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

税负低不一定是好事情: 如果税负低且公共服务好、财政稳定、社会保障覆盖广而且公平,那么低税负就是优势; 如果税负低但公共服务弱、财政靠隐性手段及或债务维持、再分配不公平,那么低税负就是大问题,会把负担转嫁到企业、个人或未来社会。 中国古代王朝也有低税负传统,但社会却感到负担沉重。 低税负实际上并没有减轻社会负担,反而是国家在逃避责任。国家逃避的责任最终还是要转嫁给社会。 高税负不仅保障国家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和促进更公平的再分配,还间接减轻了社会负担,保障经济可持续繁荣。 人大经济学者吕冰洋比较中美税制结构,不是说美国的税制结构一定合理,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这样做不是没有道理的,中国不这样做并不能证明中国模式就因其独特性而更合理。 中国过度依赖企业纳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则主要依赖居民纳税:表面上看依赖企业纳税有助于减轻居民负担,但是这反而跟居民收入过低有关系;表面上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居民纳税太高,但是这跟社会收入水平高有直接关系。 中国这种低税负传统,并不是什么基于国情客观需求的必然选择,税制结构是可以转变的:减轻企业纳税负担跟提高居民收入表面上看起来很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实际上只是把企业缴纳的税收一定比例变成居民收入增长,那么国家会吃亏吗?国家可以把税收负担逐渐从生产环节转向消费环节,来增加消费端税收。其结果反而是企业总体财政负担减轻,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国家税收大幅提升,然后看起来税负太重,实际上实现了三赢。 如果国家搞低税负又逃避责任,其结果是三输:企业纳税负担过重、普通人收入低、国家总体税收较低。 国家税收收入低就会造成政府转嫁责任、逃避责任的问题,最终就又像古代王朝一样财力不足、疲于应对社会危机:一遇到社会危机就向社会转嫁负担,简而言之,搜刮社会。
AppSail.dev
1个月前
最近,社保又成了热门话题。 法律早就写明——老板必须给员工缴社保。 过去很多人没交,是因为有个“漏洞”:让员工签一份“自愿放弃社保协议”。 但是,这种协议一直都是无效的。 员工真要去仲裁,一裁一个准,老板照样得补缴,只是大多数人不知道,以为签了就真放弃了。实际上还有很多人应该没有签。 这次司法解释,其实没新规,只是把话挑明了—— 老板,必须交社保,没得商量。 现实呢?对不少小公司来说,这就是实打实的成本上涨。 想象一下,一个小饭店,员工月薪 5000,本来就不高,员工也不可能同意降工资交社保,所以这笔钱只能老板掏。 我不讨论“该不该交”,因为发达国家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这么做的。 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如果不交社保,未来养老金从哪来? 我国养老金分两部分: - 基础养老金:你啥都没交,到龄也能领,大约 200 元。农村或许勉强糊口,城市肯定不够。未来会涨,但涨不了多少。 - 社保养老金:你工作时交,退休后才有得领。 欧洲多数国家和日本连基础养老金都没有,只有苛刻的救济制度——无亲属、无劳动能力、无房无存款才行,类似于中国的低保户五保户。 所以无论是基础养老金还是救济,目标都只有一个:保证你不饿死,想老有所养、体面过日子,必须靠自己交社保。 今天的农村老人,一个月 200 元还能过,是因为他们苦惯了; 30 年后的老人,可是见过繁华世界的,你觉得他们能接受只拿几百块吗? 面对这个庞大的社会问题,各国的共识很简单——提高社保缴费率,让更多人“自己养自己”。 这次变化,夫妻老婆店没啥影响; 大公司本来就交,也无所谓; 最受冲击的,是那些雇着几到十几个人的小老板,尤其餐饮业。 从股市角度看,这有点像一次“供给侧改革”: 减少小店数量,利好上市大公司。 过去赛道里,有人交,有人不交,不交的成本低,反而卷死了守规矩的。 现在统一要求都交,其实也是一种反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