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Hu Ping胡平
关注
统计数据
352
文章
0
粉丝
0
获赞
757
阅读
热门文章
1
TechFlow 深潮 发布的文章:近期教育领域的变化引发了广泛讨论,我认为教育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
145
32
Hu Ping胡平
4个月前
ZT:美國指控中國間諜海外異見人士案學者免於入獄 (美聯社) 紐約(AP) - 一名華裔美國學者被判間諜中國異見人士,週一被美國法官免除監禁。 美國巡迴法官Denny Chin宣判,王书君被判服刑和三年監護釋放。王书君自被捕當日起一直獲得保釋。 76歲的王书君去年夏天被判有罪,罪名包括密謀擔任非法外國代理人。 聯邦檢察官形容此案的故事類似間諜小說,是華盛頓認為專制政府針對海外批評者的「跨國鎮壓」行動的一部分。中國政府表示,"惡意捏造所謂「跨國鎮壓」的說法 "是對中國政府的誹謗。 在中國出生的美國公民,王书君在他的家鄉是一位歷史教授。1990年代,他一度成為哥倫比亞大學的客座研究員,後來移民美國,並在紐約市寫書和共同創辦一個民主團體。 檢察官將王书君的倡議描繪成一個門面,為他在真誠的活動人士中贏得了可信度,使他得以收集有關香港民主抗議者、台灣獨立支持者、維吾爾和西藏活動人士及其他人士的情報。 根據檢察官和審判證據,他將這些情報以電子郵件的形式轉達給中國的主要情報機構--國家安全部,稱之為 「日記」。這些訊息涉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期間計劃的示威活動、1989年北京天安門廣場抗議和血腥鎮壓的週年紀念活動等。 根據檢察官和證據,王书君還在中國之旅中與外交部官員會面。 日記 "中提到的一位活動人士和學者夏明(Ming Xia)在一封信中告訴法庭,他因此改變了自己的日常生活習慣。另一位活動人士杨锦霞(Anna Yeung-Cheung)寫道,王书君的 「背叛不僅破壞了個人關係,打破了我們的集體信任,還加劇了將華裔和亞裔美國人描繪成潛在間諜的有害刻板印象」。 「日記 」中的另一位人物--曾在中國監獄服刑多年的學者和異見人士王軍濤(Juntao Wang)表示,他知道王书君與中國共產黨的關係,但仍然讚賞他在民主運動中的工作。 "他寫信給法院說:「從中國傳統政治文化和當代中國政治的角度來看,他的雙重身份是一種普遍且可以理解的現象。他說,一些真正的民主支持者也會與中國官員交易以獲得一些利益,因此他要求對王书君簡短判刑。 王书君在接受訪問時告訴 FBI 探員,他的通報只是公開的花邊新聞。 在他被定罪後接受紐約時報雜誌訪問時,他有時稱日記是他的嗜好,並說他不知道他在中國的聯絡人為安全機構工作。根據該雜誌的報導,在其他時候,他承認與中國官員分享資訊,並表示他只是試圖向共產黨政府推廣民主。 王书君的律師Zachary Margulis-Ohnuma稱Chin法官的判決是 「明智的」。 "Margulis-Ohnuma還指出,王书君有多種健康問題。 Margulis-Ohnuma在法庭文件中表示,此案描述的不是一個放浪形骸的間諜,而是 「一個年老的民主活動人士--孤獨、渴求關注、渴望取悅、總是樂於參與--偶爾向中國政府提供大多數無用的資訊,並在他變得更年老、更殘疾、更孤獨時撒謊」。 链接: 📷
#美国
#中国
#间谍
#异见人士
#法庭判决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4个月前
被控带头发动内乱 韩国前总统尹锡悦周一出庭应审
尹锡悦内乱案:二度被捕,审判僵局!· 171 条信息
#韩国
#前总统
#尹锡悦
#发动内乱
#审判
#法律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4个月前
忘了毛时代没有美国的中国有多穷了吗?忘了邓小平1979年说的跟着美国的国家都富了这句话了吗?
#毛时代
#中国经济
#美国影响
#邓小平
#1979年
#中美关系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4个月前
中共的回应来了——外交部:美国的倒行逆施终将失败 新华社北京4月10日电(记者成欣、袁睿)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美方出于一己之私,将关税作为实施极限施压、谋取私利的武器,严重侵犯各国正当权益,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严重冲击全球经济秩序稳定,这是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与整个世界作对。 林剑指出,采取必要反制措施反对美国霸凌行径,既是为了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也是为了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维护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国的倒行逆施不得人心,终将以失败告终。 林剑强调,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中方不愿打,但也不怕打。我们绝不会坐视中国人民的正当权益被剥夺,绝不会坐视国际经贸规则和多边贸易体制被破坏。如果美方执意打关税战、贸易战,中方必将奉陪到底。美方将自身利益凌驾于国际社会公利,以牺牲全世界各国的正当利益服务美国的霸权利益,必然遭到国际社会更加强烈的反对。
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墨西哥和加拿大征收高额关税事件· 520 条信息
特朗普关税:欧盟拟反制,市场渐麻木· 1257 条信息
#外交政策
#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关税
#经济制裁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4个月前
《希望之声》美財長爆料:川普引蛇出洞,中共落入陷阱!90天豁免盟友美股全線暴漲!【嘉賓】北京之春榮譽主編 #胡平 資深調查記者 時事評論員 #藍述【主持】#高潔【焦點解讀】2025年4月9日
#美财长
#川普
#中共
#美股
#北京之春
#胡平
#资深调查记者
#时事评论员
#蓝述
#主持
#高洁
#焦点解读
#中美关系
#经济新闻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4个月前
九年前,政治素人川普胜选。我写到:这次大选反映出美国的很多问题,其中主要的一个就是贫富分化的问题。实际上,这次美国的贫富分化,很大程度上和经济全球化有关,和中国有关。虽说中美之间的经济交往和贸易对两国的经济都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但是在一国之内,不同群体的收益情况却很不相同。因为有大量的美国公司到中国投资,在中国建厂,由于中国的劳动力非常便宜,这样美国的资本家就能降低成本,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变得越来越富。与此同时,因为工作机会大量地流入中国,很多美国人就失了业,生活水平下降,变得越来越穷。十几、二十年下来,贫富之间的差距自然就很惊人了。要美国的资本家把工厂迁回美国谈何容易。且不说资本是自由的,政府不大管得住,就算厂子迁回本土了,那固然有助于提高就业率,但也会增加生产成本,这就有可能降低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到头来对老板对劳工都不利。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我们发现,偏偏是中国那样的专制政府,能充分利用低人权优势,造成更高的竞争力。好资本主义反倒比不过坏资本主义。 川普胜选造成震撼。它并没有解答问题,但是提出了问题。 我又写到: 在《川普震撼提出了什么问题》一文里,我写道:“这次大选反映出美国的很多问题,其中主要的一个就是贫富分化的问题。实际上,这次美国的贫富分化,很大程度上和经济全球化有关,和中国有关。”“我们发现,偏偏是中国那样的专制政府,能充分利用低人权优势,造成更高的竞争力。好资本主义反倒比不过坏资本主义。” 6年前,清华大学教授秦晖讲过一个“昂纳克寓言”。秦晖说:假如当年的昂纳克,也就是最后一位正式的东德领导人,成功地把东德的民主化镇压下去,柏林墙也还有,东德的老百姓也还是没有民主、没有自由、没有人权,但是昂纳克跑到巴黎逛了一通红磨坊,跑到美国逛了一通拉斯维加斯,忽然觉得花花世界很好,他也不想搞什么共产主义了,他就开始搞开放,就是要跟西德搞经济一体化。西德的资本可以过来,然后东德生产的商品可以过去,而且可以用无产阶级专政来创造全世界任何民主国家不可能提供的那种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比如说你看中那块土地,我就给你抢过来,你想赶走谁,我就给你赶走谁,比如说工人不准讨价还价,农民也不准讨价还价,国家财产想给谁就给谁,老百姓的财产想抢过来就抢过来,官商勾结什么的都可以做。 如果昂纳克政府真是实行这一套,会产生什么后果呢?很简单,西德的工厂就会一窝蜂地跑到东德来,然后把整个东德变成一片血汗工厂,然后生产出大量的廉价商品去覆盖西德的市场,那样一来,西德的工业就垮掉了。当然在东德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就像我们现在在中国看到的,环境污染、血汗工厂、贫富差距、腐败,都会很厉害。