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民主制度
关注
幽酱
2周前
川普用美国反对美国 2025年6月,美国劳工统计局发布当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为 147,000。数据虽然低于市场预期,但仍然稳定。三周后,BLS公布了“技术性修正”后的统计数据,大幅下调至14,000人,相当于原数据的不到十分之一。这一巨幅调整,立即引爆了市场和政坛的双重地震。 为何修正如此之大? 我去查了一下,BLS事后解释,这次误差来源于两个方面: 1.样本收集时间窗口的问题:6月初的初步数据基于企业调查的快速回报样本,回收率为59%,远低于疫情前平均水平。随着时间推进,收到的补充数据大幅降低了整体就业增长判断。 2.季节性因素误判:BLS在季调模型中高估了夏季临时岗位的增幅,尤其在教育和零售业领域。而实际数据显示,这两个行业在该月并未如往年一样大量招聘。 这次5-6月整体超过25万人的就业修正,是自1979年系统规范以来罕见的巨大调整,而非传统波动。尽管统计机构对修正原因作出了解释,但在这个敏感的时间节点下,立刻让川普在他的平台上发文指责劳工统计局局长Erika McEntarfer,随后她被解职。也许川普的不满并非单纯来自误差本身,更多的是由此带来的“信心打击”效应。就业数据是金融市场的重要风向标,而此次下调导致了股市大幅震荡,并且川普的支持者说这是“统计系统犯下的经济破坏行为”。于是,这场在‘统计学上可解释的误差’,让文官系统中的官员付出了政治履责的代价。 这不仅是一场统计失误的风波,更是一个信号:哪怕程序没有改变,制度的运行逻辑已经变了。技术官僚失去了“犯错的缓冲区”:一旦数据不利,哪怕技术上合理,也可能成为政治替罪羊。 突然我想到了,中国2023年青年失业率一度突破21%,随即被国家统计局宣布暂停发布,而后采用新定义“剔除学生”再度发布较低数字。若美国制度容许通过解职技术官僚以维护“信心”,中国则通过停发原始数据维护国家的宏大叙事也不应被嘲讽。因为在本质上,两者都指向同一制度心态:事实服从叙事,数据不再自主,而是被用于维护既定权力架构。 民主制度的一个美德,在于它的“低效”:分权制衡、程序正义、多元意见、舆论监督——这些都意味着政府不能随心所欲地决定一切。事实与权力分离,是民主的基石。 在这种制度下,统计局的职责不是“发布有利于政府的数据”,而是提供真实、独立、专业的社会运行图景。它不服务总统,而服务公众。 但当总统希望每一条数据都“有利于市场反应”、每一个数字都“配合国家战略”、每一次统计都“传递乐观情绪”,民主的低效就成了他的敌人。于是,清洗就开始了:从 CDC 到 EPA,从 FBI 到 BLS,凡是“踩到叙事红线”的技术官僚,不是被边缘,就是被换人。 川普并未直接废除这些机构,他只是改变了它们的输出逻辑。但这其实这比解散更危险因为它让人误以为“制度还在运转”,而其实它已成为权力的传声筒。 美国的联邦政府长期以来维持着一套庞大的技术官僚体系,这些职业文官不因总统更迭而换岗,理论上保持政治中立,仅为制度服务。上学的时候,教授提到过过两个法案,我到今天还记得,《彭德尔顿法案》与《赫奇法案》,它本意是要打破“分赃制”,保障政府运行的专业性与连续性。 但是很遗憾,现实中,中立从来不是天然的,而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权力博弈。在极化政治环境下,“中立”会被贴上党派标签;专业判断会被看作意识形态立场;连统计误差也会变成攻击的弹药。