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今天需要接受心理辅导的,反而是一些善良的温和左派或中间派。(我非常认真的) 你可能正自责,为什么查理·柯克被枪杀之后,你心里却丝毫没有对他感到同情。你的教育和善良告诉你:你应该为他感到悲伤,但你就是一点都没有这种感觉。因此你心理充满了内疚和矛盾感。 其实你真的无需感到自责: 每当有公众人物去世,尤其是以悲剧的方式去世,人们会立刻说: “你现在必须要有同情心!” “人死为大!” 可如果那个人的一生都在无视别人的痛苦,嘲笑它、轻视它,甚至还主动制造痛苦,那么你没有多少同理心可以给他,这是非常正常的。 你无法对这个人生出深切的同理心,是因为他是一个一生都拒绝向他人展现同理心的人。 这并不代表你在庆祝,也不代表你冷血无情。 这只是说明:同情是有限度的。 有意识地察觉到这种限度,其实在心理上是一件健康的事。你没有义务去同情一个从未给过你、你所关心的人和事以及这个世界任何同情的人,你更加无需刻意地去制造悲伤感。 更何况这个人还非常明确的说过他反感同理心。 这两种感受: “我不希望这种事发生在任何人身上” 以及 “但我也不为他觉得难过” 是完全可以同时存在的感受。 这不是残酷,而是诚实。 在我们内心里同时容纳这两种感受,确实会让人觉得很难受、很不舒服。 所以我并不是让你不要有同情心,而是想告诉你:允许自己去正视你真实的感受,并且相信这是真实而合理的。 他从来没有想要放过别人,所以你可以放过你自己。
美国右翼网红,为川普赢取了很多年轻人选票的查理·柯克在校园演讲时,遭枪击身亡。 关于枪支暴力,柯克曾经是这么说的(视频): “我认为,每年付出一些不幸的枪支死亡代价是值得的,因为这样我们才能保有《第二修正案》,从而保护我们其他与生俱来的权利。这是一笔谨慎的交易,也是理性的选择。” 有些人可能要觉得我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发他的这段视频,不合时宜。 首先,我不是在幸灾乐祸,任何人都不应该为这种事叫好。 但我认为现在恰恰是发这段视频和讨论他讲过这段话的最佳时机。因为这种时候能引起大家更大的关注,也能更深刻地去思考他说的这段话。 事实上,我认为如果柯克(Charlie Kirk)还在世,他也会同意,他也必须同意。 因为他发表上述这段演讲的时候,就在 2023年4月纳什维尔校园枪击案发生之后9天。那场校园枪击案有6人死亡,其中包括3名9岁左右的儿童。 我相信川普和柯克的支持者、现场鼓掌的观众,当时并没有人认为他发表这段言论“不合时宜”。 这算不算是,他为自己坚持的价值观殉道呢? 因为有很多人在发表这类言论的时候,总是对那些在枪支暴力当中死亡的死者无动于衷 --- 直到有一天枪口对准了他们自己。 柯克还曾经说过另一句名言: “我认为,‘同理心’(empathy)是一个编造出来的新世纪术语,已经(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所以,我虽然不幸灾乐祸,但我实在也同情不起来。
老周横眉
1个月前
川普终于领悟到自己被普京像猴子一样耍了几个月,现在他企图篡改历史了,到处跟人说他从来没有相信过普京。 上周他对BBC说:“普京愚弄了很多人,他愚弄了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拜登,但是他愚弄不了我”。 世上居然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我们来看看他曾经是如何无条件信任普京的。 2月14号,川普说:“我相信他是想要和平的,我非常了解他。是的,我认为他是想要和平的。如果不是,他应该会告诉我……在这个问题上,我信任他。” 两周后,当被问到普京是否可能违反任何潜在协议的条款时,川普说:“我认为他会信守承诺。” 并表示他与普京存在某种共鸣。 在四月份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当被问及普京是否能真愿意达成和平协议时,川普表示可能性很大。 