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鸦片战争
关注
蔡慎坤
3周前
中共拿稀土卡美国脖子,许多人心花怒放,认为早就该拿出这个杀手锏。历史何曾相似!1840年1月,两广总督林则徐向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发出了《谕英国国王书》,质问英国人为何要将鸦片输入中国。林则徐认为,英国将鸦片输入中国是恩将仇报。中国输出给外国的,能吃、能用、能转卖,都有利于外国,“如茶叶大黄,外国不可一日无也」,若不是天朝卖给他们,夷人何以为生?”接替林则徐为两广总督的琦善说得直白:“外夷土地坚刚,风日燥热。且夷人每日以牛羊肉作为口粮,不易消化,若无大黄,则大便不畅,夷人将活活憋死。故每餐饭后,需以大黄茶叶为通肠神 ”。
#中美关系
#稀土
#历史对比
#林则徐
#鸦片战争
分享
评论 0
0
Gancheng Wang
3周前
什么是“百年国耻”? 真正的“百年国耻”不是西方列强“侵凌”中国,而是一百多年过去了,还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至今还是一脑袋浆糊。 鸦片战争以来欧洲列强与满清的碰撞明明是两种制度与文化的接触与交流,却简单理解为西方人欺辱中国人。归根结底是连什么是中国都没搞清楚,谈什么国耻?满清相对于汉人来说本来就是外国势力,如果说列强“侵凌”满清,那也是满族人的国耻,而不是汉族人的国耻,因为满清本来就不是汉人的国家,我们在满清是亡国奴。 孙中山领导的民族革命推翻满族统治,所以他不认为鸦片战争以来列强与满清的冲突与条约是“国耻”。后人以满清为中国,以满清的耻辱(且不说是不是耻辱)为国耻,是一代不如一代。
#百年国耻
#制度碰撞
#文化交流
#西方列强
#满清历史
#鸦片战争
分享
评论 0
0
多伦多方脸
2个月前
其实我觉得现在,在民族注意情绪的裹挟下,大家对中美贸易战的关注都失焦了 在我看来,中美贸易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比作21世纪的鸦片战争 大清VS英国,谁获胜,其实对于普通的大清百姓都没有区别 输赢,大清百姓都是牛马 真正大清百姓能获胜的方式,是大清因为鸦片战争进行自我改革 而这次情况,对于中国人民来说也是如此 中共赢得贸易战的方式有很多 但中国人民想要赢得这场战争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进行自我的模式转型 从一个制造业牛马国转变为一个消费大国 方脸说:中美贸易战三种可能的结果!
#中美贸易战
#中美关系
#民族主义
#鸦片战争
#自我改革
分享
评论 0
0
杰克船长宏观策略(公众号)
2个月前
美国版《东南互保》加州州长纽森宣布与其他国家一起抵抗特朗普关税 鸦片战争芬太尼,制造回归师夷长技以制夷,MAGA义和团,DOGE戊戌变法,加税万国宣战,马上中东甲午战争😅
#美国版东南互保
#加州州长纽森
#特朗普关税
#鸦片战争
#芬太尼
#制造业回流
#MAGA
#义和团
#DOGE
#戊戌变法
#加税
#万国宣战
#中东
#甲午战争
分享
评论 0
0
Guoguang Wu / 吴国光
3个月前
中国历史上的三个轮回: 首先,清末面临两次鸦片战争以来的全面危机,这才有了清政府寻求自强的洋务运动。甲午战争说明洋务运动失败了,又推进到戊戌变法要搞政治革新。这导致政治矛盾激化,保守的当局反手要把政治革新打下去。慈禧在镇压了戊戌变法之后,继续推行自强的经济政策。因此,清末中国有相当一段的经济繁荣,同时也带来严重腐败等社会问题。经济自强并不能解决社会矛盾和政治矛盾,最终走向辛 亥革命。这是第一个轮回。 第二个轮回是民国建立以后,仍然面临内忧外患等各种危机。当时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深刻变革的声音以“五四”为代表,各政治派别要求政治变革的声音都很大。这也引起了各种政治冲突,后面的北伐、国共第一次内战等也是这些政治冲突的表现。到 1930 年代前期, 在日本入侵中国之前,中国进入了一个经济黄金时代。当时中国的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相当好,那时也是融入了那一轮的全球化。但腐败和贫富分化非常严重,还有城乡差距不断拉大等矛盾,最后共产主义革命借着抗日战争的机会取得了成功。 第三个轮回是,到毛的晚期,文化大革命造成了中国的各种危 机,经济十分落后,社会上普遍不满。所以,在 1980 年代出现了上下呼应的毛后改革,当时包括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思想变革等多层次的改革要求。但是这就引发了政治冲突,结果就是 1989 年的天安门抗议与镇压。在那之后,中共当局完全拒绝政治改革,强力压制思想变革,只是单轨推进经济的现代化,这就出现了后来所谓的“中国 模式”。 