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Morris
关注
统计数据
1977
文章
0
粉丝
0
获赞
17124
阅读
热门文章
1
TechFlow 深潮 发布的文章:近期教育领域的变化引发了广泛讨论,我认为教育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
145
32
Morris
3个月前
现代社会最残忍的一幕,是很多人只完成了局部觉醒。你看到了社会不公、规则漏洞、教育骗局、资本收割,却只能在手机前发一句牢骚。你没有对抗的结构,没有兑现的能力,于是清醒地继续失败,徒增痛苦却无力改变命运。认知高并不是优越感的来源,而是行动的起点。很多人自以为认知高,实则只是信息密度高,看得透,却做不到,陷在空谈里。他们习惯指出别人的问题,却改不好自己的人生;沉迷于“看破”的快感,却没有执行力和资源结构支撑。知而不行,是最大的内耗。
#阶层固化:求变之路,殊途同归· 732 条信息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3个月前
此行无弟子,柴犬自相随。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3个月前
上班的目的是尽快赚钱,从请青楼赎身,而你TMD却想当头牌。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3个月前
你相信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比你实际上是什么样更重要。人们都是经由这样的信念引导,一点一点走向成功,走向幸福的。所以从哲学上讲啊,我是谁这个问题会伴随我们的一生。它决定我们的起落沉浮,引导我们的喜怒哀乐,陪伴我们的生老病死。一个英雄在做出英雄行为之前,他从内心深处一开始就相信自己是英雄,所以规律告诉我们,先有内在的英雄信念,然后才会有外在的英雄行为。这个社会生活当中有个简单的规律,就是一个人跟谁比,就决定了这个人他自己是谁。大家想一想,跟强者比的人就会越来越强,跟弱者比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弱。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3个月前
要是遇见嘴臭之人,一定要远离。这种人基本上都比较命苦,你别搭上自个儿。他们喜欢无事生非,四处抬杠,尖酸刻薄,恶语伤人,因为他们语言上面的尖酸刻薄和阴阳怪气,证明他们的内心是匮乏的,是虚弱的,他们也根本就没有能量支撑自己走向好的生活。他们大概率的成长规律是缺乏关注,缺少爱。所以遇到这样的人呢,你根本就不需要去在乎他们对你的看法,一旦在意他们的看法,那你就承担了他的因果,你就让他说他的你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甚至有时候也应该给他们一些强烈的回击,回击那不叫嘴臭,那叫自我保护。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3个月前
其实让人焦虑的,不是忙,也不是累,而是没有什么特别感兴趣的东西,也没有什么特别想见的人。明知道自己该努力了,却又不知道该往哪儿用力,漫无目的的生活,没有方向的活着。
民生维艰:欠薪蔓延,底层挣扎· 1847 条信息
中共统治下:民怨沸腾,社会矛盾激化· 1325 条信息
民生凋敝:欠薪潮激化社会矛盾,底层陷生存危机· 1879 条信息
多地欠薪维权频发,底层民生困境难解· 2307 条信息
#焦虑
#迷茫
#无目标
#空虚
#努力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3个月前
就是要你不痛快,就要拿捏着你,就不能让你舒服了。这种人就是自恋型人格障碍(NPD)。他们是一种什么心理呢?其实啊就是这个人他内在价值感极低,没有存在感。我之所以为难你,是因为我觉得我存在没有价值,我内心极度匮乏,有一个填不满的黑洞。那这个时候他就会通过折磨别人的方式来刷存在感。通过打乱你的节奏,阻碍你实现目标,让你痛苦,他就能获得满足感。 NPD就是谁对他好,他就害谁,你越好他越不开心,你越痛苦他就越好,就好像证明了他存在一样。本质上他就是通过转移痛苦来逃避自己的那个羞耻感。我是个垃圾,我不好。这就好像不会游泳的人拼命要把别人按进水里,就以为这样自己就能浮起来了,但可悲的是,这种虚假的存在感就要持续吸血,因为他既没有心,也不愿意付出,所以就只能困在自己的牢笼里,他只能不断的去制造新的冲突,就像用针扎别人去取乐的孩子一样。他真正想要缓解的是自己内心快要淹没整个世界的窒息感。 但如果你遇到了如何降维打击NPD呢?记住一个心法啊,就是他们的攻击本质是无能。你别看他们好像很能控制人啊,看起来很强大,但实际上当你学会建立心理结界,把他的攻击视为无能者的无理取闹的时候,那你就可以用平静去瓦解他的操控游戏。你要记住啊,NPD永远最怕的是什么?不是怕你生气,而是怕他伤不了你的心。但如果你不被他影响,你有情绪不去跟他说,那这个时候他看不见你的情绪反应了,那就会觉得很失控,他很害怕他影响不了你。这样一来,那个靠吸食别人能量,才能勉强续命的空心人NPD,就只能去直面自己内心的废墟了。最后他们的结局就是焦虑、抑郁、孤独终老。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3个月前
