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造反派
关注
Hu Ping胡平
3周前
今年7月,香港明镜出版社出版了一部文革史研究专着,书名是《内蒙文革风雷棗一位造反派领袖的口述史》,由两位作者合着,一位作者叫高树华,原内蒙师院教师,内蒙地区著名的造反派领袖,被称为"内蒙聂元梓";另一位作者叫程铁军,原内蒙师院学生,80年代赴美留学,获社会学博士学位,现在澳门大学任教。这本书由高树华口述,程铁军整理加工。全书共57章。正文之前有高树华写的前言,正文之后有程铁军写的后记。高树华前言的题目是"我的遗愿",写于2003年6月,当时的高树华虽然还不满62岁,但由于遭受多年的政治迫害,身体十分衰弱,第二年就去世了。人之将死,其言也真。高树华在前言里写道:"口述史的价值在于真实。顿悟之年,大梦方觉,早已看透一切,所有褒贬毁誉,皆已退居次要位置。""但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捍卫良知的传统,秉笔直书的太史公信条,不会泯灭,也不能泯灭。如果文革研究作为一门学问,最终能在中国成为一门显学的话,那么当事人的这种自我陈述,也许能够成为新时代新学科的搜索引擎。为此添砖加瓦,亦属幸运,吾愿足矣。"读这本《内蒙文革风雷》,有三点给人印象深刻。首先,这本书恢复了造反派的本来面目。作者以其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文革中的造反运动确实含有反对政治迫害的合理成分。程铁军博士特地请提出"人民文革论"的民间文革史专家刘国凯先生为此书写序,更加突出了作者的这一思想倾向。第二,关于民族矛盾问题。早在文革发动之初,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乌兰夫就被打倒。当时给乌兰夫定下的罪名,除了"修正主义"一条之外,还有一条是"民族分裂".其实这后一条纯粹是"莫须有".作者指出,在文革初期,也就是从文革爆发到革委会成立,内蒙文革并没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当时流行的观念是"亲不亲,阶级分":"亲不亲,路线分".例如在两派斗争最激烈的内蒙师范学院,大多数蒙族同学都站在造反派一边,和汉族同学并肩战斗。不是别人,恰恰是中共领导集团自己,骨子里却抱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偏见。中央派出滕海清出任内蒙第一把手,在内蒙地区发动了一场持续一年半的所谓揪"内人党"运动,制造了一个所谓"内蒙古人民党"的大冤案。在这场运动中,有2万7千多人被迫害致死,有12万人被迫害致残,被关押者的数量多达50万人以上,受迫害者的总数已经超过蒙族人数的20%。正象作者指出的那样:物极必反,经过这番折腾,原本比较和谐的民族关系不复存在。虽然到后来中共又重用乌兰夫家族,百般安抚和收买蒙族少数精英上层,但是蒙族人民已经识破了中共统战手腕,再也不给中共真心卖命了。民族意识开始抬头。"六四"之后,海外的蒙族人成立了一个货真价实的内蒙古人民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历史和中共开了个大玩笑。第三,高树华是内蒙师院教师,乌兰夫的第三个儿子力沙克也是内蒙师院的教师,两人本来是好朋友。在文革期间,乌兰夫一家都被打倒,高树华曾经冒很大风险秘密帮助过力沙克。然而等到文革之后,乌兰夫家族恢复了原有的地位和权力,高树华则被隔离审查。高树华的妻子向乌兰夫求援,却没有得到积极回应。这件事表明,在文革的荒唐岁月,总还有些人,主要是平民,保持着某种善良的人性;它正和官场的冷漠形成鲜明的对比。有趣的是,关于高树华暗中帮助力沙克一事,当时就受到各派的怀疑,但始终无法落实。直到高树华在晚年写回忆录,才披露了这段秘辛,否则这段历史悬案就永远也不可能澄清了。文革已经过去40年了,但是,由于中共对文革历史的歪曲以及对文革研究的压制,文革这段历史的真相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水落石出,反而愈加扑溯迷离。文革的亲历者,即便是当年的"革命小将",如今也多已步入晚年。抢救历史已是刻不容缓。我希望有更多的有心人拿起笔来,千万不要让我们的历史在我们手中消失。2007年6 高树华前言的题目是"我的遗愿",写于2003年6月,当时的高树华虽然还不满62岁,但由于遭受多年的政治迫害,身体十分衰弱,第二年就去世了。人之将死,其言也真。高树华在前言里写道:"口述史的价值在于真实。顿悟之年,大梦方觉,早已看透一切,所有褒贬毁誉,皆已退居次要位置。""