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in Wu

统计数据

211
文章
0
粉丝
0
获赞
3084
阅读

热门文章

1

TechFlow 深潮 发布的文章:近期教育领域的变化引发了广泛讨论,我认为教育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

145 32
avatar
Colin Wu
3个月前
感觉 Anthony Pompliano 对 CZ 最新的这个采访,是目前为止对 CZ 回忆自己人生轨迹非常完整的一篇:涉及他的价值观、童年(中国-加拿大)、父母关系、创立币安之前的工作、创立币安、经历黑客事件、选择回到美国入狱的艰难历程,虽然很多信息比较重复,但更加完整,推荐收听和阅读。 视频 编译(深潮)
币圈“1011”六倍崩盘:高杠杆爆仓潮,谁在裸泳?· 5066 条信息
avatar
Colin Wu
3个月前
今天看到了这个浙江陈某某的新闻,以为是 P 的 找下来源,只能查到某律师的公众号文章;浙江官方通报没有提及 USDT;随后找税务知情人士问了下,确认图中内容属实,收益按 20% 补税。 应该是卖币赚的钱在金融账户里被 CRS 换回来。核心是金融账户有余额,恰好是炒币所得,而不是针对炒币人群。 律师文章: 浙江公告
币圈“1011”六倍崩盘:高杠杆爆仓潮,谁在裸泳?· 5066 条信息
avatar
Colin Wu
3个月前
TON 昨天这草台戏剧,梳理下时间线: 下午突然有人发 TON 和阿联酋官方合作推签证,TON 狂拉 网页确实是 TONorg,机器回溯是当天发布,但没有阿联酋官方参与内容,有人说是某中介合作 晚上 CZ 参与讨论,Telegram 创始人转发新闻,TON 主席表示“绝对是真的” 凌晨阿联酋官方打脸 然后 TON 所有人也没有删这个信息,绝了。。。
avatar
Colin Wu
3个月前
空中云汇有点尴尬🤣
avatar
Colin Wu
3个月前
发现好像无论老板/员工,除非完全站在高地,“怼回去”的应对方法/PR 方法,都没啥好效果。 但人性的惯性,有人打你骂你,你会想打回骂回。结果最后都没有好处。 错了,道歉。误解,解释。恶意,不搭理/Mute。应该是好的标准。专注做好自己,用产品/人品说话,也许是最简单的办法吧。
avatar
Colin Wu
3个月前
听梁文道播客,说香港作为远东自由港,这么多年来的人大致只有两个目的:赚钱或者逃难 怎么感觉香港之于 Web3 也有点类似的味道哈哈哈
币圈“1011”六倍崩盘:高杠杆爆仓潮,谁在裸泳?· 5066 条信息
avatar
Colin Wu
3个月前
OKX 这事是给大家提个醒,需要平时做好什么准备,Coinbase 用户对这种事都很常见了。 个人情况不同,尊重不同选择,支持自托管,但自托管无法避免你需要出金,合规出金数额稍大,必然会遇到一样要求。不合规出金容易遇到黑钱。不同人不同选择。 多说几句,OKX 看来真的是想乘川普这三年加密解放窗口期要去美国上市?理论上需要顶级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过去三年的财务报表,所以估计合规性甚至要和 Coinbase 对标,美国合规部门的权力已经在 OKX 内部是最大的。 昨天 OKX 有少量流出 4000 万美元,和 234 亿的总资沉相比不大。舆论的压力肯定是好事,可以让 OKX 把流程梳理地人性化一些、用户体验好一些、处理速度快一些。
币圈“1011”六倍崩盘:高杠杆爆仓潮,谁在裸泳?· 5066 条信息
avatar
Colin Wu
3个月前
加密行业的权力范式转移: 从矿工、矿机制造商 — 离岸交易所 — 公链、DeFi 协议 — 上市公司、合规交易所 唯一不变的权力中枢是:美国 SEC?
