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认知局限
关注
Morris
2天前
永远不要跟蠢人争论,因为你赢不了。因为他们想要的不是真相,而是要赢你。这种人的思维模式极其特殊,在讨论任何的问题时,他们不在乎事情本身的真相,不关心背后的逻辑。他们唯一在意的就是在这场对话当中,证明自己是对的,而且必须是他们个人与你在对抗之中取得胜利,这种对并不是事实层面的正确,而是他们个人的胜利。最让人头疼的是,当你耐心讲道理的时候,他们跟你扯态度,当你摆出事实数据的时候,他们又开始谈。个人感觉,在他们那里,事实根本不重要,重要的只有一件事,绝不允许你说赢。这种人的固执程度往往与他们的愚蠢程度成正比。越是无知的人,越是相信自己的正确,因为他们的认知范围太小,无法理解自己认知范围之外的事物,于是就把自己封闭在那个小小的认知牢笼里面。对这样的人,最重要的是学会及时止损,你的时间、精力和情绪都是有限的,应该用在更有价值的人和事上面。
#争论无意义
#认知局限
#固执己见
#避免内耗
#情绪价值
分享
评论 0
0
Y11
5天前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我理解的底层思维工具——“易错性原理”。 它不复杂,像是一种帮我们在复杂世界里看清方向的视角,或许对做决策有些启发。 什么是“易错性”? 简单说,就是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天生是不完整的,带着“滤镜”。 我们不是站在世界之外的“上帝”,而是身处其中的参与者。 我们用自己的经验、模型甚至偏见去理解复杂的现实,这些东西就像地图,是现实的“影子”,但永远不可能完全复刻真实地形。 经济学里说“理性人”能掌握全部信息做最优决策,但现实中,我们的认知从一开始就带着局限。 易错性如何影响世界?“反身性”的动态循环 如果说易错性是认知的“底色”,那么“反身性”就是它在现实中的“动态表现”:我们有缺陷的认知,会引导我们行动;而这些行动,又会慢慢改变我们原本想要认知的那个现实。这样就形成一个循环:认知→行动→改变现实→新认知→新行动。 这个循环里,现实因为我们的行动而变化,新的现实又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认知。 一个比喻:地图与战场 索罗斯先生曾打过一个比方:你手里有一张地图,它本应描绘地形,但这张地图是不完整、甚至有偏差的(这就是易错性)。 更关键的是,地形本身不是固定的。因为有无数人,拿着各自有缺陷的地图在行动——比如修路、盖房子——这些行动正在不断改变地形(这就是反身性)。 所以,你永远无法得到一张完全准确且永久有效的地图,因为你在看地图、按地图行动的同时,地形本身就在变化。 在金融市场里,“地图”就是我们对公司、行业、经济趋势的认知(比如分析报告、估值模型),“地形”就是市场的真实情况(比如公司的盈利、经济的运行)。 我们的买卖行为,基于这些“地图”,会直接影响股价和市场,从而改变“地形”本身。 金融市场中的体现:泡沫的诞生与破灭 反身性在金融市场里看得特别明显,比如牛熊的转换。 泡沫形成时,股价涨了→投资者更乐观(认知变了)→更多人买入,公司融资也更容易(行动改变现实)→股价继续涨,甚至带动到实体经济(现实又强化了乐观认知),形成一个“越涨越买,越买越涨”的循环。 泡沫破裂也类似,当股价涨到一定程度,现实(比如公司盈利)已经支撑不了这么高的预期时,就会反转:股价跌了→投资者恐慌(认知转向悲观)→抛售→股价暴跌,公司经营也受影响(现实更差)→进一步强化悲观,形成“越跌越抛,越抛越跌”的循环。 索罗斯先生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能识别那些“主流偏见”——市场上大家普遍认同但有缺陷的认知,并利用其最终必然被修正的机会。 给我们的启示 总结一下,这些思考或许能给我们做决策一些启发: 1. 承认认知的局限:市场价格是所有人有缺陷认知的总和,它不可能完全准确反映价值。 不要迷信任何单一模型或“绝对真理”。 2. 警惕“自我强化”与“自我逆转”:当一个趋势形成时,要思考它是在自我强化还是即将逆转。 很多时候,趋势走到极致,往往就是转折点。 3. 保持“纠错”的灵活性:最危险的不是犯错,而是拒绝承认错误。及时识别并修正认知,比坚持错误更重要。 4. 关注“催化剂”:当认知与现实的差距过大时,某个小事件就可能成为“催化剂”,引发反身性的逆转。 “易错性原理”和“反身性”,本质上是一种批判性的思维。 它告诉我们:世界是动态、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 我们能做的,不是追求绝对的正确,而是在承认自身局限的基础上,不断观察、学习、调整,在变化中寻找机会。这或许对我们在商业、投资,乃至任何领域的探索,都有借鉴意义。
