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Yangyi
关注
统计数据
130
文章
0
粉丝
0
获赞
564
阅读
热门文章
1
TechFlow 深潮 发布的文章:近期教育领域的变化引发了广泛讨论,我认为教育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
145
32
Yangyi
3周前
今天聊了一个founder 是目前我聊过的AI创业founder中,对如何构建AI公司思考最深入的一个 绝大部分AI创业公司 都是草台班子 很多从开始项目的第一天就走在错误的道路上了 真正能做成AI公司的founder,大概率是: - 开放倡导AI文化,要求ai first,万事用AI - 从Day1开始,搭建&设计评估系统,持续构建并迭代评估数据集 - 去思考Agent框架,魔改甚至自己投入去构建 - 在marketing定位选择上有深度的思考,早期选择专业人士用户而非大众用户,因为专业人士给AI反馈智慧,大众只会反馈不清晰的意图 - 设计一场在Agents上的小胜,但却着眼于沉淀的认知资产,是这些东西最终让公司越跑越快,最终走向星辰大海 - 对投资人极高的溢价力,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标,而不是受迫于资本压力 - 对场景做评估,找到一个基模干不好,但Agents能干好的场景去做,这个场景不能太简单,太简单没沉淀。一定要有一定挑战,要沉淀工具,知识库,multiagents,甚至RL的sft,这些东西会带动团队磨合与关键基建建设,这是是效率引擎的核心资产 真想做一家有价值的AI公司,这些事情我觉得都是基本要素,如果这个Founder在这些层面都犹豫,大概率是做不好一个AI产品的 当然,不排除很多草台班子都可以做一个东西最终卖掉或者被收购,但我觉得AI时代你真想在这2年沉淀些什么,还是要选对一个优秀的团队的
#AI创业
#founder思考
#AI公司构建
#Agent框架
#专业人士用户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3周前
如果你的产品不够简单 你就无法走向大众 有人做产品服务 一边收着几十块的月费 一边抱怨为什么用户可以这么傻 不妨换个角度思考 为什么我的产品这么复杂 以至于这么多人都要来回反复的问 当你觉得一件事情很简单的时候 在别人眼中可能是难以跨越的鸿沟 千万不要把那些你习以为常的事情 作为标准去要求别人 做知识分享如此 做产品也是如此
#产品简化
#用户体验
#知识分享
#易用性
#大众化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3周前
独立开发,小团体,创业团队早期都没资源 如何分配资源取得一场小胜利就变得至关重要 如果分散做,大概率会失败 所以要聚焦 但怎么做到聚焦呢 我觉得最好的策略是先加法再减法 先加法就是把你想到的所有能获胜的机会都列出来 再减法是不断重复问,这些机会里,如果我全部all in进去,只做这一个点,如果我死了,会怎么死?会因为什么死? 不断问,不断问,直到你能找到一个,大概率不会死亡的点,那个点,或许就是一个差异化的立足之处 这些减法是在你不断地缩小想法,缩小功能,缩小人群,缩小定位,找到的那个一戳就破的地方 找到了之后,就是 all in 筹码的地方了 早期说什么定位,其实都很大,关键之处就是在于找到一个核心关键人群的核心关键点,把它戳爆!
