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Hu Ping胡平
关注
统计数据
310
文章
0
粉丝
0
获赞
69
阅读
热门文章
1
TechFlow 深潮 发布的文章:近期教育领域的变化引发了广泛讨论,我认为教育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
145
32
Hu Ping胡平
2个月前
川普百日執政:常識革命帶來深刻變革! 關稅戰結果首現:中國出口訂單急劇下滑!【嘉賓】北京之春名譽總編 胡平 先生 【主持】#高潔【焦點解讀】04/30/2025
#川普百日执政
#常识革命
#深刻变革
#关税战
#中国出口
#订单下滑
#北京之春
#胡平
#高洁
#焦点解读
#2025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2个月前
林昭(1932年1月23日—1968年4月29日)牺牲57周年感言: 当年活着的人,现在都死了; 当年死了的人,现在还活着。
#林昭牺牲57周年
#历史反思
#生命赞歌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2个月前
ZT:中國共產黨體制的局限性——習近平政權的課題與未來展望(译稿) 日本經濟研究中心 中國研究室 編者按:習近平連任的第三任期,打破了江、胡時期的中共內部政治規則,全面放棄了鄧小平開創的經濟改革開放國策,放棄和停止發展任何民生經濟,大批任用低學歷官員進行鎮壓、維穩和政治迫害,在國際關係上露出獠牙四處樹敵,特別是主動充當美國為首的西方民主國家頭號公敵,並大肆干預別國選舉和政治,廣泛進行跨國鎮壓、綁架、暗殺,不顧一切對外宣傳共產制度這一先代中共領導人都嗤之以鼻的所謂優越性,在世界上打造了無腦、低能、反智、蠻橫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大國形象和奇葩的思維、話語方式。為了給飽受習近平政權荼毒的中國人進行腦迴路修復,適當拓深腦溝回,我們特別翻譯了以嚴謹、專精、不懈著稱的眾多日本學者合力著就的學術報告摘要,希望讀者能夠從中獲得某些啟發。 📷 <內容摘要> 日本經濟研究中心自1999年度起,受日本經濟新聞社委託,持續推進中國研究項目。本報告書為2024年度中國研究項目的成果,主題為「中國共產黨體制的限界(局限)——習近平政權的課題與未來展望」。 進入異常的第三任期,即所謂「新時代」的習近平政權,面臨國內經濟低迷以及因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引發的美中對立再度加劇等嚴峻問題。政策決策出現遲緩和應對不足的情況越來越明顯,社會混亂程度也較以往更加嚴重。這不僅是習近平個人強權統治的影響,也是共產黨一黨專政體制本身弊病日益突出的表現。在這樣的問題意識下,本年度的研究將從多個角度分析習近平政權所面臨的課題及未來的發展前景。 <各章概要> 序章 混亂加劇的中國經濟與政策遲滯 ——強權政治的弊害,缺乏機動性與有效性 湯淺健司(日本經濟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兼中國研究室室長) 2024年,中國經濟自夏季至秋季,增長速度明顯放緩,超出預期。主要原因是房地產不景氣導致內需低迷長期化。直到9月,當局才開始著手正式的景氣刺激對策,一度引發外界對政府提出的「5%左右增長率」目標能否達成的懷疑。當局在刺激經濟方面動作遲緩,源於經濟政策主導權已從政府轉移至共產黨。當前經濟運作幾乎無法在習近平總書記(國家主席)下令之前推動具體措施,機動性大幅下降。 政府無法對習近平的施政失誤提出批評,導致政策偏向等待指示的臨時應對,存在高度風險。若經濟低迷持續,失業率居高不下及就業不安可能進一步引發社會動盪。事實上,2024年中國多地爆發暴力事件,社會問題日益嚴重。外資企業因投資環境惡化而趨於觀望或縮減對華投資,形成惡性循環,進一步拖累中國經濟。 第1章 中國政治體制與長期經濟發展的局限 ——領導人更替也無法解決 劉德強(京都大學經濟學研究科教授) 中國的政治體制,自毛澤東時代的極權體制,經由改革開放後逐步過渡到權威主義體制,在改革開放政策推動下,實現了快速的經濟增長。然而,隨著習近平政權的出現,中國再次倒退回極權主義式的政治體制。在當前體制下,由共產黨統一掌控政治、經濟與社會各個領域,導致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功能——例如私有財產保護、法治保障——無法有效發揮。隨之而來的是,曾經支撐經濟增長的有利條件正在逐步喪失。結果,中國經濟今後長期低迷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不僅是個別領導人的問題,而是源於共產黨體制本身的結構性特徵。只要一黨專政持續存在,真正的市場經濟和法治社會就無法建立。 第2章 川普政府建立與美中經濟關係 ——中國對外經濟政策趨向與發展中國家接近 大橋英夫(專修大學經濟學部教授)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對美出口迅速增長,從而引發了美中之間激烈的貿易摩擦。在川普和拜登政權時期,雙方相互施加制裁和報復措施,對抗關係也延伸至安全保障領域。美國一方面採取「脫鉤」(decoupling)和「去風險」(de-risking)措施,限制對華經濟往來,中國則一方面啟動報復,同時推動相關立法,將報復措施制度化。由於美國加徵關稅和加強監管,中國對美出口出現減少趨勢。然而,這並未必導致美國國內生產大幅增加,而是形成了從第三國繞道進口的格局。同時,中國經由第三國對美出口的路徑,以及中國的對外投資重要性也在上升。川普政權2.0有可能再次透過關稅施壓與中國談判。中國則一方面高舉自由貿易和反對保護主義的大旗,另一方面加強了在全球治理中的參與,並以「一帶一路」倡議為基礎,積極向全球南方國家靠攏。 第3章 IT與創業熱潮的消退 ——民營企業受壓,人才加速外流 山田周平(櫻美林大學大學院特任教授) 曾經象徵中國近年經濟發展的IT(信息技術)與創業熱潮,正在迅速降溫。隨著房地產市場低迷拖累整體經濟增速,加上習近平領導層過度強調國家安全,對民營企業的打壓也日益加劇,導致互聯網巨頭的業績停滯,創業投資亦大幅萎縮。隨著IT和創業驅動的創新活力減弱,民營企業的生命力也隨之下降,「國進民退」的趨勢逐漸明顯。失望於中國惡化的營商環境,越來越多高端人才開始尋求赴日本等海外發展的機會,人才外流問題逐步浮現。 另一方面,在新能源汽車和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在中共與政府支持下,中國企業依然在全球市場展現出強勁存在感。日本政府和產業界需要一方面持續關注中國創新所帶來的商機與風險,另一方面思考如何有效利用流向海外的中國人才,以及如何應對這一變化。 第4章 「中國風險」對企業行動的影響 ——定量分析不確定性,左右投資決策 張紅詠(獨立行政法人經濟產業研究所 高級研究員) 近年來,外界對所謂「中國風險」的關注不斷升高,但針對中國政治體制的風險、經濟政策前景的不確定性及地緣政治風險等問題,仍以定性討論居多。本文通過文本數據、統計資料及自主調查,對這些政治經濟風險及不確定性進行了定量分析。研究顯示,反映中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指數(EPU)以及地緣政治風險指數(GPR)均呈上升趨勢。中國政治領導層對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與地緣政治風險的認知與警惕,以及領導層間的政策分歧,對中國上市企業的設備投資產生了負面影響。