#易错性原理
#反身性
#认知局限
#金融市场
#决策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2周前
人贫穷的原因就三个:第一,起点低,这来源于原生家庭与环境,这是改变不了的。第二,悟性差,认知和决策有局限,思维固化,很多时候难以洞察事物的本质,在人生重大选择上还屡屡失误。第三,欲望强,缺乏自律自控,沉迷于感官享乐,小生意看不上,大生意做不了。
#阶层固化:求变之路,殊途同归· 818 条信息
#贫穷原因
#原生家庭
#认知局限
#欲望强
#消极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3周前
认知低的人最大特征是永远无法共情你的维度。你说的是逻辑,他听的是情绪。你讲的是结构,他在想你是不是瞧不起我,和认知低的人沟通是一种巨大消耗,因为你们根本不在同一个频道。你讲理,他打感情牌。你分析因果,他反问你是不是太冷血,最后你不得不放弃对话,你试图唤醒一个没有自省能力的大脑,本身就是徒劳。认知低的人是无法分清事实与观点的,他们用自己的情绪为世界分颜色,用偏见为世界下结论。
#认知差异
#缺乏共情
#情绪化思维
#沟通障碍
#认知局限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3周前
觉醒的第一步不是修,而是破,很多人都搞错了,以为觉醒是从修炼中得来的,其实不对,觉醒就是对过往自己那种思维模式的一种打破。这个世界最怕的就是一个彻底觉醒的人,因为这类人早已没办法被控制。其实社会里那所有的规则、文化,以及那些让你恐惧的事儿,本质上都是用来圈养沉睡者的一种工具而已。而真正能改变自己命运的,它不是什么环境,不是什么关系,也不是什么知识,而是你敢不敢去放下所有那些被塞进你脑子里的那些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里的相不是看到的什么有形的物质才叫做相啊,比如说一本书、水杯、汽车、美女,不是这些有形的物质叫做相。可以说咱们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相,包括你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摸得着的、摸不着的,包括你的念头,一个念头都是一个相。着相修行千百劫,离相修行刹那间。所以觉醒不是让自己修,而是离相破相。如果你能破以下五种最根本的相,你就能活得更加的自由,更加的清醒与通透。 第一,破是非之相。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真相,只有立场与视角。就相一枚硬币,你指的是正面,但是在我眼中可能是反面。所谓的是非对错,不过是每个人的立场位置不同而已。所以屁股决定脑袋啊。古人言,不与夏虫语冰,只与同道论心。所谓的对与错,不过是我们认知局限和自己情绪的一种偏见。就相盲人摸相,有人摸到耳朵说是扇子,有人摸到腿说是柱子。很多时候我们坚定的认为自己是对的啊,就会陷入我执,破是非之相,就是要跳出这种非此即彼的这种思维牢笼。 第二,破得失之相。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得与失,只有时间和心境的变化。就相你手里握着沙子,你握得越紧它流失的越快。所谓的得跟失不过是我们心态的投射跟欲望的一种衡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看起来是一场灾难,最后可能变成一件好事。得与失其实在本质上它是相互转化的。你若执着于得,你就会被无尽的欲望和焦虑所困扰。你若恐惧于失,就会被过去的执念和所有的懊悔束缚。所以破得失之相,它不是让你不去努力,而是让你在努力之后,能依然坦然的接受任何结果。 第三,破过去未来相,这个世界上啊,其实只有一个时刻是真实存在的,那就是当下,过去和未来都只存在于我们的头脑里。就相你看一个电影,屏幕上的每一帧画面都是当下。所谓的过去是已经播放过去的那些关键帧,它只留下了一种叫做记忆的东西。那所谓的未来,就是还没有播放的那些关键帧,它充满了想相跟不确定。所以时间就是如此。我们若执着于过去,就会被什么悔恨、遗憾或者说那些骄傲给束缚自己。那如果我们说焦虑于未来,那就会被什么担忧和恐惧啊,或者说一些期待又困扰自己,始终这个心不能安下来。所以破过去未来相,就是要从头脑的这个时间牢笼里给跳出来。改变过去的唯一方式就是过好当下,创造过去的唯一途径也是过好当下,改变过去和创造未来的所有机会都在当下,这就是破过去未来相。 