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登录
Hu Ping胡平
关注
统计数据
310
文章
0
粉丝
0
获赞
81
阅读
热门文章
1
TechFlow 深潮 发布的文章:近期教育领域的变化引发了广泛讨论,我认为教育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
145
32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呼叫中国海警14608!中国海警14608!这里是中华民国海巡署EV100310对你广播。你已违反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进入我国禁限制水域。你的行动已经影响我国海域秩序及安全,请立即转向尽速离开我国禁限制水域,否则我将依法对你采取必要之行动,”台湾海巡署巡防人员星期一(2024年5月6日)对进入金门周边禁限制水域的中国海警船发出了广播警告。 链接: 在这里,台湾海巡署引用了《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查《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第一章总则第2条:本条例用词,定义如下:一、台湾地区:指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及政府统治权所及之其他地区。二、大陆地区:指台湾地区以外之中华民国领土。” 这就是说,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同属于中华民国,或曰,两岸同属一中,或曰一中两区。赖清德应该也必须说出“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同属中华民国”。如果台湾当局拒绝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大陆管这个中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管这个中国叫中华民国——这就叫一中各表,也就是九二共识),就是自己已经背离了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大陆方面是否还会谨守双方互不进入对方海域的默契?
#台湾海巡
#海域纠纷
#两岸关系
#海警对峙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美国国务卿马可‧卢比奥警告,支持恐怖组织活动的国际学生将面临被拒发或撤销签证,以及被驱逐出境的命运。 注意,卢比奥说的是国际学生,美国学生不在其内,同样参加支持哈马斯的抗议活动的美国人并没有受到法律惩罚。 同理,台湾因武统言论驱逐依亲居留的陆配亚亚,台湾公民不在其内。发表类似言论的台湾公民并没有受到法律惩罚。 所以,被美国政府驱逐的国际学生和被台湾政府驱逐的陆配亚亚的问题不是言论自由的问题。我们可以争论国际学生和陆配该不该被驱逐,但我们不能说美国公民没有表达支持哈马斯的言论自由,我们不能说台湾公民没有表达武统的言论自由。
#美国国务卿
#马可‧卢比奥
#恐怖组织
#国际学生
#签证
#驱逐出境
#哈马斯
#抗议活动
#法律惩罚
#台湾
#武统言论
#陆配
#言论自由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唐和尚在这段视频里讲到一件事:中共党史的三位人物,张国焘、杨勇和胡耀邦,这三个人的父亲娶了三姐妹,所以这三个人是亲表兄弟。——这我也是头次听说。
#中共党史
#张国焘
#杨勇
#胡耀邦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ZT:追忆悼念胡德华先生 链接:
#胡德华
#纪念
#追思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美国在乌克兰战争中的秘密角色:时报调查五大要点
#美国
#乌克兰战争
#秘密角色
#时报调查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ZT:華爾街日報:台灣對獲川普支持日益樂觀 但謹慎以待(2025/3/30) (中央社華盛頓30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是否會使台灣失去華府這位關鍵支持者,歷經數月的不確定性後,川普政府近日的挺台舉措增強了台灣獲得更多支持的希望。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美國近日切斷中國接觸高階技術的管道,並在公開聲明中納入勢必會觸怒北京的更強硬涉台措辭。阿拉斯加州長本月稍早訪台,對缺乏能源的台灣推動天然氣銷售計畫;川普(Donald Trump)政府上月默默釋出先前凍結的8億7000萬美元對台軍援,還有2艘海軍船艦通過台灣海峽。 根據一名知情的美國官員,美國國防部本月稍早流傳一份臨時內部指引文件,呼籲對中國採取更強硬威懾措施以保衛台灣不受侵略,但這項建議似乎尚未實施。 歡迎訂閱本報newsletter 台灣向美國採購價值80億美元的F-16V戰機,國防部副部長柏鴻輝本月28日出席在南卡羅來納州舉行的首架機出廠典禮。儘管低調,這是台灣高階官員罕見訪美。 這幾週來,川普撤回對烏克蘭的支持,引發對美國拋棄台灣的擔憂,不過台灣官員對擁有川普支持一事日益具有信心。 一名台灣高階官員本週表示,台美關係近幾週明顯升溫,儘管台灣不應自滿,雙方存在「有助未來合作的良好環境」。 然而,華爾街日報指出,台灣官員仍保持謹慎態度,他們明白川普政府做出的任何改變,都可能被川普的言論推翻。 過去一年來,川普抱怨台灣國防開支不足且「偷走」美國半導體產業,而他的億萬富豪顧問馬斯克(Elon Musk)曾說台灣和北京的關係類似夏威夷與華府。 不過在台積電執行長魏哲家本月初赴白宮會晤川普,並宣布對美投資1000億美元後,川普對台態度軟化,基本上將台灣排除在對美不公平貿易夥伴名單外,並讚揚台積電。 美國本月中旬支持七大工業國集團(G7)的聯合聲明,這份聲明不同以往,未提及「一個中國」政策。此外,美國國務院網站在美台關係頁面移除「我方不支持台灣獨立」字句。 台灣迅速提高軍事支出,官員指過去8年來國防預算已增加80%,約占國內生產毛額(GDP)2.5%,不過仍遠低於川普希望的10%。 賴清德總統本月矢言年底前將軍事開支提高至GDP的3%;27日也在台南舉行台灣近代史上總統府首場「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實地演練」。 有些人確實仍擔憂,華府與北京會達成「重大交易」,內容包含美國誓言不干涉台灣問題。 獲川普提名擔任國防部次長的柯伯吉(Elbridge Colby)本月在聯邦參議院對他的人事案聽證會上,稱台灣對美國「非常重要」,但也否認台灣的自治攸關美國的生存利益(existential interest)。 一名台灣官員談到:「川普政府更關心他們能從台灣身上得到什麼。」 問題關鍵在於,烏克蘭是否會是台灣的樣板,或者川普希望藉由限制對烏支持,將更多注意力和火力轉移至台灣。 親北京的評論人士認為川普拋棄烏克蘭,預示台灣未來的命運。台灣安全部門官員指出,他們觀察到北京鼓勵的疑美論「台灣是美國棄子」有所增加。 相反地,川普政府官員愈來愈常談到,台灣是美國撤回援烏行動的受益者,並稱對烏克蘭削減的任何金援,可用於武裝和訓練台灣。 台灣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鍾志東表示,台積電赴美投資緩解了川普對台的最猛烈抨擊,有助美台關係正面發展。 鍾志東說:「台灣是美國致力對抗中國下的重要戰略前哨站,但當美國想與中國往來,台灣也可能成為美國願意擺脫的戰略負擔。台灣對美國的重要性取決於美中關係的狀態。當美中關係惡化,美國更可能涉入台海安全議題,反之亦然。」(譯者:洪培英/核稿:陳正健)
#台湾
#特朗普
#中美关系
#美国外交