人生开挂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成为自己的观察者。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有自我觉察的能力,能意识到自己正在想什么、感受什么。可很多人不会主动用这个能力,总被各种念头牵着走,像提线木偶一样焦虑内耗,这其实就是痛苦的根源,不是念头本身可怕,而是你没意识到自己被念头控制了。那如何成为观察者呢,关键要学会“只看戏不入戏”。比如心里冒出来的念头和情绪,就像天上的云,有晴天白云也有乌云密布。这时候你别跟着云跑,就站在旁边看着它们飘来飘去、变来变去,不纠结、不较劲,念头是念头,你是你。当你能这样清醒地看着自己时,心就会慢慢静下来,既能稳住内在的能量,也能让自己在生活里看得更透、活得更明白。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3个月前
长期神经紧绷的人,可以多去“规则感”不那么强的地方,用食伤来对治官杀。什么地方规则感比较弱呢?第一,有自然属性的地方,就是大自然本身,山川、森林、湖泊、大海、草原、沙漠,对很多深弱的人来说啊,自然节律它是自发的,是循环的,是包容的,最能抚慰人心,最能充电。第二,艺术气息浓厚的,创造性强的社区。这些地方的重要特点呢,就是边界很模糊,氛围很随性,大家注重的是体验而不是功利。对于观杀人群来说呢,可能会有非常直观的冲击啊,但是也是为你打开一种新的事业。效率、成功并非是唯一的价值衡量标准。这里就是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各形各色的人都有。在这里无论你表现的多么的奇怪,你都是可以被接纳的。第三,节奏缓慢的小城、古镇或者是乡村。在这个地方呢,你会知道时间是可以被浪费的,行为规范也是非强制的,会有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但是更有人情味,更有回旋的余地,你会发现时间都会变慢了。规则改弱也不是说完全没有规则,而是说要找到符合自己承受范围的宽松度。如果你在官杀氛围里面做不到放过自己的话,那就换个地方暂时摆脱一下。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3个月前
人际交往中拒绝别人不需要找理由,一定记住我说的这句话,就是不行,没有为什么,你也不需要去进行解释。如果你去进行解释,你解释的一定是带内容的,对方一定会从你的内容里去找你的漏洞。所以我们这个人呢,简单一点,拒绝就直接拒绝,不附加理由,这样的你的框架感也非常强,这是一个什么逻辑啊,咱们一定是这样,一定要做到人在社会上问什么答什么,不问不答,不去细问,不要多说。你会发现,多说的人他就会表达的非常好欺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没有框架的,人家啥也没问你,你就说了那么多,那你的信息是不要钱的,你的这些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大家要明白啊,拒绝就直接拒绝,不附加理由,这是你人生能活的开心的一个重要的一个能力。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3个月前
其实人生真的会突然变好的,可能是你突然的一个想法,或是遇见了某个人,经历了某件事。所以,你不要被当下的生活所击垮,即便正处低谷,你要相信人生充满可能,也要相信美好的事即将发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3个月前
以放下的心态拿起来,以拿起来的心态放下,用我不要了的洒脱去争取,用豁出去的狠劲儿去放手。当你能明白反者道之动中的道理,那你就会舒服很多。强求不来,我不要了。想不明白,我睡觉了。拿不起来,我丢掉。解释不清,爱咋咋地。得到了就是为了失去。失去呢,就是为了再换。活着就是为了体验。拿不起来就放下,放不下了,那就拿起来呀。一段感情,放下了,反而会轻松很多。一件东西,远离了呢,反而会看清很多。面对挑战,不在乎,反而放开了。最后你会发现大多数的痛苦,你纠缠不清的那些事情,你反着来,你就打开了。记住,当你反着干,世界反而会围着你转。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3个月前