当数据触及政治利益时,“讲实话”就会成为“政治行为”。所谓“深层政府”的攻击,否认专业,也拒绝制衡。 这半年里,特朗普与他的好朋友习主席在治理理念上趋同越来越明显,他们都更愿意依靠集中的行政手段来压制不确定性,更强调政策的一致性与叙事的统一性,而不是多元对话或制度弹性。 当中国的数字治理、即时调控、全景监控被描绘成“现代治理典范”;当美国一组就业数据引发总统震怒、机构人事调整;当国家机器开始鼓励“叙事一致性”而非“事实完整性”时,民主制度那套冗长、纠结、低效的结构,就变得令人“不耐烦”。 川普正是这种不耐烦情绪的提炼体。他将民主制度中的专业机构、文官体系、程序原则,转化为服务行政权的工具,这和地球那边的大国如出一辙。只有高下之分,没有本质区别。 另一方面,自从川普再次执政之后,有一种声音越来越大,社会不在对弱势群体提供福利保护的安全网,“贫穷处罚机制”逐步升级,整个社会向丛林化发展,这种感觉你熟悉不熟悉?只有服从、只有竞争、只有产出,才配被社会承认,难道我们不喜欢的那种制度居然是先行者? 今天这里没有推翻,而是被悄悄替代,也许我们终将明白,民主制度并不会以一次政变告终,而是在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技术调整中慢慢失效。 川普不是直接打破了美国的制度,而是激活了制度中那部分最危险的潜能。他证明了一件事:民主制度不是历史的终点,它仍可以退化成权力的舞台。 最后,我想起了一句玩笑话,质疑王沪宁,理解王沪宁,成为王沪宁。
特朗普解雇劳工统计局局长引发就业数据争议· 19 条信息
#川普
#美国劳工统计局
#就业数据
#政治干预
#民主制度
分享
评论 0
0
德潤傳媒
3周前
窗戶紙已經捅破了! 👍 “什麼都西化了,就是不要那個民主制度,打開天窗說亮話,就是這麼回事!”
#西化
#民主制度
#负面
#观点
#窗户纸
分享
评论 0
0
高伐林
3周前
民主制下左派右派要得势,都得讨好选民。而选民对左、右派的主张往往都只喜欢一半。秦晖教授说:所以左派上台增福利容易,增税难;右派上台减税容易,减福利难;这就导致宪政制度的基本目的即我以前称之的“天平效应”受到破坏。如此往复循环,债务窟窿就难免越来越大,终于导致塌陷的大祸。
#民主制度
#左右派
#选民
#福利
#债务
分享
评论 0
0
幽酱
3周前
以正义之名,打开清算之门 川普在他的社交媒体上发了一张合成图,奥巴马和多名前官员穿着囚服,像通缉犯一样排列,配文是:“Samantha Power是怎么赚到那么多钱的?”图一发出去,全世界吃瓜群众第一时间就看见了总统的情绪状态。支持者跟随附和,反对者则指出,他这是在转移爱泼斯坦名单带来的政治压力。 这半年,全世界都在看美国玩“社交媒体治国”。每天一出新戏,你以为昨天已经够离谱了,结果今天还能更癫一些。主播总统,网红议员,各路吃瓜群众,都在这场网络政治秀里狂欢。 美国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变成这样的?什么时候一个制度,开始默许清算成为政治的一部分? 其实这个潘多拉魔盒,不是川普第一个打开的。追根溯源,这种将政治对手“罪犯化”的文化暗流,其源头或许更早。从上世纪90年代,共和党人利用个人私德问题对克林顿发起弹劾;在到奥巴马执政八年,以川普为代表的保守派持续炒作“出生地阴谋论”,从根本上否定其执政的合法性。 而民主党在2016年后,亲手又将这个魔盒撬开了更大的缝隙。2016年,川普第一次执政刚开始,通俄门就铺天盖地地开始了。特别检察官、FBI调查、媒体攻势,从选举合法性打到通话记录,连他身边的人都被一一拉去过堂审查。 