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in Wu
1个月前
看了下采访,原来压死 Infini 的最后一根稻草是退款被卡住: 5 月时候就想把这个业务慢慢停掉,比较核心的原因是当时我们这个卡的退款很慢很慢。 一般来说正常国际卡退款大概需要一周到两周以内,但我们的退款有的已经花了四周、一个月,甚至还有一个半月的。我们也会反复催上游渠道但是他们就是退不下来,我们每天都被这样的客诉轰炸,我们其实也非常无奈,因为我们处于行业下游,除了去往上催渠道之外,没有办法做任何事情,有心无力。 想做一家 U 卡公司不难,任何人只要有钱、有时间、有耐心都可以做,门槛不高。如果要做合规当然要花钱才行;但是如果不做合规的话其实所有人都能做。本质上你只需要有一个托管公司,然后找一个上游提供卡组 API,你接了 API 之后就可以开出来卡。 现在市面上几乎所有的卡都是这么做的,但是大家都不知道上游到底是有几层,有的可能是直接跟卡组合作,有的可能有层层叠叠的中间商,像洋葱一样,甚至可以无限叠加下去,比如说我们其实也可以做个 API 开放给你,你还可以再做个 API 开放给别人。 做了几个月时间的 U 卡,越做越觉得 Infini 在 U 卡这个业务上是在开历史的倒车,我个人其实是希望能够打破传统的支付壁垒的,但是 U 卡把稳定币变成 USD,打到银行去,用户再去刷银行卡,其实就又走回了传统金融支付的老路,这也是下定决心不想做了的原因。 就比如之前说的退款的问题,很内耗,U 卡确实并没有改变这个行业任何的逻辑,它只是一个传统的支付方案而已,并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未来终极解决方案是直接接受稳定币支付。
Colin Wu
1个月前
Christian 在 space 中谈了自己的投资经历,很详细也很精彩,一些要点分享给大家: 在学校一边读书一边创业,基金叫 NextGen,2023 年 3 月至 2025 年 3 月 实现 375.5% NAV,跑赢比特币 67.3%。 现在没怎么卖币,牛市没到最疯狂的时候,想再等一等,避开被主力抛弃的项目。 比特币 12 万美元开始会逐步分批卖出。以太坊涨到 4800 甚至突破 5000,可能就会把持仓卖掉。 重仓过 GBTC 和 Coinbase,那时候刚好 FTX 倒闭市场情绪低迷,Coinbase 最低跌了 90%,GBTC 也出现了巨大的负溢价。我们判断这是情绪驱动下的非理性错杀,而不是基本面出问题。于是就重仓押注这两者能够跑赢比特币。 也有两个反面案例 — — Arbitrum 的原生币和 GMX。这两个是我投资上亏得比较多的项目,可以说是目前为止为数不多让我实际亏损而且亏得不小的二级标的。 三个因素 — — 团队格局、代币结构控制、集中度共识构建 — — 会是我投资项目主要的判断框架。 关于投资心态可以总结为两句话,永远不要让你的仓位超过你能承受的极限,把投资仓位控制在总资产的 30% 到 50% 以内,是一个相对舒服的状态。 相信逻辑,而不是情绪或信仰。如果逻辑仍然成立,那就要坚持下去,不被短期的市场波动动摇。像我当时投资 Coinbase 一样,即使亏损严重,但我相信它的基本面逻辑没有改变,所以我越跌反而越想加仓。 全文: 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