但是假定东德人能接受,又假定西德也玩这个游戏,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呢?秦晖认为,最后结果是,西德现在的这套社会制度将会完全崩溃。首先工会垮掉了,福利瓦解了,整个100多年来建立的所谓文明资本主义制度将荡然无存。 面对这种困局,西德只有三个选择,一个是西德人搞自己的柏林墙,把东德的商品挡住不让进来,搞贸易保护主义,或者你把自己的投资管住,我的资本不许出去,你的商品不让进来。现在的西方就在这样搞,贸易保护主义越搞越厉害。但你这样做,在道义上就要付出很大代价,因为这套自由贸易制度本来是你自己倡导的,你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二,如果你不修柏林墙,你就要把你自己的条件降低到东德水平,否则你就不能跟它竞争,福利和自由都要大大往下降,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向东德看齐。如果西德真的做到这点,老实说你也就被东德统一了,因为从社会制度上讲你已经向它学习了。 第三,西德在现行的体制上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不管是自由还是福利的减少都会引起剧烈的社会动荡。不要说别的,看一下现在的希腊,福利减一点,马上就有人上街,而且闹得天翻地覆,更不用说引进东德的制度。如果你硬要这样干,西德就会发生社会动乱,那东德甚至不是完全没有可能采取军事手段统一西德。 当然,昂纳克寓言只是寓言。昂纳克寓言并没有在德国发生。可是,昂纳克寓言在全球范围内并不是寓言,昂纳克寓言在世界范围内正在上演。其实,昂纳克寓言就算在德国发生了,后果也未必有那么严重——毕竟,东德很小,人口很少,只有1600万,而西德的人口有4600万,东德的人口还不到西德的三分之一。可是,世界范围内上演的昂纳克寓言就不一样了。中国的人口有13亿,而所有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包括欧盟(把脱欧的英国也算上)、日本,还有韩国,加起来才只有10亿。中国能吸收多少发达国家的资本?一旦中国成了血汗工厂,那会对自由世界的经济、并进而对自由世界的政治乃至整个秩序造成何等的冲击?这些都不再是寓言,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已经是现实。 我们知道,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之一是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两百年前由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的。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如果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并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那么到头来,交易双方都可以增进自己的利益。然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理论前提之上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间则不能流动。在李嘉图的时代,国与国的自由贸易只限于产品。在当时,资本和私人企业是不会移动的,是留在本国的。今天的经济全球化,却是在产品自由流动之外,还加上了资本和私人企业的自由流动。人员的流动也增加了,不过人员的流动总有各种障碍,因而总是缓慢的、有限的;而资本的流动则易如反掌,十分快捷。既然比较优势理论赖以成立的理论前提发生了重大改变,因此,原先从比较优势理论推出的结论也就不一定还成立了。 不错,中美之间的经济交往与贸易给两国的经济都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但是在一国之内,不同群体的收益情况却可以很不相同。在美国,跨国资本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失去工作的劳工则是相对的乃至绝对的受害者;在中国,最大受益者是政府。另外,两国的受益情况也不等同,总的来说,中国受益要比美国大。这就印证了昂纳克寓言。
#美国大选
#贫富分化
#经济全球化
#中美关系
#特朗普
#国际贸易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4个月前
北京之春---中共的「猴籠理論」/薛偉
#北京之春
#中共
#猴籠理論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4个月前
我在中国看到了世界未来的样子 托马斯·弗里德曼 2025年4月3日 前几天在上海,我面临一个选择:去看哪个明日世界?是去上海迪士尼乐园看那个美国设计的假明日世界呢,还是去真正的明日世界?后者是由中国的科技巨头华为打造的巨型研发中心,面积大致相当于225个美式橄榄球场那么大。我选择了华为的研发中心。 这个中心引人入胜、令人赞叹,但最终却令人深感不安:它生动地印证了一名在中国工作了几十年的美国商人在北京对我说的话。“以前,人们是去美国看未来是什么样的,”他说。“现在他们来这里看。” 我从未看到过像华为园区这样的地方。它只用了三年多时间就建成了,由104栋设计独特的建筑组成,修剪整齐的草坪覆盖着整个园区,还有迪士尼式的小火车将园区连接起来,园区最多可容纳3.5万名科学家、工程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实验室,100家咖啡馆,还有健身中心,以及其他旨在吸引最优秀的中外科技人才的额外待遇。 练秋湖研发中心基本上可以说是华为对美国试图将其扼杀的回应,美国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从2019年开始限制向华为出口包括半导体在内的美国技术。禁令曾给华为造成巨大损失,但在中国政府的帮助下,公司已寻求通过创新来突破封锁。正如韩国《每日经济新闻》去年报道的那样,那一直是华为在做的事情:“尽管受到美国的制裁,华为去年仍推出了使用先进半导体的‘Mate 60’智能手机系列,令世界震惊。”华为后来还推出了全球首款三折叠屏智能手机,并发布了自己的移动操作系统鸿蒙,与苹果和谷歌的操作系统竞争。 华为还涉足人工智能领域,为从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汽车,到能替代人类矿工的自动采矿设备等创造所需的技术。华为高管说,仅2024年一年,公司就在中国各地为电动汽车安装了10万个快速充电桩;相比之下,美国国会已在2021年为建设充电桩网络划拨75亿美元,但截至去年11月,该网络只在12个州建成了214个可使用的充电桩。 把这点用特写镜头展现出来,简直令人恐惧。特朗普总统把注意力放在美国的跨性别运动员能参加哪些比赛上,中国则把注意力放在用人工智能改造本国的工厂上,以便超越我们所有的工厂。特朗普的“解放日”战略是加倍征收关税,同时摧毁推动美国创新的国立科研机构和工作人员。中国的解放战略是,为让本国从特朗普的关税中彻底解放出来而开设更多的研发园区,大力推进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 中国政府向美国传递的信息是:我们不怕你。你们并非自己以为的那个样子——而我们也不是你们以为的那个我们。 我这么说是什么意思?例证一:《华尔街日报》2024年的报道称,华为“去年的净利润增长了一倍多,标志着这家公司惊人的复苏”,“在国产芯片上运行的”新硬件刺激了这种复苏。例证二:《华尔街日报》最近引用的共和党参议员乔什·霍利提到中国时的说法,他说,“我不认为他们能独立地做出太多的创新,但如果我们继续与他们分享所有这些技术的话,他们就能做出来。” 我们的一些参议员需要多出去看看。作为一名美国的议员,如果你要抨击中国,那请便——我甚至可能陪你来一轮——但至少你要先做好功课。如今,两党中这样做功课的人太少了,却有太多的共识,认为政治上安全的做法是抨击中国政府,高呼几声“美国,美国,美国”,说几句民主国家永远比独裁国家更具创新力的陈词滥调,然后就算了事。 我更喜欢用极其坦率的方式来讨论我们的弱点和优势、中国的弱点和优势,以及为什么我认为在人工智能革命的前夕,将给我们两国带来最美好未来的战略叫作“美国工人与中国的资本和技术合作、美国制造”,藉此来表达我的爱国情怀。 让我解释一下。 特朗普的异想天开 我认同特朗普在第一个任期内对中国征收关税的做法。那时,中国正在阻止某些美国产品和服务进入本国市场,我们需要以对等的方式回应中国政府的关税政策。例如,中国政府一直在拖延美国信用卡在中国的使用,直到本土的支付平台完全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使中国成了一个无现金社会,几乎所有人都用手机上的移动支付应用来支付所有费用。上周,在北京的一个火车站,当我在一家商店里使用Visa卡付款时被告知,需要先将我的信用卡与一个移动支付应用(例如中国的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绑定,这两款应用合计占据了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90%以上。 我甚至同意特朗普加征有针对性新关税的做法,这对堵住中国把墨西哥和越南作为美国关税的后门可能有用,但需要把它作为更大战略的一部分。 我不能同意的是特朗普的异想天开,那就是,只要在一个行业(或整个经济)周围筑起保护墙,然后——瞧!