过程合法,但动机太明显。真实的目的就是为了拖垮川普,为了让他永远停留在“被调查状态”里。 到了2020年,选举结束之后,川普输了,拜登上台,但民主党的操作并没有收手。骚乱调查、第二次弹劾、各类司法起诉,一波一波地跟上来。 这套东西在程序上都讲得通,表面是为了维护法治底线,但也很难不让人看出背后的政治指向——不是仅仅要他离开白宫,而是希望他彻底退场,永远不能回来。 大部分人都不会反对对国会骚乱的追责,川普在那个问题上确实有他该承担的部分。 但那之后的一些行为,尤其是社交平台的全面封号,就明显越界了。不是制度行为,而是平台联动的“私权围剿”。性质已经不是“政治对手”,而是“信息敌人”。你不能发声,也不能被看见,彻底被删掉。 这些动作在形式上没有错,在程序上也都站得住,但它们给全社会埋下了一个共识:原来政治失败可以延伸为法律责任,原来下台之后还可以继续打。 川普学得很快。这套东西不是他发明的,但他掌握得比谁都快,也用得更彻底。作为学生,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民主党挖了个坑想埋他,他转身就把这套操作变成武器,现在反过来用在他们身上。 所以现在是魔盒被川普整个掀翻。但那道原本还可控的缝隙,是被2016年之后的民主党亲手撬成了无法回头的裂口,尽管后来他们有所收敛,但一切已经开始,没法收场了。 在另一个国家,韩国,已经走过数次这样完整的路程。那是一个选举制度完备、媒体自由健全的国家。但每一任总统几乎都在下台后被追究。审判、入狱、自杀、彻底消失,成为政权更替的一部分。所有人都完成了程序,但没人完成共存。 韩国的根本问题,不是清算情绪,而是制度本身没有为失败者留下生存机制。总统权力高度集中,没有连任压力,党政不分、司法容易被动员。制度只保证胜者能执政,但不保证输的人还能活得安全。于是,权力成为一次性的赌注,赢了什么都能做,输了什么都保不住。 而美国,似乎正在上演一个相似的剧本。尽管美韩在总统任期、政党制度上存在差异,但那种“赢家清算输家”的残酷逻辑,却在美国找到了惊人的回响与群众基础。 只是今天它呈现的是另一种形式: 川普让总统权力通过行政命令扩大、通过社交媒体绕过制度、通过清算叙事绑架支持者。媒体开始带节奏,司法开始选边站,支持者开始习惯把政治失败等同于“必须坐牢”。 如果这样的逻辑成立,那美国也会变成另一个版本的韩国:法律不再是中立的裁决工具,而是胜者手中的清算机器。选举还在,但只是一个合法上台的通道,失去了交替与宽容的本意。卸任不再意味着“你可以回归平民”,而是“你要为前任承担清算”。 到那个时候,民主制度还在,选票还在,新闻也还在。但一切只剩下形式,实际运作的是另一套“赢者独占、输者消失”的逻辑。 最讽刺的是,就在这样的过程里,许多人还在用“自由世界”的名义批评别的国家没有民主。却没有意识到:民主不是投票制度,不是三权分立的教科书图解,而是你输了之后,依然可以活着说话,不必担心谁来收拾你的一生。 这个底线一旦被打破,社会共识的崩溃不会以爆炸的方式出现。它不会昭告天下地瓦解,而是像今天这样,一点一点,从一副AI合成的图片开始。 这一切看着像是新媒体战术,像是社交话题,像是一场流量风暴。但其实是底层规则的重写。等你意识到规则变了,那就已经没有规则了。 川普不是意外,而是一种从未出现过的变量。 ps:川普每天制造的新闻让所有人都有点跟不上节奏了,目不暇接,话题不断,写不过来。世界从未这么有意思过。
#川普
#政治清算
#美国政治
#民主制度
#社交媒体治国
分享
评论 0
0
BBC News 中文-BBC News 中文
2个月前
一文看清台湾“朝小野大”下的大罢免潮——是蓝绿恶斗还是民主实现?
