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Yangyi
关注
统计数据
77
文章
0
粉丝
0
获赞
215
阅读
热门文章
1
TechFlow 深潮 发布的文章:近期教育领域的变化引发了广泛讨论,我认为教育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
145
32
Yangyi
6个月前
1. 美国的新内战 我们已经身在其中,只是还没有用到枪支(暂时)。达利奥警告说:"双方存在无法调和的分歧,每一方都愿意为此而战。" 这种两极分化是自1900年以来最严重的——党派间合作程度达到了历史最低点。
#美国内战
#两极分化
#党派分歧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6个月前
在长达2小时的采访中,塔克震惊地听着达利奥有条不紊地分析了正在撕裂美国的各种力量。他不是用观点或政治立场,而是用冷酷无情的数据证明我们已经身处内战之中。以下是他揭示的内容:
#采访
#内战
#美国
#达利奥
#社会撕裂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6个月前
雷·达利奥(Ray Dalio)接受塔克·卡尔森(Tucker Carlson)的采访刚刚引发热议。他讨论的不仅仅是市场预测。相反,他揭露了一个大多数美国人不愿承认的黑暗真相。 以下是他关于"美国新内战"的7个令人震惊的观点🧵
#雷·达利奥
#美国新内战
#市场预测
#塔克·卡尔森
#社会问题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6个月前
说真的,这个AI战略反向指南,特别适合发给你老板看 你可以不发,但你一定要光明正大转发,他或许就会看到了 简直是90%国内企业干AI的车祸现场 哈哈哈哈
#AI战略
#反向指南
#企业
#车祸现场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6个月前
识别机会并不难,难的是有勇气专注All in到那个机会中去 这几天种田发了两次Aragon的公众号 其实去年我拉的AI增长群里也有群友不知道做什么,问我有什么建议,我推荐它做了类似的项目 上线后引流,也有客户买单,但几单都退款了。当时用的流效果一般,也没有继续优化,就浅尝辄止了 我在小册子里也分享过这段寻找机会的方法,今天一起回顾下这段分析👇🏻
#创业
#机会识别
#AI增长
#市场营销
#失败经验
#商业策略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6个月前
癌症并非源于基因遗传,而是一种已经达到流行病级别的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 一起了解一下导致当今癌症发病率激增的真正原因,以及一些可以帮助您自我保护的自然方法
#癌症
#基因遗传
#流行病
#生活方式
#自然方法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6个月前
为啥很少看到给agent做工具的融了钱的公司 当下都是给人类做agent agent马上作为生产力大规模应用了 那各种agent脚手架需求会大面积爆发 当下创业做这个我觉得是比较好的切入点吧 比如针对agent的权限管理 针对agent的钱包支付应用 我们都不用说未来针对agent的招聘市场啥的 这还没有那么大规模做不了供需匹配 但底层的权限 支付 这些当下就会用得上吧.. 有在做这方面的公司吗? (给人类做agent我觉得没什么发展前景,因为未来的agent构建会是极低门槛的事情)
#agent
#工具
#投资
#创业
#生产力
#权限管理
#支付应用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6个月前
Gemini进一步强化推理模型! 可以检索Youtube/Google map/Google search! 以下是我的一些测试实验🧵
#Gemini
#强化
#推理模型
#检索
#YouTube
#Google Map
#Google Search
