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

Gary Black: $TSLA 多头认为,特斯拉10月份全球销量同比下降30-35%无关紧要,因为公司正在向无人驾驶和人形机器人转型。然而,特斯拉超过70%的利润来自电动汽车,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在电动汽车领域,特斯拉拥有先发优势,其产品显然是市场上最好的,而且价格也极具盈利潜力。除了比亚迪之外,其他任何公司都没有在电动汽车领域盈利。 特斯拉的拥趸们拒绝承认自动驾驶共享出行是一项商品业务,特斯拉落后于中国制造商( $BIDU $PONY 和 $WRD ),后者每周已经完成了 45 万次付费的全自动驾驶出行,并将他们的技术授权给任何愿意付费的人。 多年来我一直认为,无人值守自动驾驶是汽车行业所有企业的基本要求,而这一预测如今看来愈发具有前瞻性。完全自动驾驶的网约车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随着其他企业解决无人值守自动驾驶问题,竞争只会更加白热化。很少有卖方分析师的特斯拉(TSLA)模型预测自动驾驶网约车业务未来能带来显著的收入或利润(通常不到2030年总收入的5%),而几乎没有模型预测人形机器人业务能带来收入或利润。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特斯拉的拥趸们甚至都不尝试证明特斯拉估值的合理性,就大肆吹捧。 结论是:特斯拉的预期市盈率超过 200 倍,这显然是一个商品化业务(无人值守自动驾驶),特斯拉只是众多争夺市场份额的公司之一,因此很难证明其合理性。
Rainier
2周前
中国的做法,其实让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一个产品的利润,往往来自几个部分——软件,以及硬件的租赁。在过去,美国的科技公司利润主要来自软件,硬件租赁只是小头。而从边际成本来看,软件的成本要低得多。软件靠什么赚钱?靠算法和工程实现。 比如,OpenAI 是最早发现通过强化学习(RL,比如 GPRO)可以产生“涌现”现象的公司,然后他们悄悄地把这一技术用于自家产品。从商业角度看,这是完全合理的做法——既降低了成本,又提升了效果,还能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提高自家模型的“token 内在价值”,缩短盈利周期。 这就像打游戏一样,OpenAI 打开宝箱抽出了一把 AK47,而其他玩家手里还拿着砍刀。 但搅局者出现了——DeepSeek 发布了一系列论文,开源了模型,相当于直接给所有玩家都发了一把 AK47。 最近,DeepSeek 又推出了 DeepSeek OCR,在极低成本下实现高效识别,计算量可降低 90%。这项技术谷歌可能也早已掌握,但 DeepSeek 却直接“发给大家一枚 RPG 火箭筒”。 结果就是,其他玩家的盈利之路变得更加艰难。 那为什么 OpenAI、Gemini 等公司不怎么开源?因为一旦开源,就会削弱它们在 AI 软件领域的利润空间。 那中国企业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它们在这个领域中是“追赶者”,开源能削弱领跑者的优势,有利于它们在合适的时机实现反超。 而在中国的开源模型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阿里推出的 Qwen。阿里本身就有硬件租赁和云计算平台业务,因此在 Qwen 上投入研发,是一笔算得过的账。
Andy Stewart
1个月前
卡脖子工程不应只靠国家力量,底层在于教育改革 推特的盲目爱国者和盲目恨国者一样多啊,我上一份工作做国产操作系统十多年,开过无数次顶层的会,参与过国家标准定制,摸过你们听过和没听过的芯片,很多芯片都是PCIE开始从零适配,我们整过3万个Linux底层包的芯片指令集分支从零写,作为一个深度参与过卡脖子工程的‘前’从业人员,分享一下我的想法。小红粉和湾湾们,理性讨论,骂人的直接block。 如果只有国家力量介入卡脖子工程,会发生什么事情?最开始可能是有效果的,因为国家有钱,所以企业投入芯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的钱不够,国家以封闭市场换起步,这个确实是有帮助的,要不很多企业十年不赚钱,人性就会从内部把团队撕裂的四分五裂。 过了前期没产品或者产品性能不行的阶段,如果还不行,其实也好,最起码这个过程烧钱培养了人才,这些底层技术人才释放到社会,其实对社会和经济是非常有帮助的。 过了前期,如果市场起来了,创新就会停止,原因有几个: 1. 一旦一个企业靠国家扶持起来后,它长时间饿饭,一旦有了饭吃,就容易动作变形,锅里的肉、锅里的汤、饭后水果全是它的,合作伙伴只能端盘子。因为恐惧,所以生态做不起来,最后一个人玩,周围寸草不生,生态起不来,只能烧光这个行业,继续烧光下一个行业。你们知道我说的是谁,我就不明说了 2. 如果国家扶持的行业本来就是央企和国企的行业,那就更难了。因为民企前期投入参与多,从饿饭到有饭吃,真到大规模推广的时候。国家就会把真正的大市场扶持给亲儿子,即使亲儿子啥也不懂,分蛋糕就是这么不公平。这时候原来吃了饭想吃饱的民企才醒悟,原来自己是陪太子读书的。政策性市场,中后期,不是拼产品和技术竞争力,而是讲门当户对,没有广泛的生态最后只会越来越封闭,卡脖子只是启动时期的一个借口而已 3. 很多卡脖子的工程只能解决前期就业问题,不能解决长期市场问题。因为最开始是强制行政命令,就会导致上面好心,下面应付,没有像市场化那样真实用起来。长久下去,采购和准入就不是产品竞争,而是桌子下的生意 所以,不要为了某个热嗨的情绪去干卡脖子的事情,那样会一腔热血喂了狗,我相信在喂狗这方面,你们的经验都没有我多。 那怎么解决呢? 美国人最佩服他们的是2点,1 是他们‘玩’的心态容易产生创新点; 2 是他们特别强调战略配合,生态意识很强,做什么事都是一群企业一起做大 我们之所以在卡脖子和生态方面不如美国的原因,不是我们天才不够多,而是教育潜意识的问题: 1. 太过于努力竞争,而没有享受生活,所以创意型的人才不够多 2. 竞争意识太强烈,单品精专、工业规模化优势明显,但是拼生态讲合作的时候,就因为太独,导致一家力量不够,多家相互同质化竞争 松弛式教育理念才是真正的方法,踏踏实实做事情,不卑不亢,拥抱市场竞争,面向‘真实’客户才是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