这场运动已从公民社会蔓延至政党层级,成为席卷全台湾的政治风暴,预估大罢免将耗费超过5亿新台币,投票结果牵动朝野权力消长,可能改写国会席次版图。
#台湾政治
#罢免潮
#蓝绿恶斗
#民主制度
分享
评论 0
0
川和 koi iok !👊🇺🇸🔥 🇺🇦境外爱❤️习❤️🇨🇳势力
2个月前
民主制度现在处于颓势的原因在于我们用选票选出来的领导人的质量不如世袭培养的独裁王😂 那你撕裂社会矛盾激化地对抗费劲选出来一个废物不是纯小丑吗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一个优秀的独裁者只是个例,独裁帝国的衰败往往在几代人的继承之间,没有任何保险 当然这也许是我们看不到的后事了
#民主制度
#独裁
#领导人
#世袭
#社会矛盾
#选票
#帝国衰败
分享
评论 0
0
铁手
2个月前
美国目前发生的一切,让人无限唏嘘。每一步的发展,相信很多中国人都预测到了。我们的史书无数次记录帝国的黄昏,王朝的更替。美国最像清末的百日维新。不同的是,川普即是光绪又是慈禧。马斯克妥妥的谭嗣同了。人类政治活动,确有规律可循的。民主制度也没能例外。二百年的王朝周期率,准的可怕。
川普与马斯克公开决裂,互怼引发市场震荡· 284 条信息
#美国
#帝国的黄昏
#王朝更替
#清末
#百日维新
#川普
#马斯克
#民主制度
#王朝周期率
分享
评论 0
0
李强
2个月前
关于 #中国民主化 的前景,首先我们要明确重要的一点。之所以认为中国必须民主化,不是因为某个外国实现了民主化,不是因为美国、不是因为英国、不是因为日本实现了民主化,所以中国要跟着民主化,而是因为民主化是中国发展的内在要求。 换句话说,即便一些已经实现民主化的国家出现了摇摆,(这是非常有可能的,因为人类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民主历史最多只有两百多年,年轻的制度仍然需要不断打磨),也并不能动摇中国人民追求民主的决心和信心。 这是中国人从三千五百年的历史中切身总结出的惨痛教训。中国人从来不缺建设的能力,但每隔短则几十年长则两百多年必然要经历的大起落,让我们认识到,如果没有民主法治自由,如果没有由人民决定自己的命运,所有的繁华昌盛最终只是一场空。
#中国民主化
#民主制度
#发展前景
#内在要求
分享
评论 0
0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2个月前
5月22日 习近平向罗马尼亚新当选总统达恩致贺电,习近平指出,罗马尼亚是世界上第三个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49年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和中国建交,但该共产政权终因齐奥塞斯库的个人崇拜和民族主义而走向毁灭。1989年革命后,齐总书记夫妇被审判后处决。 随后国名改为罗马尼亚,并推行民主制度。
#习近平
#罗马尼亚
#贺电
#外交关系
#历史回顾
#民主制度
分享
评论 0
0
戈壁東guppydong
2个月前
2020年我就截圖揭露《紐約時報中文網》一週四天讚頌中共,另外兩天罵美國,還有一天罵川普。 直到今天《紐約時報中文網》除了罵川普,就是為中共做宣傳! 看看這些標題,比中共國內任何一張報紙都高調讚頌中共! 這就是美國被中共滲透和掌控的真實現狀! 言論自由和民主制度被利用成顛覆美國的工具,這種狀態如果沒有立法阻止,就是美國和這個世界不斷淪陷的根源!
