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wn Pang

统计数据

39
文章
0
粉丝
0
获赞
91
阅读

热门文章

1

TechFlow 深潮 发布的文章:近期教育领域的变化引发了广泛讨论,我认为教育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

145 32
avatar
Shawn Pang
4天前
分享一个机会 - OpenAI Grove项目现在可以报名申请,是专门给最早期的技术founder打造AI产品的孵化项目,9月24号结束申请,10月20号开始项目。第一周和最后一周 Open AI会提供去SF线下参加活动的补贴。
#OpenAI Grove项目 #AI产品孵化 #技术创始人 #旧金山线下活动 #早期项目
avatar
Shawn Pang
5天前
每年夏末秋初的时候就会想起来读书开学的感觉。那个时候每一年都会感觉像是向前走的一年,高一到高三,大一到大四… 但是开始打工做生意了才意识到有时候一整年可能都是倒退的,人生也是有起伏的。 九月份十月份北京和温哥华的天气还挺像的,凉风开始吹了起来,但是太阳晒着又感觉到很暖和。
#开学季 #人生感悟 #秋季 #北京 #温哥华
avatar
Shawn Pang
1周前
媳妇从院子里摘的满满一盆小西红柿,比Costco买的要甜很多。种的kyle全部都被狗子趴在盆子旁边吃掉了,反而是满枝快要垂到地上的西红柿都给我们留着。
#小西红柿 #Costco #狗子 #kyle #媳妇
avatar
Shawn Pang
1周前
OpenAI昨天发的博客 - 为什么大模型会有幻觉 一句话总结:traditional accuracy-based evals penalize humility and reward guessing 传统的大模型训练奖励机制会更鼓励模型去猜测而非承认自己不知道。 还有一系列的truth vs. myth 👇
#OpenAI #大模型 #幻觉 #奖励机制 #猜测
avatar
Shawn Pang
1周前
更新一下最近一个月每天都会用最频繁的AI工具,全部都经受住了我的考验,最后买最高级会员每个月要600多刀,希望未来可以都Bring your own API 不要单独bill我了: 1. 邮件管理 Superhuman - 回复邮件搜索信息自动完成 2. 语音输入 Wisper - 语音输入中英文自动书面化重写 3. 会议记录 Plaud - 线上线下开会录音转录总结分享 4. 创作和自动化 Claude Code - 开sub agent多线程工作且可以调用本地和外部资源 5. 文档创作 Gamma - 依旧是最好用的text to slides 6. 深度调研 ChatGPT Agent - 甚至可以指定从reddit/hackernews做复杂互动搜寻信息和分析
#AI工具 #效率提升 #Superhuman #ChatGPT Agent #办公自动化
avatar
Shawn Pang
1周前
很多人评价为什么YC系投资理念在中国看起来还没有跑通: 中国稀缺的不是创意和人才,也远远不缺拼命努力的年轻人,稀缺的是血缘关系和渠道。 国情不一样,国内投资,创始人还是要更street smart一些而且tough一些。
#阶层固化:求变之路,殊途同归· 526 条信息
#YC系投资 #中国市场 #血缘关系和渠道 #street smart #国情差异
avatar
Shawn Pang
1周前
24年一整年VC币没人关注大家宁愿玩Meme币是有原因的。crypto市场旧的奖励机制是不完善的,劣币驱逐良币久了,靠劣币赚到钱的人反而会认为这是正确的打法。 今天收到一位前辈投资人的建议,感激掏心窝子给我讲他的打法,但是实在不敢苟同: 1. 只花钱到买盘能看到的地方。没有人看你的产品和真正懂你的技术,写完白皮书就不要太关心研发了。钱只花在做UI、买媒体、请商K、刷数据、买上币上面。 2. 产品搞完Prototype就行,业务发出合作公告就行,不要落地,讲完故事刷完用户数据就去找交易所上币,拿着上币的Offer去凑上币费、押金和做市费用,先发币赚一波再说。 3. Crypto市场是赌场,产品只是一个赛道的概念标的物,想真正做产品做生态的话就是自欺欺人也对不起投资人和早期token买家。 之前在某交易所做listing的时候看到这种大叙事大宣发刷数据的复制粘贴项目就很无奈,行业想要真正做好应该是让每一个牛市进来的朋友都能感受到理想、技术又赚到钱的。26年如果还想保持旧的思路旧的打法不踏实做产品和生态,最后一定拿不到结果。