但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捍卫良知的传统,秉笔直书的太史公信条,不会泯灭,也不能泯灭。如果文革研究作为一门学问,最终能在中国成为一门显学的话,那么当事人的这种自我陈述,也许能够成为新时代新学科的搜索引擎。为此添砖加瓦,亦属幸运,吾愿足矣。" 读这本《内蒙文革风雷》,有三点给人印象深刻。首先,这本书恢复了造反派的本来面目。作者以其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文革中的造反运动确实含有反对政治迫害的合理成分。程铁军博士特地请提出"人民文革论"的民间文革史专家刘国凯先生为此书写序,更加突出了作者的这一思想倾向。 第二,关于民族矛盾问题。早在文革发动之初,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乌兰夫就被打倒。当时给乌兰夫定下的罪名,除了"修正主义"一条之外,还有一条是"民族分裂".其实这后一条纯粹是"莫须有".作者指出,在文革初期,也就是从文革爆发到革委会成立,内蒙文革并没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当时流行的观念是"亲不亲,阶级分":"亲不亲,路线分".例如在两派斗争最激烈的内蒙师范学院,大多数蒙族同学都站在造反派一边,和汉族同学并肩战斗。不是别人,恰恰是中共领导集团自己,骨子里却抱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偏见。中央派出滕海清出任内蒙第一把手,在内蒙地区发动了一场持续一年半的所谓揪"内人党"运动,制造了一个所谓"内蒙古人民党"的大冤案。在这场运动中,有2万7千多人被迫害致死,有12万人被迫害致残,被关押者的数量多达50万人以上,受迫害者的总数已经超过蒙族人数的20%。正象作者指出的那样:物极必反,经过这番折腾,原本比较和谐的民族关系不复存在。虽然到后来中共又重用乌兰夫家族,百般安抚和收买蒙族少数精英上层,但是蒙族人民已经识破了中共统战手腕,再也不给中共真心卖命了。民族意识开始抬头。"六四"之后,海外的蒙族人成立了一个货真价实的内蒙古人民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历史和中共开了个大玩笑。 第三,高树华是内蒙师院教师,乌兰夫的第三个儿子力沙克也是内蒙师院的教师,两人本来是好朋友。在文革期间,乌兰夫一家都被打倒,高树华曾经冒很大风险秘密帮助过力沙克。然而等到文革之后,乌兰夫家族恢复了原有的地位和权力,高树华则被隔离审查。高树华的妻子向乌兰夫求援,却没有得到积极回应。这件事表明,在文革的荒唐岁月,总还有些人,主要是平民,保持着某种善良的人性;它正和官场的冷漠形成鲜明的对比。有趣的是,关于高树华暗中帮助力沙克一事,当时就受到各派的怀疑,但始终无法落实。直到高树华在晚年写回忆录,才披露了这段秘辛,否则这段历史悬案就永远也不可能澄清了。 文革已经过去40年了,但是,由于中共对文革历史的歪曲以及对文革研究的压制,文革这段历史的真相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水落石出,反而愈加扑溯迷离。文革的亲历者,即便是当年的"革命小将",如今也多已步入晚年。抢救历史已是刻不容缓。我希望有更多的有心人拿起笔来,千万不要让我们的历史在我们手中消失。 2007年6月28日
毛泽东时代:罪行揭露与历史反思· 142 条信息
#陈露文揭露毛泽东私生活内幕,权力与情感交织的复杂关系· 164 条信息
#内蒙文革
#造反派
#民族矛盾
#乌兰夫
#高树华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3个月前
上海造反派庆祝游行(1967年4月)
#上海
#造反派
#庆祝游行
#1967年
#文化大革命
分享
评论 0
0
Hu Ping胡平
4个月前
文革中造反派打內戰一大景觀:相識或不相識的人碰到一起,動輒就問對方是哪一派觀點的,若是觀點不同,每每當下就爭辯起來。都說中國人搞政治把家族觀念、地域觀念看得太重,不過在文革中這種情況卻很少見。幾乎每個地方的群眾都分成兩派,每一派的人都可以在其他地區找到自己的同志或盟友。一家人中間,兄弟姐妹之間乃至夫妻之間也常常分成兩派。毛澤東說伍修權家四個孩子就分成兩派。當時有句話,叫“親不親,線上分”,觀點相同者,即使素不相識也容易一見如故,好像真有“同是中華革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味道。觀點對立者,親友間也可能搞得很不愉快。據說,在那些兩派內鬥火爆之處,兩口子都有為此鬧分居鬧離婚的。文革中,意識形態的力量空前強大。它抹煞了、壓制了其他種種區別,包括民族的區別、地域的區別、宗族的區別、親情的區別。它使得政治觀點的區別成為吞沒一切的區別。如果說在運動初期,政治區別還常常體現為個人身分背景的區別的話,那麼到現在,則體現為觀點的區別、路線的區別。對廣大群眾而言,現在的問題不再是“你是什麼人”,而是“你是什麼觀點”,“你站在哪一邊”。