第四,破别人眼光相,你是谁,从来不由别人的眼光来定义,而是由你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决定的。就相一尊佛相,那不会有人说它既是石头,它就是石头了。别人的眼光不过是他们基于自己身上的认知偏见,包括需求投射在你身上样的一种影子,这些影子千变万化,你永远没有办法让所有人都满意。众口难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你做的再好,有人也会说你不好。你再真诚也会有人怀疑你什么别有用心。那如果你把自我的评价建立在别人的这个评价之上,就等于把快乐的钥匙交给了别人的自由。你永远活在别人期待的眼光和标准里,所以你失去了你自己本该有的纯真和自由。或别人眼光的相,就是说白了我要拿回自己人生的主导权,真正的做回自己。 那第五最后一关就是破完美相,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绝对的完美。追求完美本质上也是一种恐惧。你害怕被否定,你害怕犯错,你害怕失误,你所害怕的一切,它就相一个你永远也填不满的一个黑洞,它会耗尽你所有的能量。所谓的完美,不过是我们头脑当中一个僵化、不切实际的一个幻想,月都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残缺和变化才是这个世界的真相,才是这个世界的底色,我们如果说执着于完美,就会变得畏首畏尾,不敢尝试,不敢犯错,稍微有一点瑕疵,就会全盘的否定自己的努力。所以你永远活在这种哎呀,还不够好,你永远活在这种焦虑里。所以破完美相,就是接纳不完美才是整个的常态。记住啊,完成永远比完美重要。 打破这五种相,虽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但你也要在生活中不断的去锻炼自己。你可以先从一件小事儿开始,比如说当别人因为一句话说你,你感到不开心的时候,你可以问问自己,我是不是又活在别人的眼光之中。当一件事你没有做好的时候,我是不是又犯了一种完美相。所以你的当下,你有任何的情绪,你有任何的问题、你有任何的疑问,你有任何的状态,你都可以问一问你自己,你陷入了哪种相?觉察当下就是破相的第一步。
#觉醒
#破相
#思维模式
#活在当下
#认知局限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4周前
人贫穷的原因就三个:第一,起点低,这来源于原生家庭与环境,这是改变不了的。第二,悟性差,认知和决策有局限,思维固化,很多时候难以洞察事物的本质,在人生重大选择上还屡屡失误。第三,欲望强,缺乏自律自控,沉迷于感官享乐,小生意看不上,大生意做不了。
#阶层固化:求变之路,殊途同归· 818 条信息
#贫穷原因
#原生家庭
#认知局限
#欲望
#消极
分享
评论 0
0
德潤傳媒
1个月前
【人类的三重局限性】 1、时间的局限性:夏虫不可语冰; 2、空间的局限性:井蛙不可语海; 3、认知的局限性:盲人不可语光。 不是所有的人都处于同一个层次。当我们在生活中不被理解时,不用急着争个输赢。因为不是每个人都配得上我们的。
#认知局限
#层次差异
#无需争辩
#夏虫语冰
#井蛙观海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1个月前
这个世界上将近200多个国家,其实大致也就分三类:一类是研究事的,比如那些欧美国家,包括日韩。另一类是研究人的,比如中东那些传统习俗比较多的国家以及那个遥遥领先的国家。还有一类,就是啥也不研究,有一天过一天,比如拉美、非洲和一些东南亚的国家。这个文明的人跟不文明的人有什么区别,我告诉你啊,你观察一下你身边,如果这个人满脸充满了阳光,整个人的气场给你一种非常治愈的感觉,你跟他在一起特别舒服,他也能体会你的感受,那么这个人大概率就是个文明的人。相反,如果一个人满脸狰狞,脸上都是一些不好的情绪,跟他在一起呢?你要时不时的看他的脸色行事,这种人你跟他相处起来就特别困难,因为他大概率不讲道理。满脑子都是标准答案,所以说不同的土壤长出不同的果子。所以说,贫穷并不可怕,毕竟大部分人并不都是生来就富裕。但是一个人坐井观天,自以为是,拒绝学习别人的优点,才是真的可怕。所以我们必须要看清楚世界的结构性真相,而不是只盯着具体的事情来争论。
#世界格局
#文明与发展
#个人修养
#认知局限
#学习与进步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1个月前
