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Colin Wu
关注
统计数据
211
文章
0
粉丝
0
获赞
3084
阅读
热门文章
1
TechFlow 深潮 发布的文章:近期教育领域的变化引发了广泛讨论,我认为教育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
145
32
Colin Wu
1个月前
财新:风向变动,中国互联网公司、央国企、在港中资机构参与加密货币将面临限制,“要以发展实体经济为主”。 早说过了,道路绝对自信,侬走上邪路了,阿拉走的才是正道。
币圈“1011”六倍崩盘:高杠杆爆仓潮,谁在裸泳?· 5066 条信息
#中国互联网
#加密货币限制
#实体经济
#道路自信
#政策风向
分享
评论 0
0
Colin Wu
1个月前
停更了五年的公众号一本财经最近发布了一篇文章,《金融科技十年血色史:千亿坏账、万企覆灭、1.2 万人入狱》,回顾中国 P2P 现金贷的历史,写得颇具史诗感,推荐阅读。 为什么中国加密行业虽然也被打击了好多次,但没有遭到类似覆灭,至少有几点: 1、核心原因,受影响群体不像 P2P 那么多那么广那么大,影响了社会稳定,17 年打击法币后普通民众接触更难;2、主要打击伴随性犯罪,没有类似 P2P 那样行业性处置;3、17 年后陆续企业和老板都出海了;4、有力量在鼓励,给创新留了口子,比如最近几年的香港。 文章全文:
币圈“1011”六倍崩盘:高杠杆爆仓潮,谁在裸泳?· 5066 条信息
#P2P
#金融科技
#现金贷
#监管
#加密行业
分享
评论 0
0
Colin Wu
1个月前
美国保守派拥枪支持者被枪杀,有点讽刺,用 GPT 研究了下: 1、美国确实是发达国家中枪杀案最严重的 2、枪杀案死亡率仍然远低于疾病车祸等 3、可预见的未来法律不会有大变化 4、但普通人也不用过于担心 论述: 美国的枪支死亡率约为每 10 万人 12–13 人,远远高于加拿大、瑞士、北欧等非禁枪国家(普遍在 1–3 人),更是日本、英国等禁枪国家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这意味着在所有发达国家中,美国是枪击案和枪支暴力最严重的“异类”。尽管绝大多数美国人一生都不会直接遭遇枪击,但从统计角度来看,美国社会所承受的枪支暴力总量是其他发达国家无法相比的,成为世界舆论的焦点。 虽然美国的枪击案频繁且引发高度关注,但若放在整体死亡原因中,它并不是头号杀手。每年约有 4 万人死于枪支(其中大部分 60% 是自杀),而死于车祸的人数则更高(约 4–5 万人),死于心脏病、癌症的更是数十万人。换句话说,从“个人概率”角度看,美国人更可能死于疾病或交通事故,而不是枪击。但因为枪击案常常发生在学校、商场、演唱会等公共场合,具有高度随机性和社会震撼性,因此其影响力和恐惧感远超实际统计比例。 美国之所以成为发达国家中枪击案最严重的“异类”,源于其独特的历史与制度:宪法第二修正案赋予枪权神圣地位,民间已有超过 4 亿支枪支存量,难以回收;再加上联邦制与党派分裂,使全国性控枪立法几乎不可推进;同时,美国社会存在严重的种族矛盾、贫富差距和心理健康危机,而媒体放大了每一起公共枪击案的震撼效应。这些因素叠加,形成了其他发达国家不具备的“美国特殊性”。 尽管枪击案频发,但美国法律环境的现实使得大幅度收紧枪管几乎不可能。首先,宪法第二修正案保障公民持枪权,这为枪权提供了坚固的法律基础。其次,美国联邦制下各州法律差异极大,一些州严格管控,但另一些州几乎人人可自由购枪。再加上全国步枪协会等强大游说集团和两党政治的对立,使得全国性严厉控枪法案难以推进。因此,美国未来更可能继续维持“有限修补”(如加强背景调查或限制部分突击武器),而不会走向欧洲、日本那样的严格禁枪模式。换句话说,美国将长期保持发达国家中“枪击案最多”的特殊地位。 从统计上看,游客在美国遭遇枪击案的概率极低,远低于发生车祸或食物中毒的风险。大多数旅游城市和中产社区安全状况良好,常规出行不必过度担忧。但相比日本、欧洲等地,美国确实存在更高的不确定性,因此建议保持基本安全意识:避免深夜独自前往治安差区,留意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的安全出口即可。换句话说,去美国旅游总体安全,但心理压力可能比其他发达国家更大一些。
#美国枪击案
#枪支暴力
#社会问题
#法律限制
#安全风险
分享
评论 0
0
Colin Wu
1个月前
土耳其真是流浪猫之国,伊斯坦布尔真是流浪猫之城,朋友随手拍的照片,想去!