#文革
#造反派
#政治觀點
#內戰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6个月前
斗去斗来,斗到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无孔不入的毛式暴力造反“英雄”,找到了当年蒋介石先生和夫人宋美龄去吊唁陈布雷,与家属合影的一张照片。在这张照先上看到了娟秀袅袅的陈琏,便认定她是叛徒,不然何以有此照片?此后,造反派又从陈琏继母家中搜到陈布雷日记上一段话:“怜儿,不要再过问政 治,好好学习业务,凭自已的本事,做点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在这些“铁证”的面前,她有口难辩,有屈难伸,要么招认,要么挨斗。她怕斗,她怕打,她怕人格受到侮辱,只能用死的忠诚来表示自已是货真价实的“共产主义战士”。,,1967年11月19日早晨,身着一身整洁衣服的陈琏,从上海泰兴路华东局宿舍11层楼上一跃而下,玉碎而死,血肉一团。 陈琏死了,但她忠于“共产主义的信念”没有死,正如一个吸上海洛因而死于海洛因的亡魂,仍对海洛因怀着深深的恋倦与怀念,恨不得再吸它一口。她留下的绝笔书这样写道:“关于我被捕情况,我1949年的交待是完全忠实的。这一点将来你们总会明白的,然而我自已却等不到那一天了……”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人,全是天字第一号的傻瓜,屁股是脑袋的盲从。究其原因,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个反历史、反文明、反人道的海洛因毒品──建立一个没有人剥人的美好社会,毒害了千千万万的灵魂和肌体,心中只装有“天大地大,没有党的恩情大;爹亲娘亲,没有毛主席亲”的海洛因观念,才有视“革命”为“家庭”,视“组织”如“父母”的病态心理!这个“观念”,这个“心里”,直到今天还在毒害广大的中国人民。我不得不喊出一声:善良的人们啊!你们不能再继续吸海洛因了,赶快戒掉吧! 陈琏女土,陈琏前辈,我不知道你们今天清醒明白过来没有?这个海洛因毒品,使你失去慈祥的父亲,珍爱你的丈夫,难道还希望儿孙也像你一样,失去这些吗?它不但害了你们一家,我们一家,也害了全中国人民许许多多的一家!这个贩卖毒品的毒枭,就是所谓“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我们曾为战斗,我们曾为他牺牲,他不仅不回报我们,爱护我们,还逼使我们妻离子散,家被人亡,或死于劳改,死于饥饿,死于监狱,有的甚而死于刑场!可是这个毒枭,至今还躺在天安门的广场上,仍散发着死尸的恶臭,还想继续毒害中国人民,我们应该一起努力把他扫进历史的拉圾箱,不准他再玷污中国人。 陈琏,一个“共产主义”可悲的殉道土! ---陈布雷的共谍女儿文革自杀始末 作者: 铁流 图1:陈布雷 图2:陈琏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毛式暴力
#造反派
#蒋介石
#宋美龄
#陈布雷
#陈琏
#政治
分享
评论 0
0
朱韵和
6个月前
杨继绳说,“文革是一场毛泽东、造反派、官僚集团之间的三角游戏,这场游戏的结局是:胜利者是官僚集团,失败者是毛泽东,承受失败后果的是造反派。”“官僚集团掌握着文革责任的追究权、改革开放的主导权和改革成果的分配权。”文革延续了十年,造反派活跃的时间不过一两年而已。 1967年夏天,毛泽东的 战略部署从天下大乱转向天下大治。他说,现在是小将们犯错误的时候了。一度被他利用的造反者便卸磨杀驴。他不再容忍自下而上的力量横冲直闯,依靠军队,重建秩序。文革的中后期,从清查“五一六”、清理阶级队伍、“一打三反”到1975年的整顿,造反派受到不同名目的审查。毛泽东去世后,从华国锋领导的清查“四人帮”,到邓小平主导的整党、清理“三种人”,造反派受到进一步清算。 ---文革史叙述的五种语境 作者: 丁东
#文革
#毛泽东
#造反派
#官僚集团
#历史事件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