没有发现啊,有些人是永远不会认错的。因为认错这件事其实对一个人格是有很高的要求的。第一,他意识到了他错了。第二,他愿意涵容你关系中的不完美。因为认错是一个主动拉近关系的行为,主动表达自己需要的行为,意思是我愿意理解你的感受,我愿意真诚的道歉,目的是希望我们的关系可以进一步的维系,那一旦知道这一点呢,你就能理解哪些人群基本上是不会对你道歉的。 第一个,意识不到自己错的人,那典型的就是很多人的父母,对吗?我们会很希望从父母那里获得道歉,我们希望听到他们说啊,我们过去爱你的方式是不对的。但是这往往做不到,因为父母有自己的认知局限,他们自己被这么对待很久,所以他们有可能是真的意识不到自己是错的。也就是说他们在这个层面认知比你低。我们很难从认知比我们低的人当中去获得真诚的道歉,因为他们意识不到。 第二种,是哪怕他们意识到了也不愿意低头来认错,因为太伤他们自尊心了。这部分的人格就是比较自恋的人格。比如说我们经常说的NPD,在NPD的世界里面向下认错意味着他们自己的他自信的崩塌。所以他哪怕真的意识到自己错,他也不会低头认错的。更极端一点的就是我们新闻里面能看到的,比如说伴侣跟他分手了,他要去打对方,伤害对方。因为这个分手对他来说是太伤自尊了,他没有办法客观的看待分手这件事,他只觉得为什么你要这么看不起我,所以你要跟我分手。是这种巨大的自尊的崩塌,让他们产生极端的行为。那认错其实本质是一样的,就是我愿意承认我哪些地方是不完美的、不好的。我认了这个错不影响我的自尊,不影响我的自信。我是愿意看到每个人身上有好有坏的这一面的,但这个要求其实是挺高的。 那么总结来说,越是那些没有办法跟我们道歉的人,我们就越不要去期待,因为其实是他们做不到,不管是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也好,还是不愿意低下头也好,对他们的人格来说,短期内是很难做到的。不要去期待他们做不到的事,这会减少我们很多人际关系中的烦恼。
#认知局限
#自恋人格
#NPD
#人际关系
#道歉
分享
评论 0
0
0xWizard
1个月前
智人能统治地球,最重要的 feature 就是“虚构概念”,以及能掌握语言进行协作。 就像一个人最大的优点,通常也是他的缺点一样,我们可以管这个叫做“特点”。 对于人来说,最坚固的牢笼就是语言和概念。 看到很多人一辈子都被困在各种概念里打转,那是他的安全区域,也是永远走不出的盒子。
#智人统治
#虚构概念
#语言协作
#认知局限
#概念牢笼
分享
评论 0
0
dontbesilent
1个月前
今天说这个小红书不应该开店的事儿 在小红书 12k 播放,抖音 12w 播放,现在还在涨 然后就发生了一个事儿,我觉得可以很好地解释很多人无法赚钱的原因 1、我说别在自己账号开店,重新开个店,对方说身份证实名不够用了 2、我说那你就花点钱解决,600 块钱用个体户认证,就不占用身份证了,对方说还没开始赚钱,就花 600 太亏 于是这个事儿就死锁在这了,不能上也不能下,无限内耗 也许他花了这个 600,就有一个能赚钱的生意,未必能持久,但至少有机会 有机会,就有可能能辞职,也许人生就往另外一个路线走 但这些可能性通通不存在了,他的先天基因和后天经历,决定了他这一生在遇到任何一个极小的门槛的时候,都会卡住 就这样吧,完犊子
#阶层固化:求变之路,殊途同归· 818 条信息
#小红书开店
#赚钱思维
#个体户认证
#机会成本
#认知局限
分享
评论 0
0
比特进
1个月前
有的人活在童话世界,什么都不懂。 有的天生就是一个二极管或单细胞动物. 有的人的世界非黑即白,其实还有灰色. 有的人天生就是伸长了脖子等镰刀收割的,不割白不割。有的人在币圈带了好多年,一点点都不会成长。 有的人不知道的是,这个世界一直是动态的,博弈的,变化的,但是他们认为K线必须要按照自己的看法走。 甚至操盘BTC的庄他们都是博弈的,有时候他们可以掌控大饼的走势,有时候他们也不敢对抗趋势,偏偏有的韭菜认为自己可以对抗趋势。
币圈“1011”六倍崩盘:高杠杆爆仓潮,谁在裸泳?· 5549 条信息
#币圈韭菜
#认知局限
#动态博弈
#市场趋势
#庄家博弈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2个月前
人的精神寄托可以是音乐,可以是书籍,可以是工作,可以是山川湖海,唯独不可以是人。为什么为什么独独不可以是人呢?因为人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凉薄的物种,善变是它的本质。如果把人作为精神寄托,那就是在堵人心、笃人性,十有八九会落空。如果你依赖一个压根儿就不稳定的东西,且抱有过高的期待,必定会伤痕累累,以失败告终。生命本来就是一场孤独的旅行,所有的关系本质上都是一场阶段性陪伴,仅此而已。每一段关系我们可以珍惜,可以善待,唯独不可以依赖。