#阶层固化:求变之路,殊途同归· 738 条信息
#创业
#聚焦策略
#资源分配
#All In
#差异化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3周前
我们活跃在文字中 我们也就受限在文字中 佛曰世界 即非世界 是名世界 你怎么确定别人说的世界 就是你理解的那个世界呢 这个现象在文字媒介上会更加普遍 既然都无法确定概念的一致性 又如何形成不一样的观点立场 所以就像三毛所说 你对我的百般注解和识读 并不构成万分之一的我 却是一览无余的你自己 不论是你觉得有道理 觉得干货 或是觉得偏执 觉得垃圾 那都是内心的镜像
#文字的局限性
#理解的偏差
#内心的镜像
#观点与立场
#三毛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3周前
程序员的不可能三角 如果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程序员就华丽转身成了有收入的独立开发
#程序员
#独立开发
#收入
#转型
#可能性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3周前
少楠刚电话跟我说 小报童也要缴了 小报童才能有多少收入 纯纯殃及鱼池 真是不挑了 蚊子肉是也是肉是吧
#小报童
#缴费
#收入
#殃及鱼池
#蚊子肉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3周前
内容创作者上推特 和普通用户上推特 逻辑可能是有偏差的 早期中推只是满足墙内无法满足的事情 黄推 键政 web3是主流 由于翻墙这个门槛,导致绝大部分观众是那些会翻墙的程序员 所以除了这三个主流内容外,还有研发 这个特性直到维持到AI爆发 大量的消息来自海外,恰巧也能被大家曝光,衍生了现在的中推ai分享潮 绝大部分创作者都只是出于兴趣,希望在前线去同步放大有价值信息,直到25年deepseek开始之后,才出现了大量ai公司出海,引爆了推广需求,商单频发 对内容创作者而言,前期并没有说在这里挣钱的想法,都是慢慢做着做着,开始卖优质信息或者卖课,把自己的内容做分层,就这样赶上了这波浪潮罢了 但这波浪,引动了国内大量的需求,因为人们看到了钱,觉得这里有机会,所以都冲入这里 回顾下24年10月,我3万粉丝刚刚开始发小红书心灵鸡汤,那时候时间线几乎没有这些东西,发文字鸡汤的也就几个人,发长推文翻译的也只有will和柴郡,但现在时间线上经常出现这些东西,只是因为它是被验证有效的方法罢了 实际上想赚钱而分享的自媒体,和靠分享慢慢赚了钱的自媒体,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前者的奖励函数是涨粉与收益,后者的奖励函数是探索的正反馈 很多人的ai创作并不是因为能赚多少钱才持续的,而是本身就热爱 这是有本质不同的 再来说观众,也在泛化 因为内容泛化了,仅此而已 曾经的推特大家只是为了更好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当泛化后获取成本就会提高,如果算法不对抗这件事,那么用户体验自然下降,因为信息噪声变大了,人们投入相同的时间却收获了比之前多很多的垃圾内容 包括接下来的ai账号,这些内容治理问题,会接踵而至 至于说推特发展怎么样很难说,是不是要转战一个更加小众的平台,我觉得是有必要的 另外就是,不论怎么发展,它肯定已经不是几年前的推特了
#推特内容创作
#AI信息分享
#内容泛化与噪音
#早期推特生态
#自媒体变现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4周前
跨时空内容农场搬运套利: 时间差异 - 时间搬运:从前火了的,继续发 - 切片搬运:从前火的,截取重排,继续发 地域差异 - 跨平台搬运:不同平台间的搬运 - 跨语言搬运:原内容切换语言搬运 - 跨账号搬运:同内容多账号搬运 搬运要对抗的是平台反垃圾 各种搬运手法对抗的是检测算法,比如汉明距离 搬运模式的套利本质是信息差 它的经济模型是维权风险+搬运成本 与 所获收益的差值 所以做法无非是: - 降低维权风险 (比如二创,比如跨语言) - 降低搬运成本(比如卖课做创业粉,兼职,或者自动化) - 增加爆款率(比如嗅探优质内容以增加概率从而获得收益) - 增加客单价(比如搬运的卖的比原版的还贵) - 降低客单价走量转后续(比如搬运他人优质内容转成流量品进而获客转化后续高价值产品服务) 所有的搬运,最终都是这些事儿
#内容搬运
#信息差套利
#平台反垃圾
#维权风险
#低成本获利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4周前
