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政策

纽约时报:美投资者专家讽川普是"经济文盲" 终将由美消费者埋单 Our President Is Economically Illiterate 链接: ... well-economics.html The New York Times  2025/08/04. 美国总统川普拥有宾州华顿商学院学历,但从他执意祭出的关税看来,川普根本漠视最没争议的基本经济学原则。前美国「汽车沙皇」直言川普是个「经济文盲」,通用汽车(GM)和福特(Ford)强烈反对川普2.0关税,其来有自。 曾在欧巴马政府时代督导通用和克莱斯勒重整的拉特纳(Steven Rattner)5日撰文指出,经济学家一再告诉川普,关税本质上就是一种销售税,终将由美国消费大众埋单,但他还是一意孤行。 关税 川普2.0关税实施以来,美国整体通膨率仅小幅攀升,但许多进口产品的价格已经节节上扬。进口货占比甚高的项目,例如家具和家用耐久设备,6月价格上涨1.3%,涨幅是逾三年来最大;休闲产品与车辆涨幅0.9%,是去年2月来最大。 关税可能也已导致就业成长减缓。上周五宣布的美国非农就业成长远比预期弱,以致过去三个月合计只创造10.6万个工作,远低于近几年的平均水准。川普的反应是?开除劳工部劳动统计局(BLS)局长。 贸易逆差 川普的无知也远超过「关税即一种税」的范畴。他相信,贸易逆差等同于把钱「输」给其他国家。殊不知「输」钱是,钱包里少了比方说100美元;但花100美元买中国大陆制的耳机,不表示钞票飞了。 再者,川普加征关税也毫无逻辑可言。不然,对贫穷的老挝重课40%的关税是何道理?关税订得再高,能强迫本就没什么财力的国家向美国扩大采购吗? 川普笃信关税,似乎源自于1980年代,当时日本车泛滥成灾,重创美国本土汽车制造商。然而,同一批汽车制造商,例如福特和通用,如今反对川普关税的声浪最高亢。最新一季财报显示,这些汽车公司今年盈余可能因川普关税而损失10亿至40亿美元。 利率政策 川普对经济的无知也展现在其他方面,可能造成更严重后果。近来最夸张的例子,便是严厉抨击联准会(Fed)的政策,并辱骂Fed主席鲍尔。 川普坚称,美国利率水准太高,应降至与欧洲一样低;目前欧洲利率2%,美国则是4.5%。但在川普夸耀美国经济「世界最强」的同时,他也下意识道出美国利率维持在高档的一大理由:强健的经济需要高利率来抑制通膨。 通货膨胀 然而,川普似乎不懂通膨。他一再宣称美国「没有通膨」,但事实上,美国6月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年增幅为2.6%,仍稍稍高于Fed的2%目标,或许正在加速上扬。 利率居高不下的另一理由,是美国背负庞大的预算赤字,从川普1.0延伸至川普2.0的减税措施,使赤字更加恶化。川普的「大而美」减税与支出法案,据估计将使未来十年美国赤字平添3.4兆美元。 一旦明年鲍尔Fed主席任期届满,川普又钦点某个不负责任的人选坐上这个经济要职,可能轻易把金融市场乃至于整个经济搞得天翻地覆。川普1.0曾试图任命几位显然不够格的Fed理事,连共和党众多议员都无法接受,以致这些提名人知难而退。 供需关系 川普显然也缺乏经济学最基本的「供需」观念。他宣称要降低油价,同时鼓励能源业「钻油吧,宝贝,钻吧」,殊不知油价下跌势必削弱业者钻油意愿。事实上,美国营运中的钻油平台总数已随油价疲软而持续减少。 同理,川普虽承认关税会造成进口车涨价,但他认为美国民众会买国产车以避免关税。实际情况是,一旦进口车价上扬,国内厂商便能恣意调涨价格,他们通常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关税政策和逻辑谬误】我实行X不关注政策有段时间了,但今天偶然在手机上看到X推送一个回复,批评我对川普关税政策的批评。其中称连左媒现在都承认川普关税是对的(言下之意你的批评错了)。我因过去的法律训练和听多了国会辩论,成了逻辑死磕派。这是一个常见的逻辑谬误(fallacy),需要提醒一下。 这个谬误叫做“诉诸权威”(argumentum ad verecundiam),指在论证中,不是依靠证据或推理,而仅凭借某个人或机构的权威、身份、地位或名声来支持自己的论点。记得好像是在张学良的传记中看到,蒋夫人为了说服张信基督教,抬出了历史上很多聪明人都信此教来证明信奉基督教为正确选择。 与之相关的逻辑谬误有诉诸大众,诉诸传统、诉诸无知(认为某个主张是真的,因为它没有被证明是假的;反之亦然)、人身攻击(Argumentum ad hominem)。人身攻击也常见。这让我想到多年前,老左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对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经济学家史蒂夫·汉克(Steve Hanke)的攻击;克鲁格曼和汉克之间的核心分歧在于他们对经济学,特别是对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的根本看法不同。 克氏认为通胀由总需求、财政刺激和供给侧冲击等造成主张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保守派汉克认为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因素。 而在两人的辩论中,克氏攻击汉克为“卖狗皮膏药者”(snake-oil salesman),因为汉克是工程师转行的,在地理与环境工程系任职,而不是经济学系,企图以此来削弱汉的观点。后来克氏居然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奖,这让我更轻视诺经济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