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戏剧性分手,马斯克呼吁弹劾川普 毫无疑问,这是当今世界最戏剧性的分手了。好莱坞最出色的编剧,估计都写不出最新的白宫恩怨。 马斯克和特朗普彻底闹掰了,他不仅猛揭特朗普黑料,而且,公开号召弹劾特朗普。 作为超级网络大V,两人的唾沫星子在整个世界互联网上狂飞。 愤怒的特朗普,6月5日连发两推。 第一回合:特朗普出招! 2025年6月5日,在白宫会见德国总理梅尔茨时,特朗普直言,没有马斯克的支持,他也能够拿下宾夕法尼亚州。 第二回合:马斯克出拳! 马斯克听闻后,立刻在 X(原 Twitter)精准反击,直指特朗普“ingratitude(忘恩负义)”,并强调“Without me, Trump would have lost the election, Dems would control the House and the Republicans would be 51-49 in the Senate.” (如果没有我,特朗普就会输掉大选,民主党将控制众议院,共和党将在参议院以51比49的票数获胜。) 这话一出,网络瞬间炸开锅,硝烟味十足。毕竟,民众普遍认为,没有马斯克的金钱相助和政治支持,特朗普绝无可能赢得选举。 第三回合:特朗普砍掉特斯拉补贴! 作为全球最霸道国家的总统,可能是霸道总裁短视频看多了,特离谱总是摆出一幅要过把瘾的样子。动一动小手指发个贴,就是总统的行政令,特朗普动动手指,取消了特斯拉的电动车补贴,手起刀落,导致特斯拉股价暴跌 15%,让马斯克的商业帝国遭受重创。 第四回合:马斯克揭特朗普猛料! 马斯克反手就是一记猛攻——在 X 上爆料特朗普的名字出现在埃普斯坦的性派对名单,瞬间引爆全球舆论风暴,导致特朗普旗下媒体公司股价暴跌 8%,甚至连他的加密货币 $TRUMP 也狂跌 12%。马斯克这一招可谓精准打击,杀伤力拉满! 第五回合:马特全面开战! 马斯克宣布将成立“80% 中间派”新政党,意图彻底改变美国政治版图,直接挑战特朗普的权力结构。 第六回合:特朗普强势反扑! 特朗普在 Truth Social上怒斥马斯克“CRAZY疯了”,并威胁彻底切断他的政府合同,试图用行政手段逼迫马斯克就范。与此同时,特朗普前手下威胁要驱逐出生在南非的马斯克! 第七回合:马斯克放大招,直接呼吁弹劾特朗普! 马斯克更不甘示弱,直接发起弹劾特朗普的呼声,并宣称特朗普曾去过埃普斯坦的岛,让这场硝烟战升级为政治与道德的终极对决。 战局影响:政经动荡,全球震荡!这场冲突不仅可能影响到科技右翼阵营及特朗普的竞选资金,还可能改变美国选举格局,让局势更加扑朔迷离。 更劲爆的是,马斯克宣布SpaceX 将退役“龙”飞船,直接影响国际空间站的运作,令局势更加扑朔迷离。毕竟,中国太空科技已经远超美国、并站在世界最顶峰了! 鹿死谁手?拭目以待!这场世纪大战,谁能笑到最后?是掌控全球科技的马斯克,还是手握行政权力的特朗普?目前来看,两人都不打算认输,这场互撕大战还远远没有结束! 我相信,我们所有人都能预料到这样分道扬镳的结果, 毕竟,两个如此强势的领袖性人物,很难一直走到一起,特朗普不会允许马斯克抢他风头的。但我相信,我们很多人都没想到是这样戏剧性的分手,而且分手得这么快,这么彻底。 什么“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那是万万不可能的,有的是从今往后,冤家对头。 为什么会这样? 有美国媒体就总结了最近四个转折点: 1,涉及削减电动汽车的税收补贴,特朗普主张取消,马斯克很生气。 2,涉及马斯克的白宫任职期限,马斯克可能希望延长,但特朗普拒绝了。 3,涉及马斯克的“星链”卫星系统,特朗普政府取消了相关合同,马斯克很失望。 4,涉及马斯克盟友贾里德·艾萨克曼,特朗普已提名艾萨克曼担任NASA局长,但后来又突然换人,这是在公开打马斯克的脸。 当然,这是从特朗普的角度。从马斯克的角度看,特朗普政府完全是瞎搞,利用他削减各种不必要开支,转头却预算增加更多开支,美国债务根本不可持续,这更是将他当猴在耍。 更何况,他为特朗普鞍前马后,付出惨痛代价,最后却是卸磨杀驴,他能不愤怒? 但愤怒的后果,却是特斯拉股价暴跌——惹恼特朗普的后果,应该也是很严重的。 当然,马斯克也不是善茬,作为世界第一大富豪,作为社交媒体X的大老板,他更不是一盏省油的灯。 一场更精彩的大戏正在展开。我看到,很多美国网友都感慨:手里的爆米花现在都不够吃了。 当然,还有人“献上一计”:泽连斯基你赶紧上,去美国调停特朗普和马斯克…… 兄弟们觉得谁会赢?是两败俱伤?还是握手言和?这场戏码才刚刚开场!