很快,美国的工厂就会蓬勃发展,它们能在美国用相同的成本生产那些产品,而且不会让美国消费者承受任何负担。 首先,这个想法完全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如今几乎每种复杂产品——从汽车到iPhone、再到mRNA疫苗——都是由庞大且复杂的全球制造生态系统制造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些产品不断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便宜的原因。当然,如果要保护的是钢铁行业,我们的关税也许很快会对保护这种大宗商品起作用。但如果想保护的是汽车行业,认为只要筑起关税高墙就能做到的话,那你根本不了解汽车的制造过程。让美国汽车公司取代它们依赖的全球供应链,在美国制造所有的零部件,这需要多年时间。就连特斯拉也需要进口某些零部件。 但如果认为中国占据全球制造业主导地位靠的只是欺骗的话,那也错了。欺骗、抄袭,强制性技术转让,中国确实都做过。但中国制造业像今天这样如此强大的原因不仅是它能更便宜地生产东西,也因为它能更便宜、更快、更好、更智能地生产东西,而且正在越来越多地将人工智能融入到产品中来。 中国的健身俱乐部模式 中国是如何做到这点的?曾长期担任中国欧盟商会主席的伍德克(Jörg Wuttke)将其称为“中国的健身俱乐部”,其运作方式如下: 中国从重视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教育开始。中国STEM专业的毕业生每年达350万人,大约相当于美国所有学科的副学士、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毕业生总数。 有这么多STEM毕业生的国家能在解决任何技术问题上投入比任何其他国家更多的人才。正如《纽约时报》北京分社社长柏凯斯(Keith Bradsher)去年报道的那样:“中国有39所大学开设了培训稀土行业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的课程。美国和欧洲的大学大都只偶尔开设相关课程。” 虽然许多中国工程学科的毕业生可能达不到麻省理工学院的水平,但中国最优秀的工程师是世界级的,而且数量众多。中国有14亿人口。这意味着如果你在中国是百万分之一的人才,仍有1400个和你一样的人。 同样重要的是,中国的职业学校每年培养出成百上千万名电工、焊工、木匠、机械师以及水管工,因此如果有人想出了一种新产品,想建一个工厂来生产它,工厂很快就能建成。需要一个能把中国国歌倒过来唱的粉色圆按钮吗?中国明天就有人把它生产出来,而且能快速送货上门。中国的高铁已把550多座城市连接起来,这让我们的美铁Acela列车看起来像是旧时的驿马快递(Pony Express)。 中国正在不懈地追求将一切数字化,并用网络连接起来,快速进出酒店房间只需要刷脸。善用技术的乞丐们能把收款二维码打印出来,让路人用手机扫描一下后快速捐款。整个体系都是为速度设计的,包括如果你挑战中共统治的话,因为到处都是监控摄像头,你会很快被逮捕、很快消失。 如果我们不在关税壁垒后面建立类似的健身俱乐部模式的话,我们将陷入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不可能靠关税来实现繁荣,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时代即将到来的时候。 我四个月前也来过中国。在那次和这次访问之间,中国的人工智能创新者展示了他们研发自己的开源人工智能引擎DeepSeek的能力,而且使用了少得多的美国专业芯片。我能感觉到中国科技界的魔力。这种活力是实实在在的。上个月,中国总理李强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式上说,中国政府“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 一名曾在特斯拉工作过的中国年轻汽车工程师对我说:“所有的人现在都在插入了多少人工智能上竞争。人们现在吹嘘自己插入了多少人工智能。所有的人都很坚定。‘我将使用人工智能,尽管我现在还不知道怎么用。’大家都在为那个东西做准备,就连只是在一条简单生产线上制造冰箱的人也说,‘我必须使用人工智能,因为我老板叫我那样做。’” 凯马特的购物者们请注意:有一个已经拥有像中国那样强大且数字化连接的制造业引擎,然后给这个机器的每个层面注入人工智能后,那就像给生产注入一种兴奋剂,能够优化和加速制造的各个环节,从设计到测试,再到生产。 对于美国议员来说,现在可不是因为害怕被称为“熊猫”拥护者而避免访问中国的时候。 正如亚洲集团的中国区总监、美国人林汉昇在上海和平饭店与我吃早饭时说的那样,“DeepSeek本不该让人感到惊讶。”但他继续说,由于美国所有那些新的“限制海外投资和抑制合作的做法,我们现在对中国的科技发展毫无觉察。中国正在没有美国参与的情况下定义未来的技术标准。这将让我们在未来处于严重的竞争劣势。” 中国政府不想打贸易战 尽管中国有很多优势,但它并不想与美国打贸易战。中国许多中产阶级现在不开心。十多年来,许多中国人把钱用在买房子上,而不是存入银行,因为银行利息几乎为零。这样做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房地产泡沫。许多人曾在泡沫膨胀期受益,后来政府在2020年收紧了银行提供给房地产行业的贷款后,他们又受到了冲击。 所以他们现在不想消费,因为房产收益没有了,而且政府提供的养老金和医保也很微薄。所有人都在存钱,以备不时之需。 正如我的同事柏凯斯前不久报道的那样,经济放缓已让中国政府失去了刺激经济和提供补贴所需的税收收入。“中国政府手上用于帮助出口行业的备用资金减少了,该行业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但可能受到关税的冲击”。 简言之,中国的健身俱乐部模式很厉害,但政府仍需要与特朗普达成一项保护本国出口引擎的贸易协议。 我们也需要这种协议。但特朗普已变成一个如此不可预测的行为者,随时都在改变政策,以至于中国官员严重怀疑是否能与之达成他会遵守的协议。 斯坦福大学的谈判专家米歇尔·盖尔凡德说:“为特朗普辩护的人认为,他的不可预测性让对手不知所措。但非常好的谈判者都知道,信任而非制造混乱,才是得到持久结果的关键。特朗普用“你输我赢”的方式做交易是一场危险的博弈。”她补充道,“如果他继续不计后果地把盟友当作对手,把谈判桌当作战场,美国不仅可能达成糟糕的协议,还可能发现世界上没有人再会与我们做交易了。” 在我看来,唯一的双赢交易是我所说的:美国工人与中国的资本、技术和专家合作,在美国制造。也就是说,我们只是需要把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使用的致富战略搬到美国来。中国那时的做法是:中国工人与美国、欧洲、韩国、日本的技术、资本和伙伴合作,在中国制造。 在中国生活了30年的商业顾问麦健陆(Jim McGregor)向我解释说:为了进入中国市场,美国的大型跨国公司以前会来中国,成立与中国公司合资的企业。现在,外国公司到中国来对中国的跨国公司说:如果你们想进入欧洲市场的话,可以带上你们的技术来跟我成立合资企业。 我们应该采取的做法是,一边对中国的出口产品征收关税,一边欢迎中国公司进入美国市场,通过要求它们把最好的制造创新授权给美国公司,或与美国公司合作成立股权平分的先进制造业合资工厂的方式。但必须要求中国在美国的合资企业稳步增加它们在当地采购的零部件数量,而不是无限期地进口零部件。 当然,这需要用巨大的努力来重建信任,信任在目前的两国关系中几乎完全缺失。这是实现合理双赢贸易的唯一途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将会走向双输的局面。例如,今年3月19日,得州参议院初步通过了一项法案,将禁止以中国、伊朗、朝鲜、俄罗斯为主要居住地的人,以及设在这些国家的组织在得州拥有财产。把中国列入这个名单简直是愚蠢:嘿,让我们禁止一些世界上最伟大的头脑吧,而不是为他们来得州投资创造激励措施和条件。 我们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害怕?我们又是什么时候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如此视而不见的呢?你可以尽全力谴责全球化,但这不会改变我们和我们的命运已被电信、贸易、移民,以及气候变化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事实。 我喜欢《怎么办:为什么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方式意味着一切》(How: Why How We Do Anything Means Everything)一书的作者多夫·塞德曼对这种情况的描述。他对我说,当涉及美国和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时,“相互依存不再是一个选择,而是我们的生存状态。我们唯一的选择是,或是建立健康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共同发展,或是维持不健康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一起衰落。” 但无论我们选择那种做法,我们都要一起面对。 两国的领导人过去都曾知道这点。最终,他们将重新认识到这点。我心中唯一的问题是:等到他们重新认识到这点时,曾经为两国创造了如此多财富的一体化的全球经济还会剩下些什么?