#国际政治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ZT:最权威的重磅分析来了 民主党因何输给了川普? (信息正义) 年轻男性和年轻女性投票差别有史以来最大令人震惊的年轻人右转 民主党失去了移民温和派选票 选民想要对制度进行重大改革 民主党最有效的竞选信息是经济平民主义 川普其实很脆弱 【前言】 2024年大选后,民主党陷入巨大沮丧和困惑——怎么输给了那样的一个人?! 几个月来对失利原因有很多讨论,但大多是基于猜测和样本很小的出口民调等调查。 而能清晰展示投票情况的大规模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俗称“大选病理解剖”),现在才公布。 这个Blue Rose Research的分析明确展示了大选的完整画面,包括哪些人投了票,哪些人没投票,哪些人倒戈等关键信息,并针对民主党败选原因和未来策略提出了很有价值的观点。 Blue Rose Research是一家大型民主党咨询公司,其团队包括机器学习工程师,来自谷歌等公司的软件工程师等。该公司在建模和统计方法上做了大量投资,努力控制数据质量,让数据尽可能代表整体选民,根据回应者的不同特性进行调整,反复测试对之前其它选举分析的准确性。 他们在2024年进行了2600万次选民调查,其中800万调查对象是不同的个人,收集的数据量之大,实不多见。 他们对2024选举的预测非常准确,全国范围的总体误差约为0.3%。 最近,他们将这个大规模选民抽样调查与选区级投票结果、选民档案及广告测试数据结合起来进行解读,做出了目前为止最新、最权威的选举分析。 他们对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很有把握。 《纽约时报》在今天(3月29日)的社论中特别提到了Blue Rose Research的这一重要的分析,并严厉批评了民主党在大选后的缺乏反省。 社论指出:美国需要两个健康的政党,而鉴于共和党已经被川普所控制,要对他以及任何延续其政策的继任者加以制约,美国尤其需要一个健康的民主党,与对美国民主表现出惊人敌意的共和党竞争。 社论敦促民主党必须诚实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继续公开反对川普的独裁行为,民主党在这些问题上的沉默只会助长整个社会的屈服。 这也是《信息正义》撰写本文介绍这一重磅分析的原因。 大卫·肖尔(David Shor)是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数据科学负责人,也是民主党最有影响力的数据专家和政治顾问之一。 他与民主党竞选活动和进步团体密切合作,因此拥有内部视角。 作为一名13岁就上大学的数学天才,他是位有经验的数据解读专家,率先做出过很多正确判断,包括美国和全球都出现基于教育程度的政治两极分化的趋势。 他曾预测奥巴马在9个战场州的得票率,极其准确地预测了其中8个,误差在1%之内。 肖尔还是美国进步中心行动基金(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 Action Fund)的高级研究员。 近日,Vox的Eric Levitz和纽约时报的Ezra Klein都与肖尔讨论了他对2024大选的分析。 要点如下: 民主党在移民、年轻人和政治参与度低的选民中支持率降幅最大 有色人群的温和派和保守派倒向共和党 年轻人在右转 年轻男性和年轻女性投票差别有史以来最大 如果投票率更高,民主党反而会输得更多 民主党在经济和物价上失去了选民信任 民主党最有效的竞选信息是经济平民主义 川普现在大力推进的议程很不得人心 TikTok使选民更倾向共和党 民主党选民更易因人工智能而失业 下面是对民主党怎样输掉2024大选的的详细分析。 【一】民主党输在哪些人上? 民主党失去了大批拉美裔和亚裔选民 上面的图表按种族和意识形态列了2016、2020和2024年民主党候选人的支持率,展示了一个明显趋势。 白人选民,不管是自由派、温和派和保守派,摇摆幅度都是零,即没有变化。哈里斯在白人保守派、白人自由派、白人温和派中的表现与希拉里·克林顿完全一样。 黑人选民的摇摆幅度不太大,民主党只失去了少量黑人选民,其中多为保守派黑人。 但是,民主党失去了大批拉美裔选民,也失去了大批亚裔选民。 拉美裔和亚裔选民对民主党的支持率出现了两位数的巨大跌幅。2016年,民主党获得了81%的拉美裔温和派支持,而2024年只获58%,下降了23%;民主党在2016年赢得了34%的保守派拉美裔选民,到了2024年,比例下降了一半,仅为17%;民主党2016年赢得了78%的温和派亚裔,2024年降至67%, 降幅为11%。 川普赢得了移民选票 这是《经济学人》杂志的图表。横轴是每个郡外国出生人口比例,竖轴是共和党得票率增长。可以看到,一个郡的移民比例,与川普的得票增长明显呈正比。在纽约皇后区或佛罗里达的迈阿密-戴德等郡,川普的得票率提高了10%,增长非常显著。另一方面,民主党的支持率在移民比例高的社区呈下降趋势:2020年投给拜登的比例高出27%,2024年变成让川普微弱胜出。 归化公民约占选民总数的10%,这意味着移民支持川普的增长率,比整体选民增长率的中位数要大得多。肖尔猜测他们有23%背弃了民主党。那么,川普获得的净胜选票有一半来自移民。川普在纽约、加州、德州和佛罗里达这四个移民集中的大州表现非常好。战场州可能向川普倾斜了半个到一个百分点,那就足以让他获胜。 民主党失去非白人选民和移民的原因:意识形态分化 Blue Rose Research的数据显示,过去几次选举中,自认为是保守派或温和派的非白人选民,投票方式越来越像保守派或温和派的白人,他们的投票倾向越来越不取决于族群,而取决于意识形态。 肖尔认为这并不奇怪。现在的民主党被看作是自由派的党,但过去民主党是自由派、温和派和保守派的联盟。其保守派和温和派中,非白人比例很高。随着自由派成为联盟主导,联盟中的保守派开始倒戈。 有人认为这不可避免:拉美裔和亚裔倾向于追随其他移民群体的政治轨迹:最初几代都支持民主党,但随着变得富裕和同化,他们在意识形态上开始分化。美国黑人也是类似的情况——种族压迫和种族隔离缓解后,保守派黑人就考虑投票给共和党。 同年,英国工党在黑人和印度裔等亚裔选民中的支持率也有所下降,因此,美国的情况也可能是全球性移民和有色选民右转现象的一部分。 令人震惊:年轻人显著右转 上图按种族和性别,列出哈里斯在各年龄段的支持率。X轴是年龄坐标,四条线是哈里斯的支持率。蓝色实线代表非白人女性,蓝色虚线代表非白人男性,橙色实线代表白人女性,橙色虚线代表白人男性。可以看到,18岁的年轻人里,哈里斯只在非白人女性中胜出。在25岁左右的人群,两党在白人女性中的支持率基本持平,但白人年轻男性压倒性支持川普。 八年前,年轻人比老年人更不喜欢川普,但这张图显示,75岁白人和非白人男性支持哈里斯的比例明显高于20岁的白人和非白人男性,这是个很大的转变,也是最令人震惊的一点。 多年来,年轻人一直是民主党的可靠选民。民主党数据公司Catalist的数据表明,2020年,30岁以下的选民压倒性支持拜登,其支持率高出23%。然而,美联社VoteCast估算,川普2024年大选中赢得18-29岁选民的47%,高于2020年的36%。Blue Rose Research的数据显示,川普在2024年甚至可能以微弱优势在这一人群中胜出——这与出口民调不符,但Blue Rose Research的调查数据、选民档案数据和选区级数据,都指向这一事实。 过去四年里,25岁以下的每个群体——白人、非白人、男性或女性——都比千禧一代右倾得多,这是前所未有的。年轻人已从婴儿潮以来某种意义上最进步的一代,变成或许是五六十年来最右的一代。而且这个趋势还在加剧——AtlasIntel今年2月的民调显示,自1月以来,川普在18-29岁人群中的支持率提高了近23%。 所以,预测2020年至2024年选民倾向的决定性变量就是年龄。与四年前相比,年轻人明显右倾。(当然,其中很大部分的样本是不同的人,因为人的年纪在增长。) 年轻选民2024年对民主党的支持度骤降,也与其他趋势相关联:年轻人中,非白人的比例高于整体选民,与整体选民相比,年轻人的政治参与度也更低。 为什么这一代年轻人更保守?Klein猜测,青春期和成年早期经历的政治事件会对世界观产生持久影响。千禧一代在小布什第二任期的灾难中长大,会将民主党与极具魅力的奥巴马联系在一起,Z世代则将民主党与拜登治下的疫情和通货膨胀联系在一起。 但肖尔认为原因不止于此,因为他看到这是个全球趋势。英国大选中,虽然工党胜出,但保守党在18至24岁选民中的得票率却增加了2-3%。因此,肖尔认为年轻人右转不仅仅是因为通胀,也不仅仅是对现任政府不满,而是全球趋势。 早在2016年和2020年,“民主党选民比例会越来越高”的说法已经不靠谱的了,但民主党还相信,年轻选民最终会拯救他们:如果川普在老年人中支持率不上升,千禧一代和Z世代有了投票权,共和党末日就到了。结果这完全错误。肖尔承认,四年前他也那么认为。反过来说,民主党在投票率高的老年选民中支持增多,会对两年后的中期选举有利。但如果不采取措施,民主党的年轻选民问题仍会很严重。 年轻男性和女性的民主党支持率:分化严重 这一张,是肖尔最震惊,觉得最可怕的图表。横轴是年龄,竖轴是男性和女性当中的哈里斯支持率差距。可以看到,30岁以上的选民,性别差距相当稳定,约为10%,大致是美国政治整体上的性别差距,75岁以上的更低。但30岁以下的人群,性别差距悬崖式升高,翻了一倍:18岁男性支持川普的可能性比18岁女性高出23%,性别分化之严重,完全前所未有。 在其他国家,性别分化似乎也在加剧。例如在德国,年轻女性投票给左翼政党“左翼党”的比例非常高。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也许和堕胎问题有关,但看一下非政治性的民意调查就会发现,网络世界正在发生巨大的文化变革。挪威一项针对高中生的民意调查显示,近年来,认为“性别平等走得太远”的年轻男性比例激增。 新冠期间,MeToo兴起,安德鲁·泰特(Andrew Tate)[注]也在那期间开始走红。某种意义上,民主党成了一个对女性很友好的政党,而年轻男性的政治观点对此发生了巨大反弹。肖尔认为,我们正处于一场文化大变革,而人们对其影响认识不足。 [注]Andrew Tate,社交媒体红人,前拳击手,以在男性圈平台上宣扬富有争议的观点而著称。 此外,Klein推测,手机和社交媒体的影响很大。这些年轻人从小就把社交媒体上的网红当榜样。社交媒体、网络文化让年轻人的媒体来源按性别高度分化:一个对终极格斗锦标赛感兴趣的23岁年轻男性,会被带入一个男性色彩强烈的网络世界。