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差异化
关注
dontbesilent
1周前
我喜欢做的生意,是和同行在供应链完全没有任何差异的那种 我们开辟一个 100% 的营销战场 你休想和我在产品上有任何差异化,无处躲藏 你我都只能通过内容去打动受众,你没有任何其他招数可用 打裸拳
#营销战场
#内容营销
#同质化竞争
#裸拳
#差异化
分享
评论 0
0
自由李亿freeliyi
1周前
提到电车,你想到特斯拉。 提到加密货币,你想到比特币。 提到Meme币,你想到狗狗币。 为什么是这些名字? 因为它们在你心智里,占据了那个位置。 这就是《定位》这本书讲的事: 占据一个位置,你就不用跟所有人竞争。 很多人觉得定位与自己无关。 但实际上,无论工作、创业,还是个人发展,我们都需要定位。 就拿我来说。 我在推特上写书评,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结果发现,越来越多人开始模仿。 有朋友甚至把我的文章,拆成AI提示词批量生产。 一开始我有点焦虑。 后来想通了,大家都是为了提供优质内容,没有高下之分。 但问题来了:在无数的信息中,我该占据什么位置? 我怎么才能,找到自己的空间? 带着困惑,我重读《定位》,两个案例给了我答案。 先说泰诺的例子。 它出世的时候,阿司匹林是镇痛药的老大。 泰诺怎么办? 它没说自己效果多好,而是说: “为千百万不应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着想。 如果您的胃容易不舒服,如果您有胃溃疡,在服用阿司匹林之前应该请教一下医生。” “阿司匹林会刺激胃黏膜,引起哮喘或过敏反应,造成胃肠道隐性微量出血。” “幸好还有泰诺……” 你看,泰诺没说“我比阿司匹林好”,而是重新定位了阿司匹林——指出它有副作用,不适合所有人。 结果? 泰诺成了镇痛药第一品牌。 它不用跟阿司匹林正面竞争“谁止痛更好”,而是找到了“对某些人来说阿司匹林不适合”这个空间。 再说七喜。 当时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占了软饮料市场三分之二。 七喜作为小品牌,怎么办? 它没说自己配方多特别、口味多好,就说了三个字:“非可乐”。 销量从8770万涨到1.9亿,成了世界第三大软饮料。 我第一次读时觉得,这不就是个广告词吗,有什么了不起。 这次重读,我停下来想:为什么“非可乐”这么管用? 因为可口可乐在消费者心智里已经牢牢占据了“可乐”这个位置。 如果七喜说“我的可乐更好喝”,那就是跟可口可乐正面竞争,根本没机会赢。 七喜做的是:开辟另一个位置——你不想喝可乐的时候,喝我。 这样一来,七喜就不用跟可口可乐竞争了。 看完这两个案例,我发现了一个规律: 不要跟领导者正面竞争,要么重新定位它(泰诺),要么开辟新位置(七喜)。 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比如你要发个Meme币。 狗狗币已经占据了“第一Meme币”的位置。 你不能说“我比狗狗币好”,那是正面竞争,你赢不了。 你可以问:能不能开辟一个新位置? 狗狗币用的是柴犬,PEPE就用了完全不同的文化IP——悲伤蛙(Pepe the Frog)。 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不用跟狗狗币竞争了。 再比如找工作。 面试时,不是说“我比其他候选人强”——那是正面竞争,面试官不一定信。 而是问:我能在面试官心智里占什么位置? 别人都是“全栈工程师”,你可以是“深度专精前端的人”。 别人都强调技术,你可以是“懂技术也懂业务的人”。 再比如做自媒体。 大号已经占据了“全面、深度、专业”。 你说“我也很全面”,那是正面竞争,你没机会。 你可以是“只讲一个垂直领域的”,或者“用最简单的话讲复杂概念的”。 回到我自己。 我一开始想的是:怎么证明我写得比AI好? 但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在寻求正面竞争。 