币圈:山寨币盼涨,机构牛再现?· 4050 条信息
#vc币 #meme币 #劣币驱逐良币 #crypto市场 #旧的奖励机制
avatar
Shawn Pang
1周前
互联网+AI时代,沉默等于不存在。大家都是在通过输出内容构建个人品牌和积累社交资本。 但是还是要拒绝只做一个“信息搬运工”,复制粘贴或者拿AI翻译转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要做一个“知识布道者”,不仅仅分享发生了什么,要思考为什么发生有什么趋势有哪些变化,帮助更多人建立行业认知模型。
#互联网 #AI时代 #个人品牌 #知识布道者 #行业认知
avatar
Shawn Pang
2周前
在香港铜锣湾都没有见到的打小人,在温哥华downtown见到了😂 所以东亚人不经常需要心理医生是因为打小人 算命 足够cover所有基础需求了吗
#香港铜锣湾 #打小人 #温哥华downtown #东亚文化 #心理需求
avatar
Shawn Pang
1个月前
创业,职场,生活 都要拒绝“抵达谬误” - 只要到XXX就一切都好了。 心理学中对其定义是 - arrival fallacy: the false belief that reaching a specific goal will bring lasting happiness and contentment. “高考完就好了” “找到工作就好了” “拿到融资就好了” “现金流打正就好了” “退出了就好了” 事业和生活中不存在这样的一个单一节点 - 只要你完成了某件事情一切问题都会被解决。 可以期待下一个阶段,但是也不要忽视此时此刻,真正享受在做的事情,照顾好身体,探索世界,陪伴好你想要陪伴的人...
#抵达谬误 #心理学 #目标 #幸福感 #生活
avatar
Shawn Pang
1个月前
最近也在思考自己的消费决策,如何让自己在“买东西”这个事情上面少消耗心力时间同事不要浪费钱,专心做事情,最核心的总结还是 - "贵的东西最大的问题是贵,便宜的东西除了便宜其他都是问题" 这句话在生活里适用于至少四分之三的消费决策... 但是首先先排除那不适用的四分之一:产品工艺和材质一致但是品牌溢价过多的产品(比如T恤)、功能简单且一次性或者极其少数需求场景(maybe雨伞?)等... 但是大部分场景下,尤其是在耐用品(durable goods)和生产力工具上,买贵的一般还是会更专业、更可靠、更长寿,日常的体验更好而且在决策的时候不用花大量时间对比且不需要担心损坏或者不满意后再花时间去选购,考虑时间后长期的cost of ownership 甚至更低一些。
#消费决策 #贵的东西 #便宜的东西 #耐用品 #生产力工具
avatar
Shawn Pang
1个月前
You are what you eat. You also are what you read. 运动员只吃垃圾食物很难有好身体基础,创业者的信息源充满杂质也很难做出正确决策。 但是同时又的确很难平衡 - 尝试过滤过多“杂质”有时候也会过滤掉最有用的细节信号。所以有时候搬到离其他builder更近,离客户更近的区域(比如AI Founder去湾区,FinTech Founder去纽约一样)也会更容易离优质信息源更近。
#信息源 #创业者 #决策 #过滤 #区域
avatar
Shawn Pang
1个月前
第一次深刻感受到胃是情绪器官。 压力过大、过于伤心、过于焦虑的时候如果半夜醒来就会感觉到很明显的胃酸倒流。大家工作起来都太把自己当牛马或者当作超人了,有时候如果感觉到频繁“烧心” - 胃酸倒流,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时间。 一直以来自己亲自带的团队沟通,如果感觉一个员工的工作特别繁忙,我问的最多的不是 - 你XX做完了没。而是你最近睡觉怎么样,最近运动怎么样。如果工作做到睡觉运动吃饭都不能照顾好的话,要么是工作方式错了太低效,要么是分工结构不合理导致的个人瓶颈,要么是没有把握好优先级。也应该用这种方式提醒自己。
#胃酸倒流 #情绪压力 #工作方式 #身心健康 #团队沟通
avatar
Shawn Pang
1个月前