四个月以前那场著名的白宫吵架,就是因为万斯不断强调要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这场战争,然后泽连斯基问他:“JD,你说的到底是哪一种外交方式?” 两个白宫傻子脸上挂不住了,于是吵架爆发。 四个半月后的今天,川普才发现自己被愚弄了。 川普自己对记者说,普京在电话中对他说了很多好听的话,但这些话从未体现在行动上。 “我回到家,告诉第一夫人,‘我今天和普京通了电话,我们谈得非常愉快,’ ”; “她说,‘哦是吗?又有一座城市被炸了。’” 原来啊,他是因为在老婆面前丢脸了,所以才终于恼羞成怒了。 川普绝对是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历史上是最恶心最无耻的国家领导人。 这半年来,全世界免费观看了《普京戏耍川猴子》的大戏,只有川普和川粉们不知道自己一直在被全世界当做笑柄。
老周横眉
2个月前
你要知道中国经济形势有多严峻: 全球第一大资管巨头贝莱德集团战术性断供了上海一个写字楼,宁可亏损4.2亿,也要抛掉这个烫手山芋,因为现在租金都不够付利息了。 这栋写字楼位于上海普陀区长风北岸,是贝莱德在2017年通过下面一个私募基金用12 亿买过来的。 当时贝莱德付了4.2亿的首付款, 剩下7.8亿是以香港渣打银行为首的银团给提供的贷款。当时约定的是2023年到期,但是到2023年就没还,把合同延期了一年。到去年决定战略性断供。 这事现在上了新闻,是因为刚刚几天前这栋楼终于完成了交割。据消息最终应该是被一家专门做不良资产并购重组的内资企业收购了,叫鼎一投资。 贝莱德之前就试图以9亿元的价格卖掉写字楼,但根本卖不掉。去年决定止损了,直接断供。贝莱德断供跟我们个人断供可不一样,他们是通过旗下一家私募基金买的,这私募基金跟他母公司是完全隔离的,私募基金破产就算结束了,银行也不能向母公司追讨。 说起来,2017年贝莱德是从另一家美国公司保德信手上买下来的,而保德信是2016年以8.3亿从李嘉诚手上买下来的。 所以呢,李嘉诚的眼光,你还是不得不服。 另外就是,这些国际资本巨头,其实他们对中国的判断很多时候都不准确,因为他们对中国真的不是很了解。 相反的,过去近20年来我对中国经济的判断和我实际采取的对华投资策略,可以说从来没有错过。你们要对中国经济走势做出判断,还不如看老周的视频。😆 😆
老周横眉
3个月前
这张8964最著名的照片,只要不是一生都在中国防火墙内并且从未翻墙的人,应该都看到过。 但你知道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吗? 这张照片有一个名字,叫做“坦克人”。 跟很多人以为的不同,这张照片并不是拍摄于6月4日。 1989年6月5日,北京。空气中还弥漫着前一晚镇压留下的硝烟和血腥,街上满目疮痍。 整个城市,仿佛刚从一场噩梦中惊醒。 一个叫韦德纳(Jeff Widener)的美联社摄影记者,在图片编辑刘香成的请求下,决定冒险再进一步,到拥有观察广场最佳视角的北京饭店拍摄中国军队的照片。 他是从曼谷临时飞来支援报道的,刚到几天,镇压就爆发了。昨晚他刚被石块砸中头部,还发着烧,差点倒下。但这一天,他没有退却。 他知道,很多同行的胶卷和相机都被军方没收了。 于是他把他的设备藏得像个间谍:400毫米长焦镜头塞在夹克口袋,增倍镜藏在另一边,胶卷藏进内衣里,相机机身直接塞进后裤兜。 他骑着自行车,一路穿过被砸烂的路面和烧焦的公交车,直奔北京饭店。 “突然间,四辆坦克驶来,车上布满了携带重机枪的士兵。我骑在自行车上,心中简直难以置信自己竟在做这种事。” 韦德纳事后回忆。 进不了酒店,就拍不了照。他走进昏暗的大堂,扫了一眼,瞄准一个西方面孔的年轻人——美国交换生柯克·马特森(Kirk Martsen)。 他小声问:“我是美联社的,你能带我上楼吗?” 对方二话不说,点头:“当然。” 两人悄悄溜进了六楼房间。此刻,长安街上,一列列坦克轰鸣驶过,而楼下不时响起铃声,那是在提示有推着担架的车辆经过,将遗体或伤员送往医院。 CNN的摄影记者乔纳森·舍尔(Jonathan Schaer)也正在酒店直播。 突然,有人大喊 “快看,前面那个人!” 舍尔于是赶紧调焦,按下录像键。 镜头里,一个身穿白衬衫、提着购物袋的普通人,孤身一人站在坦克前面,毫无武器,却像一道无法越过的墙。 