#中国未来
#科技进步
#华为研发中心
#托马斯·弗里德曼
#上海迪士尼
#美国商人
#中美文化差异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4个月前
QQNews:川菜门店数量已超过32万家 成为全国第一大菜系——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川菜门店数量已超过32万家,远超粤菜、江浙菜等菜系门店数量,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第一大菜系。
#川菜
#餐饮行业
#菜系竞争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4个月前
为什么现在的人爱吃川菜?因为现在的人吃得好了,平时没什么胃口或曰缺乏食欲,川菜提味,令人胃口大开,刺激食欲,让你吃得很带劲,吃完后又有酒足饭饱的满足感。又,川菜刺激起人的胃口又败坏了人的胃口。吃川菜会上瘾,吃了川菜,更觉得别的菜提不起胃口,于是就更加的吃川菜。。。
#川菜
#饮食习惯
#食欲刺激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4个月前
在2017年1月川普准备发起贸易战时我写到——在今天,美国的实力仍胜过中国。打贸易战,美国手里的牌更多。可是另一方面,中国方面的承受力可能更强。因为中国是专制国家,政府可以把内部的不满与异议强力打压下去——只要这些不满和异议还没有冲破临界点从而倒逼改革。美国是民主国家,只要川普的若干措施在短期内不见成效还招致一些群体的利益受损,美国人就可以用这种那种方式投下反对票,使得这些措施半途而废,难以为继。这就是说,川普发动贸易战,要打出预期的规模很不容易,要打出预期的效果更不容易。
#贸易战
#中美竞争
#美国政治
#中国政治
#川普
#专制与民主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4个月前
经济学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学的问题。
#经济学
#心理学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4个月前
台湾和大陆签和平协议很好啊。 动动脑子好不好。
#台湾
#大陆
#和平协议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4个月前
虽然是去年的消息了,仍然值得一看。
#去年消息
#回顾
#值得一看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4个月前
川普空前的全面關稅政策,有多重要的意義? 對世界各國的關稅,各國將如何應對?【嘉賓】北京之春榮譽主編 胡平 先生【主持】#高潔【焦點解讀】04/02/2025
#川普
#關稅政策
#國際貿易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4个月前
“呼叫中国海警14608!中国海警14608!这里是中华民国海巡署EV100310对你广播。你已违反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进入我国禁限制水域。你的行动已经影响我国海域秩序及安全,请立即转向尽速离开我国禁限制水域,否则我将依法对你采取必要之行动,”台湾海巡署巡防人员星期一(2024年5月6日)对进入金门周边禁限制水域的中国海警船发出了广播警告。 链接: 在这里,台湾海巡署引用了《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查《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第一章总则第2条:本条例用词,定义如下:一、台湾地区:指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及政府统治权所及之其他地区。二、大陆地区:指台湾地区以外之中华民国领土。” 这就是说,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同属于中华民国,或曰,两岸同属一中,或曰一中两区。赖清德应该也必须说出“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同属中华民国”。如果台湾当局拒绝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大陆管这个中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管这个中国叫中华民国——这就叫一中各表,也就是九二共识),就是自己已经背离了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大陆方面是否还会谨守双方互不进入对方海域的默契?
#台湾海巡
#海域纠纷
#两岸关系
#海警对峙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4个月前
美国国务卿马可‧卢比奥警告,支持恐怖组织活动的国际学生将面临被拒发或撤销签证,以及被驱逐出境的命运。 注意,卢比奥说的是国际学生,美国学生不在其内,同样参加支持哈马斯的抗议活动的美国人并没有受到法律惩罚。 同理,台湾因武统言论驱逐依亲居留的陆配亚亚,台湾公民不在其内。发表类似言论的台湾公民并没有受到法律惩罚。 所以,被美国政府驱逐的国际学生和被台湾政府驱逐的陆配亚亚的问题不是言论自由的问题。我们可以争论国际学生和陆配该不该被驱逐,但我们不能说美国公民没有表达支持哈马斯的言论自由,我们不能说台湾公民没有表达武统的言论自由。
#美国国务卿
#马可‧卢比奥
#恐怖组织
#国际学生
#签证
#驱逐出境
#哈马斯
#抗议活动
#法律惩罚
#台湾
#武统言论
#陆配
#言论自由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4个月前
唐和尚在这段视频里讲到一件事:中共党史的三位人物,张国焘、杨勇和胡耀邦,这三个人的父亲娶了三姐妹,所以这三个人是亲表兄弟。——这我也是头次听说。
#中共党史
#张国焘
#杨勇
#胡耀邦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4个月前
ZT:追忆悼念胡德华先生 链接:
#胡德华
#纪念
#追思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4个月前
美国在乌克兰战争中的秘密角色:时报调查五大要点
#美国
#乌克兰战争
#秘密角色
#时报调查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4个月前
ZT:華爾街日報:台灣對獲川普支持日益樂觀 但謹慎以待(2025/3/30) (中央社華盛頓30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是否會使台灣失去華府這位關鍵支持者,歷經數月的不確定性後,川普政府近日的挺台舉措增強了台灣獲得更多支持的希望。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美國近日切斷中國接觸高階技術的管道,並在公開聲明中納入勢必會觸怒北京的更強硬涉台措辭。阿拉斯加州長本月稍早訪台,對缺乏能源的台灣推動天然氣銷售計畫;川普(Donald Trump)政府上月默默釋出先前凍結的8億7000萬美元對台軍援,還有2艘海軍船艦通過台灣海峽。 根據一名知情的美國官員,美國國防部本月稍早流傳一份臨時內部指引文件,呼籲對中國採取更強硬威懾措施以保衛台灣不受侵略,但這項建議似乎尚未實施。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台灣向美國採購價值80億美元的F-16V戰機,國防部副部長柏鴻輝本月28日出席在南卡羅來納州舉行的首架機出廠典禮。儘管低調,這是台灣高階官員罕見訪美。 這幾週來,川普撤回對烏克蘭的支持,引發對美國拋棄台灣的擔憂,不過台灣官員對擁有川普支持一事日益具有信心。 一名台灣高階官員本週表示,台美關係近幾週明顯升溫,儘管台灣不應自滿,雙方存在「有助未來合作的良好環境」。 然而,華爾街日報指出,台灣官員仍保持謹慎態度,他們明白川普政府做出的任何改變,都可能被川普的言論推翻。 過去一年來,川普抱怨台灣國防開支不足且「偷走」美國半導體產業,而他的億萬富豪顧問馬斯克(Elon Musk)曾說台灣和北京的關係類似夏威夷與華府。 不過在台積電執行長魏哲家本月初赴白宮會晤川普,並宣布對美投資1000億美元後,川普對台態度軟化,基本上將台灣排除在對美不公平貿易夥伴名單外,並讚揚台積電。 美國本月中旬支持七大工業國集團(G7)的聯合聲明,這份聲明不同以往,未提及「一個中國」政策。此外,美國國務院網站在美台關係頁面移除「我方不支持台灣獨立」字句。 台灣迅速提高軍事支出,官員指過去8年來國防預算已增加80%,約占國內生產毛額(GDP)2.5%,不過仍遠低於川普希望的10%。 賴清德總統本月矢言年底前將軍事開支提高至GDP的3%;27日也在台南舉行台灣近代史上總統府首場「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實地演練」。 有些人確實仍擔憂,華府與北京會達成「重大交易」,內容包含美國誓言不干涉台灣問題。 獲川普提名擔任國防部次長的柯伯吉(Elbridge Colby)本月在聯邦參議院對他的人事案聽證會上,稱台灣對美國「非常重要」,但也否認台灣的自治攸關美國的生存利益(existential interest)。 一名台灣官員談到:「川普政府更關心他們能從台灣身上得到什麼。」 問題關鍵在於,烏克蘭是否會是台灣的樣板,或者川普希望藉由限制對烏支持,將更多注意力和火力轉移至台灣。 親北京的評論人士認為川普拋棄烏克蘭,預示台灣未來的命運。台灣安全部門官員指出,他們觀察到北京鼓勵的疑美論「台灣是美國棄子」有所增加。 相反地,川普政府官員愈來愈常談到,台灣是美國撤回援烏行動的受益者,並稱對烏克蘭削減的任何金援,可用於武裝和訓練台灣。 台灣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鍾志東表示,台積電赴美投資緩解了川普對台的最猛烈抨擊,有助美台關係正面發展。 鍾志東說:「台灣是美國致力對抗中國下的重要戰略前哨站,但當美國想與中國往來,台灣也可能成為美國願意擺脫的戰略負擔。台灣對美國的重要性取決於美中關係的狀態。當美中關係惡化,美國更可能涉入台海安全議題,反之亦然。」(譯者:洪培英/核稿:陳正健)
