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枪击案

美国保守派拥枪支持者被枪杀,有点讽刺,用 GPT 研究了下: 1、美国确实是发达国家中枪杀案最严重的 2、枪杀案死亡率仍然远低于疾病车祸等 3、可预见的未来法律不会有大变化 4、但普通人也不用过于担心 论述: 美国的枪支死亡率约为每 10 万人 12–13 人,远远高于加拿大、瑞士、北欧等非禁枪国家(普遍在 1–3 人),更是日本、英国等禁枪国家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这意味着在所有发达国家中,美国是枪击案和枪支暴力最严重的“异类”。尽管绝大多数美国人一生都不会直接遭遇枪击,但从统计角度来看,美国社会所承受的枪支暴力总量是其他发达国家无法相比的,成为世界舆论的焦点。 虽然美国的枪击案频繁且引发高度关注,但若放在整体死亡原因中,它并不是头号杀手。每年约有 4 万人死于枪支(其中大部分 60% 是自杀),而死于车祸的人数则更高(约 4–5 万人),死于心脏病、癌症的更是数十万人。换句话说,从“个人概率”角度看,美国人更可能死于疾病或交通事故,而不是枪击。但因为枪击案常常发生在学校、商场、演唱会等公共场合,具有高度随机性和社会震撼性,因此其影响力和恐惧感远超实际统计比例。 美国之所以成为发达国家中枪击案最严重的“异类”,源于其独特的历史与制度:宪法第二修正案赋予枪权神圣地位,民间已有超过 4 亿支枪支存量,难以回收;再加上联邦制与党派分裂,使全国性控枪立法几乎不可推进;同时,美国社会存在严重的种族矛盾、贫富差距和心理健康危机,而媒体放大了每一起公共枪击案的震撼效应。这些因素叠加,形成了其他发达国家不具备的“美国特殊性”。 尽管枪击案频发,但美国法律环境的现实使得大幅度收紧枪管几乎不可能。首先,宪法第二修正案保障公民持枪权,这为枪权提供了坚固的法律基础。其次,美国联邦制下各州法律差异极大,一些州严格管控,但另一些州几乎人人可自由购枪。再加上全国步枪协会等强大游说集团和两党政治的对立,使得全国性严厉控枪法案难以推进。因此,美国未来更可能继续维持“有限修补”(如加强背景调查或限制部分突击武器),而不会走向欧洲、日本那样的严格禁枪模式。换句话说,美国将长期保持发达国家中“枪击案最多”的特殊地位。 从统计上看,游客在美国遭遇枪击案的概率极低,远低于发生车祸或食物中毒的风险。大多数旅游城市和中产社区安全状况良好,常规出行不必过度担忧。但相比日本、欧洲等地,美国确实存在更高的不确定性,因此建议保持基本安全意识:避免深夜独自前往治安差区,留意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的安全出口即可。换句话说,去美国旅游总体安全,但心理压力可能比其他发达国家更大一些。
蔡慎坤
1个月前
海外爆料
4个月前
🔥 东方来:美國身體上的病,必須得治! 昨天在D.C.“為了加沙人民”而刺殺兩名年輕的猶太人的兇手羅德里格斯其人其事; 1. 他是來自芝加哥的“社會主義解放黨”成員。 2.他在現場向兩名猶太外交官開槍,並且在一名中槍者倒地後試圖爬行時,連續開了21槍。 3.他在新年發表的推文中說:“新年快樂,以色列去死吧”。 4. 去年12月,他在一個貼子中說:“暴力不一定發生,但如果發生了,那就應該發生”。 5. 他對曼吉奧內槍殺聯合健康CEO一事說:“80%的美國人對定點清除他表示讚賞”。 6. 他在去年11月6日的帖子中說:“不要怪我,我投票給了哈馬斯”。 7. 他父親作為國民警衛隊士兵,曾在伊拉克服役。他為此嘲笑他爹參加的是“一場種族滅絕的帝國主義戰爭”。 8. 他曾經在社交媒體帳戶中說:“美國去死,以色列去死”。 9. 被他槍殺的兩名猶太年輕人之一的莎拉·米尔格里姆,是以色列左翼份子(又一對薇薇安.席爾瓦),致力於在巴勒斯坦與以色列之間建立一座和平的橋樑。被殺時是剛剛參加了一場如何對加沙人提供幫助的會議。為此,她父親說:“這真是諷刺”。 🔥【評】:看看上面的介紹,你不難得出結論,把恐怖份子當成弱者來愛,以凸顯自己的“美德”的主 ,恐怖份子是饒不過你們的。 上面第9項提到的“薇薇安.席爾瓦”,就是一個72歲的加拿大籍猶太人老人,一生痛恨以色列,同情“弱者”巴勒斯坦。為此,她拋棄了在加拿大的一切,搬到以色列加沙邊界居住,逮住以色列人就痛罵他們是“佔領者”,巴勒斯坦人民是善良的。結果,10月7日哈馬斯第一撥恐怖襲擊,償還她一生努力的子彈,就射進了她的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