人性本贱,当你在利益面前让步时,别人表面会夸你高风亮节,夸你识大体内心实际上会看扁你,会觉得自己用手段赢了你,会觉得他高于你,下次还会把你当软柿子捏。当你寸步不让时,他们表面上不开心,其实内心则会忌惮你,会觉得你是个难啃的硬骨头,下次不会轻易招惹你。你要记住:面子可以给、虚名可以让,但实际利益绝不妥协。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3个月前
个人努力就能翻身的神话正在崩塌。这并不是新鲜事儿,因为从来就没有哪个时代是为底层人真正准备上升通道的,他们只是在红利期暂时允许上来,而当蛋糕切完,门就关上了。向上流动只是特殊时期的例外,不是人类社会的常态。 历史的常态是什么?是稳定压倒一切的,是利益阶层自我复制,是资源的再分配,从不考虑你。只有在以下几个特殊时期,底层逆袭才变得可能,像战争年代打破旧权力结构,草莽崛起向新政权建立洗牌,灶神树典型。或者是像技术变革初期,信息红利释放,草根有窗口。再或者是人口红利阶段,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底层有议价权。而当这些窗口一一关闭,游戏就开始锁门,逆袭者变成了上岸的例外,而不是不变的希望。 权力的本能是垄断希望,而不是分享希望。你以为教育公平、机会平等、法治正义是自然存在的,不那只是权力为了稳定、为了维持幻觉而设下的温柔陷阱。当社会不稳定,他们制造希望稳定民心。当社会有稳定,他们销毁希望维持阶层权力。阶层的最高本能是把一切机会、资源和向上通道转化为家族资产进行封存,就像古代的世袭贵族,到了今天只是变成了金融产品的内幕消息属于谁,顶级人脉和平台谁能进入。 你看到的世界是被设计过的幻想,你听到的鸡汤是怕你醒来之后质问科技并没有解放你,它只是换一种方式奴役你。有人说现在是知识时代,只要你聪明就有机会,这句话成立的前提是你有被看见的机会,但现实是你辛苦写文章发视频,平台不给流量。你好不容易做出产品,资本反手来抄袭你。科技的本质从来不是平权,而是放大强者,剥夺弱者。平台、大数据最终都不是来帮你翻身的,而是掌控你的注意力,榨干你的创造力,剥夺你的自主性。科技只是换了个姿势,继续把你困在流动性假象里。 真正的破局不是成功学,而是绝情学。你不需要再相信美梦,你需要的是看清现实,理解规律,构建自己的生存逻辑,不再迷信成功的定义,而是重新定义有尊严的生存,不被收割,不被卷入,不被剥削,已经是一种胜利。这个世界不缺追光者,缺的是制造光源的人,他们的系统不是为你设计的当阶层封锁,上升通道消失,你还有一条路可走,不是爬得更高,而是活得更清楚,清楚规则,清楚现实,清楚自己的位置,然后选择不卷不贵,不盲从。你未必要翻身成为精英,但你可以觉醒,成为这个时代最难得的存在,一个不被驯服的灵魂。
#阶层固化:求变之路,殊途同归· 732 条信息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3个月前
过度操心的本质是自私。在心理学上,这属于掠夺性极强的控制行为,它产生的根源往往是因为内心深处对掌控的过度渴望和缺乏安全感,所以只能通过掌控他人的行为来获取心理满足。一旦他人未按自己计划行事,变得不可控,他们就会感觉到焦虑、痛苦,就会试图将他人掠夺回来,但又不能直接抢夺,所以他们就会把这种欲望包装成操心,最终呢,越操心越赶走亲人。那该怎么应对呢?第一,保持理性,识别出他们背后的控制欲,避免被他们的情绪裹挟。第二,表明自己的边界和需求,让对方知道自己过度操心带来的负面影响。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3个月前
高敏感人容易引发他人嫉妒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你给他人带来的无意识挑衅。挑衅1,不喜欢参加表面社交,对浅聊的排斥容易被误解为清高。挑衅2,拒绝损人利己的功利性合作。凡是带有欺骗性质的,让你良心上过不去的事儿你不干,你对价值观的坚持容易遭到这样的评价。挑衅3,你喜欢真实自我表达,在习惯带社交面具的环境中,你总是讲话特别真诚,你这样反而凸显他人伪装,让伪装的人不舒服。挑衅4,高敏感人的深度思考和情绪感染力,容易成为群体中的隐性精神领袖,动摇原有的权力结构,你肯定会让某些人不舒服,自己琢磨去吧。挑衅5,你的反差感太大,你外表安静内敛,看起来无害,但内在能力强大。这种矛盾加剧他人的认知失调。挑衅6,不可复制性高。敏感人的天赋是与生俱来的,他不是通过努力可以习得的这容易使他人引发绝望型嫉妒。所以哪怕你再善良,再拥有利他精神,你也是做不到人人都喜欢的。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3个月前