#台湾
#特朗普
#中美关系
#美国外交
#国际政治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4个月前
ZT:最权威的重磅分析来了 民主党因何输给了川普? (信息正义) 年轻男性和年轻女性投票差别有史以来最大令人震惊的年轻人右转 民主党失去了移民温和派选票 选民想要对制度进行重大改革 民主党最有效的竞选信息是经济平民主义 川普其实很脆弱 【前言】 2024年大选后,民主党陷入巨大沮丧和困惑——怎么输给了那样的一个人?! 几个月来对失利原因有很多讨论,但大多是基于猜测和样本很小的出口民调等调查。 而能清晰展示投票情况的大规模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俗称“大选病理解剖”),现在才公布。 这个Blue Rose Research的分析明确展示了大选的完整画面,包括哪些人投了票,哪些人没投票,哪些人倒戈等关键信息,并针对民主党败选原因和未来策略提出了很有价值的观点。 Blue Rose Research是一家大型民主党咨询公司,其团队包括机器学习工程师,来自谷歌等公司的软件工程师等。该公司在建模和统计方法上做了大量投资,努力控制数据质量,让数据尽可能代表整体选民,根据回应者的不同特性进行调整,反复测试对之前其它选举分析的准确性。 他们在2024年进行了2600万次选民调查,其中800万调查对象是不同的个人,收集的数据量之大,实不多见。 他们对2024选举的预测非常准确,全国范围的总体误差约为0.3%。 最近,他们将这个大规模选民抽样调查与选区级投票结果、选民档案及广告测试数据结合起来进行解读,做出了目前为止最新、最权威的选举分析。 他们对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很有把握。 《纽约时报》在今天(3月29日)的社论中特别提到了Blue Rose Research的这一重要的分析,并严厉批评了民主党在大选后的缺乏反省。 社论指出:美国需要两个健康的政党,而鉴于共和党已经被川普所控制,要对他以及任何延续其政策的继任者加以制约,美国尤其需要一个健康的民主党,与对美国民主表现出惊人敌意的共和党竞争。 社论敦促民主党必须诚实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继续公开反对川普的独裁行为,民主党在这些问题上的沉默只会助长整个社会的屈服。 这也是《信息正义》撰写本文介绍这一重磅分析的原因。 大卫·肖尔(David Shor)是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数据科学负责人,也是民主党最有影响力的数据专家和政治顾问之一。 他与民主党竞选活动和进步团体密切合作,因此拥有内部视角。 作为一名13岁就上大学的数学天才,他是位有经验的数据解读专家,率先做出过很多正确判断,包括美国和全球都出现基于教育程度的政治两极分化的趋势。 他曾预测奥巴马在9个战场州的得票率,极其准确地预测了其中8个,误差在1%之内。 肖尔还是美国进步中心行动基金(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 Action Fund)的高级研究员。 近日,Vox的Eric Levitz和纽约时报的Ezra Klein都与肖尔讨论了他对2024大选的分析。 要点如下: 民主党在移民、年轻人和政治参与度低的选民中支持率降幅最大 有色人群的温和派和保守派倒向共和党 年轻人在右转 年轻男性和年轻女性投票差别有史以来最大 如果投票率更高,民主党反而会输得更多 民主党在经济和物价上失去了选民信任 民主党最有效的竞选信息是经济平民主义 川普现在大力推进的议程很不得人心 TikTok使选民更倾向共和党 民主党选民更易因人工智能而失业 下面是对民主党怎样输掉2024大选的的详细分析。 【一】民主党输在哪些人上? 民主党失去了大批拉美裔和亚裔选民 上面的图表按种族和意识形态列了2016、2020和2024年民主党候选人的支持率,展示了一个明显趋势。 白人选民,不管是自由派、温和派和保守派,摇摆幅度都是零,即没有变化。哈里斯在白人保守派、白人自由派、白人温和派中的表现与希拉里·克林顿完全一样。 黑人选民的摇摆幅度不太大,民主党只失去了少量黑人选民,其中多为保守派黑人。 但是,民主党失去了大批拉美裔选民,也失去了大批亚裔选民。 拉美裔和亚裔选民对民主党的支持率出现了两位数的巨大跌幅。2016年,民主党获得了81%的拉美裔温和派支持,而2024年只获58%,下降了23%;民主党在2016年赢得了34%的保守派拉美裔选民,到了2024年,比例下降了一半,仅为17%;民主党2016年赢得了78%的温和派亚裔,2024年降至67%, 降幅为11%。 川普赢得了移民选票 这是《经济学人》杂志的图表。横轴是每个郡外国出生人口比例,竖轴是共和党得票率增长。可以看到,一个郡的移民比例,与川普的得票增长明显呈正比。在纽约皇后区或佛罗里达的迈阿密-戴德等郡,川普的得票率提高了10%,增长非常显著。另一方面,民主党的支持率在移民比例高的社区呈下降趋势:2020年投给拜登的比例高出27%,2024年变成让川普微弱胜出。 归化公民约占选民总数的10%,这意味着移民支持川普的增长率,比整体选民增长率的中位数要大得多。肖尔猜测他们有23%背弃了民主党。那么,川普获得的净胜选票有一半来自移民。川普在纽约、加州、德州和佛罗里达这四个移民集中的大州表现非常好。战场州可能向川普倾斜了半个到一个百分点,那就足以让他获胜。 民主党失去非白人选民和移民的原因:意识形态分化 Blue Rose Research的数据显示,过去几次选举中,自认为是保守派或温和派的非白人选民,投票方式越来越像保守派或温和派的白人,他们的投票倾向越来越不取决于族群,而取决于意识形态。 肖尔认为这并不奇怪。现在的民主党被看作是自由派的党,但过去民主党是自由派、温和派和保守派的联盟。其保守派和温和派中,非白人比例很高。随着自由派成为联盟主导,联盟中的保守派开始倒戈。 有人认为这不可避免:拉美裔和亚裔倾向于追随其他移民群体的政治轨迹:最初几代都支持民主党,但随着变得富裕和同化,他们在意识形态上开始分化。美国黑人也是类似的情况——种族压迫和种族隔离缓解后,保守派黑人就考虑投票给共和党。 同年,英国工党在黑人和印度裔等亚裔选民中的支持率也有所下降,因此,美国的情况也可能是全球性移民和有色选民右转现象的一部分。 令人震惊:年轻人显著右转 上图按种族和性别,列出哈里斯在各年龄段的支持率。X轴是年龄坐标,四条线是哈里斯的支持率。蓝色实线代表非白人女性,蓝色虚线代表非白人男性,橙色实线代表白人女性,橙色虚线代表白人男性。可以看到,18岁的年轻人里,哈里斯只在非白人女性中胜出。在25岁左右的人群,两党在白人女性中的支持率基本持平,但白人年轻男性压倒性支持川普。 八年前,年轻人比老年人更不喜欢川普,但这张图显示,75岁白人和非白人男性支持哈里斯的比例明显高于20岁的白人和非白人男性,这是个很大的转变,也是最令人震惊的一点。 多年来,年轻人一直是民主党的可靠选民。民主党数据公司Catalist的数据表明,2020年,30岁以下的选民压倒性支持拜登,其支持率高出23%。然而,美联社VoteCast估算,川普2024年大选中赢得18-29岁选民的47%,高于2020年的36%。Blue Rose Research的数据显示,川普在2024年甚至可能以微弱优势在这一人群中胜出——这与出口民调不符,但Blue Rose Research的调查数据、选民档案数据和选区级数据,都指向这一事实。 过去四年里,25岁以下的每个群体——白人、非白人、男性或女性——都比千禧一代右倾得多,这是前所未有的。年轻人已从婴儿潮以来某种意义上最进步的一代,变成或许是五六十年来最右的一代。而且这个趋势还在加剧——AtlasIntel今年2月的民调显示,自1月以来,川普在18-29岁人群中的支持率提高了近23%。 所以,预测2020年至2024年选民倾向的决定性变量就是年龄。与四年前相比,年轻人明显右倾。(当然,其中很大部分的样本是不同的人,因为人的年纪在增长。) 