#测试实验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6个月前
曾经在马赛马拉和塞伦盖蒂追逐狮子与猎豹,一直在关注生死厮杀,没有去捕捉这些温情的瞬间 太喜欢这个野生动物系列了!🧵 1. 幼崽崇拜地望着它的母亲
#马赛马拉
#塞伦盖蒂
#狮子
#猎豹
#野生动物系列
#幼崽
#母亲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6个月前
各种思维模型,其实二维矩阵是范式最简单,又最容易帮助思考的。 比如当你试图思考,与什么样的人建立合作关系时,这个矩阵就适合你: 曾经发一些过往的二维矩阵,帮助你思考👇
#思维模型
#二维矩阵
#合作关系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6个月前
2025年立春时间:2月3日22时10分13秒 明天晚上10点10分就进入乙巳年了 在甲辰年的最后一天,我写下一个对2025年AI的展望: 1、出现基于节点化的AI Agent 通过对话方式生成节点工作流,不论是comfyUI,还是coze/dify,甚至blueprint。因为大量的workflow都是JSON,AI是容易理解JSON的,将节点构建RAG是有机会构建这类Agent的。 2、大批量出现AI视频生产工具 INPUT文案思路-->R1 出分镜脚本+文案+BGM+音效 --> 各类AI生图生视频 -->工程化转场合并 ---> 各类TTS模型 ---> 自动化配BGM声效(需要一些RAG) 3、vLLM视觉化Agent爆发 除了各类视觉化Agent操作外,衍生出了大量数字资产。因为有大批量的实体内容将更快速度转变成数字内容。 4、end 2 end 语音交互普及 更低延迟的能力开始民用化,有大量场景会替换掉键入式对话交互,反而会出现更多的电话语音沟通场景,或是虚拟人沟通场景 5、开始掀起机器人创业浪潮,硬件供应或将开始出现供应不足 因为3,4到来,所以机器人行业会开始全面兴起了,场景化专职机器人产品会越来越多,最先可用的会是不需要太多动作指引的,比如家庭教师机器人。 6、AI资产会出现数字化登记 增量数字资产AI对人工的占比,估计会是8/2 到年末整体存量可能是5/5,甚至AI内容更多 大量AI内容出现时,人们就需要标记资产占有 7、大量出现AIOS(AI Oriented Service) 比如提供给AI使用的钱包和支付方案 比如提供给AI直接调用的API能力 比如提供给AI的使用的工具 甚至可能有专门提供给AI的数字内容平台 8、一人公司将越来越多 团队规模或许只有5,6个人,但年产值可能会很高 这种公司会越来越多,因为这几个人既具备商业思维,又非常擅长利用AI能力 9、企业仍将继续裁员,汰换老旧生产力 这次裁员不是因为赚不到钱,而是因为生产力汰换 不懂AI的一定会被淘汰,一定 10、成人AI教育会爆发式增长 毕业生多了,找不到工作和失业的多了 这些人都面临知识技能重塑 另外就是传统的技能,全部面临AI化 将会出现大量微专业认证 兼职赚钱的自由模式或许会成为常态了(当然,有可能比以前赚的更多了) 以上是我自己对乙巳年的主观臆想。
#立春
#2025年
#乙巳年
#甲辰年
#AI展望
#AI Agent
#节点化
#对话生成
#comfyUI
#coze/dify
#blueprint
#JSON
#RAG构建
#未来科技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6个月前
像农民一样做事 这个观点曾经班总也有提到过 我今天在阅读一个Medium帖子时,感同身受 作者在Medium写作,月收入将近3500刀 但仔细看它的增长曲线,他从24年1月开始,到6月持续都没有太多收入,直到7月开始发生了改变,从此开启了增长之路 分享作者关于在Medium持续写作的观点: ➤ 更快地失败,更快地成长 - 失败不是敌人,而是努力的证明 - 优秀作家的共同点是持续输出 - 质量来自于数量 ➤ 专注可控因素,忘记结果 - 不要关注无法控制的:阅读量、评论数、订阅数 - 专注于可控的输入:阅读时间、写作时间、创意数量 - 设定可控目标,比如每周10次写作 ➤ 像农民思考,而不是工厂工人 - 工厂工作:投入产出可预测,进展线性清晰 - 农民工作:播种数月看不到结果,收获大小未知 - 写作更像农耕:需要信任过程,持续播种 ➤ 停止追逐移动的目标 - 很多作者达到目标后立即设定新目标,永远不满足 - 建议对比过去而不是未来 - 每周记录3个进步,庆祝成长 ➤ 像投资者写作,而不是彩票玩家 - 写作像复利,需要时间积累 - 不要急于求成,着眼长远 - 坚持是最简单的写作技巧