而一个23岁的女性,如果其兴趣与YouTube的算法一致,就不会进入那个世界,而进入一个相反的世界,会看布蕾妮·布朗(Brené Brown)[注]的演讲。 [注]Brené Brown,休士顿大学社会工作研究院教授,其很受欢迎的TED演讲主题是脆弱、勇气、共情、和领导力。 肖尔认为,网络社区的性别分化远远高于线下社区,当年轻人的社交圈突然全部移到网络上,就会导致政治局势发生变化,那么,民主党在年轻选民中遭遇滑铁卢,就不奇怪了。 不久前也有人指出年轻男性选民是民主党的一大挑战。2024年,政治学教授大卫·科恩(David B. Cohen)接受《新闻周刊》采访时说:“年轻选民是民主党基础的重要组成,如果这一基础受到侵蚀,该如何弥补?未来民主党要想在全国范围有竞争力,就必须想办法让年轻选民回归阵营,尤其是年轻男性。” 肖尔认为,那些对政治和性别持有可怕、倒退观点的年轻男性仍支持堕胎权,仍支持全民医保,所以他建议民主党政治家专注于在堕胎权和全民医保上做斗争,但其他人应努力改善网络上对文化争议性问题的讨论。 政治参与度高的人群倾向民主党,参与度低的纷纷抛弃民主党 衡量政治参与的方法有很多:参加投票的次数、政治对身份认同的重要性、关注新闻的程度等。上图数据来自内特·科恩(Nate Cohen)为《纽约时报》Upshot(可能是美国质量最高的公共民调)做的民调。这个图表用是否在2020年投票作为政治参与度的一个指标,分析2024年的投票倾向。左图显示,2020年没投票的人里,拜登占微弱优势。也就是说,2020年,如果没投票的人都去投票,民主党会赢得更多。而四年后,没投票的人群从轻微倾向民主党,变成支持川普的比例高出14%。右图是每个选区2022年中期选举的投票比例,和2020年到2024年民主党得票率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到,投票率低的选区,川普得票率增加了6%,而投票率高的选区,哈里斯的支持率有所提高。 另外,从对新闻关注程度作为政治参与度的指标来看,关注新闻的人更支持民主党,不关注新闻的更保守。而后者数目庞大。 Klein问肖尔,不看新闻的人,他们对政治的看法,是基于物价等个人直接经验吗?肖尔认为,大多数人对现实的反应基于已有的立场。坚定的民主党选民不会仅仅因为对高物价不满就转投川普。而政治参与度低的人,对经济反应最大,绝大多数都将生活成本列为最关心的问题。 但不能都归因于通胀。政治上不活跃的选民在奥巴马时代坚定地支持民主党,支持率高出10-15%,在2020年大致两边均衡,但在2024年,支持共和党的比例上升了14%。 基于教育程度的严重分化 因此,除了通货膨胀和社交媒体,还有一个长期趋势,即民主党的联盟已从工人阶级转向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如今,政治参与度越低,受教育程度越低,社会经济地位越低,投票给川普的几率就越高。这与全球趋势一致:过去三、四十年来,西方国家的一大政治趋势就是基于教育程度的两极分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向左转,而工人阶级则向右转。所以,川普的崛起和回归代表了这一全球趋势。 下图是肖尔早在2021年对英、法美、三国的选举分析:每条线代表一个国家左翼政党在教育程度低人群和教育程度高人群中的支持率差异,三条线都随着年代推移上升,说明三个国家基于教育程度的差别都越来越大。[注] [注] 美国的曲线从1964年开始大幅上升,也许可以解释为《1964年民权法》通过后,教育程度低的白人基于种族原因抵触民主党;克林顿两次当选时的差异为零,是因为吸引了很多教育程度低的工人阶级支持;随后差异又开始上升,但奥巴马两次当选时有所下降,肖尔说是由于大批白人投了民主党;随后差异急剧攀升,2016年时间段截止时为最高。 没出来投票的前民主党选民,更可能投给共和党 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如果每个人都投票,民主党就肯定赢——投票率越高,对民主党越有利。选举后第二天发布的、当时掌握信息有限的美联社大选分析也将哈里斯的失败归咎于民主党投票率低。但肖尔发现实际情况正相反:投票的人越多,共和党越赢。如果只有在2022年投过票的人去投票,哈里斯会赢得普选和选举人团;如果所有登记选民都去投票,川普将胜出5%(而不是实际的1.4%)。“提高热情,动员所有人投票”的策略会让民主党输得更多。 现在公布的各州选民档案数据可以显示选民改变投票意向与投票人数变化究竟各占多大比例。结果发现,2020年到2024年,民主党选票份额的变化中,约30%是投票人的变化——投票率降低,另外70%是投票意向变了。这与过去30年中大多数选举的细分情况是一致的。 一般来说,投票率和支持率的走向是一致的。在摇摆选民中失势的政党,往往投票率同时下降。原因很简单。去年,许多民主党选民对他们的政党感到愤怒。他们大多是民主党中的温和派和保守派,对生活成本等问题不满,他们还做不到投票给共和党,于是呆在家里没去投。但他们的抱怨与那些从拜登阵营转向川普的选民非常相似。 曾投票给拜登、而这次没去投票的人的统计学特征是:受教育程度较低,不关心政治,很少看MSNBC那样的新闻节目,而更多看福克斯。坦率地说,他们和那些背弃民主党的选民很相似。因此,如果强迫他们去投票,他们很可能会投给川普。全国总体投票率确实有所下降,但在决定选举的战场州,投票率与四年前大致相当。显然是很多人改变了想法,而通胀是个很大的因素。赶上通胀,而那些不大关注政治的人,对物价最不满,认为执政党要对物价负责。对这些非选民进行调查,问他们最关心的是什么,他们会说是通胀,这也是所有选民群体压倒性最关心的问题,这一点后面还有讨论。 TikTok用户政治参与度低,倾向于支持川普 过去四年中,从TikTok获取新闻的年轻选民人数增长了四倍多,这是媒体消费领域最大、也是最快的变化,而且与民主党支持率下降密切相关。TikTok的用户更年轻,政治参与度也更低,民主党在这一群体的支持率下降,是意料之中的。那些从TikTok上获取新闻的群体,支持共和党的比例比四年前高了8%,增长幅度相当大,而这正是选举前川普承诺救下TikTok的原因。 Klein提出,人们担心有一个可能,即TikTok背后的公司稍微做了手脚,通过算法把对川普有利的内容提升7%。对此,肖尔说他不知道答案,但认为完全有可能,因为在某些话题上,比如乌克兰或 ,他们已经那么做过。 但肖尔认为,TikTok确实是第一个真正去中心化的社交媒体平台。比如,Instagram Reels上的视频观看次数与创作者的粉丝数量紧密相关,而TikTok不是基于粉丝数量,而是用机器学习来分析视频,对视频是否会火,能提前做出准确预测。因此,如果视频可能会吸引人,即使没有粉丝,也能广泛传播。这确实更民主。 其次,TikTok随机性更强,让很多在推特或电视上无法获得大量浏览的内容摆脱束缚,直接进入不太关心政治的人们的视线。这个巨大变化对共和党有利。TikTok与之前的平台很不同,它的用户多不关心政治、多为工人阶级,而民主党很难找到能吸引那些人的创作者和内容,因为民主党里没有那种人。 在过去的传统媒体世界里,民主党做得很好,但现在,战争的打法完全不同了。从前,要想传递信息,必须让文笔好的人吸收你的信息,再发布出去。而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任何人都可以制作视频的世界里,只要视频有吸引力,就会传播出去。这个变化自然让左派失去优势,因为文笔好的人一般更左倾。 与此相关,Nate Cohn几年前发布了一个有趣的统计数据:白人工人阶级选民里,过去一年里读过一本书的,比没读过书的更倾向于民主党。 【二】民主党输掉的原因 川普依然不受欢迎,但民主党也变成不受欢迎 这张图表是根据2020年和2024年民主党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支持率的出口民调,显示川普在去年大选和2020年一样不受欢迎,甚至稍微更不受欢迎。但变了的是,拜登的净支持率曾为正6%,而哈里斯的净支持率为负6%。但肖尔认为不是不应换下拜登。相反,下图显示,正是拜登支持率太低,连累了哈里斯。 拜登极不受欢迎 这张图表显示美国人支持及不支持拜登的比例。阿富汗撤军后,拜登支持率断崖式跌落,之后通货膨胀、移民问题以及预算之战都发生在秋季,支持率进一步下跌,再也没恢复。拜登的净不支持率一直在扩大,到大选时,人们对拜登政府已经很不满了,今年1月的净不支持率又高了一点,为20%。所以,肖尔认为拜登更难赢,因为如果哈里斯都很难与拜登拉开距离,拜登就更难和他自己拉开距离了。 另外,黑人从2020年到2024年的整体摇摆幅度很小,只有0-1%。但根据Blue Rose Research的民调,换上哈里斯之前,7-8%的黑人选民准备离弃民主党。这也证明,民主党不换候选人的话,会输掉更多。2024年,在很不利的形势下,哈里斯的表现其实不错——大选结果非常接近。 选民想要对制度进行重大改革 对于“目前最重要的,是维护制度,还是改革”这个问题,78%的选民回答“改革”。问到现状,是“可以更好,需要改进,以回到从前”还是“太糟了,需要对系统进行冲击”,大多选择后者,比例是53%,选前者的是37%。这显示选民希望发生大的变革。副总统哈里斯被视为现有系统的一部分,这是她败选的原因之一。 选民对现状非常愤怒,想要个也一样愤怒的候选人。