年轻选民2024年对民主党的支持度骤降,也与其他趋势相关联:年轻人中,非白人的比例高于整体选民,与整体选民相比,年轻人的政治参与度也更低。 为什么这一代年轻人更保守?Klein猜测,青春期和成年早期经历的政治事件会对世界观产生持久影响。千禧一代在小布什第二任期的灾难中长大,会将民主党与极具魅力的奥巴马联系在一起,Z世代则将民主党与拜登治下的疫情和通货膨胀联系在一起。 但肖尔认为原因不止于此,因为他看到这是个全球趋势。英国大选中,虽然工党胜出,但保守党在18至24岁选民中的得票率却增加了2-3%。因此,肖尔认为年轻人右转不仅仅是因为通胀,也不仅仅是对现任政府不满,而是全球趋势。 早在2016年和2020年,“民主党选民比例会越来越高”的说法已经不靠谱的了,但民主党还相信,年轻选民最终会拯救他们:如果川普在老年人中支持率不上升,千禧一代和Z世代有了投票权,共和党末日就到了。结果这完全错误。肖尔承认,四年前他也那么认为。反过来说,民主党在投票率高的老年选民中支持增多,会对两年后的中期选举有利。但如果不采取措施,民主党的年轻选民问题仍会很严重。 年轻男性和女性的民主党支持率:分化严重 这一张,是肖尔最震惊,觉得最可怕的图表。横轴是年龄,竖轴是男性和女性当中的哈里斯支持率差距。可以看到,30岁以上的选民,性别差距相当稳定,约为10%,大致是美国政治整体上的性别差距,75岁以上的更低。但30岁以下的人群,性别差距悬崖式升高,翻了一倍:18岁男性支持川普的可能性比18岁女性高出23%,性别分化之严重,完全前所未有。 在其他国家,性别分化似乎也在加剧。例如在德国,年轻女性投票给左翼政党“左翼党”的比例非常高。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也许和堕胎问题有关,但看一下非政治性的民意调查就会发现,网络世界正在发生巨大的文化变革。挪威一项针对高中生的民意调查显示,近年来,认为“性别平等走得太远”的年轻男性比例激增。 新冠期间,MeToo兴起,安德鲁·泰特(Andrew Tate)[注]也在那期间开始走红。某种意义上,民主党成了一个对女性很友好的政党,而年轻男性的政治观点对此发生了巨大反弹。肖尔认为,我们正处于一场文化大变革,而人们对其影响认识不足。 [注]Andrew Tate,社交媒体红人,前拳击手,以在男性圈平台上宣扬富有争议的观点而著称。 此外,Klein推测,手机和社交媒体的影响很大。这些年轻人从小就把社交媒体上的网红当榜样。社交媒体、网络文化让年轻人的媒体来源按性别高度分化:一个对终极格斗锦标赛感兴趣的23岁年轻男性,会被带入一个男性色彩强烈的网络世界。而一个23岁的女性,如果其兴趣与YouTube的算法一致,就不会进入那个世界,而进入一个相反的世界,会看布蕾妮·布朗(Brené Brown)[注]的演讲。 [注]Brené Brown,休士顿大学社会工作研究院教授,其很受欢迎的TED演讲主题是脆弱、勇气、共情、和领导力。 肖尔认为,网络社区的性别分化远远高于线下社区,当年轻人的社交圈突然全部移到网络上,就会导致政治局势发生变化,那么,民主党在年轻选民中遭遇滑铁卢,就不奇怪了。 不久前也有人指出年轻男性选民是民主党的一大挑战。2024年,政治学教授大卫·科恩(David B. Cohen)接受《新闻周刊》采访时说:“年轻选民是民主党基础的重要组成,如果这一基础受到侵蚀,该如何弥补?未来民主党要想在全国范围有竞争力,就必须想办法让年轻选民回归阵营,尤其是年轻男性。” 肖尔认为,那些对政治和性别持有可怕、倒退观点的年轻男性仍支持堕胎权,仍支持全民医保,所以他建议民主党政治家专注于在堕胎权和全民医保上做斗争,但其他人应努力改善网络上对文化争议性问题的讨论。 政治参与度高的人群倾向民主党,参与度低的纷纷抛弃民主党 衡量政治参与的方法有很多:参加投票的次数、政治对身份认同的重要性、关注新闻的程度等。上图数据来自内特·科恩(Nate Cohen)为《纽约时报》Upshot(可能是美国质量最高的公共民调)做的民调。这个图表用是否在2020年投票作为政治参与度的一个指标,分析2024年的投票倾向。左图显示,2020年没投票的人里,拜登占微弱优势。也就是说,2020年,如果没投票的人都去投票,民主党会赢得更多。而四年后,没投票的人群从轻微倾向民主党,变成支持川普的比例高出14%。右图是每个选区2022年中期选举的投票比例,和2020年到2024年民主党得票率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到,投票率低的选区,川普得票率增加了6%,而投票率高的选区,哈里斯的支持率有所提高。 另外,从对新闻关注程度作为政治参与度的指标来看,关注新闻的人更支持民主党,不关注新闻的更保守。而后者数目庞大。 Klein问肖尔,不看新闻的人,他们对政治的看法,是基于物价等个人直接经验吗?肖尔认为,大多数人对现实的反应基于已有的立场。坚定的民主党选民不会仅仅因为对高物价不满就转投川普。而政治参与度低的人,对经济反应最大,绝大多数都将生活成本列为最关心的问题。 但不能都归因于通胀。政治上不活跃的选民在奥巴马时代坚定地支持民主党,支持率高出10-15%,在2020年大致两边均衡,但在2024年,支持共和党的比例上升了14%。 基于教育程度的严重分化 因此,除了通货膨胀和社交媒体,还有一个长期趋势,即民主党的联盟已从工人阶级转向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如今,政治参与度越低,受教育程度越低,社会经济地位越低,投票给川普的几率就越高。这与全球趋势一致:过去三、四十年来,西方国家的一大政治趋势就是基于教育程度的两极分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向左转,而工人阶级则向右转。所以,川普的崛起和回归代表了这一全球趋势。 下图是肖尔早在2021年对英、法美、三国的选举分析:每条线代表一个国家左翼政党在教育程度低人群和教育程度高人群中的支持率差异,三条线都随着年代推移上升,说明三个国家基于教育程度的差别都越来越大。[注] [注] 美国的曲线从1964年开始大幅上升,也许可以解释为《1964年民权法》通过后,教育程度低的白人基于种族原因抵触民主党;克林顿两次当选时的差异为零,是因为吸引了很多教育程度低的工人阶级支持;随后差异又开始上升,但奥巴马两次当选时有所下降,肖尔说是由于大批白人投了民主党;随后差异急剧攀升,2016年时间段截止时为最高。 没出来投票的前民主党选民,更可能投给共和党 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如果每个人都投票,民主党就肯定赢——投票率越高,对民主党越有利。选举后第二天发布的、当时掌握信息有限的美联社大选分析也将哈里斯的失败归咎于民主党投票率低。但肖尔发现实际情况正相反:投票的人越多,共和党越赢。如果只有在2022年投过票的人去投票,哈里斯会赢得普选和选举人团;如果所有登记选民都去投票,川普将胜出5%(而不是实际的1.4%)。“提高热情,动员所有人投票”的策略会让民主党输得更多。 现在公布的各州选民档案数据可以显示选民改变投票意向与投票人数变化究竟各占多大比例。结果发现,2020年到2024年,民主党选票份额的变化中,约30%是投票人的变化——投票率降低,另外70%是投票意向变了。这与过去30年中大多数选举的细分情况是一致的。 一般来说,投票率和支持率的走向是一致的。在摇摆选民中失势的政党,往往投票率同时下降。原因很简单。去年,许多民主党选民对他们的政党感到愤怒。他们大多是民主党中的温和派和保守派,对生活成本等问题不满,他们还做不到投票给共和党,于是呆在家里没去投。但他们的抱怨与那些从拜登阵营转向川普的选民非常相似。 曾投票给拜登、而这次没去投票的人的统计学特征是:受教育程度较低,不关心政治,很少看MSNBC那样的新闻节目,而更多看福克斯。坦率地说,他们和那些背弃民主党的选民很相似。因此,如果强迫他们去投票,他们很可能会投给川普。全国总体投票率确实有所下降,但在决定选举的战场州,投票率与四年前大致相当。显然是很多人改变了想法,而通胀是个很大的因素。赶上通胀,而那些不大关注政治的人,对物价最不满,认为执政党要对物价负责。对这些非选民进行调查,问他们最关心的是什么,他们会说是通胀,这也是所有选民群体压倒性最关心的问题,这一点后面还有讨论。 TikTok用户政治参与度低,倾向于支持川普 过去四年中,从TikTok获取新闻的年轻选民人数增长了四倍多,这是媒体消费领域最大、也是最快的变化,而且与民主党支持率下降密切相关。TikTok的用户更年轻,政治参与度也更低,民主党在这一群体的支持率下降,是意料之中的。那些从TikTok上获取新闻的群体,支持共和党的比例比四年前高了8%,增长幅度相当大,而这正是选举前川普承诺救下TikTok的原因。 Klein提出,人们担心有一个可能,即TikTok背后的公司稍微做了手脚,通过算法把对川普有利的内容提升7%。对此,肖尔说他不知道答案,但认为完全有可能,因为在某些话题上,比如乌克兰或 ,他们已经那么做过。 但肖尔认为,TikTok确实是第一个真正去中心化的社交媒体平台。比如,Instagram Reels上的视频观看次数与创作者的粉丝数量紧密相关,而TikTok不是基于粉丝数量,而是用机器学习来分析视频,对视频是否会火,能提前做出准确预测。因此,如果视频可能会吸引人,即使没有粉丝,也能广泛传播。这确实更民主。 其次,TikTok随机性更强,让很多在推特或电视上无法获得大量浏览的内容摆脱束缚,直接进入不太关心政治的人们的视线。这个巨大变化对共和党有利。