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只有3种形态 要么大厂干成职业经理人 要么做自媒体 要么自己创业 第三种形态下,这个人的要求会是四选一 要么有渠道资源 要么懂内容营销懂增长 要么能吹牛逼融钱 要么自己能全栈 除此之外,如果只会说: 我比别人更懂用户和功能流程设计 在程序员眼中看来就会是个笑话 可不要混到失业了之后,才发现自己原来是那个笑话
#产品经理
#职业发展
#技能要求
#职业瓶颈
#个人能力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4周前
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可能在某一个时段被某一个事情激发了多巴胺,于是开始行动,然后遇到困难,解决问题,慢慢的没了多巴胺,就暂停或是放弃 我放弃过很多东西,绝大部分东西还都是由0做到了1,2,甚至10的 但我知道,这些都不属于我,或者短暂的时间内不属于我,它只是一段你在寻找定位的路途 真正属于你的东西,你是不会放弃的,这就是心力 就像我一直创造,不论是文字还是产品,这件事从未停止 我有过几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个阶段是想,自己想做一个产品 第二个阶段是想了去尝试,然后失败 第三个阶段是开始学会模仿,像素复刻,但还难以突破 第四个阶段是把失败原因错误的归因于没有流量,然后做seo 第五个阶段是发现流量只是杠杆,要匹配市场需求和产品,要靠内容,要定位,才能最终有转化 第六个阶段是做内容营销,终于匹配上了,但产品往往不给力,留不住用户 第七个阶段是继续回来做产品,但开始思考,要怎么构建一个我擅长的产品 经历过这些之后,我开始慢慢意识到我做不了什么,我开始理解ADHD的边界,识别短板,分析自己是否愿意改变它,有很多短板你可能很难改变,当你尝试过你就知道,当下这个阶段你想改变短板是非常艰难的 所以不如想办法去发挥长板,因为我不断地折腾,我可能拥有很多相对长板,但这些长板在真正那2%的高手面前,也没有那么长 我开始聚焦分析,开始把所有我不想做的事情排除掉,慢慢我找到了一件位于下图交汇点的事情 这件事现在就是AI营销 我就只能围绕聚焦这个事情持续投入 将他再细分一下,我就聚焦到了海外AI内容营销,而且是靠Agents半自动化的方式来做 当你意识到这个定位后,你就会发现 我的推特也不需要迎合谁,或者为了聚焦某个东西而发表观点,我只需要一些奇思妙想来想办法涨粉就够了 当你能涨粉时,你的工具自然就会得到价值证明 很多事情都能得到和解,而不是内耗 人不必去纠结自己哪里不行 找到那个长板反而更重要 我可以快速获得大量信息差,我就适合干套利,不论是流量套利,还是模式套利 当然,这个特征也很适合卖课,但我知道,那件事暂时不属于我,也适合咨询,但这件事杠杆效应也差,除非把我自己做成Agent 我觉得重要的事情是要不断地认识自我 在和现实世界交互后不断反思 不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 从这个过程里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边界和优势地带 把自己放在一个能发挥长板的环境里 这个过程其实和AI的RLVR是类似的 AI也是在这个过程中认知自己的提示词 假如有一天,Agents可以选择自己热爱的事情 它也一定是从现实交互中获得的reward反思自己 这是一回事 如果你还没认清自己,也不要着急 有些人认识的很早,有些人认识的晚 且这个认识是动态变化的 你只需要不断折腾,不断和现实世界碰撞,早晚有一天,你也会找到自己的那个优势地带
#自我认知
#优势发挥
#AI营销
#Agents半自动化
#持续折腾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4周前
今天看到最好笑的一张图
#AI整活:笑点爆梗不停,流量变现惊现· 475 条信息
#好笑
#图片
#幽默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1个月前
中推你不知道的Benchmark: 1、在一条推文跑到10万展示前,如果单纯靠算法自然流,大部分情况下展示:点赞约在8-10,这就是优质内容的一个标志 2、能快速破圈(1天至少20w)的推文,1-2个小时就要跑过万展示 3、推特的流量展示区是20-30w,一般能过30w的很容易会到50w,过了50w区间的就容易到80-100w 4、纯简中推文,展示量天花板大概是1500万 5、如果你在推文中构建CTA,那么CTR大概是万2到千3不等 6、最快涨粉的策略不是发内容,而是让自己成为工具人 7、所有巨量爆发增长,都是由于一种模式互动带来的,绝不是靠内容营销 8、正常来说,好的内容一天可以带1000+粉丝 9、靠内容涨粉,一天大几千粉丝是比较极限的 10、推文的生命周期往往只有1-3天