對日本企業而言,中國生產成本上升、釣魚島(尖閣諸島)問題引發的中日爭端、美中貿易摩擦與地緣政治風險等衝擊,在短期與長期內都帶來重大影響。企業的受影響程度與應對方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利潤率、對中國貿易與投資的依賴度等自身特性。 第5章 持續惡化的房地產不景氣及潛在金融風險 福本智之(大阪經濟大學經濟學部教授) 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不景氣趨勢已經長期化。2024年全國住宅銷售面積已經降至2021年的不到六成。政府一方面試圖通過延長大型開發商的債務償還期限來避免破產,另一方面也透過下調住房貸款利率等刺激需求,但距離徹底解決問題仍有很大差距。由於對開發商財務狀況的不安,連剛需層也對預售購房猶豫不決。若要真正穩定房地產市場,需要通過處理和重組開發商,推動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這同時也需要中央政府發揮領導作用並注入一定資金。此外,還必須清理包括未交付房屋在內的大量住宅庫存。如果對策遲緩,經濟增長將進一步下滑。雖然目前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僅為1.6%,整體金融系統尚未陷入危機,但大量依靠債務展期勉強維持的開發商,以及無法自力償還貸款的融資平台,正在不斷積累金融體系的脆弱性。 第6章 社會保障體制改革及其挑戰 ——克服消費低迷,縮小社會差距至關重要 馬欣欣(法政大學經濟學部教授) 近年來,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2021年正式進入「高齡社會」。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整體國民尚未實現充分富裕的階段,便迎來了高齡化。如何建立一個能夠覆蓋全體國民、並提供充分保障水準的社會保障體系,成為中國政府面臨的重大課題之一。中國自計劃經濟時代起,農村戶籍居民與城市戶籍居民在社會保障上就存在差距。進入市場經濟時期後,社會保障體制進行了改革,表面上實現了「全民保險」,但農村與城市之間,以及公務員與普通勞動者之間,仍存在明顯的保障差距。農村戶籍居民領取的基本養老金金額普遍低於最低生活標準,城市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養老金替代率也在下降。社會保障水準偏低,是導致國內消費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不提高保障水平,政府推動的經濟增長模式轉型——從投資驅動轉向消費驅動、擴大內需——將難以實現。 第7章 中國的勞動市場與失業問題 ——青年就業困難對社會的影響 箱崎大(獨立行政法人日本貿易振興機構 調查部 主任調查員) 自2010年代以來,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持續減少,雖然總體失業率尚未明顯上升,但年輕群體的失業率卻呈現上升趨勢。受重視教育的文化傳統、「一胎化政策」使得一名子女需承擔兩位父母老年扶養責任,以及經濟發展等因素影響,中國社會對子女教育的投資持續升溫,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超過60%。年輕人強烈傾向於追求白領職位,即使政府推行「中考分流」,大學生人數依然持續增加。國有企業招聘門檻進一步提高,IT、互聯網、遊戲等熱門行業的招聘需求減少,年輕人難以獲得積累經驗和提升技能的機會。青年失業問題被認為將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造成重大損失。 第8章 國有企業改革的進展與挑戰 ——「主導力量」角色異變與強化 甲斐成章(關西大學經濟學部教授) 自1990年代末期開始,中國對國有企業實施了「戰略性重組」,即推進大企業公司化、小企業民營化,聚焦於戰略性領域重組,改善資產負債表,並進行裁員整頓,這一系列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國有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盈利能力。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方針,大多在推動這一系列改革的江澤民政權時期確立。儘管如此,「戰略性重組」的成效仍然有限。2008年金融危機(雷曼風暴)後,國有企業的盈利能力急劇下降,財務狀況惡化。原本應由國家資本控制的戰略性領域投資比重下降,非戰略性領域反而成為國家資本投資的主要方向。 進入習近平時代後,「公有制主導」的解釋、「兩個毫不動搖」的方針,以及國家資本對重要領域的控制政策得以延續。同時,國有企業被賦予了承擔國家戰略與國家安全職能的角色。混合所有制改革,與胡錦濤時代後期一樣,逐漸淡出政策選項。 第9章 中國糧食安全政策的現實 ——通過「黨的領導」保障糧食生產利益 百崎賢之(農林水產省 農林水產政策研究所 主任研究員) 中國糧食安全政策的基本方針,是在人口大國的背景下確保「糧食自給」。在20世紀末以前,政策以全品類糧食自給為目標;但習近平政權初期,方針轉向主食(大米、小麥)全面自給,其他品類則適度依賴進口。2023年底頒布的《糧食安全保障法》將這一方針法制化,同時宣傳國民食物豐裕的成就,意圖進一步強化黨的統治權威。 另一方面,進入第三個任期後,儘管人口減少將使主食供需趨於緩和,習近平政權仍以國家安全為最高優先,針對外部不確定因素,重新強調增產玉米、大豆等飼料作物與食用油作物,以降低進口依賴。同時,提出「大食物觀」,呼籲應對食品多樣化與品質安全需求。但在地方政府層面,依然以糧食生產穩定與耕地保護優先。 為推進「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強國建設」,共產黨提出,通過「從消費地補償生產地」的機制,來支撐「收益低」的糧食生產,保障生產地區政府財政與農民收入。在鄉村振興方面,強調堅持土地「集體所有制」,促進集體經濟發展,推動城鄉融合,縮小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然而,在經濟前景不明的情況下,推動以富裕地區加重負擔為前提的「改革」可能面臨諸多挑戰。 链接:
#中國共產黨
#習近平政權
#經濟改革開放
#政治壓迫
#國際關係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2个月前
这篇报道很有趣——ZT:教宗方濟各逝世︱教廷官網列台灣的英文名為「China」 台灣網民:「顯然台灣人就是中國人」
#教宗方濟各
#逝世
#教廷官网
#台湾
#英文名称
#China
#台湾网民
#中台关系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2个月前
一方面,我们可以说,历史没有假设,因为人类行为不可能像物理现象那样重复;另一方面我们又可以说,没有假设就没有历史,没有假设就没有历史的反思与研究,就没有历史的叙述和评判,就没有吸取经验教训,就没有进步。同样的,人生没有假设。可是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不是常常在假设吗?我们不是常常在想,假设我当时不是这样做而是那样做那么会如何如何吗?