军方试图通过向他头上开枪吓阻他,但他无动于衷。 坦克停了下来,试图绕行,他又挪步堵回去。甚至爬上坦克,似乎在跟坦克里的人对话。 这场对峙,安静到令人窒息。 韦德纳也看到了这一幕,然而,他遇到了一个难题:现场距离太远,他的400毫米镜头无法充分捕捉到细节。那部能够提供两倍放大效果的增倍镜被他扔在床上了。这让他不得不做出选择:是否冒着极短暂的时间内失去这一珍贵画面的风险去取增倍镜? 他冒险装上了增倍镜,迅速连拍了三张照片。 就在他按下第三次快门时,那个人就被几个人推走了。 拍完那几张,他坐在窗边喘气。柯克问他:“你拍到了吗?真的拍到了吗?” 他点了点头,不确定,但内心隐隐知道——这是个非比寻常的瞬间。 编辑刘香成接到电话后,立刻指示他:“把胶卷藏好,请一个留学生骑自行车送到美联社。 45分钟后,刘香成说:“一位留着马尾、背着背包的美国青年出现了,手里拿着一个美联社信封。” 胶卷冲出来的一瞬间,刘香成知道这将是一张轰动世界的照片。 这张照片飞越国界,出现在全球数百家报纸的头版,也让韦德纳获得了普利策奖提名。 但韦德纳是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抵达美联社办公室,看到来自全世界观众和记者的留言,才意识到这张照片已经掀起滔天巨浪。 而 CNN拍到的视频那边,由于那时正值电子邮件初期,尚无法传送大视频。于是他们找来了一台索尼赠送的原型设备。但是扫描一帧要一小时,于是他们挑选了五帧,然后复制录像带,找了一个游客偷偷带到了香港。 至今,我们仍不知道这位“坦克人”的真实身份以及他的下落。 他没有呼喊,也没有武器,只是手里提着购物袋,站在钢铁巨兽面前。 他是弱者,是每一个普通人。但那一刻,他成为了个体勇敢对抗国家机器的强大象征。
老周横眉
3个月前
上周我在《过度医疗》的视频当中,引用了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玲所提供的数据时说: “现在中国人每人平均一年要看7次病,这是世界之最。发达国家一般都是3到4次。” 有人说我胡编乱造,那么我在此贴上李玲的原视频片段。 如果说有人胡编乱造,那也是中共的“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北大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在胡编乱造。 李玲的父亲是参加了抗美援朝的军人,政治倾向是绝对红色的。她还是一个在体制内专门研究医疗行业的人,并且经常批评美国的医疗制度。所以当她发表的医疗数据是在批评中共制度的时候,我认为可信度比较高(因为跟她自身的利益是冲突的)。 就算有人找到了一些别的数据显示“人均看病7次并非世界第一”,那么谁说的才是对的当然值得大家去深入研究,但并不能代表这是我老周张嘴就来。 要知道,李玲的这段话和数据,是在凤凰财经播出的。《搜狐》、《网易》、《QQ新闻》、《中华网》等墙内正规大媒体全部都有转载。 所以我作为一个自媒体人,在调研数据的时候选择引用李玲的原话,怎么能算是胡编乱造呢? 你可以说你不相信李玲的数据,相信你自己找到的,那没问题。但如果是你把你的数据发布在先,那么别人是否也可以引用李玲和凤凰卫视的数据来说你在胡编乱造呢? 我认为不能,因为你只是引用了一个你认为数据来源足够可靠的数据,并说明了数据来源。观众当然可以自行判断是否相信这个数据的来源方。 所以说,有些蓝勾自己没本事对任何课题做一个完整的、20~30分钟的系统性讲解,因此一以为抓到别人小辫子就兴奋得不得了,也不去自己调查清楚,就急急忙忙发推刷存在感去了。 所以,我再次骄傲、自信地重申我对自己油管频道的评价: 《老周横眉》的视频虽然不是最紧跟热点、更新最快或最能提供情绪输出的,但必定是实事求是、有理有据、客观公正的。 不敢说永远不会有失误,但不会是刻意为之。 不信?欢迎你自己去看我的几个热门视频试试。只要你本身是个智商在线、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相信你会有自己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