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Shawn Pang
关注
统计数据
17
文章
0
粉丝
0
获赞
12
阅读
热门文章
1
TechFlow 深潮 发布的文章:近期教育领域的变化引发了广泛讨论,我认为教育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
145
32
Shawn Pang
13小时前
你以为VC们一段时间突然集中投资某个赛道的原因: 高强度深入调研某个赛道整个产业链和发展历史,很强信念押注某赛道。 其实VC们突然开始看某个赛道并且快速出手的原因: - 机构这半年都没出手,Capital Deployment速度没达到预期,抠门的LP们说按照投出去的数额给管理费 - 投资人个人在组织内部也想升职获得更多影响力,在热门赛道里面拿到热点项目额度证明其“deal sourcing”能力 - 其他几个同体量的基金以及尝试对标的美国基金都在投某个赛道了,不管对不对先跟进去再说
#VC投资
#资本寒冬
#投资人KPI
#热门赛道
#跟风投资
分享
评论 0
0
Shawn Pang
23小时前
除非有很精挑细选的关注名单或者在时效性较强的话题上搜索最新进展,否则不要在X这类平台上浪费太多时间去阅读。 一方面,X这类短篇文字平台的内容创作成本很低,加上Gen AI能力抄袭搬运内容再做矩阵号的难度大幅度降低。另一方面,X平台也从关注列表转换成信息流模式,且推送的内容只看最基础的互动数据而不看内容质量和人群画像,很容易给标题党和低质内容更多流量。 要看内容就应该看观众和作者更小众且垂类,创作成本相对较高,且传播很注重reputation而非推荐系统的平台,比如Newsletter、Podcast等。
#X平台
#信息流
#低质量内容
#内容创作成本低
#Newsletter、Podcast
分享
评论 0
0
Shawn Pang
1天前
资金和人才都是创业公司发展的杠杆,也是大家在表层最追逐的杠杆。但是新时代distribution > development 的范式下内容才是最不会欺骗你的杠杆。一个公司花钱做增长有三个放大器:产品体验、行业timing、内容质量。 2B产品的内容要更有洞察,2C产品的内容要更有爆点。新时代越来越多好的项目不仅仅要追求ai-native,crypto-native,day 1就用新的轨道做事情,更要content-native。 今天被Vancouver Tech Journal的朋友邀请来另外一个朋友办公室录制podcast,就发现这个startup把办公室四分之一的空间隔开做了一个recording studio,大家随时在客厅写码,在studio里面录制音频和视频。甚至因为布置场地太好用,把自己的studio租借给别人按次收费,每个月费用可以cover整个办公室房租还能带来盈利。
#创业公司
#内容杠杆
#产品体验
#Vancouver Tech Journal
#recording studio
分享
评论 0
0
Shawn Pang
1天前
其实有时候,真的什么时候下场做事情,比怎么做事情和短期拿到什么结果都重要太多。 2023年做哈希增长的时候服务的大部分项目,要么后续(maybe after a few pivots)成为了某一个赛道的最头部项目,随着整个AI热度提升水涨船高;要么关闭后进入了大厂或者新小独角兽企业做AI出海业务负责人,也是职场上快速跳跃了几个门槛。 只要你不担心最基础的衣食住行,错过的成本要远远高于赌错的成本。不影响家庭关系和财务能力,保证不下牌桌的时候,要对更多的事情保持好奇心。It doesn't cost that much to give it a try.