TikTok与之前的平台很不同,它的用户多不关心政治、多为工人阶级,而民主党很难找到能吸引那些人的创作者和内容,因为民主党里没有那种人。 在过去的传统媒体世界里,民主党做得很好,但现在,战争的打法完全不同了。从前,要想传递信息,必须让文笔好的人吸收你的信息,再发布出去。而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任何人都可以制作视频的世界里,只要视频有吸引力,就会传播出去。这个变化自然让左派失去优势,因为文笔好的人一般更左倾。 与此相关,Nate Cohn几年前发布了一个有趣的统计数据:白人工人阶级选民里,过去一年里读过一本书的,比没读过书的更倾向于民主党。 【二】民主党输掉的原因 川普依然不受欢迎,但民主党也变成不受欢迎 这张图表是根据2020年和2024年民主党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支持率的出口民调,显示川普在去年大选和2020年一样不受欢迎,甚至稍微更不受欢迎。但变了的是,拜登的净支持率曾为正6%,而哈里斯的净支持率为负6%。但肖尔认为不是不应换下拜登。相反,下图显示,正是拜登支持率太低,连累了哈里斯。 拜登极不受欢迎 这张图表显示美国人支持及不支持拜登的比例。阿富汗撤军后,拜登支持率断崖式跌落,之后通货膨胀、移民问题以及预算之战都发生在秋季,支持率进一步下跌,再也没恢复。拜登的净不支持率一直在扩大,到大选时,人们对拜登政府已经很不满了,今年1月的净不支持率又高了一点,为20%。所以,肖尔认为拜登更难赢,因为如果哈里斯都很难与拜登拉开距离,拜登就更难和他自己拉开距离了。 另外,黑人从2020年到2024年的整体摇摆幅度很小,只有0-1%。但根据Blue Rose Research的民调,换上哈里斯之前,7-8%的黑人选民准备离弃民主党。这也证明,民主党不换候选人的话,会输掉更多。2024年,在很不利的形势下,哈里斯的表现其实不错——大选结果非常接近。 选民想要对制度进行重大改革 对于“目前最重要的,是维护制度,还是改革”这个问题,78%的选民回答“改革”。问到现状,是“可以更好,需要改进,以回到从前”还是“太糟了,需要对系统进行冲击”,大多选择后者,比例是53%,选前者的是37%。这显示选民希望发生大的变革。副总统哈里斯被视为现有系统的一部分,这是她败选的原因之一。 选民对现状非常愤怒,想要个也一样愤怒的候选人。但那得是一个在意识形态上不极端的、“愤怒”的温和派。下图就是选民对候选人意识形态的印象。 选民认为哈里斯在意识形态上更偏激 Blue Rose Research问被调查者:你认为这位候选人:比你自己更自由派,更保守,还是接近你自己的观点?49%的选民认为哈里斯比自己更自由派,只有39%的选民认为川普比自己保守。因此,更多选民认为川普比哈里斯温和。这说明,对候选人意识形态的看法上,存在巨大差距。2020年大选,人们说他们在意识形态上更接近拜登,而不是川普。但随着拜登支持率下跌,认为他过于自由派的比例也上升了。如果人们在经济等重要问题上更信任共和党,而不是民主党,哈里斯作为民主党的领袖,被认为过于自由派就不足为奇了。 选民最关心的是物价,没有之一 但肖尔认为哈里斯可以做得更好,赢得那场选举是有可能的。Blue Rose Research向被调查者展示国家面临的两个问题,问哪一个更重要。只要把生活成本或通胀与其他问题放在一起,十个人中就有八到九个认为生活成本和通胀更重要。这恰恰说明选民对拜登处理通胀、预算赤字问题上的做法非常不满。 94%的选民认为生活成本比学生债务重要;70%认为生活成本比移民和边境安全重要;80%认为生活成本比堕胎权重要;84%认为生活成本比环境和气候变化更重要。84%认为生活成本比保护美国民主制度更重要。 这清楚表明,选民希望改善经济,更关心物价,而不是维护美国民主制度。 Klein评价说,民主党的选举表现其实比其他国家的执政党好些。英国保守党的选举结果差得多,法国执政联盟也是,而民主党的支持率下降幅度不大。如果当初川普赢了2020年大选,通胀就是在他的治下发生,会让他和他的政府信誉扫地。那么,是不是民主党本身没有问题,只是运气不佳? 下一个图表也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选民在关心的议题上,更信任哪个党 Blue Rose Research的调查让选民给40个问题按重要性排序,然后问:“在这些问题上,你更信任哪个党?” 上面这张图表分成四个象限。右上角是选民认为重要、而且民主党更被信任的议题,那个象限几乎空白。在精神健康上,选民对民主党的信任度很高,但他们不认为那是个重要议题;气候变化、环境和生育权的重要性都排在精神健康后面。唯一亮点是医疗保健——选民认为相当重要,民主党也明显占优势的议题。 2020年,人们最关心疫情和医保,而那些也是人们最信任民主党的议题。因此民主党只需谈论疫情和医保。他们那么做了,结果赢了。 这次困难得多。选民最关心的议题是生活成本。排在生活成本之后的是联邦政府规模、预算赤字、移民、犯罪及医保。几乎在所有这些问题上,人们更信任共和党的比例高出两位数的百分点。民主党在医保上更被信任,但仅领先2%,这个历来民主党占优势的议题,领先度下降很多。人们在气候变化和生育权问题上更信任民主党,但选民并不大关心那些。 这次选举中,选民在所有最重要问题上对共和党的信任度都远远高于民主党,但他们同时也认为川普是个可怕的人,不能信任他掌权。所以选举结果才如此接近。 但四年后,川普不会还是候选人,共和党也许会提名一个同样不讨人喜欢的候选人,也许不会。但如果民主党不摆脱这种信任危机,就依然灾难深重。 民主党信任度下降的一个原因是,拜登非常不受欢迎。数据表明,随着拜登越来越不受欢迎,民主党在所有问题上的受信任度都下降了很多,这个转变是大面积的。 另一个原因是选民对现实中的具体事情做出了反应。通常,经济在两党优势上是中性的。但通货膨胀后,选民对共和党在经济方面的支持率从高出5%上升到高出15-16%,经济成了共和党的优势。教育曾是民主党的强项,但疫情期间,这个优势坍塌,现在基本势均力敌;2021年的弗吉尼亚州州长选举中,教育甚至成为共和党的优势。另一方,生育权曾是个中性议题,但高院推翻堕胎权之后,选民在生育权上对民主党的信任度直线上升。所以,世界在过去四年里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还会继续变化,民主党必须根据变化做出调整,不要以为做什么都不重要。 信息传递 Blue Rose Research对竞选广告进行随机对照测验:对于某个广告,把1000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500人看广告,500人不看,之后问他们投票给谁,然后看两组的差异。最有效的一个广告是哈里斯直视镜头,说:“我知道生活成本太高了,我将建造更多住房,打击租金过高和价格垄断,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们辛辛苦苦赚的薪水,应该有更多留在手中。” 另一则广告称,“川普在为自己和他的亿万富翁朋友而战。他打算征收全国销售税——川普税,让中产阶级家庭的开支每年上涨4000美元。我们将为中产阶级减税,而不是加税。” 这些都是最好的竞选广告。也证实了选民最关心的是生活成本,而且选民对现状不满。哈里斯能在广告中承认:事情的确很糟糕,正是那条广告测试效果好的一个原因。 哈里斯竞选了三个月,一开始主要讲经济平民主义,但后来主要讲捍卫民主。民主党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难题是:民调告诉他们,应该谈选民关心的经济或物价,但那些问题很难吸引眼球。另一方面,川普每天都在做叫人生气和担心的坏事——起诉政敌,大肆滥用行政权力,但测试结果却是,选民不关心,也不想听那些。对民主和独裁话题的关注程度,因政治参与度和教育程度的不同有很大差异。 即使测试已指明什么更有效,但民主党的信息没有集中在经济上,而过于关注捍卫民主,也过于关注多元化、觉醒、和变性问题。除了经济问题不易被媒体关注,肖尔称也有民主党捐款大户对广告内容提出要求、施加压力的原因。 测试表明,川普最好的广告,基本上是关于经济、油价、移民和犯罪的。此外,川普竞选最后几天的广告是开垃圾车和在麦当劳卖汉堡。自由派觉得荒唐可笑,但其视觉效果很贴近底层人民。哈里斯真的在麦当劳打过工,但系上围裙在麦当劳作秀的却不是她。 肖尔认为,民主党必须明白,他们深陷信任危机,他们想说服的人,价值观与之不同,对现实的看法也完全不同。而且,很多人根本不用民主党的信息源。 民主党想要赢得工人阶级,就必须努力改善信息传递,向他们伸出手,并开始使用新平台。 【三】民主党怎样才能赢回来 攻击川普的最大弱项 这张图表有60来个圆点,每个都代表川普的一个行政命令或竞选政策,其中最受欢迎的包括:不对小费征税;在边境部署军队;实施选民身份证法;停止联邦雇员的远程工作。但很多川普和马斯克在全力执行的东西都不得人心,也是共和党的最大弱项:削减医疗补助、废除奥巴马医保、延长对亿万富翁减税。肖尔认为,如果民主党坚决反对川普这些不受欢迎的改革,就有机会回到2012年的局面。 此外,肖尔他们还把川普将要做的58件事情,根据这些事情改变投票意向、让人不支持川普的说服力进行排序。民主党最关心的很多事情——马斯克导致联邦政府混乱、削减医疗补助、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及延长富人税收减免——排名都很靠前。