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逻辑谬误
关注
Morris
1周前
国际地缘政治中,有三个最常见的逻辑错误,大家一定都听过。第一个呢就是落后就要挨打。第二个呢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第三个呢是真理在大炮的射程范围之内。这三句话全部都是错的,在逻辑上呢都不成立。 第一个,落后就要挨打,这好像是我们的历史经验,是我们痛苦的集体回忆。但这不是事实,也不符合逻辑。第一呢,落后不必然导致挨打,不然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中大多数都是小国,那么多的弱国怎么活呢?你说对吧?第二呢,落后他只是打不赢,打不赢与必然挨打它是两回事儿,落后野蛮才必然挨打。 第二条,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这句话常常被用在地缘政治上,频率很高,特别是大俄和乌克兰的战争,很多人替大家辩论的时候就用到了这句话,但它的逻辑是不完整的这句话要成立,其实是有一个默认的前提,就是这个挞必须要在自己家的房子里,他就是床,你家的床岂容外人酣睡呢?这个逻辑就正确了,法律保护私人领地不受侵犯,不然隔壁家的床,小区里各个邻居家的床,谁可以睡,谁不可以睡,都是由你说了算。那你是不是太霸道了呢?大家都要是以这句话来管别人家的床,那不是全乱套了吗? 第三条,真理在大炮的射程范围之内。这句话你要改成输赢在大炮的射程范围之内,它就成立了。输赢与真理是两回事,输赢赢也不代表真相。反正不管你大炮怎么打,真理都不会变。因为无论你大炮怎么轰,一加一都等于二吧,他绝不可能大炮一轰就等于了。就就算科学家承认,那也只能说大炮能让科学家屈服,而不能让真理屈服。而且正因为一加一等于二,它是不会变的。用数学的方式才能用大炮轨迹计算,算出大炮的射程和准度。 落后就要挨打,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真理在大炮的射程范围之内。这三句话其实背后是同一种思维,就是从警思维,就是认为暴力决定一切。潜台词呢就是别和我谈文明,别和我谈逻辑,别跟我讨论规则,我只相信实力,所有的规则都是有实力的人制定,这种思维其实才是最可怕的,这种思维也最束缚人,它会导致人脱离文明世界、贸易世界、契约世界,最终回到你死我活、尔虞我诈的动物世界。
#地缘政治
#逻辑谬误
#丛林法则
#实力主义
#反思
分享
评论 0
0
Morris
3周前
中国人最常犯的六个逻辑谬误来源:第一个逻辑谬误是对立思维。中国人喜欢把世界一分为二,所有的东西要两面去看,要么好要么坏,要么善要么恶,要么高要么低,所有的关系都变成了一正一反,所以经常会斗争斗争斗争,内卷内卷内卷。第二个逻辑谬误是诉诸情感。中国的社会是高度人情化的社会,所以呢我们会诉诸情感,诉诸道德,我们会诉诸立场。第三个逻辑谬误是诉诸权威。中国人特别爱权威,凡是先看看有没有权威说话,权威说话了我再说,权威有观点了我就去复核,然后权威有命令了我就去执行,这样最安全。他也相信权威,更有实力,更专业,自己也可以不用思考。所以动不动就说某个名人说过什么什么话,某个专家是什么什么观点,某个权威是什么什么态度,这就是诉诸权威,他自己不思考。第四个逻辑谬误是诉诸人身。你经常会发现在互联网上的吵架或者争论,很多人一开始吵,他马上就会回避问题的本身,马上就会对个人发出攻击。比方说他会质疑,你的立场在哪一边?你到底代表谁?你有什么资格说这个话?你的学历够不够?你的专业不是这个专业,你有什么权利说?他会把问题本身抛开,全部转移到个人的一系列背景上面去。比如你在谈论一个经济政策的时候,对方马上一句你连大学都没考上,你有什么资格说这个话呢?第五个逻辑谬误是类比不当。中文特别喜欢用类比,比如说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把梅花香自苦寒去类比。学习需要苦读,但是呢你没有发现其实春天花开得更多,夏天花开得更盛。花开的多少跟学习的苦读还是乐读,其实没有必然关系。再比如说我们喜欢把家比喻成国家,国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组织,它没有相似性。我们也常常说天下乌鸦一般黑,所有的商人都是坏的,都是奸商。用乌鸦去类比商人,两者没有关系。第六个逻辑谬误是以偏概全。你看隔壁可能某某某大学都没读,现在还不是增加几个亿啊,一大批的北大清华都在他那边打工。所以读书比不读书要有用。你看楼上那个大爷,80岁了还在抽烟,还要大块的吃肉,身体多好,说明抽烟其实不影响健康,吃肉也不影响高血压。你看他们都在用典型的的个例来变成普遍的规律,都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谬误。
#逻辑谬误
#中国人思维
#诉诸情感
#诉诸权威
#以偏概全
分享
评论 0
0
韩连潮
3个月前
【关税政策和逻辑谬误】我实行X不关注政策有段时间了,但今天偶然在手机上看到X推送一个回复,批评我对川普关税政策的批评。其中称连左媒现在都承认川普关税是对的(言下之意你的批评错了)。我因过去的法律训练和听多了国会辩论,成了逻辑死磕派。这是一个常见的逻辑谬误(fallacy),需要提醒一下。 这个谬误叫做“诉诸权威”(argumentum ad verecundiam),指在论证中,不是依靠证据或推理,而仅凭借某个人或机构的权威、身份、地位或名声来支持自己的论点。记得好像是在张学良的传记中看到,蒋夫人为了说服张信基督教,抬出了历史上很多聪明人都信此教来证明信奉基督教为正确选择。 与之相关的逻辑谬误有诉诸大众,诉诸传统、诉诸无知(认为某个主张是真的,因为它没有被证明是假的;反之亦然)、人身攻击(Argumentum ad hominem)。人身攻击也常见。这让我想到多年前,老左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对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经济学家史蒂夫·汉克(Steve Hanke)的攻击;克鲁格曼和汉克之间的核心分歧在于他们对经济学,特别是对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的根本看法不同。 克氏认为通胀由总需求、财政刺激和供给侧冲击等造成主张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保守派汉克认为通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因素。 而在两人的辩论中,克氏攻击汉克为“卖狗皮膏药者”(snake-oil salesman),因为汉克是工程师转行的,在地理与环境工程系任职,而不是经济学系,企图以此来削弱汉的观点。后来克氏居然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奖,这让我更轻视诺经济奖。
关税战落幕:美国失势,中国崛起?· 671 条信息
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对话僵持,影响加剧· 575 条信息
#关税政策
#逻辑谬误
#诉诸权威
#保罗·克鲁格曼
#史蒂夫·汉克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