人生真正的开始始于40岁,在此之前的一切只不过是研究,有的人可能在二十几岁,有的人在三十几岁之前就开始觉醒了,但对很多人来说,40岁是那个再也无法回避的转折点。40岁之前的我们到底在研究些什么呢?那是一个建构人格面具的阶段,你学着如何去成为别人期待的样子。一个专业的职场人,一个合格的父母,一个体贴的伴侣,一个尽责任的孩子。你追随着社会的标准,适应着环境争取认同,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可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你总会冒出一些挥之不去的念头,这真的是你想要的人生吗?你拼命成为的这个人真的是你自己吗?这些疑问不是空穴来风,他们是你内在真实的自我,在层层面具之后发出的微弱的呼声。 生命最初的几十年,并非故事的主线,而是必要的准备。他将人生分为两个重要的半场。前半生我们致力于适应外部的世界,建立外部的自我,也就是我们刚才说的人格面具,而这是生存的必要条件。因为我们需要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学习规则,建立根基。同时也提醒我们,仅仅生活在人格面具之下,我们会感到到一种深刻的生命停滞,你会渐渐的感到内在的疲惫,似乎再也找不到当初的那份热情和好奇,生活的意义变得模糊甚至空虚,你都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活,有一种说不清的虚无,因为我们太习惯戴着面具去生活了,以至于慢慢的以为那个就是你自己。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意义跟真实的需求会愈发的强烈,你会开始意识到外在的成功、角色的完美已经无法填满你内心的空洞。这个过程为个体化,这是一个整合内在,走向完整的旅程。不再只活在别人眼中的角色里,也不再执着于去讨好这个世界,而是开始认真的问,我是谁,我愿意如何活下去。这条路走起来并不总是会让你舒适的,常常伴随着动荡、怀疑,甚至一次彻底的重建。你需要直面自己的阴影,那些被你压抑、被隐藏、被否认的部分,你内心的脆弱、不安,未曾实现的那些渴望,甚至一些你觉得不应该存在的冲动。 但他们并不是邪恶的。这些阴影是尚未被意识到的自我,它不是问题,而是一部分的。你如果你忽视阴影,就会让你陷入内在的冲突,甚至不断的将问题投射到他人身上。而只有当你勇敢的看见他,接纳他,才能整合出一个更加有力量的我,这个就是个体化的真正意义,不是修掉所谓的不好,而是整合那些看似矛盾的部分,让我们成为一个更真实更完整的人。而科学也在印证这一点啊,现代神经科学发现,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大脑会变得更加的平衡,情绪调节能力会提升。我们不再容易受外界的摆布,而是更能静下心来去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于是你会看到啊,很多人在中年会经历一次人生的拆解,转换职业,重建关系,重新安排自己的时间生活,甚至彻底的重新写自己的人生剧本。这些改变都不是失败,而是他们对灵魂真实的寻求,是你终于开始不再迎合,而是选择做一个更贴近自己的人。最可怕的事情就是完全的接纳自己,但这正是最自由的事情。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3个月前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地方的人明明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却还在拼命歌颂幸福,而有些地方的人虽然生活富足,但却总在批评自己的国家?答案可能藏在一个简单的道理中,控制一个群体最有效的方式从来不是控制他们的钱包,而是控制他们的思想,而控制思想最隐蔽、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操纵语言。只要你掌握了话语的定义权,就能悄无声息地重写一个人的世界观。比如,把下降说成负增长,把裁员包装成优化,把失业说成灵活就业人员,把贫困人口美化为待富人群。你以为自己在思考,其实早就活在别人设好的语言性经历。 曾经有个一个实验,他拿起一块普通石头说,从今天开始,这块石头的名字叫做索尔,在以后的上课和生活中只能够将它称之为索尔。一开始学生们都非常的不习惯,但是慢慢的怪事发生了,他们不仅习惯于把石头称之为索尔,甚至开始赋予索尔各种新的意义。有同学说索尔这个名字像原始部落的仪式道具,也有同学称索尔像是拥有某种神秘的力量,甚至还有同学说索尔听起来像是一段悲壮的民族史诗。你发现了吗?石头还是那块石头,但只要换了个名,持续的用新名字去说他,想他,它在人们心中的形象竟真的被改变了。 对此,老师一针见血的指出,语言不只是描述世界的工具,他更是在重新塑造世界。你以为是你在思考,很多时候其实是你的语言框定了你思想的边界,被污染、被操纵的语言会扭曲你对整个世界的理解。所以,保持语言的清晰,其实就是守护思想的自由。
#阶层固化:求变之路,殊途同归· 732 条信息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3个月前