#历史反思
#人类行为
#假设与人生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2个月前
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提出,人口在无所妨碍的情况下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由此必将引出人口爆炸、人满为患一系列严重的危机;大家都深以为然、深感忧虑。马尔萨斯提出要控制生育,得到不小的呼应。然而从现在的情况看,人口并不是一个劲儿地按几何级数增长。 现在有不少人自愿不生育,富裕国家普遍出现人口负增长。那是否意味着冥冥中自有定数,人口多了,无需任何强制,人类就自然会自愿降低增长呢?于是又有人担心,照这样下去,人类岂不会自愿灭绝? 不过我想,我们也不必担心人类真的会自愿灭绝,一旦人口降低到某一 程度,无需强制无需奖励,人类又会自愿提高增长了。
#人口增长
#马尔萨斯理论
#人口负增长
#控制生育
#人口爆炸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2个月前
ZT: 亚裔中产娃从藤校退学 他写给2025届新生的信触目惊心... 留学全知道 近日,Reddit教育板上一封名为《致2025届毕业生的信——来自一位常春藤辍学生》的邮件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 有一位美籍日裔的学生帖主,靠着优秀成绩拿到不少精英大学录取,最后选择去普林斯顿,普大还给了他全额奖学金。 他满怀期待去入学,结果,第一学期就因患上严重抑郁症入院,最后决定从普大退学。 后来帖主转入家附近的社区大学重新开启新生活。他将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写成了一封《致2025届毕业生的信——来自一位常春藤辍学生》的信,借此希望能让后来的学弟妹们重视择校问题。 帖主在藤校就读的一学期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他如此毅然决然离开梦校? 在藤校就读一学期,我都经历了什么? 这封帖子内容如下: 发帖人来自南加州的一个普通亚裔家庭,高中毕业时,他凭借无可挑剔的成绩单——全A、4.7的GPA、1580的SAT、36分的ACT、优秀毕业生代表致辞,如愿拿到了梦校普林斯顿大学的录取。他以为自己终于站上了巅峰,却在入学后迎来滑铁卢。 进了普林斯顿后,沉重的课业负担让他喘不过气,他感觉“教授上课就像在用另一种语言讲话”。曾经他擅长的一切都变得陌生、困难。 与此同时,周围的同学个个都是天之骄子,聪明、有见识、极具竞争力。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配得上这所学校。 他的心理状态开始崩溃。焦虑、抑郁、失眠、社交障碍接踵而至。 他发现自己在课堂上坐立难安,与人交往变得异常困难。学业压力、文化和圈层的隔阂、再加上一段失败的恋情、以及东亚孩子对家人报喜不报忧的习惯,导致他在学校寸步难行。 他开始害怕打开任何和学校有关的邮件、害怕看到教授名字。最后,他住进了医院,和父母商议决定退学。 在信中他说:这个决定对亚裔家庭意味着「放弃未来」,但他已经不想再做那个为了赢得老师和父母认可、不断讨好他人的孩子。 真正的勇敢不是硬撑,而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停下来,为自己而活。 他写信给2025届的高中生,诚恳地劝告他们: 不要为了名校的光环而牺牲自己的幸福。名校并不适合所有人,有时候它带来的不是成功,而是一场慢性崩溃。 如果可以重来一次,我绝不会再选普林斯顿。我会选择一个让我安心、让我有归属感、有人愿意真正了解我的地方。 如今,这位帖主在家附近的一所社区大学重启生活,一边读书、一边接受心理治疗,花时间疗愈、认识真正的自己。 (博主回复网友,更新自己的现状:一边在社区大学就读、一边接受心理治疗) 网友们的评价还是持积极、正面的态度。有高中生感谢博主的信件,让自己在择校这个关键时期理智思考。 就连向来重视孩子教育、对名校持有执念的华人家长们也没有judge这位博主。要么讲述了自己孩子当年被藤校拒绝后内心的庆幸——因为不用担心孩子混不下来了。 要么就是积极看待这段经历对人生产生的正面影响。 还有人现身说法自己当年面临相似的困境,最后也是选择退学。然后反思自己重视名校背后的真正动力其实是虚荣居多。 也有一些网友好奇:为啥他不选择休学,等恢复好了再继续就读?毕竟能被那么好的学校录取不容易啊。 作者本人给出了回复: “确实考虑过休学而不是退学,但最终,我实在无法想象自己还能留在普林斯顿。” 可见作者的心理状态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即便休学也无法改变他对学校的排斥和痛苦,最终决定彻底离开。 藤校、精英大学的录取和学历,不仅仅是一张纸,更是对一个人曾经多年的求学经历、学术能力、才艺能力全方位的肯定。 大家好奇,为什么这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尤其是亚裔学生,在顶尖高校难以「混」下去? 亚裔学生在精英大学的艰难生存 这位博主不是第一个对普林斯顿大学产生排斥感的亚裔学生。去年,一位名叫Quon Howery的韩裔学生就在youtube上控诉了自己在普大的痛苦生活。 (这段控诉视频已经被作者删除) “我在普林斯顿已经待了2年半了,我很确信这里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是有问题的,这就不是什么好地方。” “并不是因为课很难,也不是因为压力,而是这里的气氛在很多不同因素的作用下,变得非常窒息且有毒 。” “看到和听到的很多事都让我对这里的人失去信任 。我见证过大一的朋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见过好人变坏 ...... ” 提到自己在普林斯顿的生活,这位曾经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年轻人,用「精疲力竭」「苦不堪言」等词,他告诫大家:“学校排名真的不重要,精神健康比任何一个名校学历重要得多;访校的体验也未必准确,接待人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 四年前的Ivy Day,Quon Howery录过一期开offer的视频。与他得知自己被普林斯顿录取时的喜出望外相比,如今的心境可谓天差地别。 而与选择退学和在社交平台痛诉相比,有些学生就没这么「好运」了。他们选择了极端方式与名校割裂。 2022年5月13日, 21岁的华裔大三学生Jazz Chang的遗体在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内被发现。 Jazz 主修计算机专业,多次荣获校内外奖项,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他曾获得Gilman高额奖学金,成绩优异且科研能力出众。 作为普林斯顿 “精英计划” 成员,他积极参与跨学科研究项目,并多次担任国际交流活动的代表。 除了学术上表现卓越外,他还积极参与各类社团活动,兴趣广泛,热衷于跑步、武术和极限运动。 校方虽未公布具体死因,但Jazz Chang在生前曾多次前往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 2023年4月28日,普林斯顿大学华裔学生Kevin Chang则在住所离世,年仅19岁。 Kevin主修生物与工程,在高中时因文理兼优小有名气。不仅出版过绘本、科研成果斐然,高中时期,他还参与水生真菌研究获得多项奖项,毕业时获得特级优等生荣誉。 他选择普林斯顿后,凭借出色的学术成绩和科研能力迅速成为导师关注的明星学生,其论文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获奖。 尽管校方在讣告中未公开具体死因,但校方社交媒体和其父亲均提及 Kevin长期受到抑郁症的困扰。 这些年,我们时不时就能听到精英大学学生自杀的新闻传出,给人一种现在的好学生很「脆皮」的感觉。 有一位网友以自己熟悉的杜克大学为例,分析了为什么有学生与精英大学格格不入。 