#媒体批评
#中美关系
#言论自由
#中共宣传
#民主制度
分享
评论 0
0
Vic Wong 黄维克
3个月前
感觉美国人也要“跳忠字舞”了 你没看错!今天,美国农业部居然在首都大楼上挂出了川普的巨幅画像(见图),图片和文字都来自于英国独立报。 美国历来避免展示活人的巨幅画像,就是为了防止个人崇拜,强调制度大于个人,捍卫民主精神。 “忠字舞”是中国文革时期个人崇拜达到顶峰时的产物,当年全国人民每天都要跳的一种政治表态舞蹈。
#川普
#个人崇拜
#美国政治
#民主制度
#文革
#忠字舞
分享
评论 0
0
高伐林
3个月前
转贴:马斯克百日维新的教训:科技也许可以加速政府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但无法用二进制代码替代政策制定的人文考量;企业家效率至上主义能优化流程,却解不开公平与正义的多目标优化方程。这场政治素人的冒险,成为解剖科技与权力关系的样本,证明再天才的工程师,也设计不出民主制度的完美算法。(天笑)
#马斯克
#科技创新
#数字化转型
#政府服务
#政策制定
#企业家
#效率至上
#公平与正义
#政治素人
#科技与权力
#民主制度
分享
评论 0
0
WL🇬🇧🇺🇦
3个月前
被川普马斯克支持的德国选择党被德国宪法正式定为极右翼党。这意味着今后该党将不会有机会出来竞选。德国的特殊情况,德国的宪法起到了阻止可能的极端左或右对民主体制的破坏。目前被宪法列入的有德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帝国党。德国好样的!👍👍👍
#川普
#马斯克
#德国选择党
#德国宪法
#极右翼党
#民主制度
#德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帝国党
分享
评论 0
0
猫神
3个月前
【猫神漫谈:🇺🇸宪政危机,问题出在哪儿呢?】:现在看来,美国总统的权力之大,已超出三权分立的设计初衷。百年来,先贤们设计的三权制衡体系,也许足以约束君子,却难以防范小人。而人性本恶,一旦选出坏蛋总统,权力失去约束,便如毒种入土,迟早开出一朵罂粟花。一个不按牌理出牌,没有道德底线的总统,民主制度就千疮百孔 总统掌握绝对的组阁大权,可随意任免内阁成员,而无需国会批准。 这种权力结构,使得本应独立运作的政府部长,荣华富贵系于总统一言,必然变得仰人鼻息,唯命是从 如同帝制时代的内廷太监,他们不再为国家负责,也不需要讨好选民,而只需侍奉“天子”就可升官发财,逐渐沦为家奴附庸。 更甚者,总统在外交与经济政策上的权力,几近独断专行。 一旦总统决策脱轨,即使后果严重,制度也难以及时制衡,完全是把家国天下系于总统一人 司法独立同样是形同虚设。 虽有宪法保障法院独立,但法官任命由总统推荐,同样很难脱离政党痕迹,所以法官完全靠个人职业操守,只能相对保持公正,并没有制度约束、保证 而司法部长与FBI局长等关键岗位,却由总统任命,并隶属于行政系统。若总统试图以公权私用,甚至是破坏宪法,这些部门首长不可能成为捍卫宪法的最后防线,甚至完全有可能成为总统打击政敌、封锁言论的工具 军队理论上忠于国家,但国防部和军方将领直接听命于总统,实际上和内阁成员没有两样,在一个政治趋于奉迎、良知被边缘化的体制中,指望军方将领出来反对总统,捍卫宪法,其实也是镜花水月,不容易心想事成 从制度运行角度看,国会是三足鼎立,总统虽无立法与司法权,但其在行政、军事、外交、任命、赦免等方面的集中授权,如果所在党派又在国会和最高法院占多数,总统甚至可以操控国会和法院,间接实现对三权的全面操控。 这种高度集权的政治结构,让美国总统几乎与习近平的权力无二,已使其成为一个事实上的“准皇帝”。 哪怕是从总统的个人待遇上,也是极其荒谬:美国总统虽然实行年薪制,每年40万美元,看起来一点都不多,但总统的消费却毫无节制,可以天天打高尔夫,每周花费纳税人500万美元,就算是威权如习皇,估计也没有如此穷奢极欲 更危险的是,这一切并非政变所致,不需要背后勾兑,而是通过合法程序、在“民意”的名义下一步步构建起来的。