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争议

Petrichor
2个月前
近日,中共党员原刑警邓海燕(网名“二大爷”)在社交平台X上的一则帖子引发了舆论的轩然大波。这篇针对美国右翼评论员查理·柯克(Charlie Kirk)遭遇刺杀事件的幸灾乐祸言论,不仅激怒了美国的政治评论界,更让邓海燕的政治庇护资格成为焦点。 邓海燕的言论内容带有明显的讽刺性质,他暗指柯克“死得其所”,这一极端的表态瞬间引发了美国多位政治评论员的强烈反应。包括知名评论员章家敦(Gordon G. Chang)在内的多位舆论领袖转发并批评此言论,要求对邓海燕展开调查,起诉并撤销其庇护资格。更有呼声要求将其驱逐出境,声讨中国政权正试图通过这种“代言人”破坏美国政治稳定。 这一事件引发的争议,远不仅仅限于邓海燕的“恶言”,更多的是其庇护身份的合法性。独立调查记者赵兰健指出,邓海燕在申请美国政治庇护时,涉嫌通过捏造事实、编造故事骗取资格。赵兰健强调,在美国移民体系中,“说谎即是犯罪”,如果邓海燕确实存在虚构经历的行为,这不仅关乎他个人的法律责任,还暴露了“王志安、美国之音、自由亚洲”等机构和人士可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这一话题的延展,使得公众对中国异议人士在美的庇护资格产生了广泛关注。 事件的复杂性还在于,邓海燕还倒打一耙,向美国政府举报他的人进行了激烈反击,指责“悉尼奶爸”虽然已经移居澳洲,但曾在中国政府的“一带一路”项目中担任职务,质疑其背后有中共背景。更有甚者,邓海燕直接将相关信息标注给澳洲安全情报组织和内政部,显示其人品恶劣。 随着舆论风波的进一步发酵,邓海燕目前已经成为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司法部、移民局等多个部门关注的对象。假如美国政府决定撤销其庇护资格并将其驱逐出境,外界普遍推测,邓海燕可能像王志安一样选择转往日本避居。 这一事件的爆发,再次引发了对于“政治庇护”的讨论。在全球化背景下,政治庇护作为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基于人权和政治迫害的实际情况。然而,像邓海燕这样通过捏造事实获得庇护的案件,无疑暴露了政治庇护申请中的漏洞,也让人对庇护制度的公正性产生了质疑。 无论如何,这场风波不仅是个人言论与庇护资格的争议,更是中美关系中的又一注解。随着各方的反应逐渐升级,如何平衡言论自由与国家安全,如何审视那些利用庇护制度的“灰色人物”,将是国际社会未来面临的一个难题。
老周横眉
2个月前
美国右翼网红,为川普赢取了很多年轻人选票的查理·柯克在校园演讲时,遭枪击身亡。 关于枪支暴力,柯克曾经是这么说的(视频): “我认为,每年付出一些不幸的枪支死亡代价是值得的,因为这样我们才能保有《第二修正案》,从而保护我们其他与生俱来的权利。这是一笔谨慎的交易,也是理性的选择。” 有些人可能要觉得我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发他的这段视频,不合时宜。 首先,我不是在幸灾乐祸,任何人都不应该为这种事叫好。 但我认为现在恰恰是发这段视频和讨论他讲过这段话的最佳时机。因为这种时候能引起大家更大的关注,也能更深刻地去思考他说的这段话。 事实上,我认为如果柯克(Charlie Kirk)还在世,他也会同意,他也必须同意。 因为他发表上述这段演讲的时候,就在 2023年4月纳什维尔校园枪击案发生之后9天。那场校园枪击案有6人死亡,其中包括3名9岁左右的儿童。 我相信川普和柯克的支持者、现场鼓掌的观众,当时并没有人认为他发表这段言论“不合时宜”。 这算不算是,他为自己坚持的价值观殉道呢? 因为有很多人在发表这类言论的时候,总是对那些在枪支暴力当中死亡的死者无动于衷 --- 直到有一天枪口对准了他们自己。 柯克还曾经说过另一句名言: “我认为,‘同理心’(empathy)是一个编造出来的新世纪术语,已经(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所以,我虽然不幸灾乐祸,但我实在也同情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