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支暴力

美国保守派拥枪支持者被枪杀,有点讽刺,用 GPT 研究了下: 1、美国确实是发达国家中枪杀案最严重的 2、枪杀案死亡率仍然远低于疾病车祸等 3、可预见的未来法律不会有大变化 4、但普通人也不用过于担心 论述: 美国的枪支死亡率约为每 10 万人 12–13 人,远远高于加拿大、瑞士、北欧等非禁枪国家(普遍在 1–3 人),更是日本、英国等禁枪国家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这意味着在所有发达国家中,美国是枪击案和枪支暴力最严重的“异类”。尽管绝大多数美国人一生都不会直接遭遇枪击,但从统计角度来看,美国社会所承受的枪支暴力总量是其他发达国家无法相比的,成为世界舆论的焦点。 虽然美国的枪击案频繁且引发高度关注,但若放在整体死亡原因中,它并不是头号杀手。每年约有 4 万人死于枪支(其中大部分 60% 是自杀),而死于车祸的人数则更高(约 4–5 万人),死于心脏病、癌症的更是数十万人。换句话说,从“个人概率”角度看,美国人更可能死于疾病或交通事故,而不是枪击。但因为枪击案常常发生在学校、商场、演唱会等公共场合,具有高度随机性和社会震撼性,因此其影响力和恐惧感远超实际统计比例。 美国之所以成为发达国家中枪击案最严重的“异类”,源于其独特的历史与制度:宪法第二修正案赋予枪权神圣地位,民间已有超过 4 亿支枪支存量,难以回收;再加上联邦制与党派分裂,使全国性控枪立法几乎不可推进;同时,美国社会存在严重的种族矛盾、贫富差距和心理健康危机,而媒体放大了每一起公共枪击案的震撼效应。这些因素叠加,形成了其他发达国家不具备的“美国特殊性”。 尽管枪击案频发,但美国法律环境的现实使得大幅度收紧枪管几乎不可能。首先,宪法第二修正案保障公民持枪权,这为枪权提供了坚固的法律基础。其次,美国联邦制下各州法律差异极大,一些州严格管控,但另一些州几乎人人可自由购枪。再加上全国步枪协会等强大游说集团和两党政治的对立,使得全国性严厉控枪法案难以推进。因此,美国未来更可能继续维持“有限修补”(如加强背景调查或限制部分突击武器),而不会走向欧洲、日本那样的严格禁枪模式。换句话说,美国将长期保持发达国家中“枪击案最多”的特殊地位。 从统计上看,游客在美国遭遇枪击案的概率极低,远低于发生车祸或食物中毒的风险。大多数旅游城市和中产社区安全状况良好,常规出行不必过度担忧。但相比日本、欧洲等地,美国确实存在更高的不确定性,因此建议保持基本安全意识:避免深夜独自前往治安差区,留意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的安全出口即可。换句话说,去美国旅游总体安全,但心理压力可能比其他发达国家更大一些。
美国右翼网红,为川普赢取了很多年轻人选票的查理·柯克在校园演讲时,遭枪击身亡。 关于枪支暴力,柯克曾经是这么说的(视频): “我认为,每年付出一些不幸的枪支死亡代价是值得的,因为这样我们才能保有《第二修正案》,从而保护我们其他与生俱来的权利。这是一笔谨慎的交易,也是理性的选择。” 有些人可能要觉得我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发他的这段视频,不合时宜。 首先,我不是在幸灾乐祸,任何人都不应该为这种事叫好。 但我认为现在恰恰是发这段视频和讨论他讲过这段话的最佳时机。因为这种时候能引起大家更大的关注,也能更深刻地去思考他说的这段话。 事实上,我认为如果柯克(Charlie Kirk)还在世,他也会同意,他也必须同意。 因为他发表上述这段演讲的时候,就在 2023年4月纳什维尔校园枪击案发生之后9天。那场校园枪击案有6人死亡,其中包括3名9岁左右的儿童。 我相信川普和柯克的支持者、现场鼓掌的观众,当时并没有人认为他发表这段言论“不合时宜”。 这算不算是,他为自己坚持的价值观殉道呢? 因为有很多人在发表这类言论的时候,总是对那些在枪支暴力当中死亡的死者无动于衷 --- 直到有一天枪口对准了他们自己。 柯克还曾经说过另一句名言: “我认为,‘同理心’(empathy)是一个编造出来的新世纪术语,已经(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所以,我虽然不幸灾乐祸,但我实在也同情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