我跟AI比“谁写得更好”,我赢不了,也没必要赢。 我该问的是:我要在读者心智里占什么位置? 想了想,我的答案是:远方来信,不是书评。 书评告诉你这本书讲了什么,有什么价值,哪些观点值得注意。 它追求全面、准确、有见地。 来信不一样。 来信是用我自己的经验,展现书的某个角度,引发你的思考。 它不追求全面,而是真实。 我遇到了什么困惑,为什么重读这本书,书里哪个观点击中了我,我想通了什么。 前者是产品,后者是人。 我不用跟“专业书评”竞争谁更全面。 我有自己的位置。 AI工具我当然会用,帮我整理资料、检查逻辑、优化表达。 就像摄影师会用自动对焦、自动测光一样。 工具越强大,会用工具的人价值反而越清晰。 因为工具是工具,知道“拍什么、为什么拍”的那个人才是关键。 真正的战场不在产品,在目标受众的脑子里。 七喜是“非可乐”。 我是“远方来信,不是书评”。 不是说这样就比别人好。 而是这样我能做、也愿意做。 幸运的话,或许大家也喜欢。 这就是我的定位。 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带来启发。
#定位
#心智
#差异化
#泰诺
#七喜
分享
评论 0
0
Y11
3周前
"复制成功的模式"是不错的商业建议,但这让独立创业社区变成了最无趣的地方。 现在很多人创业都在找"可复制的成功路径",看到别人做什么火就跟风而上。 其实真正有价值的创新,往往藏在别人没注意的细节里。 就像当年淘宝用免费策略打败eBay,不是简单复制模式,而是找到了符合中国用户习惯的支付方式。 独立创业的魅力在于创造独特价值,而不是简单模仿。 如果每个人都在复制别人的成功,那市场很快就会变成一片红海。 真正厉害的创业者,应该像登山者一样,找到自己的那条路,哪怕难走一点,也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创新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基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那些真正成功的企业家,都有自己的"差异化密码"。比如张一鸣做抖音,不是复制快手,而是在算法推荐和产品细节上做了关键创新,这才让它后来居上。 独立创业社区需要更多这样的思考:怎样在成熟模式之外找到新的机会?怎样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用户的痛点?而不是简单说一句"复制就好"。毕竟,每个时代真正的商业奇迹,都是那些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的人创造的。
#独立创业
#创新
#差异化
#用户需求
#避免复制
分享
评论 0
0
洛克船长
4周前
因为Flomo没有提供代码层面的查询或导出数据的功能,上个月开始我用Cloudflare全家桶自己做了一个Flomo的工具。前几天给媳妇演示后,她说她也想用,我就增加了登录来识别用户。 这两天想到也许这个真的可以演变成一个产品对外提供服务,慢慢就会跟Flomo有差异化了。
#Flomo工具
#CloudFlare
#产品化
#用户登录
#差异化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1个月前
独立开发,小团体,创业团队早期都没资源 如何分配资源取得一场小胜利就变得至关重要 如果分散做,大概率会失败 所以要聚焦 但怎么做到聚焦呢 我觉得最好的策略是先加法再减法 先加法就是把你想到的所有能获胜的机会都列出来 再减法是不断重复问,这些机会里,如果我全部all in进去,只做这一个点,如果我死了,会怎么死?会因为什么死? 不断问,不断问,直到你能找到一个,大概率不会死亡的点,那个点,或许就是一个差异化的立足之处 这些减法是在你不断地缩小想法,缩小功能,缩小人群,缩小定位,找到的那个一戳就破的地方 找到了之后,就是 all in 筹码的地方了 早期说什么定位,其实都很大,关键之处就是在于找到一个核心关键人群的核心关键点,把它戳爆!