精英大学的学生之所以压力大,不仅仅是因为学业本身的难度,更是因为: 这些被录取的学生一直以来都是“完美表现”,缺乏面对失败和挑战的经验; 一些学生内在的心理韧性(grit)不足,却突然就让自己身处一个高度竞争和高预期的环境,不知如何应对; 以及外界(如家长、学校)对他们有极高期待,却很少关注他们的情绪承受力。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高校也要承受“保留率”(学生是否会退学、休学)和“毕业率”的压力。如果一个学生在就读期间崩溃、甚至自杀,这对学生本人和学校来说都是损失。所以,学校希望招到那些能在困难时期坚持下去的学生。 但从学生个人角度来说,这些能被名校录取的好学生,过去多年都在为上一所顶尖大学的目标刻苦学习,但实现目标后的“奖励”是为期四年充满挑战的学术工作。 如果一个孩子在高中毕业时就已精疲力竭,那么可以想象,在那样一个聚集了无数“别人家孩子”的大学里,他未来的四年将有多么痛苦。 执着于名校的学生和父母会陷入一个误区:如果你只是在追求big name,那么一开始的动机就错了。因为对光环的渴望,不足以成为前进的动力。 孩子进入名校,家长职责未完 有报告显示:一些顶尖大学的学生自杀率确实高于普通高校。 例如,根据统计,麻省理工学院(MIT)在2005至2015年间的学生自杀率为每10万人中18.5人,显著高于全美平均水平。哈佛大学在同期自杀率约为每10万人中11.8人,同样高于普通高校的水平。 此外,《全国大学健康评估调查》(National College Health Assessment Survey)显示,亚裔美国大学生比白人学生更容易产生自杀念头,尝试自杀的比例也更高。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数据显示,自杀是亚裔美国青少年(15至24岁)中的主要死因之一,而这个年龄段正好涵盖了大学生群体。 为什么亚裔孩子更「脆皮」? 首先,与亚裔特有的文化背景与家庭教育有关。 很多亚裔家庭习惯把书读好当作头等大事,从小就被要求拼命学习。孩子们习惯了死记硬背、按部就班。 而当他们走进那些鼓励独立思考、敢于挑战权威的精英大学后,突然发现“课本外”的生活完全不同:老师期待的是讨论和质疑,而同学们也更注重展示个人特色。 这种转变会让许多亚裔学生刚开始手足无措。 其次,对亚裔学生刻板印象的“双刃剑”。 亚裔学生是外人眼中的“模范少数族裔”,这个标签听起来光鲜,可实际上它把亚裔学生禁锢在一个单一的框架里:学霸、不爱运动、不善社交。 这样的刻板印象既抬高了学业要求,又忽略了他们在其他领域的闪光点。结果,不仅外界对他们有固定期待,他们自己也很难跳出这个框架,想要展示自己更多面貌时总会觉得力不从心。 最后,从小到大家长和社会的高期待无形中给亚裔学生施加了更多压力。 到精英大学后,这种竞争氛围不减反增,学业、社交、各种奖学金和实习机会的争夺,让亚裔学生常常感到自己随时可能“失足”。 长时间的紧绷状态不仅容易让人焦虑,还可能影响到他们想要尝试新事物、交新朋友的勇气,从而在大学产生社交困难和压力,难以在第一时间恰当地融入新圈子中。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近年来亚裔学生从精英大学休学、退学、甚至做出极端选择的新闻被多次曝出。 但除上述原因之外,我认为亚裔学生在新环境崩溃、做出极端选择还与亚洲父母确实低估了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有莫大关联。 就像这封信下面点赞第一的评论说的:再聪明的学生,如果没有学会“在需要时主动寻求帮助”的能力,也很难在大学中取得成功。而这恰恰是我们东亚孩子和父母之间缺失的功课。 在知乎上,有人提问自己得了抑郁症,父母不相信也不理解该怎么办? 下面网友们的回帖看的人心疼: 有人被父母贴上矫情、懒惰的标签; 有人抑郁严重到轻生服药去洗胃的程度,父母还是责骂他“装疯卖傻”; 要么就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成天太闲了总瞎想,应该多找点事情去做。 父母不理解、不相信子女患有心理疾病,一方面与自己本身缺乏相关教育和知识有关。但更多是因为「孩子抑郁」扯下了父母教养的「遮羞布」,这是多数父母不愿意面对的。 因此,对孩子抱有高期待、高要求的东亚父母,若想真正帮助孩子不仅“活下来”,更“活得精彩”,需要跨越两个关键障碍: 第一,放下「孩子进了名校,父母的任务就完成了」的念头。 进入一所顶尖大学只是新开始,而不是终点。从那一刻起,才真正考验父母是否成熟、亲子关系是否健康。 父母不能只是扮演「出资者」的角色,而应积极鼓励孩子与自己分享大学中遭遇的挑战,尤其是心理压力与情绪困境。 在孩子迈入象牙塔的同时,也要给予他们持续的情感支持与理解,而不是将所有问题归因于“你已经这么优秀了,不该有困难”“你怎么这么脆弱”。 第二,及早弱化对「地位至上、成就导向」的执念,避免毒文化深植。 在「Never Enough: When Achievement Culture Becomes Toxic—And What We Can Do About It」一书中,作者指出:许多 “好学生” 和 “高效员工” 容易陷入 “地位焦虑” 的深渊,其根源往往可追溯到童年。 大脑会通过多巴胺、血清素、催产素和内啡肽来奖励我们在社会中的上升,而当“地位感”下降时,则释放皮质醇等压力激素,产生焦虑与恐惧。 这使得孩子对学术成就、职业完美、工作效率形成依赖,甚至“上瘾”。而这往往源于父母从小对他们“有意无意”的强化——“你要更好”“你不能失败”“优秀才值得被爱”。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虽然看上去光鲜亮丽、但内心早已伤痕累累,不知何时就倒下。
#常春藤辍学
#亚裔学生
#留学生活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2个月前
罗马教皇方济各于梵蒂冈去世。谁将成为下一任教皇?罗马的教皇按规定是不能自己指定接班人的。事实上,只有等老教皇去世后,确立新教皇的事才提上日程。其办法是,老教皇去世后,普世教会根据全球有资格参加选举的枢机主教(就是红衣主教)名单,先选出合适的候选人,一般是12名。然后,这1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枢机主教们(规定必须在80岁以下)再召开关门会议,商议和票决出新教皇。按规定,需要得到至少三分之二和外加一的票数才能当选。如果一次投票无人当选就再投票,再投票。如果在30次投票后还没有人获得足够票数,就以得票最多者当选。 教皇产生的制度是靠无记名投票,但是它算不上民主。因为这套制度不但只赋予100多位枢机主教以选举和被选举权,而且整个过程是封闭的。 说来有趣的是,教皇产生的制度虽然算不上民主的,但是在历史上,它曾经为民主制的产生起到过特殊的积极作用。因为在过去,最制度化的权力交接是世袭制。可是,教皇却无法世袭。因为教皇是独身,没有子嗣。这就逼出了票决制。古希腊也采用票决,但古希腊的民主是直接民主,人民投票主要是针对问题作决定,不是选举最高权力。教皇的产生是最早采用无记名投票的。这在历史有它的积极作用。
#罗马教皇
#教皇选举
#梵蒂冈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2个月前
“中国冲击”给美国上了一课,但特朗普搞错了本质问题
#中国冲击
#美国
#特朗普
#本质问题
#中美关系
#经济影响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2个月前
