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4日,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IHME)领衔,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上发表特别报告。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基于全球疾病负担(GBD)2023研究的数据,全面分析了1990-2023间全球204个国家和地区的心血管疾病及其风险因素的负担变化,涵盖了18种心血管疾病和12种相关可修改风险因素。 结果发现,心血管疾病(CVD)仍是全球头号死因,2023年,有192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显著高于1990年的1310万,增长了47%。 自1990年以来,全球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增加了一倍多,1990年全球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为3.11亿,2023年为6.26亿。 2023年,全球心血管疾病导致的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达到4.37亿,比1990年的3.2亿增加了1.4倍。 对心血管疾病类型分析发现,缺血性心脏病、脑出血、缺血性中风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是2023年全球DALY的主要心血管原因。 此外,2023年,全球79.6%的CVD负担可归因于可改变的风险因素,其中,高血压、不良饮食、高LDL胆固醇、空气污染是最主要的可归因风险因素。 从死因来看,吸烟、不良饮食、缺乏运动和酗酒仍然是造成全球死亡的重要因素。 从不同性别来看,男性心血管死亡率高于女性,并且50岁以后风险急剧增加。 报告指出,人口增长和人口老龄化是自1990年以来CVD负担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尤其在中低社会人口指数地区,CVD的疾病负担最为严重。 研究团队指出,这项报告呼吁全球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动高血压筛查、健康饮食、烟草控制、空气污染治理等干预措施,尤其是在中低收入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