但那得是一个在意识形态上不极端的、“愤怒”的温和派。下图就是选民对候选人意识形态的印象。 选民认为哈里斯在意识形态上更偏激 Blue Rose Research问被调查者:你认为这位候选人:比你自己更自由派,更保守,还是接近你自己的观点?49%的选民认为哈里斯比自己更自由派,只有39%的选民认为川普比自己保守。因此,更多选民认为川普比哈里斯温和。这说明,对候选人意识形态的看法上,存在巨大差距。2020年大选,人们说他们在意识形态上更接近拜登,而不是川普。但随着拜登支持率下跌,认为他过于自由派的比例也上升了。如果人们在经济等重要问题上更信任共和党,而不是民主党,哈里斯作为民主党的领袖,被认为过于自由派就不足为奇了。 选民最关心的是物价,没有之一 但肖尔认为哈里斯可以做得更好,赢得那场选举是有可能的。Blue Rose Research向被调查者展示国家面临的两个问题,问哪一个更重要。只要把生活成本或通胀与其他问题放在一起,十个人中就有八到九个认为生活成本和通胀更重要。这恰恰说明选民对拜登处理通胀、预算赤字问题上的做法非常不满。 94%的选民认为生活成本比学生债务重要;70%认为生活成本比移民和边境安全重要;80%认为生活成本比堕胎权重要;84%认为生活成本比环境和气候变化更重要。84%认为生活成本比保护美国民主制度更重要。 这清楚表明,选民希望改善经济,更关心物价,而不是维护美国民主制度。 Klein评价说,民主党的选举表现其实比其他国家的执政党好些。英国保守党的选举结果差得多,法国执政联盟也是,而民主党的支持率下降幅度不大。如果当初川普赢了2020年大选,通胀就是在他的治下发生,会让他和他的政府信誉扫地。那么,是不是民主党本身没有问题,只是运气不佳? 下一个图表也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选民在关心的议题上,更信任哪个党 Blue Rose Research的调查让选民给40个问题按重要性排序,然后问:“在这些问题上,你更信任哪个党?” 上面这张图表分成四个象限。右上角是选民认为重要、而且民主党更被信任的议题,那个象限几乎空白。在精神健康上,选民对民主党的信任度很高,但他们不认为那是个重要议题;气候变化、环境和生育权的重要性都排在精神健康后面。唯一亮点是医疗保健——选民认为相当重要,民主党也明显占优势的议题。 2020年,人们最关心疫情和医保,而那些也是人们最信任民主党的议题。因此民主党只需谈论疫情和医保。他们那么做了,结果赢了。 这次困难得多。选民最关心的议题是生活成本。排在生活成本之后的是联邦政府规模、预算赤字、移民、犯罪及医保。几乎在所有这些问题上,人们更信任共和党的比例高出两位数的百分点。民主党在医保上更被信任,但仅领先2%,这个历来民主党占优势的议题,领先度下降很多。人们在气候变化和生育权问题上更信任民主党,但选民并不大关心那些。 这次选举中,选民在所有最重要问题上对共和党的信任度都远远高于民主党,但他们同时也认为川普是个可怕的人,不能信任他掌权。所以选举结果才如此接近。 但四年后,川普不会还是候选人,共和党也许会提名一个同样不讨人喜欢的候选人,也许不会。但如果民主党不摆脱这种信任危机,就依然灾难深重。 民主党信任度下降的一个原因是,拜登非常不受欢迎。数据表明,随着拜登越来越不受欢迎,民主党在所有问题上的受信任度都下降了很多,这个转变是大面积的。 另一个原因是选民对现实中的具体事情做出了反应。通常,经济在两党优势上是中性的。但通货膨胀后,选民对共和党在经济方面的支持率从高出5%上升到高出15-16%,经济成了共和党的优势。教育曾是民主党的强项,但疫情期间,这个优势坍塌,现在基本势均力敌;2021年的弗吉尼亚州州长选举中,教育甚至成为共和党的优势。另一方,生育权曾是个中性议题,但高院推翻堕胎权之后,选民在生育权上对民主党的信任度直线上升。所以,世界在过去四年里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还会继续变化,民主党必须根据变化做出调整,不要以为做什么都不重要。 信息传递 Blue Rose Research对竞选广告进行随机对照测验:对于某个广告,把1000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500人看广告,500人不看,之后问他们投票给谁,然后看两组的差异。最有效的一个广告是哈里斯直视镜头,说:“我知道生活成本太高了,我将建造更多住房,打击租金过高和价格垄断,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们辛辛苦苦赚的薪水,应该有更多留在手中。” 另一则广告称,“川普在为自己和他的亿万富翁朋友而战。他打算征收全国销售税——川普税,让中产阶级家庭的开支每年上涨4000美元。我们将为中产阶级减税,而不是加税。” 这些都是最好的竞选广告。也证实了选民最关心的是生活成本,而且选民对现状不满。哈里斯能在广告中承认:事情的确很糟糕,正是那条广告测试效果好的一个原因。 哈里斯竞选了三个月,一开始主要讲经济平民主义,但后来主要讲捍卫民主。民主党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难题是:民调告诉他们,应该谈选民关心的经济或物价,但那些问题很难吸引眼球。另一方面,川普每天都在做叫人生气和担心的坏事——起诉政敌,大肆滥用行政权力,但测试结果却是,选民不关心,也不想听那些。对民主和独裁话题的关注程度,因政治参与度和教育程度的不同有很大差异。 即使测试已指明什么更有效,但民主党的信息没有集中在经济上,而过于关注捍卫民主,也过于关注多元化、觉醒、和变性问题。除了经济问题不易被媒体关注,肖尔称也有民主党捐款大户对广告内容提出要求、施加压力的原因。 测试表明,川普最好的广告,基本上是关于经济、油价、移民和犯罪的。此外,川普竞选最后几天的广告是开垃圾车和在麦当劳卖汉堡。自由派觉得荒唐可笑,但其视觉效果很贴近底层人民。哈里斯真的在麦当劳打过工,但系上围裙在麦当劳作秀的却不是她。 肖尔认为,民主党必须明白,他们深陷信任危机,他们想说服的人,价值观与之不同,对现实的看法也完全不同。而且,很多人根本不用民主党的信息源。 民主党想要赢得工人阶级,就必须努力改善信息传递,向他们伸出手,并开始使用新平台。 【三】民主党怎样才能赢回来 攻击川普的最大弱项 这张图表有60来个圆点,每个都代表川普的一个行政命令或竞选政策,其中最受欢迎的包括:不对小费征税;在边境部署军队;实施选民身份证法;停止联邦雇员的远程工作。但很多川普和马斯克在全力执行的东西都不得人心,也是共和党的最大弱项:削减医疗补助、废除奥巴马医保、延长对亿万富翁减税。肖尔认为,如果民主党坚决反对川普这些不受欢迎的改革,就有机会回到2012年的局面。 此外,肖尔他们还把川普将要做的58件事情,根据这些事情改变投票意向、让人不支持川普的说服力进行排序。民主党最关心的很多事情——马斯克导致联邦政府混乱、削减医疗补助、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及延长富人税收减免——排名都很靠前。这等于共和党自己在主动失误。 有项是“川普废除了降低处方药成本、给胰岛素花费制定上限的法律,这将增加数百万人赖以救命的药品成本”,这一条将转而不支持川普的比率提高了1.9%,这是能想到的最直白、最民主党的信息。但它的测试效果不如这条:川普“让马斯克在没有监督和制衡的情况下削减联邦预算;马斯克向川普竞选捐了2.5亿美元,现在川普让马斯克以马斯克获益的方式重塑政府,不惜伤害美国工人阶级的利益”。很难有什么能比得过保护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但马斯克被排在最前面,说明马斯克的行为实在是惹了众怒。 这些数据表明,接下来几个月中,民主党应该做两件事:一是反对削减社会福利,二是抨击马斯克制造混乱。这两点,既符合民主党的理念,也是选民非常关心的问题。 川普其实很脆弱 数据中看到:川普的反对率升得很快——今年1月末,他的反对率是40%,短短三个星期后就升为47%;同时他的支持率在下降。这说明,他做的很多事不得人心,他其实很脆弱。民主党只需找到最好的攻击点。 意识形态与民主党品牌 美国约有37%的人认同保守派,36%温和派,自由派有25%(根据问题不同,分布也可为40%、40%、20%)。 但肖尔指出,其实,意识形态划分并不是想象的那么严格。温和派,尤其是非白人温和派,他们中很多人对经济和社会问题都持进步观点,而川普的选民中很多是支持堕胎的。对各类选民的测试表明,经济平民主义的信息非常有效。另一方面,城市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与其他人群存在巨大的文化鸿沟,如果把那些人的文化特征作为民主党的形象和品牌,占大多数的其他人就会不支持民主党。 所以,品牌上,民主党不应过分强调意识形态,而应注重经济平民主义。 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 当前的讨论还陷在意识形态之争,但肖尔认为,人工智能可能会迅速且不可逆转地改变政治格局: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将导致大规模失业,民主党选民更受影响,其带来的社会和政治冲击会加剧美国的党派对立。 