4月15日是胡耀邦逝世36周年。胡耀邦最主要的的功绩是:勇敢地平反冤假错案,组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组织理论务虚会,推动思想解放运动,保护民主墙,反对逮捕异议 人士,保护大学生竞选运动,保护党内一大批自由派知识分子,反对压制人道主义与异化的讨论,抵制“清除精神污染运动”,支持政治改革讨论,抵制“反资产阶 级自由化”。 胡耀邦在1979年6月全国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的一段讲话,对取缔民主墙和逮捕魏京生等人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胡耀邦说:“我始终支持任何人在社会主义 制度下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希望大家都在宪法的保护下享有最大的自由。尽管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以及在这次人大会议上,不少同志点名也好或不点名也好,批评 我背着中央,支持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所谓民主化运动,助长无政府主义,但我仍要保持我自己的看法。”“我奉劝同志们不要抓人来斗,更不要抓人来关。” 众所周知,胡耀邦是以“反自由化不力”的罪名被迫辞职的。平心而论,这个“罪名”倒不冤枉。身为专制政权的最高领导人之一,胡耀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拒绝实行政治迫害,坚持对不同政见和民主运动的容忍。 同样的,我们赞扬赵紫阳,纪念赵紫阳。赵紫阳早在四川主政时就大胆改革,出任总理后就把四川经验推向全国。赵紫阳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实际组织者和领导者,为 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私有化以及加入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基础。赵紫阳在接任总书记后,努力把反自由化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并重新开启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政治环 境。最重要的是,在八九民运期间,赵紫阳坚持对话,坚持用民主和法制的方式解决问题,坚决反对用武力镇压和平抗议的民众。为了坚持这一道义立场,赵紫阳被 软禁16年,威武不屈,至死不渝。 容忍不同政见,反对暴力镇压和平抗议,虽然它只是体现了最基本的人道人性和最起码的道德良知,但那就是对专制暴政的釜底抽薪,那就意味着整个国家开始走上和平的民主的正确轨道。 共产专制是一套庞大而复杂的国家机器,可是要使这台机器能够正常运转,就必须要不断地实行政治迫害,就必须要不断地实行以言治罪。一旦它停止了政治迫害, 停止了以言治罪,这台庞大的专制机器就瘫痪了,停顿了,就死掉了。共产专制从不吃素,它必须天天喝人血吃人肉才能活下去,一旦它不喝人血不吃人肉了,它马 上就渴死了饿死了。 先前不少人在谈到中国和苏联东欧等国改革之异同的时候总是说,苏联和东欧是先政治改革后经济改革,中国则是先经济改革后政治改革,苏联和东欧是激进,中国 是渐进。其实这种说法根本不得要领。中国与苏联东欧改革的真正区别仅在于一点:当民众发表不同政见时,你抓人还是不抓人?面对着一波一波的和平的民主运 动,你到底是镇压还是不镇压,杀人还是不杀人? 胡适有句名言:“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胡适说:“有时候我竟觉得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其实,容忍和自由本来就是一回事,是同一 件事物的两面。只不过自由是对自己而言,容忍是对他人而言。诚如殷海光所说:“同是容忍,无权无势的人易,有权有势的人难。” 民主国家的掌权者,由于其权力受到有效的制衡,想不容忍也难,故而其容忍尚不足为奇。因此,容忍的重要性尤其体现在那些其权力不受制衡的掌权者身上:能够 不容忍而却肯容忍才最难能可贵。专制制度是怎样转化为自由民主的?从掌权者的角度,那就是从容忍不同政见开始的。 东欧和蒙古等共产国家是怎么转型的?就是面对大规模的群众和平抗议,当局一改过去武力镇压的立场,转而和抗议者和平对话。一旦当局承认了人民和平表达的权 利,民主转型马上就开始了。 所有共产国家的宪法,都明文规定一切权力来自人民,都规定了各级权力——包括最高权力——必须选举产生。共产制度下的选举之所以是假的,就是因为没有言论 自由,就是因为禁止发表不同政见;只要有了言论自由,只要有了发表不同政见的自由,选举马上就变成真的了。这也就意味着,在共产制度下,人民一旦有了真正 的言论自由,也就同时有了真正的民主。我们可以把民主与专制的区别简化为“数人头”与“砍人头”的区别。一个国家,只要它不再用砍人头的办法解决政治上的 不同意见,它就不能不采用数人头的办法。这就是说它必然会转而实行民主。 正是在这一个关键问题上,胡耀邦、赵紫阳展现了他们的伟大。这就是胡耀邦、赵紫阳的精神所在。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纪念胡耀邦、赵紫阳。
#胡耀邦
#思想解放
#政治改革
#民主墙
#反对压制
#自由派知识分子
#人道主义
#精神污染
#资产阶级自由化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2个月前
ZT:美國指控中國間諜海外異見人士案學者免於入獄 (美聯社) 紐約(AP) - 一名華裔美國學者被判間諜中國異見人士,週一被美國法官免除監禁。 美國巡迴法官Denny Chin宣判,王书君被判服刑和三年監護釋放。王书君自被捕當日起一直獲得保釋。 76歲的王书君去年夏天被判有罪,罪名包括密謀擔任非法外國代理人。 聯邦檢察官形容此案的故事類似間諜小說,是華盛頓認為專制政府針對海外批評者的「跨國鎮壓」行動的一部分。中國政府表示,"惡意捏造所謂「跨國鎮壓」的說法 "是對中國政府的誹謗。 在中國出生的美國公民,王书君在他的家鄉是一位歷史教授。1990年代,他一度成為哥倫比亞大學的客座研究員,後來移民美國,並在紐約市寫書和共同創辦一個民主團體。 檢察官將王书君的倡議描繪成一個門面,為他在真誠的活動人士中贏得了可信度,使他得以收集有關香港民主抗議者、台灣獨立支持者、維吾爾和西藏活動人士及其他人士的情報。 根據檢察官和審判證據,他將這些情報以電子郵件的形式轉達給中國的主要情報機構--國家安全部,稱之為 「日記」。這些訊息涉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期間計劃的示威活動、1989年北京天安門廣場抗議和血腥鎮壓的週年紀念活動等。 根據檢察官和證據,王书君還在中國之旅中與外交部官員會面。 日記 "中提到的一位活動人士和學者夏明(Ming Xia)在一封信中告訴法庭,他因此改變了自己的日常生活習慣。另一位活動人士杨锦霞(Anna Yeung-Cheung)寫道,王书君的 「背叛不僅破壞了個人關係,打破了我們的集體信任,還加劇了將華裔和亞裔美國人描繪成潛在間諜的有害刻板印象」。 「日記 」中的另一位人物--曾在中國監獄服刑多年的學者和異見人士王軍濤(Juntao Wang)表示,他知道王书君與中國共產黨的關係,但仍然讚賞他在民主運動中的工作。 "他寫信給法院說:「從中國傳統政治文化和當代中國政治的角度來看,他的雙重身份是一種普遍且可以理解的現象。他說,一些真正的民主支持者也會與中國官員交易以獲得一些利益,因此他要求對王书君簡短判刑。 王书君在接受訪問時告訴 FBI 探員,他的通報只是公開的花邊新聞。 在他被定罪後接受紐約時報雜誌訪問時,他有時稱日記是他的嗜好,並說他不知道他在中國的聯絡人為安全機構工作。根據該雜誌的報導,在其他時候,他承認與中國官員分享資訊,並表示他只是試圖向共產黨政府推廣民主。 王书君的律師Zachary Margulis-Ohnuma稱Chin法官的判決是 「明智的」。 "Margulis-Ohnuma還指出,王书君有多種健康問題。 Margulis-Ohnuma在法庭文件中表示,此案描述的不是一個放浪形骸的間諜,而是 「一個年老的民主活動人士--孤獨、渴求關注、渴望取悅、總是樂於參與--偶爾向中國政府提供大多數無用的資訊,並在他變得更年老、更殘疾、更孤獨時撒謊」。 链接: 📷
#美国
#中国
#间谍
#异见人士
#法庭判决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2个月前
被控带头发动内乱 韩国前总统尹锡悦周一出庭应审
尹锡悦内乱案:二度被捕,审判僵局!· 147 条信息
#韩国
#前总统
#尹锡悦
#发动内乱
#审判
#法律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忘了毛时代没有美国的中国有多穷了吗?忘了邓小平1979年说的跟着美国的国家都富了这句话了吗?