#AI
#哈希增长
#职业发展
#机会成本
#保持好奇心
分享
评论 0
0
Shawn Pang
1天前
闭门造车不断和“专家”去聊是很难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找到最适合的站位的。 在新的市场中找到模糊的正确战略方向,然后用绝对的执行力 + 最关系用户需求反馈的洞察 + 产品和推广最小闭环 才能一边跑一边拿结果一边找到最合适的位置。
#市场
#战略
#用户需求
#产品
#推广
分享
评论 0
0
Shawn Pang
2天前
发现太多公司在招聘人,尤其是招聘比较junior的岗位或者应届生的时候,完全不培养人不考虑长期人员和团队的发展默契,单纯把人当作耗材,给很少的context很浅的反馈超负荷处理工作,等员工辞职或者产出降低就直接放弃。 这样做和我自己的价值观完全不相符,而且即使从功利角度上来看也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 没办法找到且留住优秀的人才,综合人才水平和team culture一起下降,没办法做好长期的专业知识积累... 还有一个最关键的一点 - 如果还需要大量使用“耗材人才”,说明根本没有用好AI Agent。
#招聘
#人才培养
#AI Agent
#员工发展
#企业文化
分享
评论 0
0
Shawn Pang
2天前
如果这个猜测是真的,微信读书的运营是真的做得很精细化... 据说如果你在微信读书上标注哪几本平台还没有上架的书想看,而且在书友圈分享内容,就会常常有一个热心肠 顶着默认头像 的“微信用户” 会直接把本地版电子书文件私信发给你。被很多人认为是微信读书没有拿到版权但是希望提高用户活跃度和满意度而设置的 “送书侠”... 不知道是否是官方,但是的确很多很多人都遇到了这个送书侠。不得不感慨华人团队做好产品做好用户体验是真的可以精细化运营的... 其实华人团队就做好这一个能力,的确也能在很多产品甚至是红海市场里上抢下来一块蛋糕。有的软件服务公司会号称自己就是对标海外头部XXX,功能能力和好用程度可能只有70%,但是价格只收30%,而且搭配7*24小时在线人工客服。
#微信读书
#送书侠
#精细化运营
#用户体验
#华人团队
分享
评论 0
0
Shawn Pang
3天前
国内生活上出行购物餐饮娱乐都极其极其便利,如果仅仅关注在最表层的生活体验上面不去讨论其他任何需求和矛盾,最让我不舒服的就是公共场所控烟的执行力度了。 媳妇对烟味很敏感,去吃饭逛街的时候经常就在一个墙上挂着禁烟标识的场所看到隔壁桌在吸烟,没有任何服务员去制止或者管理。去要求别人不要抽烟也会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冲突被认为“多管闲事”,只能做到这个场所不能去那就换一个。
#公共场所控烟
#二手烟
#禁烟标识
#顾客冲突
#生活体验
分享
评论 0
0
Shawn Pang
4天前
稳定币的mass adoption本身根本不是需要再去讨论的问题,问题仅仅是到底是stablecoin-native的startup先成长成可以挑战银行的企业,还是传统大型企业会更快学会如何把stablecoin更好融入到业务里。 The real question is - “will the big banks get smart first, or the smart banks get big"
Circle上市引发市场热议,稳定币未来何去何从?· 72 条信息
#稳定币
#Mass Adoption
#银行
#Startup
#业务
分享
评论 0
0
Shawn Pang
1周前
感觉ChatGPT自从去年12月份开始到现在没有从消费者角度特别惊艳的突破,但是他们为行业做的最大的创新贡献就是给最贵的大众消费级APP (Consumer Apps)做定价,ChatGPT Pro每个月200刀。 ChatGPT Pro之前消费互联网的定价通常天花板就是每个月20刀,但是ChatGPT做了这个benchmark之后Perplexity Max,Claude Max,Gemini Ultra,Genspark Pro等都是沿用了这个新的Pricing。
#ChatGPT
#定价策略
#消费级APP
#创新贡献
分享
评论 0
0
Shawn Pang
1周前
上一个周期Vertical SaaS是专注在一个垂类细分产业(比如理发店、装修工地、健身房、咖啡店等)做流程自动化和数据分析看板化的产品趋势,其实本质是通过打通信息流从而大幅度提高人效比,但是商业模式其实是靠嵌入式支付(帮助客户处理订单、收款、员工绩效分发等)而非仅仅软件费用来完成的。 这一个周期的Vertical AI则是打造一个垂类细分领域的AI,让文件和数据(合同、订单信息、用户申请、建筑规划等任何垂类领域最重要的文件)和流程一起智能化,不单纯依靠点到点的信息分析,而是靠大模型和RAG做到全局理解,然后把过程中常见的服务部分智能体化(客服、销售、交付等),从而更进一步提高人效比。 更自动化智能化的垂类场景也会需要更灵活更多样的支付来赋能商业变现,此时此刻稳定币做AI支付因为payment rail的兼容大多数只能再回到U卡模式上,所以还是一个伪命题,但是拉长时间线来看一定会有更多创新商业模式的诞生。
分享
评论 0
0
Shawn Pang
2周前