#土耳其
#伊斯坦布尔
#流浪猫
#旅游
#积极
分享
评论 0
0
Colin Wu
1个月前
满足以下三个要素,确实有且只有比特币、黄金和土地? 第一,总量稀缺 —— 不可随意增发。 第二,不可篡改 第三,长期可存续 —— 不依赖某个政府或机构的信用 不过,这个针对所谓黑暗时代的安全似乎只是在金融层面,如果面对战争或主权打击,这三者也无法保护自己甚至会被轻易掠夺,尤其土地
币圈“1011”六倍崩盘:高杠杆爆仓潮,谁在裸泳?· 5066 条信息
#比特币
#黄金
#土地
#避险资产
#总量稀缺
分享
评论 0
0
Colin Wu
1个月前
港大 18 岁内地女生坠楼身亡。死者早前曾遭遇一宗假冒官员的电话骗案招致金钱损失。18 岁,最好的学校,父母家人会多么伤心,太惨了。 香港的电信诈骗真是太严重了,无休无止,专门针对老人和内地来港大学生。
#港大女生坠楼
#内地学生
#电信诈骗
#假冒官员
#金钱损失
分享
评论 0
0
Colin Wu
1个月前
分享最近的爆款文章《Web3 人自述:我为什么最终离开了新加坡》,作者 Keegan小钢,在各种财富神话的背后,这才是是一个普通人的生活。 文章详细描述了自己带全家搬到新加坡的生活和几段工作经历,英语口语的硬伤,最新的政策打击,孩子的变化,最终权衡是回到大湾区还是马来西亚,推荐阅读。 全文:
#Web3
#新加坡
#Keegan小钢
#政策打击
#生活
分享
评论 0
0
Colin Wu
1个月前
最近起床晚了一些,一般 11 点左右起床,然后吃早餐,然后晚上再吃顿饭,这样一天就少了一顿,搭配每天健身房锻炼,稍微瘦了一些。早餐的食谱用 GPT 研究过,分享给大家。也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烤过的不同种类面包确实好吃,让自己对每天早上的食物还都有些期待。
#起床晚
#GPT食谱
#健身房锻炼
#早餐期待
#健康饮食
分享
评论 0
0
Colin Wu
1个月前
感觉初中政治课就学过这段话,但一直模糊地盘旋在脑海中: 在经济学中,价值是商品对人有用性的基础,价格是价值在市场中的货币表现,而价格的高低最终由供需关系在短期内决定,并围绕价值长期波动。 从一个币、一个商品、一个人、一个公司、一个项目、一个技术、甚至一个国家,都满足这个道理。
币圈“1011”六倍崩盘:高杠杆爆仓潮,谁在裸泳?· 5066 条信息
#经济学原理
#价值与价格
#供需关系
#市场波动
#长期与短期
分享
评论 0
0
Colin Wu
1个月前
有个有趣的对话,和 GPT 聊天问一个问题,关于某歌手毕业学校(公开信息),不仅完全说错,第二次反驳我,第三次才承认错误,然后我问它发生这种低级错误原因,它给了以下答案: 1、预训练数据中混杂了大量用户生成内容。 其中不少是未经验证的博客、贴吧、豆瓣、知乎等社交平台资料,这种错误如果反复出现,会形成“伪事实沉淀”,在没有被挑战时可能被我默认引用; 2、默认提问架构下很容易把传统逻辑自动套用,典型的“合理却错误的类比迁移”; 3、没有及时调用权威检索验证,本可以在第一次提到大学时就调用外部搜索核实,或者优先引用 Wikipedia、SCMP、Elefant Records 等权威平台信息; 但由于默认了已有“模型记忆”中包含了这个“事实”,所以没使用检索机制做 double check,这就是我真正的失误。 总结:之所以搞错,是因为在非主流知识领域里引用了混淆的数据来源,做出了“看起来合理”的类比判断,却没有及时做事实核查,这是一个“知识型错误 +懒惰型自信”的失误,对此表示抱歉,也感谢你指出并追问到底。
#GPT错误
#知识型错误
#伪事实沉淀
#AI 事实核查
#AI 懒惰型自信
分享
评论 0
0
Colin Wu
1个月前