#毛时代
#中国经济
#美国影响
#邓小平
#1979年
#中美关系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中共的回应来了——外交部:美国的倒行逆施终将失败 新华社北京4月10日电(记者成欣、袁睿)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美方出于一己之私,将关税作为实施极限施压、谋取私利的武器,严重侵犯各国正当权益,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秩序稳定,这是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与整个世界作对。 林剑指出,采取必要反制措施反对美国霸凌行径,既是为了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也是为了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维护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国的倒行逆施不得人心,终将以失败告终。 林剑强调,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中方不愿打,但也不怕打。我们绝不会坐视中国人民的正当权益被剥夺,绝不会坐视国际经贸规则和多边贸易体制被破坏。如果美方执意打关税战、贸易战,中方必将奉陪到底。美方将自身利益凌驾于国际社会公利,以牺牲全世界各国的正当利益服务美国的霸权利益,必然遭到国际社会更加强烈的反对。
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墨西哥和加拿大征收高额关税事件· 494 条信息
特朗普关税风暴:多国受冲击,铜价暴涨创新高· 1007 条信息
#外交政策
#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关税
#经济制裁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希望之声》美財長爆料:川普引蛇出洞,中共落入陷阱!90天豁免盟友美股全線暴漲!【嘉賓】北京之春榮譽主編 #胡平 資深調查記者 時事評論員 #藍述【主持】#高潔【焦點解讀】2025年4月9日
#美财长
#川普
#中共
#美股
#北京之春
#胡平
#资深调查记者
#时事评论员
#蓝述
#主持
#高洁
#焦点解读
#中美关系
#经济新闻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九年前,政治素人川普胜选。我写到:这次大选反映出美国的很多问题,其中主要的一个就是贫富分化的问题。实际上,这次美国的贫富分化,很大程度上和经济全球化有关,和中国有关。虽说中美之间的经济交往和贸易对两国的经济都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但是在一国之内,不同群体的收益情况却很不相同。因为有大量的美国公司到中国投资,在中国建厂,由于中国的劳动力非常便宜,这样美国的资本家就能降低成本,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变得越来越富。与此同时,因为工作机会大量地流入中国,很多美国人就失了业,生活水平下降,变得越来越穷。十几、二十年下来,贫富之间的差距自然就很惊人了。要美国的资本家把工厂迁回美国谈何容易。且不说资本是自由的,政府不大管得住,就算厂子迁回本土了,那固然有助于提高就业率,但也会增加生产成本,这就有可能降低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到头来对老板对劳工都不利。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我们发现,偏偏是中国那样的专制政府,能充分利用低人权优势,造成更高的竞争力。好资本主义反倒比不过坏资本主义。 川普胜选造成震撼。它并没有解答问题,但是提出了问题。 我又写到: 在《川普震撼提出了什么问题》一文里,我写道:“这次大选反映出美国的很多问题,其中主要的一个就是贫富分化的问题。实际上,这次美国的贫富分化,很大程度上和经济全球化有关,和中国有关。”“我们发现,偏偏是中国那样的专制政府,能充分利用低人权优势,造成更高的竞争力。好资本主义反倒比不过坏资本主义。” 6年前,清华大学教授秦晖讲过一个“昂纳克寓言”。秦晖说:假如当年的昂纳克,也就是最后一位正式的东德领导人,成功地把东德的民主化镇压下去,柏林墙也还有,东德的老百姓也还是没有民主、没有自由、没有人权,但是昂纳克跑到巴黎逛了一通红磨坊,跑到美国逛了一通拉斯维加斯,忽然觉得花花世界很好,他也不想搞什么共产主义了,他就开始搞开放,就是要跟西德搞经济一体化。西德的资本可以过来,然后东德生产的商品可以过去,而且可以用无产阶级专政来创造全世界任何民主国家不可能提供的那种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比如说你看中那块土地,我就给你抢过来,你想赶走谁,我就给你赶走谁,比如说工人不准讨价还价,农民也不准讨价还价,国家财产想给谁就给谁,老百姓的财产想抢过来就抢过来,官商勾结什么的都可以做。 如果昂纳克政府真是实行这一套,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很简单,西德的工厂就会一窝蜂地跑到东德来,然后把整个东德变成一片血汗工厂,然后生产出大量的廉价商品去覆盖西德的市场,那样一来,西德的工业就垮掉了。当然在东德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就像我们现在在中国看到的,环境污染、血汗工厂、贫富差距、腐败,都会很厉害。但是假定东德人能接受,又假定西德也玩这个游戏,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呢?秦晖认为,最后结果是,西德现在的这套社会制度将会完全崩溃。首先工会垮掉了,福利瓦解了,整个100多年来建立的所谓文明资本主义制度将荡然无存。 面对这种困局,西德只有三个选择,一个是西德人搞自己的柏林墙,把东德的商品挡住不让进来,搞贸易保护主义,或者你把自己的投资管住,我的资本不许出去,你的商品不让进来。现在的西方就在这样搞,贸易保护主义越搞越厉害。但你这样做,在道义上就要付出很大代价,因为这套自由贸易制度本来是你自己倡导的,你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二,如果你不修柏林墙,你就要把你自己的条件降低到东德水平,否则你就不能跟它竞争,福利和自由都要大大往下降,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向东德看齐。如果西德真的做到这点,老实说你也就被东德统一了,因为从社会制度上讲你已经向它学习了。 第三,西德在现行的体制上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不管是自由还是福利的减少都会引起剧烈的社会动荡。不要说别的,看一下现在的希腊,福利减一点,马上就有人上街,而且闹得天翻地覆,更不用说引进东德的制度。如果你硬要这样干,西德就会发生社会动乱,那东德甚至不是完全没有可能采取军事手段统一西德。 当然,昂纳克寓言只是寓言。昂纳克寓言并没有在德国发生。可是,昂纳克寓言在全球范围内并不是寓言,昂纳克寓言在世界范围内正在上演。其实,昂纳克寓言就算在德国发生了,后果也未必有那么严重——毕竟,东德很小,人口很少,只有1600万,而西德的人口有4600万,东德的人口还不到西德的三分之一。可是,世界范围内上演的昂纳克寓言就不一样了。中国的人口有13亿,而所有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包括欧盟(把脱欧的英国也算上)、日本,还有韩国,加起来才只有10亿。中国能吸收多少发达国家的资本?一旦中国成了血汗工厂,那会对自由世界的经济、并进而对自由世界的政治乃至整个秩序造成何等的冲击?这些都不再是寓言,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已经是现实。 我们知道,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之一是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两百年前由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的。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如果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并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那么到头来,交易双方都可以增进自己的利益。然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理论前提之上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间则不能流动。在李嘉图的时代,国与国的自由贸易只限于产品。在当时,资本和私人企业是不会移动的,是留在本国的。今天的经济全球化,却是在产品自由流动之外,还加上了资本和私人企业的自由流动。人员的流动也增加了,不过人员的流动总有各种障碍,因而总是缓慢的、有限的;而资本的流动则易如反掌,十分快捷。既然比较优势理论赖以成立的理论前提发生了重大改变,因此,原先从比较优势理论推出的结论也就不一定还成立了。 不错,中美之间的经济交往与贸易给两国的经济都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但是在一国之内,不同群体的收益情况却可以很不相同。在美国,跨国资本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失去工作的劳工则是相对的乃至绝对的受害者;在中国,最大受益者是政府。另外,两国的受益情况也不等同,总的来说,中国受益要比美国大。这就印证了昂纳克寓言。