一定要教会我们的孩子成为强者,强者的第一条就是要享受冲突。当我们享受冲突的时候,我们才真正上了社会的牌桌。因为很多的冲突全是人为造成,目的就是为了让你害怕,让你以为自己有问题,于是你就开始不断反思,委屈自己,来保护表面的和气。其实冲突的真相就是通过为难你,夺走属于你的利益,包括为什么孩子在学校里会被别人欺负,其实就是害怕冲突。只有孩子敢和别人冲突和博弈的时候,才能锻炼出他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判断能力,他才真正的上了社会的牌桌。所以一定要告诉我们的孩子,不要回避冲突,要敢于冲突,享受冲突。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3个月前
在小事上不考虑你的人,在大事上也不会选择你。请优先考虑,优先考虑你的人;请优先在乎,优先在乎你的人。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3个月前
在中国古代时候,文官的衣服上刺绣着禽,武官的衣服上刺绣着兽,穿上衣服后,就变成了衣冠禽兽。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3个月前
这代越是窝囊的父母,越是没本事的父母,最喜欢对孩子进行愧疚式教育,就是让你觉得惭愧,对不起他。实际上很多他们苦是自己找的,就是特别喜欢扫孩子的兴。就比如说小的时候穷,家里的母鸡一天只生一个蛋,他不吃给你吃,后面稍微有点什么宽裕的,他也不吃紧着你吃。那你不要跟我说的是母爱,母爱缺东西的时候只让我吃,那叫母爱。不缺的时候还自己不吃,让别人吃,就是他拿不出别的东西,他没办法给你买法拉利,也没办法给你花钱让你出去留学,他还想让你对他感恩戴德,他就只能通过愧疚式教育,让你感觉到愧疚,等着你现在条件好了,本身有好吃的。 就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哈,就是幸福这个东西只要有人分享,他是可以加倍的。而痛苦这个东西只要有人给你分担,他是可以减半的。所以我们才需要亲人、爱人、友人。你今天有个事情本来很闹心很烦的,但是你跟你老婆吐槽一遍,把这个事情一说,你的烦恼,你的痛苦直接至少减了一半。同样的哥们一喝酒一聊也是的,就是你记住我这句话,就是幸福者有人跟你分享他是可以加倍的,痛苦有人给你分担是可以减半的。所以我们有好东西,比如说这个东西特别好吃,如果只有我自己吃,可能只有50分、60分。但是如果我让我的爱人、我的亲人、我的朋友跟着也吃了也喝了,说哎真他妈好吃,这个爽,这个感觉是可以加倍的,他们get不到这一点。 所以你搞点什么好的进口水果,什么好饮料、好的零食,你想让他吃一口,俺俺不吃,俺俺不带吃那玩意儿。所以但是他们意识不到这点,因为他天天搞那一套,老是想用那种愧疚式教育,想让我对你感恩戴德,紧着孩子吃,你真牛逼,你就让我做富二代,让我18岁的时候开法拉利送我出国留学,而不是他妈哼哧哼哧高考复读,他妈的考二本。你没那么牛逼,你让我愧疚啥呢?真的是我才不愧疚呢。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3个月前
是接触素质高的人,你会发现这个世界超级简单。越是接触底层人,你会发现这个世界超级的复杂,就是他们会去揣测你的言语和你的神态,而那些人和人之间真正难以相处的时刻,往往就是源于双方对信息的过度解读和敏感。而高手是没有的,高手就是已经把这些东西净化掉了,就是他们已经会放弃那些复杂的社交博弈了,而只有的就是真诚,要么就是把事情做好,要么就是钱到位,要么是两者兼顾。他们会比较偏爱那种比较简单的沟通方式,干净的东西,很清楚的感觉就是让一切回归于本质。
#阶层固化:求变之路,殊途同归· 732 条信息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3个月前
千万不要再搞错了,这些才是治愈情绪的关键。焦虑的反义词不是平静,而是具体。恐惧的反义词不是勇敢,而是行动。强迫的反义词不是控制,而是顺其自然。拖延的反义词不是高效,而是开始。内耗的反义词不是酒脱,而是专注目标。犹豫的反义词不是果断,而是不论对错。迷茫的反义词不是清醒,而是深耕。脆弱的反义词不是坚强,而是接纳。自卑的反义词不是自信,而是自洽。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3个月前
苦难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让人心胸狭隘。他们变得斤斤计较、怨天尤人,对任何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异常敏感。若说苦难能使人品格高尚,那纯粹是无稽之谈。
分享
评论 0
0
上一页
1
...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
80
下一页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