过去20年里所有人的attention span - 注意力可以维持的时间,一直在降低。从12秒钟降低到了8.25秒钟。 一个人的休息状态下平均每分钟呼吸12到20次,也就是3-5秒进行一次呼吸。 这也意味着,除非对方对你所说的事情有很强的兴趣或者很深的利益绑定,如果你在对方2-3次呼吸之内没能抓住注意力,对方就会从你写作的内容和对话中溜走。 所以大量的内容创业者喜欢先在短视频开头或者文章开头放一个hook,可以有效提高完读/完播率,从而被平台奖励获得更多流量。但是我一直很讨厌刻意放hook - 一方面感觉像是click bait,另外一方面感觉泛流量反而没办法让我的碎碎念推给更想交流的人。
#阶层固化:求变之路,殊途同归· 526 条信息
#注意力下降 #短视频hook #内容创业 #用户留存 #信息过载
avatar
Shawn Pang
1个月前
1. 世界的发展是非线性的 - 世界上科技、技术、监管的变化并非是一条直线按照简单的规律推进,而是充满拐点、指数级跳跃以及突然的泡沫破灭的。 2. 大多数的人的思考是线性的 - 大多数人只能用默认方式思考,认为未来像过去一样有同样的规律,甚至他们看到的规律可能只是一个很小的子集的规律,很难预见到大的变化。 3. 能够用非线性思考的人更容易抓住机会:跳出默认线形思维的局限的人,才更能洞察系统中“非常规”的增长点和机会。 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努力成为一个可以非线性思考,能把复杂思考用别人能懂的方式表达出来,也能朝着模糊正确的方向高效执行的创业者。
#非线性思维 #发展拐点 #创业机会 #复杂思考 #高效执行
avatar
Shawn Pang
1个月前
语言... 真的好神奇啊。 各种语言里都有“semantic bleaching” - 去语义化,也被很多人称之为语意磨损: 一个字或者词被日常使用多了之后,人们就会下意识淡忘它本来的美感和意境 原本有独特意境的词语,因为日常中大量重复和习惯性地使用,慢慢失去了初始的美感,只剩下最最表层的意义。披风/司机/花生/开水 都是很典型的案例。英文中也有Awesome - 本意是full of awe,但是现在也就和cool一样了
#语言 #语义漂白 #语意磨损 #美感丧失 #Awesome
avatar
Shawn Pang
1个月前
创业早期大家都在强调 - do things that don't scale - be scrappy and be hands on 但是事情就是越来越多,对于Scale的预期和要求也的确越来越高。创业或者工作就要关注怎么样可以更好利用时间了。依旧去做很多don't scale的事情,但是时间应该分配到做一次只有一次产出,但是产出本身对个人和组织发展最critical的事情上,又或者分配到那些能够沉淀成流程或者系统的事情上,把workflow/Pipeline打通把SOP定义清晰,让团队或者Agent来去做执行,更可以提高一整个团队的执行力。
#创业 #时间管理 #效率提升 #流程优化 #团队执行力
avatar
Shawn Pang
1个月前
一直认为... 吵架蛮没意思的。 任何利益冲突业务矛盾中情绪都应该是让自己拿到想要的结果的工具,发泄情绪本身绝对不能是目的。话要说软,事要做硬,但是也不要立敌人。群里/推特上/饭局上在冲突的沟通上占优势没有用,大多数时候只会backfire回来。
#情绪管理 #利益冲突 #沟通技巧 #结果导向 #避免树敌
avatar
Shawn Pang
1个月前
在不只一个关注的信息渠道(赛博对话podcast/还有Jason Shen的newsletter)看到Kevin Kelly说: “The greatest rewards come from working on something that nobody has a name for. If you possibly can, work where there are no words for what you do.“ 从经济数据来看,现在或许是很多人都在说的“历史的垃圾时期”。但是与此同时也是AI时代、Crypto时代、全民创作时代、出海时代,做好一件事情赚到钱似乎从来没有更容易过。你几乎不需要成本就可以完成一个赚钱项目的最小闭环 - 在社区发现需求、用AI做产品、用内容做分发,用稳定币做收款。 在这个时代下,甚至任何人可以通过像Kevin Kelly说的一样,做那些“连名字都没有”的领域,打开全新的职业的机会。
#AI时代 #全民创作时代 #出海时代 #低成本创业 #新职业机会
avatar
Shawn Pang
1个月前
