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派

今年7月,香港明镜出版社出版了一部文革史研究专着,书名是《内蒙文革风雷棗一位造反派领袖的口述史》,由两位作者合着,一位作者叫高树华,原内蒙师院教师,内蒙地区著名的造反派领袖,被称为"内蒙聂元梓";另一位作者叫程铁军,原内蒙师院学生,80年代赴美留学,获社会学博士学位,现在澳门大学任教。这本书由高树华口述,程铁军整理加工。全书共57章。正文之前有高树华写的前言,正文之后有程铁军写的后记。高树华前言的题目是"我的遗愿",写于2003年6月,当时的高树华虽然还不满62岁,但由于遭受多年的政治迫害,身体十分衰弱,第二年就去世了。人之将死,其言也真。高树华在前言里写道:"口述史的价值在于真实。顿悟之年,大梦方觉,早已看透一切,所有褒贬毁誉,皆已退居次要位置。""但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捍卫良知的传统,秉笔直书的太史公信条,不会泯灭,也不能泯灭。如果文革研究作为一门学问,最终能在中国成为一门显学的话,那么当事人的这种自我陈述,也许能够成为新时代新学科的搜索引擎。为此添砖加瓦,亦属幸运,吾愿足矣。"读这本《内蒙文革风雷》,有三点给人印象深刻。首先,这本书恢复了造反派的本来面目。作者以其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文革中的造反运动确实含有反对政治迫害的合理成分。程铁军博士特地请提出"人民文革论"的民间文革史专家刘国凯先生为此书写序,更加突出了作者的这一思想倾向。第二,关于民族矛盾问题。早在文革发动之初,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乌兰夫就被打倒。当时给乌兰夫定下的罪名,除了"修正主义"一条之外,还有一条是"民族分裂".其实这后一条纯粹是"莫须有".作者指出,在文革初期,也就是从文革爆发到革委会成立,内蒙文革并没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当时流行的观念是"亲不亲,阶级分":"亲不亲,路线分".例如在两派斗争最激烈的内蒙师范学院,大多数蒙族同学都站在造反派一边,和汉族同学并肩战斗。不是别人,恰恰是中共领导集团自己,骨子里却抱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偏见。中央派出滕海清出任内蒙第一把手,在内蒙地区发动了一场持续一年半的所谓揪"内人党"运动,制造了一个所谓"内蒙古人民党"的大冤案。在这场运动中,有2万7千多人被迫害致死,有12万人被迫害致残,被关押者的数量多达50万人以上,受迫害者的总数已经超过蒙族人数的20%。正象作者指出的那样:物极必反,经过这番折腾,原本比较和谐的民族关系不复存在。虽然到后来中共又重用乌兰夫家族,百般安抚和收买蒙族少数精英上层,但是蒙族人民已经识破了中共统战手腕,再也不给中共真心卖命了。民族意识开始抬头。"六四"之后,海外的蒙族人成立了一个货真价实的内蒙古人民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历史和中共开了个大玩笑。第三,高树华是内蒙师院教师,乌兰夫的第三个儿子力沙克也是内蒙师院的教师,两人本来是好朋友。在文革期间,乌兰夫一家都被打倒,高树华曾经冒很大风险秘密帮助过力沙克。然而等到文革之后,乌兰夫家族恢复了原有的地位和权力,高树华则被隔离审查。高树华的妻子向乌兰夫求援,却没有得到积极回应。这件事表明,在文革的荒唐岁月,总还有些人,主要是平民,保持着某种善良的人性;它正和官场的冷漠形成鲜明的对比。有趣的是,关于高树华暗中帮助力沙克一事,当时就受到各派的怀疑,但始终无法落实。直到高树华在晚年写回忆录,才披露了这段秘辛,否则这段历史悬案就永远也不可能澄清了。文革已经过去40年了,但是,由于中共对文革历史的歪曲以及对文革研究的压制,文革这段历史的真相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水落石出,反而愈加扑溯迷离。文革的亲历者,即便是当年的"革命小将",如今也多已步入晚年。抢救历史已是刻不容缓。我希望有更多的有心人拿起笔来,千万不要让我们的历史在我们手中消失。2007年6 高树华前言的题目是"我的遗愿",写于2003年6月,当时的高树华虽然还不满62岁,但由于遭受多年的政治迫害,身体十分衰弱,第二年就去世了。人之将死,其言也真。高树华在前言里写道:"口述史的价值在于真实。顿悟之年,大梦方觉,早已看透一切,所有褒贬毁誉,皆已退居次要位置。""但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捍卫良知的传统,秉笔直书的太史公信条,不会泯灭,也不能泯灭。如果文革研究作为一门学问,最终能在中国成为一门显学的话,那么当事人的这种自我陈述,也许能够成为新时代新学科的搜索引擎。为此添砖加瓦,亦属幸运,吾愿足矣。" 读这本《内蒙文革风雷》,有三点给人印象深刻。首先,这本书恢复了造反派的本来面目。作者以其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文革中的造反运动确实含有反对政治迫害的合理成分。程铁军博士特地请提出"人民文革论"的民间文革史专家刘国凯先生为此书写序,更加突出了作者的这一思想倾向。 第二,关于民族矛盾问题。早在文革发动之初,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乌兰夫就被打倒。