#推特
#推文
#流量
#涨粉
#内容营销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1个月前
大佬大多是做不好自媒体的 能做自媒体的都是普通人 大佬想做自媒体很难 因为他们的思想更深邃 认知更饱满 离大众太远了 想下沉就得降维转化表达 把高深的东西说的通俗易懂 是非常难的 一方面不屑于这样做 一方面想润物细无声是比掷地有声难的多的多 在这个过程里信息会被压缩 表达就不一定是自己想表达的 反而是普通人容易做自媒体 因为普通人会觉得这有啥难的 就是比我多干了这么一点点 能意识到那个差距是可以通过执行来弥补的 这种情况下他就会觉得你是个分享实用经验的前辈 而不是遥不可及的 当这个事情变得看似可以获得的时候 人们才会看下去 所以如果你想做自媒体 你得说很多人都懂但没有说出来的事儿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部分人觉得自媒体都没货 水平也不高的原因了 玄而又玄 是众妙之门 绝不是众人通往“成功”的门
#自媒体
#普通人
#大佬
#信息压缩
#实用经验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1个月前
二十年前,我叔喝醉了跟人说漏嘴 说养鸡一年赚了20多万 没过多久,整个养鸡场的鸡全被毒死了
#养鸡场
#投毒
#损失惨重
#泄密
#农村生活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1个月前
做了产品不知道建啥反链请看这里
#产品
#反链
#SEO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1个月前
我敬佩那些投入真金白金 动手改变世界的人 哪怕失败 他们也是真大佬 就算一个人有一百万粉丝 在这个巨变的时代 也只是沧海一粟 牛逼的人一定是在顺应世界变化做产品的 人们虽然有很多方式都可以赚到钱 但对我而言 没有任何一种方式比做产品拿到结果更有成就感 以及 我期望那一个又一个推动世界变化的产品持续增长
#AI掘金:知识付费新机,流量为王时代· 218 条信息
#创业
#产品
#社会价值
#时代
#成就感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1个月前
你以为的独立开发:只要做个产品,月入20K mrr躺赚 真实赚钱的独立开发:每天不断重复策略 1、关键词设提醒 - 5分钟内回复所有平台的帖子提醒,让他们以为你是个GTM团队。靠这些回复不断接触甲方。 2、把你那该死的路线图Roadmap扔了 - 用户这周要什么,你就做什么,当着客户面写代码,他给你付款,转介绍。 3、提价,而不是低价 - 价格直接翻5倍, 失去80%垃圾客户,收入翻倍,客服时间骤降90%。 4、去写200篇无聊博客 - 只回答你客户Google的那些蠢问题,换来每月50个自动注册。 5、监控“alternative to [竞品]” - 泡在他们论坛里,帮他们的用户,40%的收入都是抢来的“难民”。 6、把“关怀”做到变态 - 亲自回复每个请求,每个流失用户。竞争对手的客服人员并不认识CTO,无法响应,但你就是CTO。 7、把广告预算扔了 - 别再喂养那只吞金兽,去构建在你睡觉时也能产生复利的资产。 就这样,一个月2万美金的MRR就来了。 - 每周工作20-30小时,照样冲浪、度假、玩消失。 - 这不叫“卷”,这叫战略性地只做最重要的事。 - 这也不是工作,这是在构建你的自由。 - 当VC找上门时,你就能理直气壮地溢价。
#独立开发
#月入2万美金
#战略
#客户至上
#自由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1个月前
做产品和卖产品之间有一个巨大的认知鸿沟: - 做产品:我有一个奇特的想法,或者我想复制那个赚钱的应用,然后我就构建了,我的产品有ABC功能 - 卖产品:谁,为什么需要这个产品?这个产品如何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果你想卖产品,不要关注功能,而应该关注情绪价值 比如我要卖推特内容生产工具,我会说这个工具让你在推特轻松赚钱,而不是说这个工具可以自动改推文,发布多个账号节约时间 前面是帮人圆梦,后面是功能效果,这截然不同 很多时候,PMF的鸿沟,只是在于你明确的找到了那一句广告语