创业催人老催人秃催人肥… 真的看看身边好朋友们努力创业三五年下来,男生们都变丑了好几个量级。但是好奇为什么女生founder没像大部分男生一样变丑… 男生的外貌性吸引力是不是主要由体脂率(assume你有肌肉)、发型、穿着整齐度决定的? 但是感觉明显男生founder们在这三个点上都越来越惨
#创业 #男性创始人 #外貌焦虑 #形象管理 #体脂率
avatar
Shawn Pang
1个月前
各个群疯狂传的图片 - 谷歌返回中国。也有很多公众号在传播相关信息。 初步判断:骗人。 原因: 1. 全球用户一致的无缝体验,共享同一套产品体系,不可能做到 2. 谷歌官网对于中国的声明仍然是10年的退出中国公告 3. 参考谷歌其他公告,结尾会有句号,这里没有。 4. 没必要刻意公示办公室门牌号
#谷歌 #返回中国 #谣言 #负面 #退出中国
avatar
Shawn Pang
1个月前
每天要做的事情太多,新的客户需求,新的增长通道,新的岗位招聘和培训,还有不断出现的合作伙伴、想约项目交流的投资人以及持续学习的行业知识。 就算把吃饭健身的时间挤压到最低,To Do List也永远在变得越来越长。 感觉现在更重要的事情不是更高效管理我的To Do List,而是建立一个Don't Do List。Spend my time and energy on things that actually matter the most... 好奇作为builder的你选择在Don't Do List上面放一些什么内容?
#时间管理 #效率 #工作生活平衡 #Builder #Don't Do List
avatar
Shawn Pang
1个月前
你以为VC们一段时间突然集中投资某个赛道的原因: 高强度深入调研某个赛道整个产业链和发展历史,很强信念押注某赛道。 其实VC们突然开始看某个赛道并且快速出手的原因: - 机构这半年都没出手,Capital Deployment速度没达到预期,抠门的LP们说按照投出去的数额给管理费 - 投资人个人在组织内部也想升职获得更多影响力,在热门赛道里面拿到热点项目额度证明其“deal sourcing”能力 - 其他几个同体量的基金以及尝试对标的美国基金都在投某个赛道了,不管对不对先跟进去再说
#VC投资 #资本寒冬 #投资人KPI #热门赛道 #跟风投资
avatar
Shawn Pang
1个月前
除非有很精挑细选的关注名单或者在时效性较强的话题上搜索最新进展,否则不要在X这类平台上浪费太多时间去阅读。 一方面,X这类短篇文字平台的内容创作成本很低,加上Gen AI能力抄袭搬运内容再做矩阵号的难度大幅度降低。另一方面,X平台也从关注列表转换成信息流模式,且推送的内容只看最基础的互动数据而不看内容质量和人群画像,很容易给标题党和低质内容更多流量。 要看内容就应该看观众和作者更小众且垂类,创作成本相对较高,且传播很注重reputation而非推荐系统的平台,比如Newsletter、Podcast等。
#X平台 #信息流 #低质量内容 #内容创作成本低 #Newsletter、Podcast
avatar
Shawn Pang
1个月前
资金和人才都是创业公司发展的杠杆,也是大家在表层最追逐的杠杆。但是新时代distribution > development 的范式下内容才是最不会欺骗你的杠杆。一个公司花钱做增长有三个放大器:产品体验、行业timing、内容质量。 2B产品的内容要更有洞察,2C产品的内容要更有爆点。新时代越来越多好的项目不仅仅要追求ai-native,crypto-native,day 1就用新的轨道做事情,更要content-native。 今天被Vancouver Tech Journal的朋友邀请来另外一个朋友办公室录制podcast,就发现这个startup把办公室四分之一的空间隔开做了一个recording studio,大家随时在客厅写码,在studio里面录制音频和视频。甚至因为布置场地太好用,把自己的studio租借给别人按次收费,每个月费用可以cover整个办公室房租还能带来盈利。
#创业公司 #内容杠杆 #产品体验 #Vancouver Tech Journal #recording studio
© 2025 news.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0.06255 秒. v1.0.46
我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