Blue Rose Research与经济学家乔纳森·赫什(Jonathan Hersh)和丹尼尔·洛克(Daniel Rock)合作,对哪些工作受人工智能影响最大进行了估算。他们的研究表明,有大学文凭的人比劳工阶级受影响更大。原因很简单,大型语言模式(Large Language Model,LLM)的发展速度比机器人快。人工智能对城市和郊区就业的影响将大于农村地区,对女性的影响大于男性。换言之,人工智能对民主党的选民负面影响更大。 肖尔预测这也可能是本世纪最大的文化战争,并担心这会加剧文化分歧,带来破坏性的后果。疫情期间,民主党的应对措施加剧了2016年就存在的文化分歧,其影响持续到现在,使民主党更难赢得选举。但与疫情不同的是,民主党有机会提前看到下一次冲击,必须为此做好准备,主动思考人工智能问题,而不是把头埋进沙子里。 未来选举展望 肖尔认为,即使民主党什么都不做,2026年也可能会赢回国会,因为那些从TikTok上获取新闻、不关心政治的选民——25岁以下的选民——中期选举的投票率极低。 赢回参议院比较难。2024年民主党在摇摆州的表现比全国的好,很大原因是对手的候选人太烂,不能指望那种情况永远持续下去。2024年,即使竞选工作做得空前地好,对手又空前地弱,民主党也只获47个席位。所以,即使有蓝潮,也很难赢回50个席位。 民主党必须做出改变,才能赢得参议院多数席位。民主党不应过分强调意识形态,并需要在意识形态上作妥协,但所需妥协程度因州而异。2024年,内布拉斯加的丹·奥斯本(Dan Osborn)获胜,部分原因是他作为独立候选人参选,但更重要的是他主打经济平民主义,关注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展望总统大选,民主党需要改善品牌。现在民主党在全国范围信誉不高,如果不解决品牌问题,四年后大选,可能在核心问题上仍不被信任。何况,中期选举不会投票的选民会在2028年大选投票,而这一次,对手可能是个比川普受欢迎的候选人,那麻烦就大了。 另一方面,民主党现在不是执政党,这意味着他们没有议程控制权。现实地说,至少在2026年前,民主党的策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共和党做什么。但现在开始讨论新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并不过早。一旦推出新的候选人,那将是一次重启。可以想象,民主党推出的新的候选人会做得更好。 📷
#民主党
#川普
#年轻人右转
#移民温和派
#制度改革
#经济平民主义
#2024年大选
#失利原因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華郵:美國重新調整軍事戰略 著重遏制中國奪取台灣—— (中央社記者侯姿瑩華盛頓29日專電)華郵今天報導,根據一份機密的內部指導備忘錄,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已重新調整華府軍事戰略,著重遏制中國奪取台灣的行動及強化本土防衛;基於人員及資源有限,五角大廈將「承擔」歐洲及其他地區的風險,以達成這一目標。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獨家報導,這份內部文件帶有華府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的影響,部分段落幾乎與智庫去年發表的報告內容一模一樣。 這份文件名為「暫時國防戰略指導」(Interim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ic Guidance)3月發送給美國國防部內部人員,並由赫格塞斯(Pete Hegseth)簽署。內容闡述執行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願景,包括為與中國潛在的戰爭做準備並設法獲勝,同時也涵蓋要求軍隊在打擊非法移民及毒品販運承擔更直接的責任。 川普1.0及拜登(Joe Biden)前政府時期都把中國視為美國最大威脅,要部隊為嚇阻太平洋地區衝突做好準備。赫格塞斯這項指導方特別的地方在於,把台灣恐被入侵視為唯一必須優先考量的情境,高於其他潛在危險;重新調整龐大的美軍架構,超越本土防衛任務並轉向印太地區。 報導指出,五角大廈有關台灣的「拒止性防禦」(denial defense)新指導方針包括透過潛艦、轟炸機、無人艦艇及陸軍、海軍陸戰隊特種部隊來增加駐軍。計畫也呼籲改善對美軍在印太駐軍地點的防衛,建立預備物資庫存及改善後勤。 儘管文件強調支持遏阻中國犯台,但內容也提及「施壓」台灣「大幅提升」國防預算。 另外,根據這份指導方針,由於人員及資源有限,五角大廈將「承擔其他地區的風險」,並施壓歐洲、中東及東亞盟友提升國防支出,以承擔嚇阻俄羅斯、北韓及伊朗威脅的重責大任。 赫格塞斯寫道,「中國是美國國防部唯一步步進逼的威脅(pacing threat),而阻止中國奪取台灣成為既成事實並同時保衛美國本土,則是國防部唯一步步緊逼的情勢(pacing scenario)」。國防部部隊規劃架構在為大國戰爭規劃應急方案時,僅考慮和北京之間的衝突,俄羅斯的威脅則主要交給歐洲盟友應付。 這份文件共有9頁,也提交給國會國安相關的委員會,根據華郵分析,文件多個段落與傳統基金會去年發布的報告相似,有些內容甚至幾乎完全相同。該報告的共同作者之一、韋勒茲-葛林 (Alexander Velez-Green)目前暫時擔任五角大廈的最高政策官員。 傳統基金會去年8月發布的報告建議五角大廈優先考量3項核心議題:嚇阻台灣遭入侵、本土防衛、增加盟友和夥伴分擔的責任,這都與赫格塞斯的指導方針相符。 美國國防部、傳統基金會未回覆華郵置評請求。(編輯:陳慧萍)
#美国军事战略
#中国台湾关系
#国防
#华盛顿邮报
#台海局势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中国新冠疫情究竟死了多少人?2023年7月13日,浙江省民政厅公布了2023年一季度的统计数据。其中,火化尸体数达17.1万具。有网友查询去年同期数据(2022年1季度)发现,相比去年 同期的9.9万具,增长高达72%。于是引发网民热议。三天后,浙江省民政厅从官网删除了此数据,网络上的相关话题和讨论也被屏蔽。 方舟子在 X(推特)上写道:2023年一季度浙江省火化遗体数同比增长72.7%,也就是一季度多死了7万人。但一季度新冠疫情已是尾声,关键是去年第四季度火化 遗体的数量。即使保守估计去年第四季度火化遗体情形相似,那么浙江因新冠死亡人数也有15万,浙江人口占中国4%,不考虑浙江医疗条件较好,即全国新冠死亡人数4百万,这是下限。
#新冠疫情
#火葬数据
#信息审查
#浙江省
#统计数据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ZT:川普要關「美國之音」紐約法官擋了:典型的武斷決策
#川普
#美国之音
#司法干预
#新闻自由
#美国政治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自由亚洲电台起诉美国政府 要求恢复拨款
#自由亚洲电台
#美国政府
#恢复拨款
#法律诉讼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其实,陈光诚最应该感谢的就是与中方谈判的美国政府官员,首先是时任国务卿希拉里。
#陈光诚
#中美关系
#希拉里
#美国政府
#外交谈判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ZT:民主的意义和有意义的民主——重读《历史的先声》
#民主
#《历史的先声》
#政治意义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華爾街日報:中國為包圍台灣作準備 恐採5大步驟 (中央社台北24日綜合外電報導)「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武裝部隊已作好包圍台灣的最充分準備,以切斷台灣與外界的聯繫,試圖迫使台方屈服,從軍事演習可以一窺北京方面將如何實施封鎖。 根據「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中國封鎖台灣將會是引發全球危機的戰爭行為,這將激起台灣的軍事回應,迫使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決定美軍是否應幫助保衛台灣,而且會擾亂全球貿易,促使歐洲國家對中實施懲罰性制裁。 從中國軍事演習中可以一窺北京將如何實施封鎖,五角大廈、軍事專家和台灣方面的監測共同勾勒出封鎖將如何成形,以及中國武裝部隊執行封鎖的準備情況。 中國有多種選擇,但它們有著共同特點。根據參與者說法,台灣總統賴清德最近主持的桌上兵推,研究了大約十幾種封鎖或類似行動版本。 以下是美國、台灣和獨立軍事專家對中國軍隊(從海軍到海上民兵)如何協同作戰以孤立台灣的分析,以及可能對台灣採取的5大步驟。 發動攻勢 中國已發展出一系列軍事、平民和軍民混合形式的多類型軍力,可以用來對台灣實施封鎖。首先是空襲台灣基礎設施,包括軍事設施、港口、機場和能源終端設施,並派出噴射戰鬥機、直升機和無人機蜂擁進入台灣空域。 建立封鎖 中國軍艦可能包圍台灣本島,並與台灣海岸線保持距離,以避開岸基反艦飛彈。中國航艦打擊群可能部署於台灣東南部,殲-15戰鬥機可從母艦起降,以威嚇美國和其他任何勢力。 填補缺口 中國擴增的海警部隊為軍隊提供了近岸作戰能力,其海上民兵的民用船隻填補了部署上的缺口。 切斷進出 中國為阻止商船靠近台灣,可能派遣潛艦在台灣主要港口外布雷,以執法船隻監視航行動態,並將貨船和郵輪調動至指定位置,以封鎖台灣港口。 網路隔離 中國貨船可能拖錨航行,切斷讓台灣連網的10多條海底電纜,並以台灣軍事指揮和金融系統為目標發動網路攻擊。 透過 Google News追蹤中央社 據報導,台灣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分析師黃宗鼎表示,川普對台立場可能是北京是否採取行動時要考慮的最重要因素。 黃宗鼎指出,台灣關於封鎖的最大夢魘是來自美國的孤立主義,就是美國決定完全不插手台海問題。(編輯:陳正健/核稿:楊昭彥)