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活着,不要对别人心存太多的期待,人最大的执念就是看到别人犯错误或者走弯路,总是试图去纠正,想要修改别人的因果。一定要记住,即便你的水平很高,也不要轻易去渡一个人,哪怕是你的兄弟姐妹父母至亲至爱,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功课,不要去替别人做功课,每个人都只能在一定水准内思考,都活在自己的认知范围里,被关押在自己的思维监狱中。更何况,绝大部分人活着是为了睡得更香,而非为了觉醒。夏虫不可语于冰,不要跟夏天的虫子谈论冰雪,因为这完全超出了他的生命体验。井蛙不可语于海,不要跟井底之蛙谈论大海,因为这完全超出了他的视野。凡夫不可语道,不要跟普通人论道,因为这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比你聪明的人会认为你是错的,比你笨的人同样也会认为你是错的。要允许别人做别人,允许自己做自己,而不是互相强加和消耗。当你的认知超出对方时,他会本能的抵抗,因为每个人都在证明自己是对的,自己的尊严不可侵犯。我们苦口婆心的给他人讲很多道理,甚至恨不得插足他们的生活,这确实是一片好心。然而好心未必能做成好事,好人也未必有好报。烂泥趴的好好的,你非要把它扶上墙。咸鱼躺的好好的,你非要给他翻个身。朽木活得好好的,你非要把它雕成才。这究竟是他们的错,还是你的错呢?试图去改变别人,纠正别人、唤醒别人,是一个人最大的执念。自己执念深重,却还要劝他人放下,自己都不醒悟,又怎能渡他人呢?他人若已醒悟,又何须你来渡。别人做的不够好,自然会有相应的惩罚,这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但我们自己每一分做的不对的地方,都会丝毫不差的反映到自己身上。一旦进入他人的因果,盲目的去改变别人,不但帮助不了别人,还会制造更多问题,甚至可能将别人的果转嫁到你自己身上。允许身边人犯错,看着他们接受惩罚,是一个人最大的慈悲。看着亲人走弯路,让他们传到桥头,自然直是一个人最大的智慧。
#精神寄托
#人际关系
#个人成长
#认知局限
#避免执念
分享
评论 0
0
硅谷王川 Chuan
2个月前
绝大多数人并不是缺乏力量,而是缺乏对于力量运用机制的理解力,缺乏突破自身觉知局限性的主动性。 可以把自己想象成电影 interstellar 里的男主角,在片尾他进入到一个所谓超立方体 (tesseract), 可以观察到过去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他拼命的捶打着超立方体的墙壁,试图和过去的自己沟通,改变当时所做的一个错误的决策。 觉醒的挣扎,就好比想象未来的自己不断在超立方体里面捶打高呼,试图和现在的自己沟通,改变某个 ‘’唾手可得,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错误决策。 每周应当做几次这种模拟的想象。想象现在该如何唤醒十年前的自己,具体是哪几个点卡住了,因此当时没有醒得更早。然后再想象十年后的自己唤醒现在的自己,具体有哪些事,现在可以做,让自己更早的觉醒,实现突破。
#觉醒
#突破
#认知局限
#未来视角
#反思
分享
评论 0
0
ginobefun
2个月前
当我们以固有的视角去套用解释外部世界时,实际是在重新塑造外部事物以符合我们内心的期待,因为这让我们感到熟悉,感到安全。
#视角固化
#认知局限
#主观期待
#安全感
#重塑认知
分享
评论 0
0
dontbesilent
3个月前
为啥说执行、试错、好奇心很重要,谁能想到我变现效率第二高的平台是 B 站(高于抖音) 在我开始做多平台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跟我说抖音是目前变现效率最高的,而未来一定在于视频号 大家都说 B 站是小孩,而视频号却有一批没被洗过的流量 …… 但实际情况是视频号稀烂,烂到我都懒得更新(也许三年后会变但 2025 不可能有变化),而 B 站几乎是 0 投入就可以自运转 可是我回想起在我决定自己去试错、去执行之前,真的不可能有人能告诉我这个信息 抛开这个人是否愿意告诉我这件事情不谈,我觉得能意识到这件事情的人也没多少 所以有的时候,越来越质疑靠认知去做业务决策这件事情(也许应该靠执行) 问题在于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我觉得自己有认知,仅仅是「我觉得」而已
#阶层固化:求变之路,殊途同归· 818 条信息
#B站变现
#多平台运营
#试错执行
#认知局限
#视频号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