与消极生活
分享
评论 0
0
央视网-CCTV生活圈
2个月前
免疫力是最好的“抗癌药”!坚持4个习惯避开“免疫杀手”
研究表明,保持良好免疫力可使癌症风险降低30%~50%,增强免疫力,专家总结“两做两不做”,多吃优质蛋白、多关注肠道健康,少吃红肉、戒烟戒酒。
#免疫力
#癌症风险
#健康生活方式
#饮食建议
#专家建议
分享
评论 0
0
ChandlerGuo 郭宏才 宝二爷
2个月前
盐要少 油要少 酒要少
#健康饮食
#适量盐
#适量油
#适量酒
#健康生活方式
分享
评论 0
0
Journeyman
2个月前
最近对体检有一些感触, 1. 人过了40岁,一定要定期做体检,1-2年一次至少。有问题及早发现,及时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 2. 最好去三甲医院的体检中心。 个人感觉,他们比那些民营机构严格很多
#40岁体检
#定期体检
#三甲医院体检中心
#健康生活方式
#及早发现问题
分享
评论 0
0
banboo
5个月前
夜骑 40km ✅
#夜骑
#长距离骑行
#健康生活方式
#骑行爱好者
分享
评论 0
0
背包健客
5个月前
如何保证人体褪黑素分泌? 褪黑素是由大脑松果体合成的一种激素,被称为“黑夜荷尔蒙”。作为一种内源性激素,其主要功能是提醒人们该睡觉了。 想要保证身体褪黑素正常分泌,建议做好以下几件事↓↓↓ ⭐将卧室的窗帘换成遮光窗帘; ⭐睡前避免吸烟,不要饮用浓茶、咖啡、酒精等含咖啡因较高的饮品; ⭐不要空腹或大量进食,不要吃得过于油腻或难以消化; ⭐睡前2小时不要做大量运动,可进行适当放松,如热水泡脚、听助眠音乐等,给自己建立一个良好的入眠状态; ⭐睡前半小时尽量不要接触手机和电脑; ⭐睡眠期间,尽量关闭卧室光源,可佩戴眼罩入睡。
#褪黑素
#睡眠健康
#作息习惯
#内分泌健康
#健康生活方式
分享
评论 0
0
头条热点
5个月前
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习俗,冬天让婴儿在户外睡觉
#北欧习俗
#户外睡觉
#婴儿养育
#斯堪的纳维亚
#健康生活方式
分享
评论 0
0
红网-健康中国
5个月前
减重如此艰难?那些年胖过的自己,为何还在影响现在的你 | 科学减重一起来
出生体重大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肥胖,但脂肪细胞的早期增加确实为日后肥胖埋下了隐患。了解肥胖背后的生理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预防和控制肥胖的发生。
#减重
#健康生活方式
#饮食习惯
#运动健身
#科学减肥
#心理健康
分享
评论 0
0
央视网-潮新闻
5个月前
小胖墩变多了怎么办?抓住最佳年龄段 吃动平衡
报告显示,浙江人又胖了一点点,不仅仅是成年人,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超重肥胖问题同样不容忽视:2024年浙江省中小学生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4.4%和12.8%,与2023年相比,超重率基本保持稳定,肥胖率略有上升。
#儿童健康
#肥胖问题
#饮食与运动
#健康生活方式
分享
评论 0
0
背包健客
5个月前
2025年4月《心脏》上发表的研究显示,与慢走相比,走得稍微快一点或者快步走,能减少心律失常的风险。 研究将步行速度分为: ①走得慢的(每小时不到4.8公里), ②走得中等(每小时4.8~6.4公里), ③走得快的(每小时超过6.4公里)。 分析发现,和走得慢的人相比,走得中等速度的人患心律失常的风险少了35%,走得快的人风险少了43%。
#心律失常
#步行速度研究
#健康生活方式
分享
评论 0
0
冷眼锐评
6个月前
刚得知一个不幸的消息,一个高中同学,心梗猝死了。 他来美国多年,在加州生活;母亲生病住院,他回国照顾;爬山锻炼的时候突发心梗,路人报警。 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这个趋势非常可怕。而且除了生活习惯以外,似乎也没有很好的应对办法吧? 中年朋友,还是要注意作息,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 尽量多陪伴老婆孩子几年。 同学的孩子14岁,妈妈带着回国奔丧,没几天就返回美国了,孩子还得上学。 而他,永远留在山上了。
#心梗猝死
#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
#健康生活方式
#家庭陪伴
分享
评论 0
0
背包健客
6个月前
如何改善体态?
#体态改善
#健身
#健康生活方式
#姿势纠正
分享
评论 0
0
中新网-中国新闻网
7个月前
中国社会热议体重管理缘于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体重管理
#健康生活方式
#社会热议
分享
评论 0
0
背包健客
8个月前
32岁男子精液浓度只有正常的三分之一 今年32岁的朱先生和妻子结婚5年了,一直没有生育,结果一去医院检查发现,精子的浓度低,仅为500万/毫升左右,而正常水平需要大于1500万/毫升。 朱先生每日可乐代水、微信步数仅2千,血糖爆表15mmol/L,除了被确诊为少弱精子症,小伙竟因糖尿病不育 。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男科专家吴科荣称,糖尿病破坏睾丸生精功能,导致精液量和精子产生受损,目前已成为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因素之一。
#精液浓度
#糖尿病与不育
#健康生活方式
分享
评论 0
0
腾讯新闻-新华社新闻
10个月前
疾控专家预判:1月中下旬流感活动水平将下降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 题:疾控专家预判:1月中下旬流感活动水平将下降 新华社记者顾天成 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常见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当前我国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态势如何?怎样有效应对流感、人偏肺病毒?春节将至,旅途中怎样做好健康防护?国家疾控局组织疾控和医学专家...
#疾控专家预测
#流感活动
#疫苗接种
#公共卫生
#健康生活方式
分享
评论 0
0
逃跑的韭菜🇺🇸
10个月前
你不需要咖啡☕️喔。😂
#不需要咖啡
#幽默
#健康生活方式
分享
评论 0
0
新华网-新华网
10个月前
防治儿童肥胖 专家呼吁科学管理体重
防治儿童肥胖 专家呼吁科学管理体重-
#儿童肥胖
#科学管理体重
#健康生活方式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