突然在想,很多我喜欢的歌手为什么只有短暂的辉煌,随后便江郎才尽不再有新歌,但也有极少数歌手可以一直保持创作的生命,GPT 的解释是: 许多歌手首张或前几张专辑,是他们人生前20年积累的所有痛苦、热情、爱欲、愤怒的总和。它们是生命长期酝酿后的第一次爆发,往往极其有力量。 这些作品,是“表达前的人生”;表达完了,如果人生没有新变化、精神没有新焦点,再创作就开始重复、变形、或枯竭。一旦成名、成家、稳定,创作者往往进入“安全区”。而强烈的表达冲动来自“不安感”。 一旦开始巡演、赚钱、被包装、变公众人物,“创作”变成“工作”。表达冲动被现实吞噬,或者不得不妥协。 少数人像周云蓬、林生祥、Leonard Cohen、Bob Dylan,他们能不断写出有深度的作品,是因为他们把创作作为一种“自我修行”而非职业。他们的人生持续在变化,思考一直在深化。他们保持与世界、社会、命运的连接,没有被名声吞没。 大多数人并不能做到这一点。创作不是技巧问题,而是“我还有没有活着的灵魂问题”。
#歌手创作瓶颈
#表达与人生经历
#自我修行式创作
#周云蓬
#林生祥
分享
评论 0
0
Colin Wu
1个月前
和 GPT 聊天发现一个猫的冷知识蛮有趣: 成年猫之间几乎不用“喵叫”来交流,它们更多靠气味、动作 但猫和人类生活后,会特别发展出“喵叫”这种方式,来“模仿婴儿哭声”,吸引主人的注意 换句话说:猫是专门为了和人沟通才“学会说话”的 很多猫一生中最大的“语言成就”,就是训练出一个懂它的主人 有研究表明,猫的“喵声”频率接近人类婴儿哭声,能激发人类的本能关注。换句话说,猫在用声音“装可怜”,让你忍不住理它 猫在和人类生活后,才“保留”了这种叫声。 为什么? 因为它发现人类对声音特别敏感,远比对“气味”“细微动作”敏感。 所以猫会用不同音调的“喵”来“操控人类”
#猫的交流
#喵叫
#人类
#婴儿哭声
#操控
分享
评论 0
0
Colin Wu
1个月前
回头来看,马云无论从性格意图到执行,都是最喜欢区块链/加密货币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家。王兴和雷军也很喜欢但公开行为较少。 马云关联公司,从最早做蚂蚁链至今没断,已经蛮厉害了,做了 A&T 资本声势浩大但因丑闻关门,再到蚂蚁国际/数科申请稳定币牌照,如今云锋金融大买以太坊。 出身草根、挑战权威、爱冒险赌性强、擅长讲故事。马云不做区块链才奇怪😂
币圈“1011”六倍崩盘:高杠杆爆仓潮,谁在裸泳?· 5066 条信息
#马云
#区块链/加密货币
#蚂蚁链
#云锋金融
#以太坊
分享
评论 0
0
Colin Wu
1个月前
上周一个 CTO 朋友和我说,已经要求员工每天手写不能超过 200 行代码,别的必须 AI 完成,然后今天就看到 Coinbase 这个新闻: Coinbase CEO Brian Armstrong 要求工程师在一周内完成 AI 编程助手(GitHub Copilot、Cursor)上手,未执行者将被解雇。 他称此举旨在全公司快速推广 AI,目前约三分之一代码由 AI 完成,目标季度末提升至 50%。
#Coinbase
#Brian Armstrong
#AI 编程助手
#GitHub Copilot
#效率提升
分享
评论 0
0
Colin Wu
1个月前
好奇,最近在港深约朋友们打羽毛球,却突然发现身边几乎所有认识的女生都在学打网球,蛮有趣的。我第一反应是因为有李娜郑钦文这样的国际巨星。以下是 GPT 的分析: 1. 气质与美感: 网球动作幅度大、姿态优雅,自带“轻奢”和“时尚”气质,拍照出片效果好;羽毛球虽然更轻便,但画面感和美学效果不强。 2. 社交与身份标签: 网球在一线城市、社交媒体上被包装成“生活方式”,象征社交圈层和品味;羽毛球则更偏大众运动,容易被当成单位/小区的健身活动。 3. 环境与体验: 网球多在户外,阳光草地氛围好,打起来轻松优雅;羽毛球多是室内灯光场馆,氛围比较实用主义,不太“出圈”。 4. 潮流与文化带动: 小红书、Instagram、明星、品牌联名都在推“网球裙”“tennis core”,网球成为潮流符号;羽毛球虽然有竞技成绩,但缺少时尚文化包装。 一句话总结: 网球给女生的是“优雅+时尚+社交”,羽毛球更多是“便宜+接地气+锻炼”,所以看起来大家都在学网球,很少有人主动去学羽毛球。