当时给乌兰夫定下的罪名,除了"修正主义"一条之外,还有一条是"民族分裂".其实这后一条纯粹是"莫须有".作者指出,在文革初期,也就是从文革爆发到革委会成立,内蒙文革并没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当时流行的观念是"亲不亲,阶级分":"亲不亲,路线分".例如在两派斗争最激烈的内蒙师范学院,大多数蒙族同学都站在造反派一边,和汉族同学并肩战斗。不是别人,恰恰是中共领导集团自己,骨子里却抱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偏见。中央派出滕海清出任内蒙第一把手,在内蒙地区发动了一场持续一年半的所谓揪"内人党"运动,制造了一个所谓"内蒙古人民党"的大冤案。在这场运动中,有2万7千多人被迫害致死,有12万人被迫害致残,被关押者的数量多达50万人以上,受迫害者的总数已经超过蒙族人数的20%。正象作者指出的那样:物极必反,经过这番折腾,原本比较和谐的民族关系不复存在。虽然到后来中共又重用乌兰夫家族,百般安抚和收买蒙族少数精英上层,但是蒙族人民已经识破了中共统战手腕,再也不给中共真心卖命了。民族意识开始抬头。"六四"之后,海外的蒙族人成立了一个货真价实的内蒙古人民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历史和中共开了个大玩笑。 第三,高树华是内蒙师院教师,乌兰夫的第三个儿子力沙克也是内蒙师院的教师,两人本来是好朋友。在文革期间,乌兰夫一家都被打倒,高树华曾经冒很大风险秘密帮助过力沙克。然而等到文革之后,乌兰夫家族恢复了原有的地位和权力,高树华则被隔离审查。高树华的妻子向乌兰夫求援,却没有得到积极回应。这件事表明,在文革的荒唐岁月,总还有些人,主要是平民,保持着某种善良的人性;它正和官场的冷漠形成鲜明的对比。有趣的是,关于高树华暗中帮助力沙克一事,当时就受到各派的怀疑,但始终无法落实。直到高树华在晚年写回忆录,才披露了这段秘辛,否则这段历史悬案就永远也不可能澄清了。 文革已经过去40年了,但是,由于中共对文革历史的歪曲以及对文革研究的压制,文革这段历史的真相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水落石出,反而愈加扑溯迷离。文革的亲历者,即便是当年的"革命小将",如今也多已步入晚年。抢救历史已是刻不容缓。我希望有更多的有心人拿起笔来,千万不要让我们的历史在我们手中消失。 2007年6月28日
朱韵和
6个月前
斗去斗来,斗到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无孔不入的毛式暴力造反“英雄”,找到了当年蒋介石先生和夫人宋美龄去吊唁陈布雷,与家属合影的一张照片。在这张照先上看到了娟秀袅袅的陈琏,便认定她是叛徒,不然何以有此照片?此后,造反派又从陈琏继母家中搜到陈布雷日记上一段话:“怜儿,不要再过问政 治,好好学习业务,凭自已的本事,做点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在这些“铁证”的面前,她有口难辩,有屈难伸,要么招认,要么挨斗。她怕斗,她怕打,她怕人格受到侮辱,只能用死的忠诚来表示自已是货真价实的“共产主义战士”。,,1967年11月19日早晨,身着一身整洁衣服的陈琏,从上海泰兴路华东局宿舍11层楼上一跃而下,玉碎而死,血肉一团。 陈琏死了,但她忠于“共产主义的信念”没有死,正如一个吸上海洛因而死于海洛因的亡魂,仍对海洛因怀着深深的恋倦与怀念,恨不得再吸它一口。她留下的绝笔书这样写道:“关于我被捕情况,我1949年的交待是完全忠实的。这一点将来你们总会明白的,然而我自已却等不到那一天了……”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人,全是天字第一号的傻瓜,屁股是脑袋的盲从。究其原因,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个反历史、反文明、反人道的海洛因毒品──建立一个没有人剥人的美好社会,毒害了千千万万的灵魂和肌体,心中只装有“天大地大,没有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没有毛主席亲”的海洛因观念,才有视“革命”为“家庭”,视“组织”如“父母”的病态心理!这个“观念”,这个“心里”,直到今天还在毒害广大的中国人民。我不得不喊出一声:善良的人们啊!你们不能再继续吸海洛因了,赶快戒掉吧! 陈琏女土,陈琏前辈,我不知道你们今天清醒明白过来没有?这个海洛因毒品,使你失去慈祥的父亲,珍爱你的丈夫,难道还希望儿孙也像你一样,失去这些吗?它不但害了你们一家,我们一家,也害了全中国人民许许多多的一家!这个贩卖毒品的毒枭,就是所谓“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我们曾为战斗,我们曾为他牺牲,他不仅不回报我们,爱护我们,还逼使我们妻离子散,家被人亡,或死于劳改,死于饥饿,死于监狱,有的甚而死于刑场!可是这个毒枭,至今还躺在天安门的广场上,仍散发着死尸的恶臭,还想继续毒害中国人民,我们应该一起努力把他扫进历史的拉圾箱,不准他再玷污中国人。 陈琏,一个“共产主义”可悲的殉道土! ---陈布雷的共谍女儿文革自杀始末 作者: 铁流 图1:陈布雷 图2:陈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