币圈“1011”六倍崩盘:高杠杆爆仓潮,谁在裸泳?· 5066 条信息
avatar
Colin Wu
3个月前
今天 OKX 的讨论很多,但确实币圈已经不再是最初的蛮荒时代了。如果你加密资产还不少,幻想无许可、自托管可以保护你,最后结局可能和比特币耶稣一样倒霉。多留个心眼,保留好每一笔来源,该交税交税。币圈好几个百亿级别大佬,合规都做得非常小心,比如国内只发人民币,税一分不少交,一 U 不发。
币圈“1011”六倍崩盘:高杠杆爆仓潮,谁在裸泳?· 5066 条信息
avatar
Colin Wu
3个月前
股票代币化,特朗普身边的人快去推推他们家族的人,把他们那些乱七八糟的上市公司和没上市的公司全部代币化一下,生米煮成熟饭,至少未来三年监管层面就没人来哔哔了。
特朗普“提款机”:加密ETF与代币敛财· 107 条信息
#股票代币化 #特朗普 #家族企业 #监管 #三年
avatar
Colin Wu
3个月前
无论是小团队还是大公司,招人都是挺费劲的事,而如果招的人不合适,浪费了巨大的培训成本,最后非常耗费公司和团队的时间。 最近发现一个招人的小诀窍,就是背书。如果一个你觉得靠谱体面以及和你价值观相似的人,他愿意背书推荐的人,大概率会还不错。
avatar
Colin Wu
3个月前
感觉人生最有趣的体验之一,是有一次滑雪,在半山腰有个酒吧,喝了一会波本,然后继续滑雪,那种危险又飘飘然的感觉真是太爽了。 几乎不怎么喝酒,但之前大学时候迷恋马修斯卡德的侦探小说系列,里面纽约下城区的标志之一就是波本威士忌。
avatar
Colin Wu
3个月前
回到第一性原理:币圈缺什么,缺优质资产,股票代币化就能满足这个需求。 需求一直在,为什么现在成了? 因为最好的资产都在美股/美国。特朗普上台币圈大解放,SEC 换人了,没人去起诉你了。 借这几年窗口期,生米煮成熟饭,preipo 和 ipo 的股票代币真正成为币圈的一部分,其实也间接 ICO 了。
币圈“1011”六倍崩盘:高杠杆爆仓潮,谁在裸泳?· 5066 条信息
avatar
Colin Wu
3个月前
股票代币化目前有三种模式正在 PK 探索: xStock,第三方发行 + 多交易所、DeFi 广泛接入,生态拓展速度极快,考验团队能力 Robinhood,持牌券商自建链 + 自营发行模式,合规性极强 差价合约(CFD),通过 MT5 等系统提供美股价格的差价合约交易,接受度不高 Coinbase、Binance、HashKey 等后面会推什么新模式,值得关注 这篇文章详细分析了目前的几种模式的现状与挑战,以及梳理了上个周期的股票代币化尝试与失败的原因,推荐阅读。
avatar
Colin Wu
3个月前
一些人说怎么币安没有在币股上有动静。我理解币安一直以来在产品上的策略就是后发制人。确定方向后就开始大力推进打竞争对手。合约、钱包都是类似策略。另一方面,币安目标太大,一进新领域,无数想敲一笔的监管机构就出手了,想想之前的尼日利亚。所以币安谋定而后动也是正常选择吧。
币圈“1011”六倍崩盘:高杠杆爆仓潮,谁在裸泳?· 5066 条信息
avatar
Colin Wu
3个月前
传统社会,人往往是家庭、家族、本地社群的一员,人是一个群体中的一部分。 进入到大城市,脱离原生家庭,每个人是一个原子,工作、生活彼此相连。 AI 时代,人与个体似乎变成了一个中心,周围是各类的 AI,与 AI 的互动多于人类。更高效,也更孤独。
avatar
Colin Wu
3个月前
国内最近稳定币和 RWA 政策态度都趋向积极正面。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表示:数字资产是大趋势,将长期存在,与传统资产将融合比如 RWA;在国内推稳定币很困难,香港也许可以考虑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国内完全放开不太可能,但不能缺席创新,香港的尝试很有价值。
