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政治

2周前
設想一下,假如2000年以後,台灣一直是國民黨執政,且始終堅持一中各表,反對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如今台海局勢會如何? 最可能場景:台海緊張局勢,仍如今天一般。共軍軍艦軍機,不斷越過海峽中線,圍堵台灣,咄咄逼人。國台辦發言人抨擊,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所謂一中各表就是兩國論,台灣當局頑固抗拒統一,企圖將兩岸分裂局面長期化、國際化,絕對不可能得逞。 台灣島內,甚至國民黨內部,也分為各表派與兩制派。各表派佔七成,堅持中華民國獨立存在,主張聯盟歐美,加強防衛,嚇阻中共侵略。兩制派約有近三成。他們認為,中共方案允許台灣保留軍隊,保留現行政治制度,特首民選,就任無需到北京述職,兩岸平等協商制度化,已經釋出很大善意;付出代價僅只放棄國旗國號,駐外機構改名中國台灣特別行政區代表處,涉外協議報北京備案等等,可以接受。否則,拒統必定引來戰火,首戰即終戰,美國必不來援,連現有制度都保不住。雙方均引香港為前車之鑑。 兩岸網民的對立情緒,隨緊張局勢而高漲。兩岸交流中一些人的不文明行為以及傲慢歧視謾罵言論,被各自極端派無限放大。尤其在中國大陸,溫和反戰挺台言論遭到官方壓制,還有一些過去挺台的公知宣稱,台灣歧視大陸人的言論和行為,太噁心人了,決定採取冷漠旁觀的態度。 於是,今日種種緊張對立衝突,一件不少,只是藉口和人物或有不同而已。 有人會問,以上推演,根據何在? 很簡單,回顧一下歷史,即可了解。 92會談之後,長達十幾年的 時間裡,中共方面明確反對“一中各表”。如1999年中共中央台辦《為歷史留下公正的注腳──1992年11月兩會共識始末》: 台灣當局……謊稱兩會達成過“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甚至說成是“一個中國涵義、各自表述”,為李登輝制造“兩個中國”的分裂活動辯護。對此,海協負責人多次駁斥道:“近一個時期,台灣當局為替自己的分裂立場辯護,公然將海協與海基會1992年達成的在兩會事務性商談中‘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口頭共識歪曲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並把一個中國表述為歷史的中國,而現在是‘階段性兩個中國’。這與兩會當時達成的口頭共識根本是背道而馳的。”“台灣當局已不是在遵循一個中國原則,而是搞‘兩個中國’。這已不是台方所說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問題了。真正的問題是台灣當局必須以實際行動表明站在一個中國原則的立場上。” 這一立場,迄今中共方面涉台人士在對內對外許多場合仍然堅持。幾乎每隔幾年,就有人出來說,“一中各表”是對“九二共識”的歪曲。 不過在明面上,隨著陳水扁執政進入第二任,中共出於團結國民黨、打擊民進黨的統戰需要,很少公開批判“一中各表”,以免削弱國民黨在台灣的影響力。畢竟現在國民黨成了團結對象。 假如沒有政黨輪替民進黨執政,一直是國民黨在台上,上述理由即不存在。中共必然延續其一貫態度,公開抨擊“一中各表”,將其視為兩岸關係發展的障礙。只要取得武力優勢,就會將其作為武統藉口,不會有任何猶疑。
1个月前
胡平:台湾人的认同,一大半是别人叫出来的——近年来,台湾的好几次民意调查都表明,绝大部分台湾人认同自己是台湾人,只有很少一部分台湾人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认同自己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也很少。 对于这个调查结果,很多大陆人困惑不解。他们说:台湾人明明是中国人嘛,怎么他们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呢? 其实,拿这个调查结果去问台湾人自己,恐怕他们不少人也说不清楚。 如果我去问一个认同自己是台湾人的台湾人,你是哪国人? 他回答,我是台湾人。 可是没有一个国家叫台湾呀。请问,你的国家叫什么名字? 他回答:我的国家叫中华民国。 哦,那你是中华民国的人,自然就简称中国人。难道不是吗? 对方也许会争辩说:不,我的国家虽然叫中华民国,我虽然是中华民国的人,但我不是中国人,我是台湾人。 --你看,这不是越说越说不清楚了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混乱纠结呢?这和“认同”这个问题的特性有关。 一个人的认同包括两方面:1,你自己认为你是谁,2,别人认为你是谁。名字这东西很奇怪,说来名字是自己取的,是属于自己的,但实际上却主要是给别人叫的。我们自己说出我们的名字的次数,远远少于别人说出我们名字的次数。我们的认同,有一半、甚至是一大半其实是被别人决定的。按照基尔.约翰逊(Jill Johnson)的俏皮说法:“所谓一个人的认同,就是,别人说你是谁你就是谁。”当绝大多数人都在把中华民国的国民叫做台湾人时,他们很难不把自己叫做台湾人。 今年1月21日,台湾网络媒体《风传媒》刊出一篇“观点投书”,题目是:“中华民国统治下,身于台湾的我们,到底是不是中国人?”作者王苡祯是个90后的台湾台北人。作者写道,她在外国时,别人问她是中国人吗?她回答不是,她说她是台湾人。由此,她开始思考她的认同的微妙之处。王苡祯写道:“我绝对是个台湾人,这点毋庸置疑。但我是不是一个'中国'人?民族上,我继承的是汉人的血;地缘上,我出生在台湾这块土地;情感上,我的家乡是我所生长的台北市;国籍上?我惊讶地发现,除了升旗唱国歌之外,我几乎不曾想到自己是中华民国国民这件事。这让人很有罪恶感,但我为什么对'中华民国'这个名词那么疏离?”原因在于,“'中国'的意思可以有很多种,但今日的世界,这个名词属于位在亚洲大陆中间的那个老母鸡形状的国家,而不是位于台湾的我们”。