#台灣
#中國
#軍事
#封鎖
#全球危機
#川普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ZT:乌克兰是时候接受丑陋的和平了——停火谈判开始后泽连斯基需要牢记的七件事(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立森,《外交政策》2025年3月18日) It’s Time for Ukraine to Accept an Ugly Peace Seven things for Zelensky to keep in mind as cease-fire negotiations start. By Graham Allison, a professor of government at the Harvard Kennedy School. As Ukrainian President Volodymyr Zelensky awaits cease-fire talks and negotiations to end Russia’s war in his country, he should reflect on an earlier chapter in this tragic conflict. In November 2022, just nine months after Moscow’s armies invaded Ukraine, Mark Milley, then the U.S. chairma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gave a talk at the Economic Club of New York. His insights were controversial, but they offer clues about how to bring this war to an acceptable end. Milley understood a brute fact about war: However entertaining the theatrics and the memes, outcomes in conflicts are determined on the battlefield—not by the narratives that politicians spin about them. Dismissing Ukraine’s rhetoric about recovering all the territory Russia had seized, Milley insisted that “victory is probably not achievable through military means” and offered a detailed analysis explaining why Kyiv’s surprise counteroffensive had reached its limits. According to Milley, Ukraine now found itself bogged down in a stalemate, and its best option was to seize a “window of opportunity for negotiation.” 。。。。。。
#乌克兰战争
#停火谈判
#泽连斯基
#国际和平
#外交政策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华夏文摘】高尔泰:阮铭先生
#华夏文摘
#高尔泰
#阮铭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川普解散教育部引起很大争议,个中是非暂且不论。需要说明的是,美国的教育部是1979年才成立的。以前在州政府才有教育部(你也可以把它叫做教育厅或教育局),联邦政府没有教育部。另外,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教育部,美国教育部不干涉课程标准的设置,地方及州政府掌管教育权并决定大部分课程。联邦政府的教育部主要的职权在于编列联邦补助方案,以及执行联邦关于民权及隐私的教育法案。不少人以为美国的教育过左,解散教育部是对这种极左的打击。不对,因为教育部根本不管课程设置,更不搞统一教材。也就是说,美国的教育左不左,都和有没有(联邦政府的)教育部无关。
特朗普签署命令解散美国教育部事件· 47 条信息
#川普
#教育部解散
#美国联邦政府
#美国教育体制
#州政府教育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肯尼迪讲过,暗杀是民主的代价。——2024年7月13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以总统候选人的身份在宾州的一场竞选的群众集会上遭遇暗杀,幸免于难,引爆热议。我找出2011年12月18日发的一段推 文:“肯尼迪讲过,暗杀是民主的代价。因为在自由民主的社会里,任何人,哪怕是政府的最高领导人,也不能用公开的方式去封住异议者的嘴巴。专制统治者则不 然,专制者封口的手段太多了。民国时期的暗杀比49年后多,现在俄国的暗杀比中国多。这不说明民国比现在更黑暗,不说明俄国比中国更黑暗,而是相反。” 我记不清是在哪里读到肯尼迪这句话的了,这次查了半天也没查到。但我可以确定是有这么一句话,是不是出自肯尼迪我不敢确定。当年就是看了那么一眼,过目不 忘。好在不是写学术论文,不注明出处也无妨。这话是不是肯尼迪讲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句话本身。它揭示出一个人们很少注意到的方面:有暗杀当然不好,可是 没有暗杀却很可能更坏。 对暗杀不可一概而论。荆轲刺秦王,施陶芬贝格刺杀希特勒,无疑是符合道义的,但实际情况是,正当的暗杀是很难发生的,发生较多的暗杀常常没有道义正当性。实际情况是,暗杀发生的多寡,并不取决于暗杀的对错,而是取决于实行暗杀的难易。 专制国家就很少暗杀,越专制就越少暗杀。一方面,专制者可以用多种手段扼杀挑战者。专制者可以明杀,因而不必暗杀。明杀无疑比暗杀坏得多。另一方面,专制 者又可以使用各种手段保护自己,以避免自己遭人暗算。专制者行踪诡秘,防卫极严。如李承鹏所说:“但凡首长视察,我们这儿沿途住户的煤气罐都得控制妥当, 近距离接触的人得被层层政审,他们恨不得连路边的树也审查一遍内心想法。 别说带枪了,长成孙红雷那样都不让经过”。民主国家则不然。在民主国家,政治领袖不可能受到那么严格的保护,尤其在竞选期间,你的行程是事先就公布的,你 必须和真实的民众、而不是群众演员有直接接触和互动,虽然有保镖但不可能太严。很多竞选的群众集会是在露天进行的,安全工作要做到万无一失更是困难。 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发生过多起总统或前总统或总统候选人遭遇暗杀的事件,其中有四位总统遇刺身亡。他们是:亚伯拉罕·林肯(1865年4月14 日)、詹姆斯·加菲尔德(1881年7月2日)、 威廉·麦金利(1901年9月6日)和约翰·F·肯尼迪(1963年11月22日)。另外还有九位遭遇暗杀而幸免于难。其中一位是西奥多·罗斯福,即老罗 斯福。和这次特朗普的情况很相像,老罗斯福也是前总统,也是以总统候选人的身份在竞选活动中遭受暗杀,受了轻伤。老罗斯福很勇敢,硬是轻伤不下火线,坚持 把竞选讲演讲完。 美国发生过这么多起总统或总统候选人遇刺事件。我以为这和美国实行总统制有一定关联。实行内阁制或曰议会制的民主国家就较少发生此类事件。我在《中国宜采 用内阁制》(1993年2月)一文里曾提到这一点。在总统制下,(1)总统选举具有零和游戏的性质,(2)总统一身兼任国家元首与行政首脑,拥有很大的权 力,(3)总统一经选出就很难替换。这意味着,总统不但目标大,而且杀死某个总统或某个总统候选人,有可能使整个政局发生改变。内阁制(或曰议会制)则不 然,总理没有总统的目标大,另外,杀死某个总理或某个有可能成为总理的反对党领袖,通常对整个政局不可能产生重大的改变。这就是说,总统制下,政治领导人 被暗杀的诱因,要比内阁制更大,因此发生的概率也就更大。我主张未来民主中国不采用总统制而采用内阁制,这也是理由之一。 在美国,总统或总统候选人遭遇暗杀的事件多,也和美国的枪支泛滥有关。 1981年里根总统遇刺,里根受伤很轻,但同行的白宫新闻秘书詹姆斯·布拉迪受伤很重,终身瘫痪。此后,布拉迪致力于推动更加严格的枪支管制,通过了一项 要求对枪支购买者进行背景调查——包括有无前科或精神障碍——的法案(里根遇刺案的刺客欣克利被法院认定为精神错乱)。这次特朗普遇刺,刺客使用的是AR -15半自动步枪。这种步枪功能强大,超出自卫的必要,在市面上很流行,民间至少有好几百万支。在特朗普遇刺案发生后,拜登提议禁止AR-15半自动步 枪。早在今年4月,贺锦丽就提出要禁止进攻性武器。但由于特朗普和共和党都很反对严格控枪,因此这些提议能否通过,那还很难说。 迄今为止,在美国发生的针对总统或总统候选人的暗杀事件,刺客基本上都是“独狼”或很小的团体,有的还有精神障碍,使用的武器基本上都是一般人在市面上就 可以买到的武器。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如果对购买枪支者进行背景调查,如果对进攻性武器的购买实行限制,那就会减少这种暗杀事件。 这次特朗普遇刺,特勤局反应迟缓,令人疑窦丛生。眼下,国会与国土安全部已经下令调查。我们仍需密切观察。 链 接:
#特朗普
#总统候选人
#暗杀未遂
#民主
#竞选集会
#肯尼迪
#宾州
#自由社会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现在的全球化不同于早先的全球化。我们知道,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之一是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两百年前由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的。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如果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并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那么到头来,交易双方都可以增进自己的利益。然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理论前提之上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间则不能流动。在李嘉图的时代,国与国的自由贸易只限于产品。在当时,资本和私人企业是不会移动的,是留在本国的。今天的经济全球化,却是在产品自由流动之外,还加上了资本和私人企业的自由流动。人员的流动也增加了,不过人员的流动总有各种障碍,因而总是缓慢的、有限的;而资本的流动则易如反掌,十分快捷。既然比较优势理论赖以成立的理论前提发生了重大改变,因此,原先从比较优势理论推出的结论也就不一定还成立了。 不错,中美之间的经济交往与贸易给两国的经济都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但是在一国之内,不同群体的收益情况却可以很不相同。在美国,跨国资本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失去工作的劳工则是相对的乃至绝对的受害者;在中国,最大受益者是政府。另外,两国的受益情况也不等同,总的来说,中国受益要比美国大。
#全球化
#比较优势理论
#李嘉图
#经济全球化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文革中造反派打內戰一大景觀:相識或不相識的人碰到一起,動輒就問對方是哪一派觀點的,若是觀點不同,每每當下就爭辯起來。都說中國人搞政治把家族觀念、地域觀念看得太重,不過在文革中這種情況卻很少見。幾乎每個地方的群眾都分成兩派,每一派的人都可以在其他地區找到自己的同志或盟友。一家人中間,兄弟姐妹之間乃至夫妻之間也常常分成兩派。毛澤東說伍修權家四個孩子就分成兩派。當時有句話,叫“親不親,線上分”,觀點相同者,即使素不相識也容易一見如故,好像真有“同是中華革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味道。觀點對立者,親友間也可能搞得很不愉快。據說,在那些兩派內鬥火爆之處,兩口子都有為此鬧分居鬧離婚的。文革中,意識形態的力量空前強大。它抹煞了、壓制了其他種種區別,包括民族的區別、地域的區別、宗族的區別、親情的區別。它使得政治觀點的區別成為吞沒一切的區別。如果說在運動初期,政治區別還常常體現為個人身分背景的區別的話,那麼到現在,則體現為觀點的區別、路線的區別。對廣大群眾而言,現在的問題不再是“你是什麼人”,而是“你是什麼觀點”,“你站在哪一邊”。
#文革
#造反派
#政治觀點
#內戰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特朗普與普京通話後俄方拒全面停火 背後暗藏外交博弈
#特朗普
#普京
#通话
#俄罗斯
#停火
#外交博弈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客座评论:陆配的言论边界与身份政治漩涡
#陆配
#言论边界
#身份政治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胡平:看到了嗎 國台辦不反對「一中兩府」——2021年10月6日,中共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答記者問。問: 中國國民黨黨團6日在台立法機構提出所謂「請求美國協助抵抗大陸「台美恢復邦交」有關決議案。請問對此有何評論? 答: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是不 可改變的歷史和法理事實。我們堅決反對任何製造所謂「臺灣獨立」,「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分裂行徑。兩岸的事是兩岸同胞的家裡事,絕不容許任何外部 干涉。 看到了嗎?國台辦反對「臺灣獨立」、「兩個中國」、「一中一台」,但是並不反對「一國兩府」即「一中兩府」。 知 道嗎?如果臺灣和美國複交,那不是「臺灣獨立」,不是「兩個中國」,不是「一中一台」,而是「一中兩府」。 這 就是說,如果美國和臺灣復交,大陸無從反對。 我 嘗言,兩岸關係是當今世界最複雜的問題之一;其微妙處,大多數論者都不清楚。 首 先,大多數論者都不明白「兩個中國」和「一中兩府」有什麼區別。其次,大多數論者也不曾注意到,中共已經不動聲色地改變了它的一個中國原則。原來它反對 「臺灣獨立」、「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和「一中兩府」,但是後來它只反對「臺灣獨立」、「兩個中國」、「一中一台」,而不再反對「一中兩府」了。 對 這兩點都不知道,談兩岸關係就不能不是隔靴搔癢、刻舟求劍。 1、 「兩個中國」和「一中兩府」有何區別? 「兩 個中國」和「一中兩府」有什麼區別?區別在於對領土的界定。 現 階段的兩岸關係,是一國兩府。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宣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包括大陸地區和臺灣地區。中華民國政府也宣稱,中華民國的領土包括臺灣 地區和大陸地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和中華民國的領土是重合的,因而實際上他們是同一個國家。兩岸關係是一個國家,兩個(中央)政府。 如 果臺灣修改憲法,宣稱中華民國領土只限於臺灣地區,不再包括大陸地區,那才是兩個中國。如果臺灣在修改其領土之外還改國號為臺灣共和國,那就是一中一台。 但 是現狀是,臺灣沒有修憲,更沒有改國號。以現行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就是一國兩府即一中兩府的關係。 2、 中共早已不反對「一中兩府」了 中 共早已不反對「一中兩府」了,見之于中共國台辦2000年白皮書以及胡錦濤、習近平的有關講話。令人驚訝的是,對於中共當局在兩岸關係問題上的這一微妙而 重要的改變及其意涵,無論是美國還是臺灣,似乎都沒多少人注意到。 中 共當局為何要作此改變?因為形勢變了。從1972年中美簽訂第一份聯合公報到現在,兩岸各自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兩岸關係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早 先,兩岸政府高度敵對,彼此都把對方視為偽政府,兩岸之間沒有任何經貿與人員的往來。後來,兩岸政府的敵意漸漸淡化,兩岸之間經貿與人員的往來越來越 多。伴隨著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等各種交流的發展,衍生出種種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兩岸已經簽署了二十幾項協議,涉及人員交流、投資與貿易、共同 打擊犯罪和司法互助等諸多方面。 