#网球热潮
#女性运动
#社交方式
#优雅时尚
#羽毛球
分享
评论 0
0
Colin Wu
1个月前
哈哈哈光看图片和文章有点深圳盘子的感觉,而且还叫福币,但这确实是真的深圳老国企发的😂😂😂 来源
#深圳
#福币
#老国企
#积极
#盘子
分享
评论 0
0
Colin Wu
1个月前
哈哈哈泰国政局好逗,感觉全世界罕见,看 GPT 的梳理笑出声: 泰国政治就像一部连续剧: 主角 = 他信家族(不断“被下线”,但总能在下一季“复活”)。 反派 = 军方/法院/王室联盟(不断“打压”,但又不杀死主角)。 观众 = 泰国民众(虽然吐槽剧情狗血,但每次选举还是投给主角)。 民意层面:大选一开,他信系政党几乎必胜,因为他们抓住了多数农村人口的切身利益(医保、农贷、补贴)。 体制层面:军方—王室—法院联盟绝不允许一个完全由“票仓政治”掌控的政府长期存在,担心侵蚀自己的权力与资源。 结果:每次选举 → 他信系上台 → 触动体制 → 被推翻 → 再选举 → 他信系又回来 在别的国家: 要么军方彻底夺权,不再放开选举;要么民意彻底压倒体制,完成民主化 军方的算计:他们不想长期执政(那会被骂、经济受损),只想随时保有否决权。 他信系的算计:他们知道自己永远有铁票仓,不怕被解散,换个党名继续赢。 王室的算计:王室维持象征地位,确保双方都不能彻底取代自己。 社会心态:泰国人对政治混乱有一定“容忍度”,只要日常生活和经济不彻底崩盘,就能接受这种循环。 泰国是全球少见的“离谱但稳定”的循环体制:他信家族 = 打不死的小强,军方 = 永远的制衡者。两边互相折腾,却谁也没能终结对方。
#泰国政局
#他信家族
#军方
#王室
#政治循环
分享
评论 0
0
Colin Wu
1个月前
日本有意思,债务对应 GDP 比例全球第一,达到 250%(美国 120% 中国 80%)。但几乎没什么人提日本的债务危机,GPT 总结: 日本的“特殊”来自于 高储蓄、低增长、老龄化、社会稳定、货币避险地位、央行兜底 共同作用。它像是一个“可以无限加杠杆的实验室”,在别的国家会爆雷的条件,在日本反而维持了几十年。 其国债绝大部分由国内居民、金融机构和央行持有,几乎不依赖外资;长期低利率甚至零利率让偿债成本极低;日元作为避险货币提升了外界信任;而政府与央行高度协作,相当于财政金融一体化,因此日本更像在“欠自己人”的钱,不会像依赖外债的新兴市场那样突然爆雷,但长期仍面临老龄化和低增长的隐患。 相比之下,美国: 债务规模虽大,但依托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和国债作为全球最安全资产的特殊性,短期内几乎不存在爆雷风险;真正的问题在于长期财政赤字和利息支出不断攀升,加上政治极化导致的债务上限僵局,使得可持续性逐渐成为隐忧。 中国:政府的显性债务比例不算高,大多由国内银行和机构持有,短期系统性风险较低;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房地产相关债务庞大,可能引发区域性或行业性的金融风险,长期挑战在于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速放缓与投资效率下降。
#日本债务
#高储蓄低增长
#老龄化社会
#央行兜底
#财政金融一体化
分享
评论 0
0
Colin Wu
1个月前