既然别人都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民叫做中国人,那么,作为中华民国的国民的台湾人就很难觉得自己是中国人了。如果他们说自己是中国人,别人就会误以为他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即大陆人。为了表明自己并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即大陆人,他们就只好说自己不是中国人,而说自己是台湾人。王苡祯这篇文章恰好说明了,台湾人的认同,一大半是别人叫出来的。 绝大部分台湾人认同自己是台湾人这种情况是近来这十几二十年才出现的。早先,大多数台湾人是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因为在早先,中华民国政府有大多数国家的承认并且以中国的名义在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中占有席位。那时候,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政府和人民,讲到中国时,是指台湾。换句话,那时候,不但台湾人自己把自己叫做中国人,而且大多数“别人”也把台湾人叫做中国人,所以那时候大多数台湾人认同自己是中国人。那时候,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政府和人民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叫做“红色中国”或“赤色中国”。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取代中华民国政府,以中国的名义占有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中的席位,大多数国家和中华民国断交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从那时起,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人民就都把大陆叫做中国,把大陆人叫做中国人。这样一来,他们也就不把台湾叫做中国而叫做台湾,不把台湾人叫做中国人而叫做台湾人了。既然一个人的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别人说你是谁你就是谁”,因此毫不奇怪,台湾人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就越来越少,认同自己是台湾人的就越来越多了。 台湾人自我认同的变化,从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到认同自己是台湾人,那是和台湾被国际社会抛弃,成为国际孤儿分不开的。这种变化经历了一个过程。起初,大多数台湾人依然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侯德健那首歌《龙的传人》在当年的台湾流行一时,可见在当时,大多数台湾人还是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这个名词越来越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越来越属于大陆,台湾越来越被别人叫做台湾,于是台湾人认同自己是台湾的人才越来越多起来。 可是,北韩在很长一段时间在国际上也很孤立,在国际上,人们提起韩国,基本上就是指南韩,但是北韩人并没有因此改变自己是韩国人的认同。这又是为什么呢?第一,北韩搞闭关锁国,北韩人基本上不和外界打交道,别人怎么叫他们,他们自己听不见,不在乎。第二,即便是那些不承认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人,在讲到北韩时也把它叫做北韩--还是有个“韩”字,即英文的 Korea。既然别人都把北韩人也叫做韩国人北部的韩国人,所以北韩人也就会依然认同自己是韩国人。 基于同理,假如国际上流行不把台湾叫做台湾,而是叫做小中国、或东中国或岛屿中国,也就是其简称中仍然有“中国”或“中华”这个词即英文的China,那么很可能,台湾人就不会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即Chinese了。当那个外国人问王苡祯是不是中国人时,王苡祯就不会说“我不是中国人,我是台湾人”,而会说;“我是中国人,是小中国的人。” 蔡英文说,新世代的台湾人是“天然独”。所谓天然独,就是说这一代台湾人,从出生起习惯于认为自己是台湾人,就习惯于认为“中国”这个名词专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专指大陆人,因此他们从一开始就习惯于认为自己是台湾人而不是中国人。你们是你们,我们是我们,他们和大陆人从来没有属于同一个共同体的感觉,也没有这样的愿望。还要提醒的一点是,我先前也讲过,从1895年台湾被清政府割让给日本直到今天2016年,在过去这121年中,只有从1945年到1949年这短短的4年,台湾和大陆统一于同一个国家,即同属于一个共同体,而在其余的117年中,台湾和大陆都是分离的。因此,大部分台湾人对大陆的认同感本来就是很低的。 关于台湾人自我认同的变化以及在认同问题上的种种纠结,涉及的方面很多,很多人都有过分析论述。我这里只是提出,认同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别人决定的。别人说你是谁你就是谁。这一点先前很少有人提到,我这里讲一讲或许是必要的。 2016/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