按 說,簽訂這些具有法律意義的協定,當然應該由兩岸的政府出面。然而,一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簽章和中華民國政府的簽章並列於同一份法律文本,那就意味著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並不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而是「唯二」的合法政府了;那也就意味著雙方都已經接受了「一中兩府」。由於大陸當局不願意接受 「一中兩府」,可是又必須和臺灣方面簽訂這些協定,於是雙方就各自推出一個民間團體,大陸方面是海協會,臺灣方面是海基會。海協會和海基會分別得到各自政 府的授權,於是就簽訂了這一系列協議。 海協會和海基會都是白手套,但這是兩隻很奇特的白手套。一般的白手套是為了掩藏裡面的手,讓世人不知道裡面是誰的手。然而海協會和海基會這兩隻白手套裡面 是誰的手卻無人不知。海基會海協會這兩隻白手套是透明的。可是,既然人人都知道是誰的手,戴手套豈非多餘?這就揭示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兩岸關係問題上 的立場:在名義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沒有承認中華民國政府的存在,但是在實際上,它至少是默認了中華民國政府的存在。如果說由兩岸政府出面簽署協議,就 意味著雙方已經承認了對方的存在,意味著雙方已經接受了「一中兩府「;那麼現在是由海協會和海基會兩會出面簽署協定,而世上無人不知在兩會的白手套裡邊是 兩府的手,那就說明雙方已經間接地承認了或者說默認了對方的存在,雙方已經間接地接受了或者說默認了「一中兩府」。這就是為什麼中共當局不再反對「一中兩 府」的原因,因為它在實際上早已經默認了「一中兩府」,只不過在名義上沒接受而已。 3、 美國會發現,與臺灣復交其實比他們原來想像的要容易得多 9 月16日17日,美國佛羅里達州聯邦參議員斯科特(Rick Scott)和威斯康辛州共和黨聯邦眾議員湯姆·蒂芙妮(Tom Tiffany)分別提案,要求恢復和臺灣的邦交,呼籲終止過時的「一個中國」政策。9月23日,美國佛羅里達州聯邦參議員魯比奧(Marco Rubio)說,臺灣終將是中國的「紅線」議題,美國需謹慎避免衝突。這說明,在美國政界,即使是那些關心臺灣的議員們,也不大搞得清「兩個中國」和「一 中兩府」的區別,也不曾注意到中共已經修改了它的「一個中國」原則,「一中兩府」過去也是「紅線」,但後來早就不是了。我相信,只要美國政界普遍意識到 「一中兩府」和「兩個中國」的區別,意識到中共已經不再反對「一中兩府」,他們就會發現,和臺灣復交其實比他們原來想像的要容易得多。 在 今天,美國若本著「一中兩府」的原則和臺灣建交,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中華民國政府實行雙重承認,既是基於美國的國家利益和立國理念,也是基於形勢的 改變,基於兩岸關係的改變,基於中共當局自己在兩岸關係問題上的改變,基於中共當局自己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內涵的改變(不再反對「一中兩府」了)。如果美國 和臺灣建交,中共是沒有任何理由抗議的,因為是你中共改變在先,是兩岸關係改變在先,美國只不過是根據這些改變而做出相應的改變而已。如果美國宣佈它的政 策是「一中兩府」,早就不再反對「一中兩府」的中共,真是找不出什麼理由反對的。 链接:
#一中两府
#国台办
#台湾问题
#两岸关系
#台美关系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其實,早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之初,就有很多人懷疑病毒是實驗室洩漏。前央視主持人崔永元2020年2月28日在推特做民調,多數受訪者認為,「病毒系人造,因疏忽洩漏」 。 之所以有那麼多人從一開始就懷疑病毒是實驗室洩漏,其依據是:既然大多數專家都認為,新冠病毒的宿主是雲南的蝙蝠,如果是天然病毒自然傳播,疫情就應該發 生在中國南方,而不該發生在距離雲南蝙蝠棲居地一、兩千公里之外的武漢。你能想象病毒从云南出发,一路跋山涉水而又居然滴水不漏,一路平安的抵达武汉才感染人类吗?然而大家又都知道,武漢病毒所的實驗室存有世界上最大數量的蝙蝠病毒樣本。疫情既然是在武漢爆發的,所以病毒最可能就是來自實驗室。
#新冠疫情
#实验室泄漏
#武汉病毒
#蝙蝠宿主
#病毒起源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3个月前
ZT:法广(rfi):RFA将挑战当局停止资助的合法性 民主基金会成功争取恢复拨款成先例 当已为美式民主发声83年的传媒美国之音(简称VOA)今(17日)天起停播丶员工「被休假」之际,同样由美国国会拨款资助的自由亚洲电台(简称RFA)今日继续运作,员工如常广播,因为RFA已决定挑战总统特朗普(又译川普)特派顾问雷嘉丽(Kari Lake音译)所作的停止运作决定,指其决定没有法律基础,亦无权停止拨款,而「国家民主基金会」(简称NED)成功争取恢复拨款将成援引先例。 作者:香港特约记者 麦燕庭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五(14日)签署行政命令,要求美国全球媒体总署(USAGM)让其负责管理的媒体只维持最低限度的节目制作,只须满足法律要求即可("reduce performance… to the minimum presence and function required by law")。这个负责分配国会拨款以资助VOA和RFA等国际新闻机构的部门,翌日便向RFA和VOA发出通知,正式终止对RFA及其合作媒体网络的联邦资助;至於有半数员工属公务员的VOA,员工即时不能进入公司电脑系绌,并由周一(17日)起放取带薪的行政休假。 有关决定受到各捍卫新闻自由的组织和被噤声者反对和狠批,并要求特朗普撤回决定;而拍手称庆的,则有中国喉舌《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等人,在港的亲中媒体《旦岛日报》今日更以《追不上时代步伐 特朗普叫停美国之音》为题,作出头版头条报道,内容主要引述特朗普阵营人士的说法和批评,其後引述少量的反对者言,最後则预料,裁减国营媒体的举措可能会遇到挑战,特别是自由亚洲电台过去一向有跨党派的支持。 自由亚洲电台台长方贝(Bay Fang)在停止资助通知後发表声明,表示「计划对这一短视的决定提出挑战,并将竭尽所能,继续我们的工作」。声明没有提及如何挑战,但据本台了解,挑战主要基於法律提出。 首先,RFA是根据1994年的《国际广播法》(International Broadcasting Act)由国会成立,而拨款额度则由1997年的《自由亚洲电台法案》(RADIO FREE ASIA ACT OF 1997)订明,具有法定基础,停止资助未符「须满足法律要求」的行政命令要求。 其次,USAGM的通知是由雷嘉丽以「代理执行长高级顾问」的名义签署,但一名高级顾问是否有权签署停摆决定?可以质疑。 有管理人员忧胜诉也不获执行 最重要的是,根据《自由亚洲电台法案》,USAGM只是负责「分配」国会已批出的拨款,无权终止拨款。据了解,这理由在民主基金会「胜利地」获得国务院放行暂停拨款的诉讼中用上。 特朗普早前签署行政命令,大削国际援助署人员及拨款,该署辖下的民主基金会即时受影响,这个被北京视为「反共」和「反中乱港」幕後推手的基金会,於本月5日向法院提诉,指行政部门「非法截留」( unlawfully withholding)国会拨给基金会的款项,涉款 2.39亿美元,要求法院批出临时禁制令,禁止行政部门的扣款行为。行政部门於该月10日实际和同意放行大部分拨款,双方翌日联手向法院提出临时禁制令无效的动议,部门同意,每十天向法院提交报告,讲述拨款情况及会否继续扣留拨款。这意味行政部门若要停止资助,须提出理据。 至於成功争取的机率,现时难以预测,但一名中层管理人员忧虑,即使在法庭中胜诉,行政部门是否执行是另一回事,一些被法院叫停的行政命令,行政部门根本没有执行,法庭亦徒呼奈何。 公开资料显示,自由亚洲电台是由国会立法资助的非政府机构,自1996年开始广播,现以普通话丶粤语丶维吾尔语丶藏语丶韩语丶高棉语丶越南语丶缅甸语及寮语等九种语言向新闻自由受限的国家播报消息,往往是当地唯一未受审查的新闻来源。不少受中共压制的国内外异见人士均认为,特朗普令RFA停播是给中共送大礼。 另外,受USAGM资助的媒体,共有 4.27亿人次受众,一旦停播,受众当然会受影响,但更受影响的,是那些异见声音会更加微弱。正如一名RFA前线新闻工作者表示,诸如天安门母亲等大陆受压团体,现时已没有多少主流媒体报道他们的声音,若连RFA也停运,日後他们的声音将更难被公众听见。 链接: 📷
美国终止自由亚洲电台资助事件· 10 条信息
#美国之音停播
#自由亚洲电台
#特朗普
#美国国会拨款
#媒体自由
#法律挑战
分享
评论 0
0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