#农民精神
#持续写作
#成长曲线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7个月前
做内容营销,从术上讲,有几个难。但当你攻破后,你将掌握任何品类的内容增长系统。 第一难,是难在内容嗅探上 你不知道什么内容跑展示好,什么内容跑转化好,什么内容涨粉好,什么内容转私域好 缺少一个系统性的嗅探挖掘机制,就找不到参照点,没有策略,就没办法增长 第二难,是难在塑造内容源上 你要能持续产出内容,需要构建一套内容源系统 一方面扒别人的优质,去洗稿 一方面要追根溯源,找到内容源头去挖掘新内容 可能看到了别人的内容很好,很优质,但你不知道别人从哪里搞来的,从哪里找到的,从哪里收集二改的,你就只能当个追随者,那就只能二选一增长: 通过平台势能差:人家在A平台发,你搬运去B 人为塑造时间差:人家去年发,你今年发(然而对内容时效要求高的,这个策略也无法使用) 第三难,是难在内容生产上 你找到信息了,怎么提取加工二创,做的比原有的内容更优质,更出彩,形式上更精美,更抓人 这涉及到内容系统的方法论,也涉及到网感的培养与建立,以及对用户和行业的理解。这些刻意练习在持续不断培养着你的洞察力与嗅觉。 以上这部分能力,没有一两年的光景是比较难构筑的 第四难,是难在内容分发上 从广度上讲:一份内容,你能覆盖多少形式,覆盖多少账号,覆盖多少平台,覆盖多少分发策略(比如自媒体平台图文,视频,文章,站点SEO,聚合资料…),甚至覆盖多少语种 从深度上讲:你的内容怎么能使得跑量效率比别人高?(比如通过兼职系统互评做数据,通过私域群转发冷启动)怎么能进一步创新形式,提高爆款率,跑的比别人快? 第五难,是难在风口势头的识别上 当抖音有空间时,你在卷微信小程序裂变 当小红书有空间时,你一股脑扎进抖音 当公众号有空间时,你在小红书内卷 当投放有空间时,你偏跑自然流 当商品成交有空间时,你也不做付费资料 有风的地方,猪都能上天,选对了势头,其他的做的烂,可能都没那么关键,一样能拿到结果 第六难,是难在成本模式上 把前五项都做到了,你整套内容系统的构建和运营成本可能是一个月几十万,然而对手可能是自动化傻瓜工具+半人工兼职,有可能一个月靠卖课还能赚个十几万 选择不同的模式,影响了不同的成本,就会使得你的内容营销能力有壁垒,而别人却没有竞争优势 攻克这六大难题,不论未来你遇到任何的行业,任何的品类,你都会游刃有余,知道该怎么应对,怎么通过内容进行增长
#内容营销
#增长系统
#嗅探机制
#私域增长
#内容源
#内容塑造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7个月前
说到这个,我想起来一个事情,就是: 大部分产品经理和程序员的合作,其实都是很奇怪的 产品经理总会想去做程序员的活儿,告诉程序员该怎么设计框架进行解耦,方便后续扩展 程序员也很想做产品经理的活儿,质问产品经理为什么先做这个而不是先做那个,为什么要这么设计而不是那么设计 明明自己在优势领域是1,却要跑去做对方领域的事情。其实如果自己足够牛,就可以自己独立的一条龙,把一个产品引爆,赚钱就好了 既然选择合作,要么是自己做不来,要么是自己没时间做,既然选择合作(不止pm与rd),就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术业有专攻,应该相信对方,把自己的所有想法全部清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才能1+1>2 要做的只是设置一个止损区间,比如你完全听对方的话去照做,做完之后发现没效果,就止损就好了,然后把这个人标记成不专业。接着继续寻找你认为可能更牛的人去合作 当然,有些人的止损区间比较长,有些合作可能就是要短线,这便因人而异 绝大多数时候,他人寻求对方的建议,只是出于尊重,而不是想听想法 自己要干扰roadmap,反而可能会引发失败,最终就是产品觉得程序有想法,不听话。程序觉得产品太垃圾,不运营。然后做了一个东西,都定位不到具体问题。花了时间,找不到问题,就无法收获认知持续迭代,这才是最大的失败。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人愿意选择cursor,因为认知差别巨大的时候,对方还有想法,那这局游戏一定会GG 所以若是选择合作而非独立,还是100%信任,双方清空自己,对双方都会更好