前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发长文谈稳定币的局限,值得思考,核心观点如下: - 冷静下来去看,并非大量金融服务都适合去中心化 - 集中管理的账户系统仍表现出良好的适用性,以全面代币化来替代以账户为基础的支付系统,立论依据不足 - 技术路线本身不是唯一判据,支付效绩的比较还必须高度重视安全性和合规性 - 市场操纵、价格操纵问题尚无法解决,吸引不合资质的投资者入场,风险会显著扩大 - 如果缺乏足够的需求场景,稳定币未必能进入有效流通,即有可能领了发行牌照却发行不出去 - 现行支付体系,尤其是零售支付领域,已没有太多降成本的空间,有些关于传统跨境支付系统在技术上“非常昂贵”的说法可能是夸大其词,一部分成本来自 KYC 和 AML 等合规成本,换用稳定币也难以回避,对那些本国货币已搞砸、需引入美元化的场景应另当别论 全文:
币圈“1011”六倍崩盘:高杠杆爆仓潮,谁在裸泳?· 5066 条信息
#周小川
#稳定币
#去中心化
#金融监管
#跨境支付
分享
评论 0
0
Colin Wu
1个月前
哎,觉得做项目发币的人或者团队,真正全心全意信仰、守护、赋能自己的代币,是多么不容易的事。 因为绝大多数项目方在做的事,都是想尽办法出货,把代币倾销给散户,忽悠给机构,然后自己换成 BTC/ETH。毕竟 EOS 珠玉在前,赢麻了。 所以看到发币的项目方或者创始人在吹 BTC/ETH,心里常常会嘀咕一下,丫是不是又要卖币了。
以太坊突破4200美元,投资者止盈与持仓的博弈· 176 条信息
#项目方出货
#代币倾销
#EOS模式
#信仰缺失
#警惕卖币
分享
评论 0
0
Colin Wu
1个月前
这几天会议有点印象的东西 CZ 说自己要是年轻 20 岁,要做简易 AI 交易代理和注重隐私的永续 DEX。感觉 CZ 应该还是很关注 HYPE? 肖风演讲谈 DAT。HashKey 有没有可能上市并将 HSK 作为上市公司财库代币?可能这是唯一破局之路?(纯属瞎猜无内幕无建议)
币圈“1011”六倍崩盘:高杠杆爆仓潮,谁在裸泳?· 5066 条信息
#CZ
#AI交易代理
#永续DEX
#肖风DAT
#HashKey上市
分享
评论 0
0
Colin Wu
1个月前
在一个更不确定的环境下,回本周期就变成了很重要的衡量标准。 比如在国内比特币挖矿(当下),回本周期必须一年之内。非洲/伊朗比特币挖矿,回本周期必须三个月之内。 高不确定性和高风险还不太一样,很多风险是可预测的,不确定性却是无法预测的。更高的不确定性意味着更多人要赚快钱落袋为安。
币圈“1011”六倍崩盘:高杠杆爆仓潮,谁在裸泳?· 5066 条信息
#比特币挖矿
#回本周期
#不确定性
#风险
#赚快钱
分享
评论 0
0
Colin Wu
1个月前
昨天香港活动中印象比较深刻是,嘉宾强调币股的这些金库公司,要买一定要买龙头,只有龙头能产生飞轮效应,其他的公司最后大概率都要完犊子。这么看来币股的竞争可能比币本身更激烈,最后只会杀出一个或极少数龙头。
币圈“1011”六倍崩盘:高杠杆爆仓潮,谁在裸泳?· 5066 条信息
#香港活动
#币股投资
#龙头企业
#飞轮效应
#竞争激烈
分享
评论 0
0
Colin Wu
1个月前
重新看了下这篇文章,感觉举的例子蛮有意思,你是哪种人? 你身上有 10 万块: 指数型人 会贷款再加杠杆买币,追求翻倍 线性型人 会炒期权,“反正概率正期望下注”; 对数型人 会分散投资,“只要别归零,慢慢就能变富” 原文:
币圈“1011”六倍崩盘:高杠杆爆仓潮,谁在裸泳?· 5066 条信息
#投资
#理财
#风险偏好
#指数型投资
#对数型投资
分享
评论 0
0
Colin Wu
1个月前
BTC ETH BNB SOL 四大储备加密货币遥遥领先,其他代币难以望其项背 Saylor TomLee CZ,Sol 好像还缺一个喊单王 Meme 熄火后 Solana 要走链上纳斯达克路线,得看怎么和以太坊形成差异化 SOL 优势是后续 ETF 通过和美国资本的深度支持,BNB 则没有这个优势,可能还是要在亚洲寻求突破
以太坊突破4400美元,市场热潮引发投资者关注· 56 条信息
#BTC
#ETH
#BNB
#SOL
#加密货币
#Saylor
#TomLee
#CZ
分享
评论 0
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