美国的科创圈已经学会996福报机制了,湾区很多创业者按照996的标准找人,x的团队也不断炫耀团队加班多卷。 windsurf被收购只拿钱买最核心的技术团队,不仅员工ESOP变纸,投资人的回报比例也没有公开。这样瞎搞,可能湾区投资人们也逐渐学会给带个人无限连带责任 对赌协议 一票否决权的term sheet了
分享
评论 0
0
Shawn Pang
2周前
ChatGPT Deep Research发布到现在五个月了,当初发布的时候我和很多朋友一样用了一两次就惊喜上头买了Pro版本,当初还在担心每个月250个Deep Research使用limit会不会不够用,但是回过头来看看使用频率还是远远不如当初的预期的。 没必要有像吃自助餐的心态一样奔着“用回本”来去非要用多少次 - 而且行业里预估OAI的每次调用deep research算力成本大概在0.4-1美元左右,从算力角度来说回本是难了;但是只要问对一些问题优化一两个小决策这个成本就回来了。 但是的确要反思自己,每天不管多忙都没有快速去调研一个想法的时间吗。没有输入和没有输出只有执行的一天很容易让自己掉下队伍。
分享
评论 0
0
Shawn Pang
2周前
AI产品营销Crypto化是一个很有趣的趋势,一方面是行业间在借鉴,一方面也的的确确有热钱带来的人才流动。 在和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大厂的大模型出海社区/增长负责人有相当一部分比例是曾经的web3从业者。 AI产品founder们“口嫌体正直”,尽一切可能在品牌上远离“发币”,但是又同时很羡慕crypto的快速退出机会以及web3里通过社区构建 “cult culture”并驱动产品增长的能力。 有几个推特上面都很活跃大厂的项目其实做得都很好,很熟悉用“公链”思维扶持标杆项目,混进社区拿到流量然后反向再带平台增长。但是也有大量的AI产品只学到了皮毛: - vibe ARR,发布后几周内达到了多少多少M的ARR,全然不看net revenue retention和churn,也不算砸进去多少达人带货补贴和买量费用,甚至造假。本质和DeFi项目刷TVL没有区别。 - 生态位叙事比产品更重要。最起码对中早期项目而言,谁先把一个故事讲出来传播出去比谁先把产品做出来更重要,很像crypto里面要占生态位。而且都是早期大家对于blockchain和LLM不熟悉不懂技术天花板和产品能力的时候,先把牛吹出来,融资后再补上也可以。
分享
评论 0
0
Shawn Pang
3周前
AllScale今天被支付届最大的媒体平台 PYMNTS 自发报道,在文章中被和Shopify一起用作案例来展示稳定币不仅仅是帮助企业降低支付成本、提高支付速度和透明度,更是能够帮助更多小生意小个体接入国际市场中,把之前完全不能接触和合作的客户也服务好。 今天也被另外一个小媒体Blockchain Technology News的记者自发报道,分析了AllScale在市场中的需求和产品理念 - 搭建企业使用稳定币的操作系统,让传统企业不需要再担心稳定币的使用难度、合规风险、资产安全,完成稳定币支付的最后一公里。 ChatGPT对于特定媒体渠道和关键词的pickup 速度很快,用ChatGPT Deep Research搜索亚洲各个地区最有代表性的稳定币支付项目,AllScale居然被ChatGPT认为是香港最值得被关注的两个项目之一。
分享
评论 0
0
Shawn Pang
1个月前
和团队讨论产品方向,不得不感慨 最近十年里最大的科技突破原动力不是ai crypto 还是xr… 是疫情啊…
#科技突破
#AI
#加密技术
#XR
#疫情
分享
评论 0
0
Shawn Pang
1个月前
聊一聊加拿大村里... 最近的感受。 Trudeau 15年上台后加拿大一直都面临着很严重的Tech/STEM领域的brain drain。加拿大本身的高税收、相对于湾区科技从业者的较低收入、对于境外工作经验的不认可等因素让很多tech workers都南下;加拿大本地的VC生态不完整,背后的LP的老钱没有吃过互联网红利所以risk profile天然倾向于有政府扶持的慢创新领域和有客源的大B方案,也让很多founder南下募资。 好的项目方去美国融资,融资后再从多大滑铁卢招聘程序员,所以科创领域的brain drain一直很严重。 但是最近村里热闹了很多 - 明显感受到多伦多和温哥华的founder朋友又回来了一些。本身trump上台后就让美国对于很多人的吸引力降低,更严格的签证审查+入境检查,更动乱的全球政治局面,甚至于如果拿了亚洲的钱在美国融资会面临更大阻力等种种原因。不仅仅是华人,很多加拿大本地出生的白人朋友也可能会因为去湾区创业出差,但是linkedin上面写base地是SF导致不能入境。 所以也期待一波加拿大本地的生态变得更热闹更有机会! 周二(明天)晚上AllScale与Mint & Mingle、Wortland合作,在多伦多downtown举办一个私人晚宴酒会,现场有主厨现做 finger food、吧台啤酒/红白酒/鸡尾酒。我们定向邀请村里Blockchain、AI、TradFi、VC等从业者分享交流。欢迎朋友们报名!
#加拿大科技人才流失
#加拿大税收政策
#科技行业薪资差距
#境外工作经验认可
#加拿大风投生态
#互联网红利
#风险投资偏好
#创新领域发展
分享
评论 0
0
1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