Wang xin
1个月前
狮城之界:在监管与自由之间,新加坡再划一条线 2025年6月6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发布了一项看似技术性的澄清,却在Web3圈内投下了一枚监管震撼弹。根据这份声明,自2025年6月30日起,仅为境外客户提供数字支付代币(DPt)或资本市场产品代币(CMPT)相关服务的数字代币服务提供商(DTSPs),必须申请新加坡牌照,否则必须停止相关活动。 简而言之,新加坡再次清晰地划出了一条界线——而这一次,不再是地铁站台上的黄线,而是加密金融的“监管边界”。 一、这条“界线”划在哪里? MAS的核心信息如下: ✅ 继续受监管: 已在新加坡持牌的服务商(即为新加坡本地客户服务的)业务不变,也可继续为境外客户服务; ⛔ 新增监管: 那些“只服务境外客户”的服务商,如果其服务涉及支付代币(如USDT、USDC)或CMPT(如证券型代币),则需强制持牌; 🟢 无需担忧: 实用型代币(Utility Token)、治理代币(Governance Token)等相关服务商不受此次新规影响。 表面上这是一次“澄清”,实则是MAS以“反洗钱、监管有效性”为名,对“只做境外”的服务模式下了清场令。 二、“资本市场产品代币”是个什么鬼? 这是本次事件的关键词,很多人没搞明白什么叫“Capital Markets Products Tokens”。 根据MAS定义,这类代币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类似证券(如股权、债券); 代表某种资产或投资契约; 在新加坡证券及期货法(SFA)框架下,属于“证券化资产”。 举个例子: 如果你发行一个代表未来现金流分红的token,它可能就落入这个监管范围; 如果你做的是一个基于DAO治理、没有投资回报承诺的实用型token,则不受影响。 也就是说,这是一次对“类证券型代币融资”项目的围剿。 三、为什么要“杀鸡”给谁看? 监管逻辑其实很清楚: 1. “影子银行”式运营不可接受。 有些服务商明明以新加坡为注册地,却只做海外客户,试图“吃监管红利”却不承担监管责任。 2. 防洗钱风险极高。 支付类和证券类token的跨境流动,本身容易被用作非法资金通道。MAS难以监控境外行为,只能“一刀切”。 3. 提高金融声誉门槛。 新加坡希望在Web3世界里保持“可信金融中心”的地位,而不是“监管套利者的天堂”。 这条线,划给了整个Web3世界看:你想借狮城名义做全球生意,必须真诚纳管。 四、事件影响几何? ✅ DeFi原生项目、纯DAO治理项目基本不受影响。 🟡 CeFi项目、发证券型代币、发行可交易收益代币的项目要非常小心。 ❌ 纯面向海外客户的灰色代币服务商,基本被请出游戏。 更深一层,这是一次对“互联网资本市场(ICM)”概念的侧面回应。 当前火热的 ICM 叙事主张“绕过VC、直接上链发行”,但一旦涉及投资属性(即CMPT),MAS这条界线就会起作用。 五、狮城之界,不止于一城 这不是第一次,新加坡在加密世界画线。 2022年,MAS禁止加密广告面向公众; 2023年,限制散户高杠杆衍生品; 2024年,对稳定币推出法案并强制储备披露; 2025年,如今再对“仅服务境外客户”开刀。 从“开放港口”到“高质量筛选器”,新加坡不断微调姿态:不是关上大门,而是只欢迎真正有长期价值和治理能力的项目留下来。 这正是它的“狮城气质”:边界清晰、规则优先,但你若足够诚实、合规,它会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 六、写在最后:《狮城之界》 地铁黄线之外,是自由与危险并存的站台边缘;监管红线之外,是创业者和投机者共舞的链上荒野。 新加坡,这个被誉为“东南亚链都”的城市,用一次次“澄清”,划出它对Web3未来的想象—— 不迎合炒作,不纵容模糊。 而是用一条条规则线,维护一座城市的长期信誉。