#产品经理
#程序员
#跨领域合作
#解耦设计
#产品设计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7个月前
今天阅读了一封Newsletter:The AI PM's Playbook: How Top Product Managers Are 10x-ing Their Impact in 2025 讲述了2025年的AI产品经理会发生哪些变化👇🏻 🧵1/5 现代PM必备:3种AI产品经理的完整指南 1️⃣ 用AI提效的PM - 用AI处理日常工作 - 掌握提示词写作 - 善用AI工具链 这是每个PM的必备技能,不会用就落后了 2️⃣ 核心AI产品的PM - 在OpenAI等做底层模型 - 负责AI架构决策 - 处理AI伦理问题 这类岗位不多,要求超高 3️⃣ AI功能开发PM - 产品智能化升级(如Notion AI) - 结合场景开发AI功能 - 负责AI体验优化 机会最多,上手难度适中
#AI产品经理
#2025年
#效率提升
#提示词写作
#AI工具链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7个月前
翻脸有时是解决矛盾有效的方法。有些事就是要计较一下,让别人知道你并不傻。不管遇到什么事,大家都会优先牺牲最善良的人。 当别人欺负你的时候,其实就已经不把你当人看了。小事儿可以不计较,但是小事儿累计的多了,就一定要反击。 因为好人他不想撕破脸,而坏人他根本就不要脸。如果你学不会翻脸,那你就要一直忍受压迫,别忘了,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和平其实都是打出来的,而不是忍出来的。
#解决矛盾
#翻脸
#压迫与反击
#善良与计较
#和平与斗争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7个月前
小册子停更很久啦 现在已经涨价到199元了 我还会持续更新 今天这期,对大部分做工具产品的朋友,都能有所感悟和收获!
#小册子
#停更
#涨价
#工具产品
#更新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7个月前
我在reddit上不断找外国人聊,了解后发现可能真的是一场“红色革命”的黑天鹅事件 从美国发布Tiktok在1月19日有可能禁止的新闻后 Tiktok卷起来了一场围绕"chinese spy"的文化 大概意思就是:我们愿意接受chinese spy,愿意接受tiktok,人们以各种方式和tiktok ,以及tiktok 的followers saygoodbye. 带着tkban,tiktokban标签的帖子越来越多 接着开始有了KOL/KOC 提示大家去小红书,并自告奋勇的先去小红书创建了账号,引导着粉丝过去加粉,一天之内突破了好几万粉丝 为什么是小红书,不是其他的平台,原因如下: 1、这些人们的对抗源自不喜欢美国停止tiktok,更讨厌meta,也不愿意使用ins和x 2、海外的lemon8他们担心也会被封 3、我问他们为什么不选择抖音,反馈是海外商店并没办法下载抖音 4、这或许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选项全被过滤掉,而最终选择了冲入小红书的原因 接着我发现了在reddit上有大量关于封号,发布审核,收不到验证码,如何把界面改成英文的求助。有困难的地方,就蕴藏机会。 KOL KOC还是希望能赚钱的,结果他们如果到了小红书,发现连一个linktree外链都挂不了的话,不知道会做如何感想。国内内容监管和审查也很敏感,包括在小红书上还有人发布中东圣战这种帖子的……直播间也有大量的人被限制上麦……不知道这波风能持续多久 Reddit上有外国人说近期也有一个app在准备发布,叫Neptune。或许可能会成为另外一个Tiktok?不过感觉可能也像个营销噱头。 非常感谢分享线索的朋友们,我发帖也只是想了解这次事件的始端,以便获得一个「为什么是小红书」的答案