#阶层固化:求变之路,殊途同归· 907 条信息
#创业
#聚焦策略
#资源分配
#All In
#差异化
分享
评论 0
0
orange.ai
1个月前
这条笔记价值至少十万,不过估计没多少人会看到 卡兹克在 AI 领域公众号霸榜11个月了 这篇笔记是他的心法总结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总要研究人和AI的差异化 因为AI的内容会泛滥成灾,人何以为人,就是做内容最重要的认知: 信息那么多,我为什么要看你? 因为你的故事,你的情绪,你让我感同身受
#AI
#卡兹克
#心法总结
#差异化
#人的价值
分享
评论 0
0
Cell 细胞
1个月前
《内容即品牌》给内容创作者的 30 条建议|重排版 🧭 信任与品牌 不为转化写“标题党”,别透支信任。 别只炫技;关键是“对用户有用/有感”。 别立不存在的人设,崩塌代价巨大。 让更多人喜欢你,比“更多人知道你”更重要。 🎯 选题与定位 别做半衰期极短的内容;蹭热点也要留“记忆点”。 别照抄他人玩法,跟风只会抬高先行者。 同题可做,换视角、加定语,做差异化。 别自以为离“行业趋势”很近;红利让金子更亮,不会把沙变金。 别硬做不擅长;从你会发光的地方起步。 别为你不喜欢的用户创作,长期成本是“厌恶感”。 🧱 质量与体验 不牺牲基本舒适感;过了阈值别再卷形式,把精力放到价值。 别完美主义;先完成再完美。 ⚙️ 节奏与方法 别过度规划;七八成就上线,用结果迭代。 别频繁换平台/主题/方式;撞墙再拐弯。 别期待“一击必杀”;好运是随机分布。 别太早放弃;找到不易疲劳的动机,等机缘。 🤝 用户与社区 别闷头苦干;抬头看用户、同行与市场。 别只在办公室决策;多出门和用户聊天。 别被好评/差评牵着走;那评价的是“抽象形象”。 别与用户争吵;善用拉黑,坚持课题分离。 📈 数据与增长 别只看曝光与粉;关注留存、打开等“真指标”。 别过度依赖人脉资源;让它们放大好内容,而非“刷脸”。 别长期消费“名校/大厂”光环;附加值应加在你自己。 别盲目提高边际成本;硬件、软件、招聘稳住再上。 别一开始就拒绝商业化尝试;先小步试错。 🛡️ 安全与合规 别以吐槽/讽刺为核心;不实评价有法律风险。 别过度泄露个人信息;一旦被利用,影响常不可逆。 别把账号交给他人长期管理;遵守平台规则与内容政策。 🧠 承诺与心态 别头脑发热随口承诺;能兑现再说。 别总和别人比;多和自己比,质量、用户素质、影响力是否在升。
#内容创作
#用户信任
#差异化
#避免过度承诺
#关注用户留存
分享
评论 0
0
Cell 细胞
1个月前
寻求差异化的三种方法: 1)寻求差异化,可以不断“加定语”,提供更垂直的“有用性”; 2)对内容形式进行创新,提升“舒适度”; 3)做买手,降低决策成本,提高用户的决策效率。
#差异化
#垂直有用性
#内容形式创新
#决策效率
分享
评论 0
0
Cell 细胞
1个月前
做出好内容的四个关键: 1)擅长:从自己出发,找到自己的相对优势 2)热爱:愿不愿意用毕生时间去研究和探索它 3)差异化:异胜同汰,差异是记忆点,能占领用户心智 4)匹配:找到适合你的内容平台与内容形式
#内容创作
#优势
#热爱
#差异化
#平台匹配
分享
评论 0
0
Mr Panda
5个月前
别人已经做过的项目,你也是可以做的,不要以为有人做了,你就不能做了 重要的是自己想清楚自己的优势,最后能拼的除了功能外,还有服务、还有差异化、还有你的个人影响力、营销能力。 早起也许和其他产品一样,但是随时越来越深入,你的产品和用户开始产生共生的关系,接下来就会形成独特的发展路径
#项目竞争
#市场优势
#差异化
#用户关系
#个人影响力
#早起产品
分享
评论 0
0
dontbesilent
5个月前
在工作过程中,禁用「赛道 行业 人群 画像」这些词,就会离结果更近。 这些词背后有无数的潜台词,每一句都是误导。 【"赛道"这个词的毒性最大】 一说赛道,就默认这条路上的玩家都用相同套路,都面临相同问题。 但现实是同一个所谓"赛道"里,有人靠内容取胜,有人靠渠道取胜,有人靠产品力取胜,有人靠服务体验取胜。 把自己框在"赛道思维"里,就是主动放弃了差异化的可能性。 【"人群"这个词直接曲解了算法逻辑】 一说人群,脑子里就是:内容A推给人群X,内容B推给人群Y。但推荐算法根本不是这么工作的。 算法是基于个体用户的行为数据、兴趣标签、实时状态进行动态匹配,而不是把用户简单粗暴地分成几个"人群包"。 用"人群"思维做内容,就是在用 10 年前的定位逻辑对抗现在的智能推荐。
#工作词汇
#误导
#差异化
#思维困境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