因此,从历史轮回的角度来看,中国自晚清以来已经三次出现过这种模式了。这里强调的是,你的发展道路既然和台湾的、南韩的相比并没有根本区别,你有什么资格叫“中国模式”?既然 1990 年代以来的中国经济繁荣,在内在机制上和 1930 年代、1900 年代中国的经济繁荣没有很大的区别,现在这个东西有什么理由可以称之为 “模式”?从历史上的三个轮回的角度来看,今天中国并没有找到 一条道路,在经济单轨推进、实现经济繁荣的同时克服的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我不敢预言说接下来就是辛亥革命和共产革命这样的前景,但是,很明显,中国没有走出 20 世纪以来在历史上出现 过的轮回现象。 吴国光《走向共产党之后的中国》(中国模式的历史比较与跨国比较)(2022/12)
#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政治革新
#经济自强
分享
评论 0
0
小径残雪
5个月前
历史的另一面:输了鸦片战争以后,大清开始自己种鸦片,产量逐渐上升并外销,高峰期占据了全球出口额的90%。
#鸦片战争
#大清鸦片种植
#全球出口
分享
评论 0
0
脂纳人研究中心(十八世)
5个月前
谈到鸦片战争的时候中国人感到很生气,感觉自己被欺负了,他认为自己是大清人,但谈到嘉定三屠 扬州屠城,他又恨死了清兵,他又把自己当成了大明的人。看到成吉思汗打洲,他眉飞色舞又把自己当成了大元的人。谈到文天祥抗元他恨得要死,他把自己当成大宋的人,请问中国人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殖那贱畜?
#鸦片战争
#嘉定三屠
#扬州屠城
#成吉思汗
#文天祥抗元
#民族情感
#历史认同
#殖民批判
分享
评论 0
0
德潤傳媒
5个月前
晚清哪来这么厚的家底,次次赔款次次拿的出钱?#鸦片战争
#晚清
#家底
#赔款
#鸦片战争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5个月前
历史有趣的地方,在于因果的细节。中国小孩读的历史教科书,偷偷摸摸,将许多因果的诱因细节略去,不断重复一句话:洋鬼子欺负我们。绝不告诉下一代,是你先欺负洋鬼子,洋人只是据理反击。皇帝是好的,只是奴才坏事?哈哈哈。二百多年前一样,今日也一样。 ---陶杰:皇帝永远是好的 中国的历史课本 ,尤其研究自鸦片战争以来之种种,犯了一个毛病,就是鼓励懒惰。研究道光之后的中国外交,历史学家只看清宫里的奏折,以及名人大臣如曾国藩李鸿章等书信往来。 道光之后,中国与遭到所谓帝国主义的欺凌,到底是何真相,种种纷争中,除了你中国自己的版本,必定也有人家洋人经历目睹的版本。 以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为例。这两件都是大事,与英国有重大关系。前者英国策动,后者则由英人积极参与、观察、写报告结论,以决定英国是否押注在太平天国这一边。 英国有大量历史档案,提供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许多细节、事实、记忆。英国人与中国人不同。英国重事实陈述,不重情绪判断。历史文件、书写纪录,非常用心保存。全球领事馆的调查、与中国各地官吏人民的往还,巨细皆有纪录。 英国人述十九世纪的中国问题着论极多,如麦化生(D McPherson)的“中国两年”(Two Years In China),书后即附详尽的军事报告。莫斯(HB Morse)的“中华帝国的国际关系”(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Chinese Empire)即附有英国外交部文件。 还有英国国会记录了当时上议院历史学家麦哥利与首相格拉斯东,两派的辩论,决定是否应该向清国用兵与战争责任问题。至于鸦片贸易涉及东印度公司与印度,下议院的委员会曾召集广州英国的鸦片商人来下议院聆讯,了解当年林则徐没收鸦片的状况。 还有太平天国时期的外交,英国发表蓝皮书,由一八五三年到一八六三年长达十年,有国策论述,是供中国人研究太平天国之乱,必须参阅的资料。 中国四十年来向英美派出大量所谓留学生,都学科技、工商金融管理,没有一个公费去英国读历史。 为什么?除了“让少数人富起来”的邓小平思想变成中国人的信仰,读历史学科无法令一个人迅速致富。读历史与档案图书馆为伴,不是与人发生金钱利益关系,档案图书和文件纪录无法令人成为上市公司主席。 读科技和工商管理不同,加上中国的人网,其中有无限所谓的商机,而且迅速上位。在一个只讲金钱的社会,事实和真相俱为金钱服务。而历史科学偏偏就是与真相和事实为依归。 上法庭,法官也要听控辩双方陈词。读历史,研究纷争和战争,也要看两边的版本。只接受一边的灌输,只会令你越来越蠢。 ---陶杰:历史不止一个版本
#中国历史
#历史教科书
#鸦片战争
#历史细节
#中西关系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