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

7月男婴被杀母亲,重度抑郁天天吃药 近日,广西百色市的黎先生反映,两名不满12岁女孩杀害自己7月龄婴儿,引发关注。因两名女童不满12周岁,未达到追究刑事责任年龄,西林县公安局决定不予立案。 11月8日,黎先生告诉记者,两名施暴者都是留守儿童,其家庭无可执行财产。“我爱人重度抑郁,要天天吃药,我把她带到广东,边打工边看着她。还有个四岁多的儿子,留在老家给老娘带。” 判决书显示,施暴方都曾当庭辩解。其中一人代理律师辩称,婴儿母亲将婴儿交给两个小孩,听见哭声未出门查看,其重大疏忽导致侵害结果发生,应承担90%责任;另一人的代理律师辩称,是受唆使施暴,不应承担侵权责任,即便是赔偿责任也应低于10%。针对两人的辩护意见,法院给予了驳斥。 北京天达共和(武汉)律师事务所律师彭夫表示,现行法律对两名女童确实无法追究刑责,“全世界范围内的法律,都是依照人类心智发展情况制定刑事责任追责年龄线,12岁年龄线已经没有再下调的空间。在此背景下讨论追究刑责意义不大,更重要或者说能做的,是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彭夫介绍,目前有极少的国外案例中,法院针对案件中未成年嫌疑人进行医学评估,评估其行为辨别能力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来判定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未满14岁男孩刺死一陌生男子 最高检核准追诉一审获刑13年】2022年9月,徐女士的丈夫许某在家门口被一名男孩杀害。令她感到不解的是,双方互不认识,完全陌生。案发时,凶手还不满14周岁,而她的丈夫殁年44岁。历经近三年的司法程序,2025年7月,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该男孩小陌有期徒刑13年。案卷材料显示,行凶者小陌出生于2008年11月,案发时未满14周岁。当日22时20分许,他携带匕首、铁锤等工具,佩戴面具从家中出发,22时30分许在淄博市周村区某生活区楼道内与许某相遇,随后持匕首多次刺切许某胸部、肩部,致其主动脉弓破裂及上腔静脉断裂,因急性大出血死亡。经鉴定,许某胸部最大伤口长达19cm,深达胸腔,胸腔脏器外露,足见作案手段之残忍。这一司法进程的关键,源于2021年3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其中新增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检察机关指出,经专业鉴定,小陌虽患有品行与情绪混合性障碍、未特定的非器质性精神病,但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及受审能力。其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之规定,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其刑事责任。鉴于被告人作案时不满十八周岁,应从轻或减轻处罚。据相关裁判文书显示,被告人小陌对自己的作案原因也有着不同版本的说法,他在侦查及庭审阶段先后作出三种不同版本的供述:如第一至三次供述,小陌称初一上半学期,脑海常现暴力血腥场面,曾梦到 “麦克斯” 嘲笑自己不敢杀人。2022年8月萌生杀人想法,并购置多种工具。9月26日21时许,家人入睡后,受“麦克斯”怂恿,为证明胆量,携带工具前往案发宿舍区。22时21分许,他在一单元地下室穿戴好手套、鞋套,持刀具往二楼走,这时一楼住户门打开,出来一男子。该男子看到他后吓了一跳,冲其说了一句并伸手摘他面具。因怕面具被摘导致“社死”,大脑空白,感觉“麦克斯”附身保护自己,遂持刀捅刺男子。第四至六次供述,小陌称此前供述中“麦克斯”相关情节系为减轻责任而编造的。作案动机为初一后沉迷游戏及接触暴力动漫、暴力视频,开始叛逆易怒。2022年9月26日22时许,其携带相关工具至案发小区,欲拍cosplay视频,在单元地下室穿戴防护装备、模仿视频动作后,持匕首、手机往楼顶走。途经一楼东户时,被住户男子发现并遭莫名掌掴,戴的面具一歪,遮住了视线。因害怕被认出导致 “社死”,恐慌中拔刀捅刺男子胸腹部。小陌的第七次供述及当庭辩解核心情节与第四至六次供述一致,但过程细节又有变化。他称自己遇一楼东户男子后,不知为什么对方伸手打了其左脸一巴掌,脸上的面具打歪了,遮住了视线。这时匕首从背包侧面滑落,其顺手用右手拿起匕首,朝那人舞划,感觉捅到对方身上。2025年7月,淄博中院一审宣判,认定被告人小陌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致一人死亡,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判决书指出,小陌犯罪手段残忍,犯罪情节恶劣,依法应予追究刑事责任。被告人作案时系未成年人;案发后,主动电话报警,并在指定地点等公安机关到达,归案后如实供述主要犯罪事实,构成自首,依法可从轻处罚。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全文>> :sys_link: 网页链接 https://www.sohu.com/a/949722915_116237 :icon_weibo: https://weibo.com/5890672121/QbNspkYFV#搜狐新闻