韩连潮
1个月前
【对马斯克与川普撕裂的反思】川普和马斯克正式开撕,这局面很多人早已预料,但没想到来得如此之快。两人都拥有巨大的自我(ego),又都极爱出风头、作秀,所以出现眼下这般境况,着实不令人意外。可以肯定的是,这场内斗必将给共和党带来难以愈合的内伤,甚至撕裂其基本盘。马斯克昨天发推征求民意,探讨组建第三党的可能性,正是这一趋势的明证。这不禁让人想起九十年代罗斯·佩罗(Ross Perot)参选总统,拿下了近20%的选票,其追随者后来建立了茶党——尽管茶党之后一蹶不振,但川普的崛起却与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认为,追随马斯克的人恐怕不会太多。尽管马斯克对美国的问题看得非常准确,尤其是在潜在的财政危机上,而且他在此问题上的立场始终如一。然而,马斯克的问题在于他高估了自己,却低估了华盛顿政客圈和特殊利益集团的盘根错节。更要命的是,他在政府中的商业利益未能彻底撇清,这使得人们很容易将他对政策的争论,也解读为是为了私利。 共和党的大部分人可能更注重短期效益,看不到国家的长远利益,更不擅长寻找根本解决方案。因此,他们倾向于相信川普的说辞,跟其走的人会占多数。 我昨天发推支持马斯克时,并不知道两人已闹崩。我主要是从政策层面支持他,我的立场和观点也是一贯的:“大而美”的法案中充斥着给予利益集团的各种小恩小惠,置国家财政于不顾,这无疑是让美国错失了一次真正实现“再次伟大”的机会。 当然,我并不知道马斯克批评该法案的真正动机是什么,是否真如川普所说,因为电动车福利被取消。或许两者兼有吧。但在这个问题上,我更倾向于相信马斯克。 值得一提的是,石油天然气利益集团在华盛顿实力巨大,“大而美”法案并未削减对它们的补贴。我个人并不认为需要用政策来扶持电动汽车产业,但同样不认为石油业理所当然地享受补贴——它们已经赚得盆满钵满,难道还嫌不够? 我曾提出修改并简化税法,取消所有特殊利益集团的特殊待遇。政府的职能不应该是扶持某个产业而打压另一个,或偏袒某个群体而歧视另一个。这绝非政府应有的功能。 许多人对华盛顿的这场政治真人秀幸灾乐祸,巴不得看到美国内斗不已,这样他们就可以趁机侵蚀美国利益、破坏国际秩序。我真心希望马斯克和特朗普两人都不要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政策之争完全可以通过坐下来讨论解决——当然,我也知道这可能只是一厢情愿。 有人曾将这两人捧为神明,但眼下他们之间的互撕,却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世上没有神人,也没有什么“最伟大、最英明的领袖”;是人就不会完美,就会有诸多的认知和性格上的缺陷。正因如此,我们需要健全的制度来防止和减少因执政者判断失误而对国家和人民造成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