avatar
Colin Wu
3个月前
之前播客时候,超级君说,本末社区的宗旨是,以末致财,以本守之,末是山寨币,本是比特币,挖矿获得的山寨币,换成比特币。 我说,有个尴尬的地方是,山寨币项目方也都这么想,想尽办法卖掉自己发的币,给自己换成比特币,拿 EOS(bullish)做典范。项目方都这么想,它们的币能不跌吗?
币圈“1011”六倍崩盘:高杠杆爆仓潮,谁在裸泳?· 5066 条信息
avatar
Colin Wu
3个月前
感觉安后面的步骤是: 打通特朗普家族关系 狂推 USD1 完成特赦 CZ 回归币安 做大币安 US 重启 BUSD 币安合规主体美国上市 难点是就像 NBA 做交易,如果大家都知道你想要特赦,肯定要狠狠敲一笔,不好谈价格 而如果继续拖下去,中期选举美国民主党归来,一切可能就无法推进了
币圈“1011”六倍崩盘:高杠杆爆仓潮,谁在裸泳?· 5066 条信息
avatar
Colin Wu
3个月前
刘扬律师回顾币圈刑辩案例文章很有趣,里面写到: 2024 年 4 月份,代理了一起某币圈大佬控告前员工职务侵占的案件,这是我代理的第二起该公司员工的案件了,目前该公司早期创业团队的员工基本都被关在看守所了。 猜猜这个大佬是谁?
币圈“1011”六倍崩盘:高杠杆爆仓潮,谁在裸泳?· 5066 条信息
avatar
Colin Wu
3个月前
HashKey 在香港西九龙高铁站开了第一家线下店,感觉内地来的币圈朋友们可以顺路打卡。不过看照片有点传统。如果可以参考小米之家,做得更年轻、更有趣一些,多一些比特币、以太坊的标志,让大家更方便打卡合影,就更好了。币圈走上台面,这也算是一个小标志吧。
币圈“1011”六倍崩盘:高杠杆爆仓潮,谁在裸泳?· 5066 条信息
avatar
Colin Wu
3个月前
现在稳定币突然火了,无数的传统金融机构和专家们开始写稳定币报告以及发表观点,说实话完全看不懂这些报告的意义所在,这帮人早该失业了,写得远不如 AI,真正对深入其中的专业人士的采访,反而会变得更有意义一些,因为可以说出些 AI 不知道的东西。
币圈“1011”六倍崩盘:高杠杆爆仓潮,谁在裸泳?· 5066 条信息
avatar
Colin Wu
3个月前
我觉得目前 AI 在情感上对人的陪伴价值被低估了。目前我体验过的所有 AI 产品只有 GPT 能表达同理心和情感陪伴,其他 AI 产品更多还是解决实用性问题。这也意味着情感陪伴、人性化陪伴还有巨大需求未被满足。比如老人/孩子/心理陪伴机器人、AI 前台服务员客服保安等等,可以取代非常多繁重人力。
OpenAI新德里发布会:ChatGPT语音翻译功能引发热议· 564 条信息
avatar
Colin Wu
3个月前
我觉得 Kaito 刷屏引发厌恶这个事可以中性看待。 问题出在项目方自身的引导与规划,如果创始人能够真实理性客气地和社区互动、讨论、Space,回应问题和争议,而不是盲目推崇数量和软文,再加上 Kaito 的刺激,效果应该是比较好。 反之则引发厌恶,项目方自己也受损,流量越大口碑越差。
推特封号潮席卷加密圈,KOL频遭封禁引发恐慌· 164 条信息
avatar
Colin Wu
3个月前
记得大学曾经连续三轮拿最佳辩手创了个记录,但随后就彻底厌倦了,觉得辩论是全世界最无聊的事情,以此为荣的人是不是脑子有什么病。 一件事或者一个工作,一定有最优解,去做去验证,看结果就好,何须辩论? 一个道理或者价值观,每个人因为成长环境不同,根本无法也无需认同,何须辩论?
© 2025 news.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0.04597 秒. v1.0.46
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