#美国大选
#贫富分化
#经济全球化
#中美关系
#特朗普
#国际贸易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北京之春---中共的「猴籠理論」/薛偉
#北京之春
#中共
#猴籠理論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我在中国看到了世界未来的样子 托马斯·弗里德曼 2025年4月3日 前几天在上海,我面临一个选择:去看哪个明日世界?是去上海迪士尼乐园看那个美国设计的假明日世界呢,还是去真正的明日世界?后者是由中国的科技巨头华为打造的巨型研发中心,面积大致相当于225个美式橄榄球场那么大。我选择了华为的研发中心。 这个中心引人入胜、令人赞叹,但最终却令人深感不安:它生动地印证了一名在中国工作了几十年的美国商人在北京对我说的话。“以前,人们是去美国看未来是什么样的,”他说。“现在他们来这里看。” 我从未看到过像华为园区这样的地方。它只用了三年多时间就建成了,由104栋设计独特的建筑组成,修剪整齐的草坪覆盖着整个园区,还有迪士尼式的小火车将园区连接起来,园区最多可容纳3.5万名科学家、工程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实验室,100家咖啡馆,还有健身中心,以及其他旨在吸引最优秀的中外科技人才的额外待遇。 练秋湖研发中心基本上可以说是华为对美国试图将其扼杀的回应,美国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从2019年开始限制向华为出口包括半导体在内的美国技术。禁令曾给华为造成巨大损失,但在中国政府的帮助下,公司已寻求通过创新来突破封锁。正如韩国《每日经济新闻》去年报道的那样,那一直是华为在做的事情:“尽管受到美国的制裁,华为去年仍推出了使用先进半导体的‘Mate 60’智能手机系列,令世界震惊。”华为后来还推出了全球首款三折叠屏智能手机,并发布了自己的移动操作系统鸿蒙,与苹果和谷歌的操作系统竞争。 华为还涉足人工智能领域,为从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汽车,到能替代人类矿工的自动采矿设备等创造所需的技术。华为高管说,仅2024年一年,公司就在中国各地为电动汽车安装了10万个快速充电桩;相比之下,美国国会已在2021年为建设充电桩网络划拨75亿美元,但截至去年11月,该网络只在12个州建成了214个可使用的充电桩。 把这点用特写镜头展现出来,简直令人恐惧。特朗普总统把注意力放在美国的跨性别运动员能参加哪些比赛上,中国则把注意力放在用人工智能改造本国的工厂上,以便超越我们所有的工厂。特朗普的“解放日”战略是加倍征收关税,同时摧毁推动美国创新的国立科研机构和工作人员。中国的解放战略是,为让本国从特朗普的关税中彻底解放出来而开设更多的研发园区,大力推进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 中国政府向美国传递的信息是:我们不怕你。你们并非自己以为的那个样子——而我们也不是你们以为的那个我们。 我这么说是什么意思?例证一:《华尔街日报》2024年的报道称,华为“去年的净利润增长了一倍多,标志着这家公司惊人的复苏”,“在国产芯片上运行的”新硬件刺激了这种复苏。例证二:《华尔街日报》最近引用的共和党参议员乔什·霍利提到中国时的说法,他说,“我不认为他们能独立地做出太多的创新,但如果我们继续与他们分享所有这些技术的话,他们就能做出来。” 我们的一些参议员需要多出去看看。作为一名美国的议员,如果你要抨击中国,那请便——我甚至可能陪你来一轮——但至少你要先做好功课。如今,两党中这样做功课的人太少了,却有太多的共识,认为政治上安全的做法是抨击中国政府,高呼几声“美国,美国,美国”,说几句民主国家永远比独裁国家更具创新力的陈词滥调,然后就算了事。 我更喜欢用极其坦率的方式来讨论我们的弱点和优势、中国的弱点和优势,以及为什么我认为在人工智能革命的前夕,将给我们两国带来最美好未来的战略叫作“美国工人与中国的资本和技术合作、美国制造”,藉此来表达我的爱国情怀。 让我解释一下。 特朗普的异想天开 我认同特朗普在第一个任期内对中国征收关税的做法。那时,中国正在阻止某些美国产品和服务进入本国市场,我们需要以对等的方式回应中国政府的关税政策。例如,中国政府一直在拖延美国信用卡在中国的使用,直到本土的支付平台完全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使中国成了一个无现金社会,几乎所有人都用手机上的移动支付应用来支付所有费用。上周,在北京的一个火车站,当我在一家商店里使用Visa卡付款时被告知,需要先将我的信用卡与一个移动支付应用(例如中国的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绑定,这两款应用合计占据了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90%以上。 我甚至同意特朗普加征有针对性新关税的做法,这对堵住中国把墨西哥和越南作为美国关税的后门可能有用,但需要把它作为更大战略的一部分。 我不能同意的是特朗普的异想天开,那就是,只要在一个行业(或整个经济)周围筑起保护墙,然后——瞧!很快,美国的工厂就会蓬勃发展,它们能在美国用相同的成本生产那些产品,而且不会让美国消费者承受任何负担。 首先,这个想法完全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如今几乎每种复杂产品——从汽车到iPhone、再到mRNA疫苗——都是由庞大且复杂的全球制造生态系统制造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些产品不断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便宜的原因。当然,如果要保护的是钢铁行业,我们的关税也许很快会对保护这种大宗商品起作用。但如果想保护的是汽车行业,认为只要筑起关税高墙就能做到的话,那你根本不了解汽车的制造过程。让美国汽车公司取代它们依赖的全球供应链,在美国制造所有的零部件,这需要多年时间。就连特斯拉也需要进口某些零部件。 但如果认为中国占据全球制造业主导地位靠的只是欺骗的话,那也错了。欺骗、抄袭,强制性技术转让,中国确实都做过。但中国制造业像今天这样如此强大的原因不仅是它能更便宜地生产东西,也因为它能更便宜、更快、更好、更智能地生产东西,而且正在越来越多地将人工智能融入到产品中来。 中国的健身俱乐部模式 中国是如何做到这点的?曾长期担任中国欧盟商会主席的伍德克(Jörg Wuttke)将其称为“中国的健身俱乐部”,其运作方式如下: 中国从重视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教育开始。中国STEM专业的毕业生每年达350万人,大约相当于美国所有学科的副学士、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毕业生总数。 有这么多STEM毕业生的国家能在解决任何技术问题上投入比任何其他国家更多的人才。正如《纽约时报》北京分社社长柏凯斯(Keith Bradsher)去年报道的那样:“中国有39所大学开设了培训稀土行业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的课程。美国和欧洲的大学大都只偶尔开设相关课程。” 虽然许多中国工程学科的毕业生可能达不到麻省理工学院的水平,但中国最优秀的工程师是世界级的,而且数量众多。中国有14亿人口。这意味着如果你在中国是百万分之一的人才,仍有1400个和你一样的人。 同样重要的是,中国的职业学校每年培养出成百上千万名电工、焊工、木匠、机械师以及水管工,因此如果有人想出了一种新产品,想建一个工厂来生产它,工厂很快就能建成。需要一个能把中国国歌倒过来唱的粉色圆按钮吗?中国明天就有人把它生产出来,而且能快速送货上门。中国的高铁已把550多座城市连接起来,这让我们的美铁Acela列车看起来像是旧时的驿马快递(Pony Express)。 中国正在不懈地追求将一切数字化,并用网络连接起来,快速进出酒店房间只需要刷脸。善用技术的乞丐们能把收款二维码打印出来,让路人用手机扫描一下后快速捐款。整个体系都是为速度设计的,包括如果你挑战中共统治的话,因为到处都是监控摄像头,你会很快被逮捕、很快消失。 