#AI掘金:知识付费新机,流量为王时代· 218 条信息
#产品销售
#情绪价值
#推特赚钱
#PMF
#广告语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1个月前
这条推特每跑10万展示 我就公开一个永不过时的推特内容流量密码
#推特
#流量密码
#内容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1个月前
学会祛魅 不论是在互联网,还是在现实世界 大家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 只是使用了一些数字或title量化放大了一些小成果 厂子里的高阶,VP,离开平台也不一定有什么能耐 厂子里的低P,出来人家反而可能吃的开成为一个百万自媒体人,每个月靠自己就创造十几万收入 冠冕堂皇的称谓,只是一种社交证明,人们为了更好凸显价值而标的出来的假像 把这些都祛魅,只关注对方靠自己做成了什么 你就会发现即便是厂子里的高阶,管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出来之后可能也什么都干不成,很多人误把平台能力当做个人能力 厉害的人是既能高瞻远瞩做设计,又能撸起袖子码砖头,既能高上去,也能深下来 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这中间就是生存空间 祛魅后再看,大家也不过尔尔 不要被那些称谓拉高了预期,要听别人怎么说,更看别人怎么做,而不是看他的称谓
#祛魅
#个人能力
#平台能力
#高阶
#普通人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1个月前
但我第一不想做键政 第二不想做黄推 如果要做到50万 可能就只能冲向web3破圈 然而我又从不接触web3的东西 到现在我连美金入金都不知道怎么操作 听起来好像死局了? 其实也不尽然,请等我酝酿一波大的
#Web3
#破圈
#内容创作
#迷茫
#求变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1个月前
程序员理解的技术牛b 和非程序员是不一样的 非程序员理解的牛b是: - 极短时间达成完美效果,评估变量是时间 - 时刻可扩展而非整体重构,评估变量是时间 程序员理解的牛b是: - 简约,清晰,易读性高 - 稳定性好,扩展性高,独立解耦轻松维护 - 考虑的全面,比如各类异常处理 - 写的快 现在如果你问一个非程序员,啥是牛b程序员: - 懂得用AI把时间杠杆最大化放大 - 又能保质保量快速完成任务 也就是说,其实人们并不是要讨论vibe coding行或者不行 而是应该讨论如何使用vibe coding,构建什么样的流程,能既发挥ai的效率,又保证结构与细节,可扩展可维护 ai行的地方上ai,ai不行的地方上人,找到人+ai的合作模式,并将其沉淀为某种半自动化的流程,我觉得这种程序员就是牛b程序员 比如你说vibe coding不可维护 那么该如何做 能使其可维护? 绝不是非得手搓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找到那个边界 边界之内来ai 边界之外人来定义与检查 但你发现没有 如果这个程序员原本就是一脑袋浆糊 把模块耦合 他用ai就可能还会这样 因为出错的是设计师 而不是泥瓦匠 怎么让ai辅助协同拿到优质结果,决定了这个程序员在效率与质量的上限
#程序员
#AI
#Vibe Coding
#人机协作
#效率与质量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1个月前
细心的小伙伴可能发现了 当下海外平台的一个趋势 就是支持中文 推特支持了自动翻译 reddit也有了中文版和翻译 这说明一件事 就是有不断的国人出海 数据在飞速增长 这可能将会带来一个反向的流量机会 帮助海外产品获得更多中国客户
#海外平台
#中文支持
#国人出海
#流量机会
#海外产品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1个月前
你知道哪些ai极大概率存在幻觉的场景? 我先来:AI计算时差会存在幻觉
#AI幻觉
#时差计算
#人工智能
#技术挑战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1个月前
这个挺好的!支持! 其实打击机器人最好的方式,是付费注册
#支持
#机器人
#付费注册
分享
评论 0
0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