【 #学校回应女生被打13次未认定霸凌 :虽有肢体冲突,但两人是好朋友,不存在校园欺凌】“经过警方调查我才知道,一个来月时间,孩子先后被打了13次。如今她确诊精神分裂,打人者因不满16周岁,仅被处以15天的拘留不予执行,校方、教科局认为不存在校园欺凌。”内蒙古王女士向记者反映。女儿临近中考,精神状况却出现异常,被迫弃考。王女士筹了2万元,带小郝前往呼伦贝尔某精神卫生医院看病,病历显示,小郝被诊断为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医生分析可能是在学校受到过度惊吓所致,治愈可能性很低,只能尝试通过药物治疗。”王女士哭诉,2022年,她和丈夫在外打工,女儿在亲戚家借宿期间,曾患有轻度抑郁症,2023年通过药物治疗治愈后,她便回家陪读,照顾女儿,“我女儿当时已经恢复了,如今她的精神分裂,应该与校园霸凌有关。”“6月初至20日前后,孩子要了十多次钱,每次大约三五十元,最多一次要了600元。”王女士说,6月19日,女儿问其小姨要600元,但理由却编的很牵强。小姨不放心,便于6月20日前往学校了解情况。一名同学说,女儿长期被女同学高某殴打,已经被打怕了。“多次追问后,孩子说,这笔钱是给同学的,对方要求她给钱,不给就打她。她自称被同学高某打了很多次。薅着她头发撞墙、拳打脚踢、扇耳光、辱骂等。”6月22日上午,王女士和丈夫、妹妹前往学校查看监控。“我们当天只看到了6月20日的监控,监控视频有声音,疑因高某没考好,心情不好,小郝上前安慰。她还没开口,便被高某扇了两耳光。”王女士和丈夫等人前往派出所报案,警方决定立案侦查。6月28日前后,民警通知他们去查看监控录像,监控录像显示,5月7日至6月20日,小郝被高某殴打了13次。“最让我不能接受的是,5月21日晚6时许,高某殴打我女儿时,副校长林某正巧从旁边路过,却没有管。”王女士认为这是一起校园霸凌事件,校方在处置此次事件中,存在严重失职,要求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事发后,校方曾启动调解程序,但双方未达成谅解,“警方对高某处以行政拘留,但因年龄不满16周岁,故未执行拘留。”根据家属与额尔古纳市教科局相关负责人的录音显示,该负责人表示,校长被诫勉谈话;副校长被警告处分,处分期半年,取消年度评优;班主任被警告处分,取消年度评优、职称晋级,调离班主任岗位,进行师德师风培训。10月27日,记者尝试联系额尔古纳第二中学校相关负责人,他表示,小郝和高某在学校关系很好,经常一起上下学、一起吃饭等,两人发生过肢体冲突,但很快就会和好,“每次冲突的时间很短,所以很难界定是否发生冲突,或者说谁欺负谁。”该负责人表示,事发后,他们成立了校园欺凌防治委员会,研判后认为这起事件不属于校园欺凌事件,因为高某不存在蓄意伤害的情况。更多详细内容请查看原文>> :sys_link: 网页链接 https://www.sohu.com/a/948596632_379617 :icon_weibo: https://weibo.com/5890672121/QblzE6DaK#搜狐新闻
【评论| #练拳男生一拳致同学内脏大出血 法院判赔4万也是无奈】少年被练拳男生一拳打致内脏出血,治愈后被鉴定为重伤二级、十级伤残,法院判赔4万,这合理吗?近日据媒体报道,云南禄丰市某村村民龚女士16岁的儿子小文,因少年之间的一个小冲突,去年3月被学校同个年级不同班的马某拳击腹部,导致腹腔动脉破裂大出血,经抢救捡回一条命,最后被鉴定为二级重伤、十级伤残。今年5月,禄丰市法院出具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马某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九个月,缓刑三年,马某父母赔偿小文4万。龚女士无法接受,就该案附带民事部分提起上诉,6月5日,楚雄中级法院驳回其上诉,维持原判。法院判赔4万,只是小文的治疗费用、营养费,而龚女士另外提出的8万多元为伤残赔偿金,法院不支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2021年2月,最高法通报的《新刑诉法解释》明确,除驾驶机动车致人伤亡或者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案件外,伤残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不在附带民事诉讼的判赔范围,但调解、和解的,赔偿范围、数额不受限制。就小文的情况,法院不会支持伤残赔偿金的诉求,但在司法部门组织的双方调解中,如果马某一方有实际赔偿能力且自愿赔偿,龚女士便能拿到想要的赔偿数额。从现有情况看,龚女士与马某父母的调解应该是没有成功,最后走到法庭判决这一步。外人很容易为小文鸣不平,重伤之后落下十级伤残,他现在稍微跑快点,就觉得肚子疼痛难忍,未来还会有什么毛病,都很难讲。区区4万元的赔偿,实在无法弥补他所受的伤害。反观打人者马某这边,他在犯案时是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有自首情节,预缴了赔偿金被认为有认罪悔罪表现,“具备教育和矫正条件,符合适用缓刑条件”。不用坐牢,家里赔4万,相对于小文承受的无妄之灾,过于轻了。法律之所以规定伤残赔偿金不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判赔范围,也有合理的考量——主要是考虑大量刑事案件的被告,赔偿能力过低,容易导致法院“空判”。所以,在目前的法律规定下,小文和他的父母大概率只能接受4万元的赔偿结果。从结果上看,只要马某父母不愿意或没能力多赔,法院支不支持小文一方伤残赔偿金的诉求,意义都不大。比起在索赔路上做徒劳的努力,司法部门给受害一方提供国家救助,可能更实际一些。 #洞见计划 更多详情请查看原文>> :sys_link: 网页链接 https://www.sohu.com/a/932251312_665455 :icon_weibo: https://weibo.com/5890672121/Q3hpfqI0S#搜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