这等于共和党自己在主动失误。 有项是“川普废除了降低处方药成本、给胰岛素花费制定上限的法律,这将增加数百万人赖以救命的药品成本”,这一条将转而不支持川普的比率提高了1.9%,这是能想到的最直白、最民主党的信息。但它的测试效果不如这条:川普“让马斯克在没有监督和制衡的情况下削减联邦预算;马斯克向川普竞选捐了2.5亿美元,现在川普让马斯克以马斯克获益的方式重塑政府,不惜伤害美国工人阶级的利益”。很难有什么能比得过保护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但马斯克被排在最前面,说明马斯克的行为实在是惹了众怒。 这些数据表明,接下来几个月中,民主党应该做两件事:一是反对削减社会福利,二是抨击马斯克制造混乱。这两点,既符合民主党的理念,也是选民非常关心的问题。 川普其实很脆弱 数据中看到:川普的反对率升得很快——今年1月末,他的反对率是40%,短短三个星期后就升为47%;同时他的支持率在下降。这说明,他做的很多事不得人心,他其实很脆弱。民主党只需找到最好的攻击点。 意识形态与民主党品牌 美国约有37%的人认同保守派,36%温和派,自由派有25%(根据问题不同,分布也可为40%、40%、20%)。 但肖尔指出,其实,意识形态划分并不是想象的那么严格。温和派,尤其是非白人温和派,他们中很多人对经济和社会问题都持进步观点,而川普的选民中很多是支持堕胎的。对各类选民的测试表明,经济平民主义的信息非常有效。另一方面,城市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与其他人群存在巨大的文化鸿沟,如果把那些人的文化特征作为民主党的形象和品牌,占大多数的其他人就会不支持民主党。 所以,品牌上,民主党不应过分强调意识形态,而应注重经济平民主义。 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 当前的讨论还陷在意识形态之争,但肖尔认为,人工智能可能会迅速且不可逆转地改变政治格局: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导致大规模失业,民主党选民更受影响,其带来的社会和政治冲击会加剧美国的党派对立。 Blue Rose Research与经济学家乔纳森·赫什(Jonathan Hersh)和丹尼尔·洛克(Daniel Rock)合作,对哪些工作受人工智能影响最大进行了估算。他们的研究表明,有大学文凭的人比劳工阶级受影响更大。原因很简单,大型语言模式(Large Language Model,LLM)的发展速度比机器人快。人工智能对城市和郊区就业的影响将大于农村地区,对女性的影响大于男性。换言之,人工智能对民主党的选民负面影响更大。 肖尔预测这也可能是本世纪最大的文化战争,并担心这会加剧文化分歧,带来破坏性的后果。疫情期间,民主党的应对措施加剧了2016年就存在的文化分歧,其影响持续到现在,使民主党更难赢得选举。但与疫情不同的是,民主党有机会提前看到下一次冲击,必须为此做好准备,主动思考人工智能问题,而不是把头埋进沙子里。 未来选举展望 肖尔认为,即使民主党什么都不做,2026年也可能会赢回国会,因为那些从TikTok上获取新闻、不关心政治的选民——25岁以下的选民——中期选举的投票率极低。 赢回参议院比较难。2024年民主党在摇摆州的表现比全国的好,很大原因是对手的候选人太烂,不能指望那种情况永远持续下去。2024年,即使竞选工作做得空前地好,对手又空前地弱,民主党也只获47个席位。所以,即使有蓝潮,也很难赢回50个席位。 民主党必须做出改变,才能赢得参议院多数席位。民主党不应过分强调意识形态,并需要在意识形态上作妥协,但所需妥协程度因州而异。2024年,内布拉斯加的丹·奥斯本(Dan Osborn)获胜,部分原因是他作为独立候选人参选,但更重要的是他主打经济平民主义,关注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展望总统大选,民主党需要改善品牌。现在民主党在全国范围信誉不高,如果不解决品牌问题,四年后大选,可能在核心问题上仍不被信任。何况,中期选举不会投票的选民会在2028年大选投票,而这一次,对手可能是个比川普受欢迎的候选人,那麻烦就大了。 另一方面,民主党现在不是执政党,这意味着他们没有议程控制权。现实地说,至少在2026年前,民主党的策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共和党做什么。但现在开始讨论新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并不过早。一旦推出新的候选人,那将是一次重启。可以想象,民主党推出的新的候选人会做得更好。 📷
#民主党
#川普
#年轻人右转
#移民温和派
#制度改革
#经济平民主义
#2024年大选
#失利原因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4个月前
華郵:美國重新調整軍事戰略 著重遏制中國奪取台灣—— (中央社記者侯姿瑩華盛頓29日專電)華郵今天報導,根據一份機密的內部指導備忘錄,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已重新調整華府軍事戰略,著重遏制中國奪取台灣的行動及強化本土防衛;基於人員及資源有限,五角大廈將「承擔」歐洲及其他地區的風險,以達成這一目標。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獨家報導,這份內部文件帶有華府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的影響,部分段落幾乎與智庫去年發表的報告內容一模一樣。 這份文件名為「暫時國防戰略指導」(Interim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ic Guidance)3月發送給美國國防部內部人員,並由赫格塞斯(Pete Hegseth)簽署。內容闡述執行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願景,包括為與中國潛在的戰爭做準備並設法獲勝,同時也涵蓋要求軍隊在打擊非法移民及毒品販運承擔更直接的責任。 川普1.0及拜登(Joe Biden)前政府時期都把中國視為美國最大威脅,要部隊為嚇阻太平洋地區衝突做好準備。赫格塞斯這項指導方特別的地方在於,把台灣恐被入侵視為唯一必須優先考量的情境,高於其他潛在危險;重新調整龐大的美軍架構,超越本土防衛任務並轉向印太地區。 報導指出,五角大廈有關台灣的「拒止性防禦」(denial defense)新指導方針包括透過潛艦、轟炸機、無人艦艇及陸軍、海軍陸戰隊特種部隊來增加駐軍。計畫也呼籲改善對美軍在印太駐軍地點的防衛,建立預備物資庫存及改善後勤。 儘管文件強調支持遏阻中國犯台,但內容也提及「施壓」台灣「大幅提升」國防預算。 另外,根據這份指導方針,由於人員及資源有限,五角大廈將「承擔其他地區的風險」,並施壓歐洲、中東及東亞盟友提升國防支出,以承擔嚇阻俄羅斯、北韓及伊朗威脅的重責大任。 赫格塞斯寫道,「中國是美國國防部唯一步步進逼的威脅(pacing threat),而阻止中國奪取台灣成為既成事實並同時保衛美國本土,則是國防部唯一步步緊逼的情勢(pacing scenario)」。國防部部隊規劃架構在為大國戰爭規劃應急方案時,僅考慮和北京之間的衝突,俄羅斯的威脅則主要交給歐洲盟友應付。 這份文件共有9頁,也提交給國會國安相關的委員會,根據華郵分析,文件多個段落與傳統基金會去年發布的報告相似,有些內容甚至幾乎完全相同。該報告的共同作者之一、韋勒茲-葛林 (Alexander Velez-Green)目前暫時擔任五角大廈的最高政策官員。 傳統基金會去年8月發布的報告建議五角大廈優先考量3項核心議題:嚇阻台灣遭入侵、本土防衛、增加盟友和夥伴分擔的責任,這都與赫格塞斯的指導方針相符。 美國國防部、傳統基金會未回覆華郵置評請求。(編輯:陳慧萍)
#美国军事战略
#中国台湾关系
#国防
#华盛顿邮报
#台海局势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4个月前
中国新冠疫情究竟死了多少人?2023年7月13日,浙江省民政厅公布了2023年一季度的统计数据。其中,火化尸体数达17.1万具。有网友查询去年同期数据(2022年1季度)发现,相比去年 同期的9.9万具,增长高达72%。于是引发网民热议。三天后,浙江省民政厅从官网删除了此数据,网络上的相关话题和讨论也被屏蔽。 方舟子在 X(推特)上写道:2023年一季度浙江省火化遗体数同比增长72.7%,也就是一季度多死了7万人。但一季度新冠疫情已是尾声,关键是去年第四季度火化 遗体的数量。即使保守估计去年第四季度火化遗体情形相似,那么浙江因新冠死亡人数也有15万,浙江人口占中国4%,不考虑浙江医疗条件较好,即全国新冠死亡人数4百万,这是下限。
#新冠疫情
#火葬数据
#信息审查
#浙江省
#统计数据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4个月前
ZT:川普要關「美國之音」紐約法官擋了:典型的武斷決策
#川普
#美国之音
#司法干预
#新闻自由
#美国政治
分享
评论 0
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