#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社交平台竞争加剧· 34 条信息
#TikTok禁令
#小红书涌入
#文化反抗
#社交媒体迁移
#内容审核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7个月前
我就奇怪为什么外国人不是冲向meta/ins/ytbs 美国人真那么叛逆吗 非得来中国提交数据? 我找了找,发现所有看似的恰逢其时,或许都是精心密谋 我扒拉了一下时间线上帖子的日期 有很多1月13日爆火前的帖子 看Google Trends是从1月13日早9点开始疯涨的 如果是自然增长,大概率会能找到那么几个比较头部的源头 但目前还没看到什么大型头部kol做影响力 如果有朋友看到 也可以发到帖子下面 个人初步判断很可能是小红书自己做了一场国际化营销 前期埋了些数据 在海外找到大量koc进行种草 然后在1月13日那个时间线开始引爆 把数据曝光到时间线上 一套组合拳,就这样引爆了 去年2,3月就搞过了一场,今年又来了,小红书还是非常想国际化的,接下来看看能持续多久吧
#美国人
#中国
#Meta
#Instagram
#YouTube
#数据提交
#Google Trends
#阴谋论
#社交媒体
#kol
#热搜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7个月前
与cursor合作,我建议可以换一个心态 你把cursor当牛马,期望他能在2小时内快速为一个不懂编程的你糊出个能用的东西,80%你会失望 你把cursor当老师,一边沟通一边学,把所有出现的问题,以学习者的身份不断问他,请教他。让他首先帮你解释代码,然后基于解释和打印的错误,分析可能的原因,然后按照按照逻辑树逐一去采用他提供的可能解决方案一次一次进行尝试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解决成功,就继续问他,继续让他思考,告诉你为什么这次仍然失败,会是哪里的问题 反复如此,你把所有不可能的答案都排除掉,留下的解决方案哪怕再不可能,他也能跑起来 如果你每次只是告诉他,又错了,看下报错,继续修复,每次都不去关注他是怎么处理的,你最终会被他糊弄,因为他自己也很容易忘记自己做过什么,导致进入一个死循环无法跳出 换个心态,少一点预期,以学习的心态拜他为师,让自己多点分析,问题反而更容易解决 看似多花了时间,其实会比你持续让他改正,跑了十几次对话都拿不到结果要强,而且你还能逐渐理解程序的运行机制 急功近利,最终总会一败涂地
#Cursor
#合作
#编程学习
#心态转换
#错误分析与解决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7个月前
如何寻找到一个做小程序或APP的创意点子? 小红书搜索 小程序, APP ,专门找那些讨论帖,比如有人问: 需求很大却没有人做的小程序 下面评论区一大堆,几百条上千条,挨个看 如果擅长RPA,就找台手机爬到飞书文档里,用AI聚类分析一下 找到那种你认为 - 有关金钱(帮人赚钱或节约时间) - 有关健康 - 有关社交关系(比如让人家能脱颖而出,或者塑造情绪价值) 以上三种中的一种,然后你就在评论区先把这些人拉到一个讨论组 接着就可以向他们提问,围绕他们的真实问题进行构建
#小程序创意
#APP创新
#产品开发
#创意点子
#市场需求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7个月前
利用AI做副业,真的是被这些人玩烂了。 明明AI来了确实有不少做副业的机会,但什么东西都硬要去蹭副业沾边,就会让很多缺少一些判断力的人误入歧途。 用即梦做小说封面,居然说小红书上有卖几十块钱的。 咱思考一下,谁会需要小说封面? 写小说的人自己都赚不到钱,他们还会跑去买小说封面? 如果写小说能赚钱,他还缺封面? 批量需要小说封面的,可能是搞盗版批量上架的,他们不会用AI搞封面? 几十块钱,付费的人到底是谁呢。 确实有很多可以用AI来做流量搞副业的方法,但绝对不是这种,千万不要乱信这些乱七八糟的信息。哪怕有些人拿着小红书的截图给你看,也该去思考思考究竟付费的是谁。 