如果我们不在关税壁垒后面建立类似的健身俱乐部模式的话,我们将陷入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不可能靠关税来实现繁荣,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时代即将到来的时候。 我四个月前也来过中国。在那次和这次访问之间,中国的人工智能创新者展示了他们研发自己的开源人工智能引擎DeepSeek的能力,而且使用了少得多的美国专业芯片。我能感觉到中国科技界的魔力。这种活力是实实在在的。上个月,中国总理李强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式上说,中国政府“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 一名曾在特斯拉工作过的中国年轻汽车工程师对我说:“所有的人现在都在插入了多少人工智能上竞争。人们现在吹嘘自己插入了多少人工智能。所有的人都很坚定。‘我将使用人工智能,尽管我现在还不知道怎么用。’大家都在为那个东西做准备,就连只是在一条简单生产线上制造冰箱的人也说,‘我必须使用人工智能,因为我老板叫我那样做。’” 凯马特的购物者们请注意:有一个已经拥有像中国那样强大且数字化连接的制造业引擎,然后给这个机器的每个层面注入人工智能后,那就像给生产注入一种兴奋剂,能够优化和加速制造的各个环节,从设计到测试,再到生产。 对于美国议员来说,现在可不是因为害怕被称为“熊猫”拥护者而避免访问中国的时候。 正如亚洲集团的中国区总监、美国人林汉昇在上海和平饭店与我吃早饭时说的那样,“DeepSeek本不该让人感到惊讶。”但他继续说,由于美国所有那些新的“限制海外投资和抑制合作的做法,我们现在对中国的科技发展毫无觉察。中国正在没有美国参与的情况下定义未来的技术标准。这将让我们在未来处于严重的竞争劣势。” 中国政府不想打贸易战 尽管中国有很多优势,但它并不想与美国打贸易战。中国许多中产阶级现在不开心。十多年来,许多中国人把钱用在买房子上,而不是存入银行,因为银行利息几乎为零。这样做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房地产泡沫。许多人曾在泡沫膨胀期受益,后来政府在2020年收紧了银行提供给房地产行业的贷款后,他们又受到了冲击。 所以他们现在不想消费,因为房产收益没有了,而且政府提供的养老金和医保也很微薄。所有人都在存钱,以备不时之需。 正如我的同事柏凯斯前不久报道的那样,经济放缓已让中国政府失去了刺激经济和提供补贴所需的税收收入。“中国政府手上用于帮助出口行业的备用资金减少了,该行业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但可能受到关税的冲击”。 简言之,中国的健身俱乐部模式很厉害,但政府仍需要与特朗普达成一项保护本国出口引擎的贸易协议。 我们也需要这种协议。但特朗普已变成一个如此不可预测的行为者,随时都在改变政策,以至于中国官员严重怀疑是否能与之达成他会遵守的协议。 斯坦福大学的谈判专家米歇尔·盖尔凡德说:“为特朗普辩护的人认为,他的不可预测性让对手不知所措。但非常好的谈判者都知道,信任而非制造混乱,才是得到持久结果的关键。特朗普用“你输我赢”的方式做交易是一场危险的博弈。”她补充道,“如果他继续不计后果地把盟友当作对手,把谈判桌当作战场,美国不仅可能达成糟糕的协议,还可能发现世界上没有人再会与我们做交易了。” 在我看来,唯一的双赢交易是我所说的:美国工人与中国的资本、技术和专家合作,在美国制造。也就是说,我们只是需要把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使用的致富战略搬到美国来。中国那时的做法是:中国工人与美国、欧洲、韩国、日本的技术、资本和伙伴合作,在中国制造。 在中国生活了30年的商业顾问麦健陆(Jim McGregor)向我解释说:为了进入中国市场,美国的大型跨国公司以前会来中国,成立与中国公司合资的企业。现在,外国公司到中国来对中国的跨国公司说:如果你们想进入欧洲市场的话,可以带上你们的技术来跟我成立合资企业。 我们应该采取的做法是,一边对中国的出口产品征收关税,一边欢迎中国公司进入美国市场,通过要求它们把最好的制造创新授权给美国公司,或与美国公司合作成立股权平分的先进制造业合资工厂的方式。但必须要求中国在美国的合资企业稳步增加它们在当地采购的零部件数量,而不是无限期地进口零部件。 当然,这需要用巨大的努力来重建信任,信任在目前的两国关系中几乎完全缺失。这是实现合理双赢贸易的唯一途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将会走向双输的局面。例如,今年3月19日,得州参议院初步通过了一项法案,将禁止以中国、伊朗、朝鲜、俄罗斯为主要居住地的人,以及设在这些国家的组织在得州拥有财产。把中国列入这个名单简直是愚蠢:嘿,让我们禁止一些世界上最伟大的头脑吧,而不是为他们来得州投资创造激励措施和条件。 我们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害怕?我们又是什么时候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如此视而不见的呢?你可以尽全力谴责全球化,但这不会改变我们和我们的命运已被电信、贸易、移民,以及气候变化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事实。 我喜欢《怎么办:为什么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方式意味着一切》(How: Why How We Do Anything Means Everything)一书的作者多夫·塞德曼对这种情况的描述。他对我说,当涉及美国和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时,“相互依存不再是一个选择,而是我们的生存状态。我们唯一的选择是,或是建立健康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共同发展,或是维持不健康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一起衰落。” 但无论我们选择那种做法,我们都要一起面对。 两国的领导人过去都曾知道这点。最终,他们将重新认识到这点。我心中唯一的问题是:等到他们重新认识到这点时,曾经为两国创造了如此多财富的一体化的全球经济还会剩下些什么?
#中国未来
#科技进步
#华为研发中心
#托马斯·弗里德曼
#上海迪士尼
#美国商人
#中美文化差异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QQNews:川菜门店数量已超过32万家 成为全国第一大菜系——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川菜门店数量已超过32万家,远超粤菜、江浙菜等菜系门店数量,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第一大菜系。
#川菜
#餐饮行业
#菜系竞争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为什么现在的人爱吃川菜?因为现在的人吃得好了,平时没什么胃口或曰缺乏食欲,川菜提味,令人胃口大开,刺激食欲,让你吃得很带劲,吃完后又有酒足饭饱的满足感。又,川菜刺激起人的胃口又败坏了人的胃口。吃川菜会上瘾,吃了川菜,更觉得别的菜提不起胃口,于是就更加的吃川菜。。。
#川菜
#饮食习惯
#食欲刺激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在2017年1月川普准备发起贸易战时我写到——在今天,美国的实力仍胜过中国。打贸易战,美国手里的牌更多。可是另一方面,中国方面的承受力可能更强。因为中国是专制国家,政府可以把内部的不满与异议强力打压下去——只要这些不满和异议还没有冲破临界点从而倒逼改革。美国是民主国家,只要川普的若干措施在短期内不见成效还招致一些群体的利益受损,美国人就可以用这种那种方式投下反对票,使得这些措施半途而废,难以为继。这就是说,川普发动贸易战,要打出预期的规模很不容易,要打出预期的效果更不容易。
#贸易战
#中美竞争
#美国政治
#中国政治
#川普
#专制与民主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经济学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学的问题。
#经济学
#心理学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台湾和大陆签和平协议很好啊。 动动脑子好不好。
#台湾
#大陆
#和平协议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虽然是去年的消息了,仍然值得一看。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川普空前的全面關稅政策,有多重要的意義? 對世界各國的關稅,各國將如何應對?【嘉賓】北京之春榮譽主編 胡平 先生【主持】#高潔【焦點解讀】04/02/2025
#川普
#關稅政策
#國際貿易
分享
评论 0
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