制度外表完好,运转有序,实则监督机制早已空心化,国家被带歪了方向 民主是个好东西,但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在一个礼崩乐坏,道德沦丧的时代,民主急需修正和完善,制度要跟得上时代发展和人性堕落的速度 先贤们过于相信政治家们的道德操守了 它可能选出最好的总统,这是民主政治的伟大之处,但也可能选出最坏的人,当一个不守规则、蔑视法治的总统出现时,民主制度就开始千疮百孔。它不是被境外势力打垮的,而是在热烈的掌声和吹捧中,而一点点瓦解。 贾探春都明白这个道理:“咱们这样的大族人家,若被人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这正是现代民主最危险的悖论:制度允许你出错,选出终结制度的人,并为其开道。 接下来还有三年多,到底会发生什么匪夷所思的事情,猫神无从预测 God bless America.🙏 愿上帝保佑这片伟大的土地,赐福美国和世界人民🙏🙏 🥹
#美国宪政危机
#权力滥用
#三权分立
#总统职权
#民主制度
#政治伦理
分享
评论 0
0
二爷Alex
3个月前
中国近代史上,真正的现代政客,那可能只有宋教仁。他看到了权力过大的总统制之于中国的弊端,力推议会主导的责任内阁制,以及革命党向议会党的转型。今天说起来很平常,不过是总统虚位、内阁由国会多数党组成、部长可被质询、预算由议会审议等等,说白了就是今天英国、加拿大、澳洲等国的制度。他如果不死,也不太可能有袁世凯的称帝,孙大炮的革命。 所以他不但被袁世凯所不容,连孙中山这些党内同志也不容。这些沉醉在共和元勋梦、革命领袖梦的土老帽,和宋教仁之间至少隔着十个黄兴。 英雄救国,功败垂成,时也命也。
#现代政客
#宋教仁
#中国近代史
#责任内阁制
#议会制
#权力制衡
#民主制度
#历史评价
分享
评论 0
0
说真话的徐某人
3个月前
加华川们天天攻击加拿大的民主体制,叫嚣着将加国主权让给另一个国家,他们说他们是大多数,只有这样才能让加拿大再次伟大……可现在,结果已经出来了 我很想知道加拿大local们是怎样看待这些加华川的,身在加拿大的朋友不妨来说说看 当然了,加拿大人友善包容名声在外,我旅途中遇到过的几个加拿大人都非常nice,最终一定会包容这些加华川的。换而言之,在加拿大,挺川的加华川成了少数,成了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的一部分
#加拿大政治
#加华群体
#民主制度
#川普支持者
#加拿大社会
分享
评论 0
0
勃勃OC
3个月前
最稳妥操作: -20%,-30%分别抄底25%和50%仓位,留下25%cash拿利息 等特朗普中期涨回前高时(if any),全部清仓卖出 等特朗普丑闻下台,登上美国最差总统耻辱柱 民主的好处是有舆论监督,比如msnbc最近传奇主持人对特朗普连篇累牍,字字珠玑的鞭笞,和檄文一样在全美人民中引起了极大共鸣 毕竟过街老鼠,是个人都会喊打的 民主的坏处是 老鼠,居然都能当总统 Anyway 大家自己体会,为自己未来4年做好安排吧
#特朗普
#中期选举
#美国政治
#民主制度
#财务策略
分享
评论 0
0
Spring0527
4个月前
#唐高峰:民主宪政追求者,中国民主胜利党创建人 罪名:颠覆国家政权罪 刑期:有期徒刑12年 其2008年出国明白民主制度的优越性 次年组党 2011年在成都主持召开第一届中委会表决通过推翻中共纲领性文件 2022年5月被泸警方拘捕 9月正式批捕 2024年一审重判12年 2024年12月高院维持原判 #良心犯 #一人一推
#唐高峰
#民主宪政
#中国民主胜利党
#颠覆国家政权罪
#民主制度
#成都
#泸警方
#良心犯
#一人一推
分享
评论 0
0
悉尼閑人
4个月前
毛泽东1944年与到访延安的美国代表团讲话: “我党的奋斗目标,就是推翻独裁的反动派,建立美国式的民主制度,使全国人民能享受民主带来的幸福。 毛骗子和土匪党!占山为王祸害中国70多年,罄竹难书!