做副业可以赚钱,核心有三个 1、是跟对人,找到一个真正在给你细拆的人,是怎么做流量,怎么成交,有哪些SOP和注意事项,能做什么品类和用户心智,核心技能是什么 2、靠自己坚定的执行力,这种赚钱路子往往不是第一天就有正反馈,很多需要积攒30日。能不能100%复刻别人的方法持续做下去,也是是否能拿到结果的关键 3、天时,很多副业有窗口期,就好比你3月份看见AI红包AI春联一样,人家那时候是赚钱了,但3月你哪怕1:1复刻做,也赚不到钱了 三点任何一个,你都拿不到结果 就更别说这种连方向都是错的副业建议了 另外,要做副业,还是去付费,虽然可能你付费了也拿不到结果,但至少付费了会让你更容易坚持回收回成本,可能性会更高一点儿。 找到一个你相信的人,把钱交给他,然后努力干不断复盘,总能有个小收获。
#AI副业
#AI创作
#小说封面
#小红书买卖
#批量盗版
#误导信息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7个月前
如何利用perplexity进行市场规模预估 雷军曾经在一个创业分享上说,创业一定要Go to Big Market. 所以我们在开始一个业务之前,往往会先做宏观市场规模预估,计算一下市场天花板 通过市场规模*品牌渗透率,来计算出一个业务ARR目标 当AI出现后,我们可以快速利用AI收集信息,并利用费米估算,来计算出市场规模 这里我推荐使用perplexity进行查询,因为数据可以溯源 以下是一个我在了解KET/PET市场规模的实践: 1、向perplexity直接询问KET/PET的学习人数 会发现数据不太一样,一个说15万,一个说百万 2、接下来,让它用费米估算来预估参与人数 发现提供了一个基础数据,小初学员1.6亿 用这个来乘以参与率,就能估算出参与人数 3、最后,乘以市场客单价,就能预估出市场规模(比如大概知道1年一个用户能付7,8千) 4、这里面可以用一些其他行业的数据来类比修正,比如大概知道参与率不会是10%,很可能是1%或者2%左右,最终会修复到和实际规模相似 5、计算出规模大概可能是15-20亿上下,然后你可以设想一下,你的产品如果能做到市场前3,按照531来计算,如果你是第三名,算10%,天花板就是1.5-2亿的规模 ------ 平时关注宏观benchmark,有助于提高费米估算的准确性
#市场规模预估
#perplexity
#AI创新
#创业分享
#宏观市场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7个月前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做社交媒体来营销你的产品,可以寻找Claude进行帮忙。 试试我的这套提示词,或许会有启发: 客户完成购买一个产品,会经历5个阶段: 1. 缺少问题心智: 我还不知道自己有这个问题 2. 已有问题心智: 我意识到存在问题 3. 寻找解决方案: 我知道有解决方案,但不是你的 4. 对比产品选择: 我知道你的企业。为什么你是最佳选择? 5. 充分了解决策: 我想要你的产品。给我一个无法拒绝的报价。 请针对前两个阶段(缺少问题心智+已有问题心智)的50个社交媒体内容创意。 商业示例: 我是一位内容增长专家,帮助企业获取更多流量,提升业绩收入 ------ 输出结果可以简单浏览图片右侧内容👇🏻
#社交媒体营销
#产品营销
#客户购买阶段
#营销策略
#Claude帮助
分享
评论 0
0
Yangyi
10个月前
不论是做什么 都是要顺势而为 独立开发也是一样的 比如最近大a火 就适合做个和大a相关的小工具 可能只需要2-3小时 但蹭着热度就起飞 比如解套计算器 算算你还有多久解套 input 本金,当前帐户市值 output 还需要几个涨停板 再带一点儿讽刺味道 这种东西cursor做一个 两小时都用不了 挂个谷歌ads 或者整个什么 不如玩港股 长桥开户 吃开户佣金不也挺好 或者弄个股票账户fake截图 这玩意指不定还可以卖会员 毕竟那么多要靠股民赚钱的人 什么热就去蹭什么 那至少也要对热点有敏感吧 光看大v们发 大a又把股民套了 在这里看热闹 是没有机会的
#大A
#解套计算器
#股市
#讽刺
#热点
分享
评论 0
0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