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y
2个月前
基钦周期,我曾多次提及,如👇在2022年5月25日,提前预测2023年第一季度是基钦周期的扩张期(当时 #BTC 2万美金附近,英伟达不到20美金)。如今接近扩张期顶点,转向收缩期,可能需要注意了!⚠️ 我一直相信,市场的节奏是有规律的,就像潮汐——不是一直涨,也不是一直跌。其中一个比较好用的“潮汐表”,大约是4到4.5年一个轮回:前面2-3年是扩张期,后面2年左右是收缩期。扩张期我们可以增加风险资产配置,容错率高,机会大。收缩期增加固收和防守资产配置,容错率低,机会少,需耐心! 2025年4月,基钦周期的经济活动高点其实已经出现了。但有意思的是,股市通常会滞后,因为经济数据拐点出来后,股市还会惯性冲一段,尤其是美国股市那种“有钱任性”的主角戏。现在全球股市(尤其是美股)还在扩张期,不过很明显,我们已经接近末期了。 我自己盯的几个信号,最近越来越感觉像是要收尾: 1️⃣越来越多国家的股市创新高乏力 以前是全球股市你追我赶,现在很多国家股市已经跑不动了,美股独自嗨的感觉特别明显,这其实是末期的典型特征。 2️⃣美股内部的弱指数掉队 标普500和纳指100的头部股票还在撑,但罗素2000这些小盘股指数已经有点气喘吁吁。历史告诉我,一旦内部出现分化,接下来大盘也迟早会掉下来。 3️⃣领先指标大宗期货(比如铜、部分工业原料)不再创新高 这些东西对经济周期特别敏感,比股市先走一步。它们冲不动了,其实是在给股市打提前量的“退潮预警”。 4️⃣时间窗口 我是个爱翻老黄历的老韭菜——上一次最长的基钦扩张是纳指100从 2011年8月涨到 2015年7月,47个月,那真是“九条命的牛市”。标普500那轮也就43个月。 而这轮呢?标普和纳指都已经涨了34个月,超过了平均的33个月。理论上,这之后的涨幅很可能是“虚涨”,也就是说,后面的基钦收缩会把这段涨幅全吃回去。 所以现在我的心态就是——不着急冲最后这几个月的热闹,而是等收缩期来临,等便宜货。 现在的美股,就像一列开了三年多的高铁,已经快到终点站了,虽然还能滑行一段,但速度明显慢了。聪明的做法是站在车门口,准备下车,等下一班列车,而不是在最后几公里还拼命往里挤!加密也可参考!🧐
德潤傳媒
2个月前
ETF:纳斯达克指数历史上的9次暴跌 1971年上市至今,纳斯达克指数经历过9次超过20%的暴跌 最狠的一次直接腰斩再腰斩 最幸运的一次只用了79天就满血复活 经宝子指正,文末有更新把2024年12月这次加进来,算第10次,图片没有更新 9次暴跌速览 最大跌幅出现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 指数从5048点砸到1114点 跌幅78% 恢复时间也最久 足足花了12年⏳ 最短的暴跌是2020年疫情闪崩 32%的跌幅不到3个月就涨回来了 2000年科技股灾 1995年开始的互联网狂热,把纳斯达克市盈率炒到200倍。2000年3月泡沫破裂时 90%的互联网公司根本不盈利。这次暴跌彻底洗牌,活下来的公司都找到了真实盈利模式,直到2015年指数才重回5000点。 最近一次:2022年加息风暴 2021年底美联储开始暴力加息,科技股首当其冲。但这次恢复很快,只用了1年4个月。关键原因是AI革命爆发,企业业绩撑起了市场信心。 活下来的都是真巨头 提示:当前纳斯达克市盈率约40倍(2025年8月2日) 美股巴菲特指标(总市值/GDP):达212%,创历史新高,远超互联网泡沫时期(170%)。 纳斯达克指数市盈率处于近十年70%以上分位(高于长期均值25倍)。 感谢指正,把最新第10次补充在这里: - 峰值:2024年12月16日收盘 20,173.89点 - 谷底:2025年4月8日收盘 15,267.91点 → 回撤幅度:24.32% - 恢复:2025年6月27日收盘 20273.46点(首次突破前高) → 恢复耗时:80天,折算为:0.22年(2025年4月8 日→ 2025年6月27日)
AppSail.dev
2个月前
最近,社保又成了热门话题。 法律早就写明——老板必须给员工缴社保。 过去很多人没交,是因为有个“漏洞”:让员工签一份“自愿放弃社保协议”。 但是,这种协议一直都是无效的。 员工真要去仲裁,一裁一个准,老板照样得补缴,只是大多数人不知道,以为签了就真放弃了。实际上还有很多人应该没有签。 这次司法解释,其实没新规,只是把话挑明了—— 老板,必须交社保,没得商量。 现实呢?对不少小公司来说,这就是实打实的成本上涨。 想象一下,一个小饭店,员工月薪 5000,本来就不高,员工也不可能同意降工资交社保,所以这笔钱只能老板掏。 我不讨论“该不该交”,因为发达国家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这么做的。 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如果不交社保,未来养老金从哪来? 我国养老金分两部分: - 基础养老金:你啥都没交,到龄也能领,大约 200 元。农村或许勉强糊口,城市肯定不够。未来会涨,但涨不了多少。 - 社保养老金:你工作时交,退休后才有得领。 欧洲多数国家和日本连基础养老金都没有,只有苛刻的救济制度——无亲属、无劳动能力、无房无存款才行,类似于中国的低保户五保户。 所以无论是基础养老金还是救济,目标都只有一个:保证你不饿死,想老有所养、体面过日子,必须靠自己交社保。 今天的农村老人,一个月 200 元还能过,是因为他们苦惯了; 30 年后的老人,可是见过繁华世界的,你觉得他们能接受只拿几百块吗? 面对这个庞大的社会问题,各国的共识很简单——提高社保缴费率,让更多人“自己养自己”。 这次变化,夫妻老婆店没啥影响; 大公司本来就交,也无所谓; 最受冲击的,是那些雇着几到十几个人的小老板,尤其餐饮业。 从股市角度看,这有点像一次“供给侧改革”: 减少小店数量,利好上市大公司。 过去赛道里,有人交,有人不交,不交的成本低,反而卷死了守规矩的。 现在统一要求都交,其实也是一种反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