#毛泽东
#美国代表团
#延安
#民主制度
#独裁反动派
分享
评论 0
0
高伐林
4个月前
川普本身可能不算大问题,但他是未来大问题的先兆。时代变化比他本人更危险。传统的民主制度在顶层决策者和底层选民之间有大量中间层力量,精英通过这些中间层来整合民意,约束民意。可以说这是操纵,但任何民主国家都需要这种操纵。美国政治架构的中间层在渐渐衰落。 请读——
#川普
#民主制度
#美国政治
#民意操纵
#时代变化
分享
评论 0
0
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4个月前
4月7日是台「言论自由日」,赖清德今天出席「郑南榕殉道36周年追思纪念会」。他致词时说,鼓吹让台湾消失的倡议,不是言论自由,更不是利用自由,来消灭自由,似乎对鼓吹武统论的"中配"遭驱离,亦有所指,他也首度谈起党工成为中国被收买的对象,总统强调,当有人配合中国破坏我们的民主制度,政府绝对采取行动!
#言论自由日
#赖清德
#郑南榕
#武统论
#民主制度
#政府行动
分享
评论 0
0
高伐林
4个月前
日前读到一篇网文中引用几位西方名人的妙语,很适合今天的情境—— 马克·吐温(图)说的非常风趣:“爱国者的责任就是盯着总统的袜子——既防止他偷国库,也防止他脚太臭。” 富兰克林的提醒也很生动形象:“当我们停止嘲笑政客时,民主就该换电池了。”
#马克·吐温
#乔治·富兰克林
#西方名言
#爱国主义
#政治讽刺
#民主制度
分享
评论 0
0
Gancheng Wang
4个月前
中国人是不配享有民主制度的 1,为何主张自由、平等的黄兴会屈从于主张独裁的孙中山? 为何崇尚制度的宋教仁会早死于崇尚暴力的孙中山? 2,孙中山去世后,为何资格更老讲究秩序的汪精卫、胡汉民都斗不过精于权术更为凶狠的蒋介石? 3,日本战败后,为何讲民主、自由和宪政的国民党斗不过讲阶级斗争暴力革命的共产党? 4,为什么中共残酷统治七十多年,身为农奴的近十亿农民不造反? 5,为什么今现在时常发生的“献忠事件”只对同样的底层人,不对作恶的统治者? 6,凡此种种,充分证明中国人就是崇尚暴力屈从暴力的民族,你强我屈服你,你弱我欺负你,讲道义和秩序的就会失败。 7,因此,如果中共突然垮台,一定又是一个军阀混战的时代,直至血流成河最后剩下唯一的军阀。然后他还是以暴力统治这个国家,实现又一个暴政轮回。 8,唯一可能突破这个循环的就是物质上靠AI革命摆脱基本需求短缺,精神上靠基督信仰约束贪得无厌。否则,一定没人能挡住恶性循环。 9,由此可见,从孙中山到习近平,并没有谁更恶劣,他们的行为不过是中国传统的常态而已。
#民主制度
#中国历史
#孙中山
#国共斗争
#政治斗争
分享
评论 0
0
勃勃OC
4个月前
新闻也只是新闻而已,不改变特朗普发疯拉美国一起陪葬的决心 当然也无法改变马斯克彻底进入美国政坛,拉着美国民主制度一起去死的 决心。
#特朗普
#马斯克
#美国政坛
#民主制度
#政治新闻
分享
评论 0
0
高伐林
4个月前
川普现象是民主制度的故障还是应激进化?美国是否正见证威权民粹主义对自由民主制度的适应性变异?作者拒绝简单归因于个人魔力,转而剖析结构性病灶:社交媒体时代的注意力经济、司法体系与政治周期的错位、共和党精英的投机性沉默共同构成“川普复辟”的培养基。 请读书评——
#川普现象
#民主制度
#威权民粹主义
#自由民主
#社交媒体
#注意力经济
#司法体系
#政治周期
#共和党
#复辟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