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参院听证会出现“名场面”:参议员伯尼·桑德斯一不小心,把华府的老底给掀了! 桑德斯脱口而出: 👉“几乎每个政客都收过制药业的PAC资金!共和党收,民主党也收。难道大家都腐败,就你一个清白?” 听起来像是想自保,结果更像是在集体招供:🤷‍♂️“大家都拿钱,别挑我一个。” 肯尼迪则毫不客气回怼:美国医学会、儿科学会,甚至心脏协会,全都被大企业渗透绑架了。所谓“科学权威”,其实被财团捏在手里。 现场效果: •桑德斯:想把锅甩给“制度通病”,结果显得自己和同行更心虚。 •肯尼迪:点出问题根子在“被收买的科学与政治”。 一句话总结:这场交锋让人直呼尴尬——桑德斯意外“爆料”了体制的腐烂,肯尼迪则把矛头对准了政商勾结的真相。🎭💊 👁️背景知识: PAC资金,其实就是美国政治圈里最常见的 “政治献金工具”。 🔹 PAC全称:Political Action Committee(政治行动委员会) 🔹 作用:用来筹集、分发政治献金,支持(或反对)特定候选人、法案或政策。 🔹 来源:钱主要来自企业、工会、行业协会或个人。 🔹 流向:PAC再把这笔钱捐给候选人的竞选团队,或者用来投广告、搞宣传,影响选举和政策走向。 ⚖️ 在美国,企业和组织不能直接给候选人送钱,于是就成立PAC,绕个弯合法送钱。 📌 简单比喻:PAC就是政客的“资金中转站”,背后写着“制药业”“石油业”“华尔街”……政客要是拿得多,大家就会怀疑他是不是替金主说话办事。 喵评:此种游戏规则,造成政客极易被大财团收买,是不是该改革了,让政客只能代表广大选民说话❗️❗️
端:过去三十年中国威权体制维持不坠,中国没有跟着世界的民 主浪潮共振,这是为什么?您在英文作品《反民主的全球化:资本主 义全球胜利之后的政治经济学》(2017)中提到,中国高效的威权体 制,提供了一个比民主制更有利于资本追逐超额利润所需要的环境? 吴:我这本书讲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学,涉及中国的内容很少,但确实是试图理解 1990 年代以来,世界共产主义垮台之后,全球化席 卷全球以来产生的权力关系变化。 简单地讲,一个是从制度框架上,分析了全球化带来的新的政治经济权力框架,再一个就是分析全球化在资本主义的三个最重要的方面(资本运作、劳动和消费)的新特点,最后归结到这三个方面对民主都是不利的,都削弱了民主化进程。 其中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有效统治的权威主义,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利用全球化在刚才讲的制度架构上及资本主义上的特点,加强了它的一些能力,形成了一个“反向依赖”。“反向依赖”是什么呢?在政治经济学研究当中曾有一个依赖学派(Dependency School),用拉丁美洲的经验来研究说,那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依赖西方领先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我想说的是,全球化以来形成了一个反过来的依赖关系,全球资本要依赖有效权威主义国家来赢得超额利润,而民主国家要依赖全球资本来提高经济绩效。 这个理解起来需要一些基本的理论传统。比如我说,全球化带来的一个很大的制度变化,就是“资本主义”成为全球性的,而“民主” 还在民族国家内部。你不可能要求拿美国的民主来要求其他国家的人,但是美国资本已经活动在全球范围了。所以,这里一个假设的前提是,“民主”和“资本主义”不仅是不同的,而且实际上关系是复杂的。我的努力是进一步观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二者发生的新变化。 吴国光《走向共产党之后的中国》(八九之后如何继续“韧性的战斗”?)(2019/5)
他救助群众 讲述人:陈发洪 当年刘文彩雇工, 82岁 我是解放前三年迁移到这儿来的,当时生活没得着落,去给总办(刘文彩)打工,最初做些杂活,扫地呀,打水呀,后来也帮他在唐场、苏家这些地方收收粮。我在那儿打工,玉米饭都没吃过,一天三顿大米饭,随便你挖(舀)。不是鸡就是鹅,不是鹅就是肉 ,那个生活还差了吗? 总办对人好得很!他救助穷人,看你家里贫穷的情况发票,一升的,两升的,你就拿那个票到安仁街上的洋楼里去称米。现在安仁啥子房子都拆了,那个洋楼不准许拆,要保护。他如果不帮助穷人,会死好些人。那些没得办法的人找到他,说家里有困难,总办就掏出纸来,写个条子,让他去称米。他那个思想同毛泽东是一样的,救助群众,救助困难户。随便哪个帮他干活,不欠人家一分钱,干完活就拿钱。穷的人呢,就白送钱给你。文彩中学就是他修的,好多人,光木匠就是几百。这么大的篜子,一天要蒸多少饭?随便吃。做完活就给钱。他在整个安仁,说话巴巴实实(实在),轻言细语,不扯个把子(指讲信用,不撒谎),同老百姓处得很好。 问:《收租院》里说他凶恶得很呢。 陈:那个东西是伪造的嘛,是造他的舆论。说交不起租就牵人家的猪、牵人家的牛,尽是乱球鸡巴说。他要真这么干他还想不想有人来种他的田?那是不可能的事!假的!编造的!! 问:你饿过饭吗? 陈:统购统销时我就饿得心慌,浑身没得力,走不动,脚肿得这么大。公社化时(大饥荒时),一天只有二两米,最后连二两米都没得,唉呀,惨!就我们这一带,饿死了好多人!那日子,一会儿这个饿死了,一会那个饿死了,还没得人帮着埋。每个人都怕自己也饿死了。不过,我们家还没有死人,我们这个队死得也不多,为啥子?我们生产队在河坝边,河坝上种了很多萝卜、瓢儿子菜,有一、二十亩,我们去挖来吃,救了命。 采访时间:2013年1月17日 地 点:安仁镇苏家虹桥村 ---谭松:对大地主刘文彩庄园的采访 图:泥塑群雕“收租院”,展现刘文彩和他的“狗腿子”如何压榨贫农。
肃反甄别的标准之一“不识字” 闲来无事,翻了一本老红军的私人回忆录。口述人叫李耀宇。老红军李耀宇虽然级别不高,但在延安期间,由于学过厨师,长期在后勤部门工作,因此见过的事多,见过的大人物也多,由于级别不够,没有组织上给他配人撰写,只是由他个人口授,儿子记录下来的。因此就没有那么多顾 忌,读起来,可以了解红军及延安生活的诸多细节,值得一说的事很多,但是我最想说的,却是老红军李耀宇有关识字的经历。 李耀宇是个红小鬼,四川巴中人,12岁就跟上红军,他所在的川陕红军,在张国焘领导下,肃反肃得凶,红军里凡是出身差一点,就有危险,而检验出身的标准之一,就是看这个人识字多少。 当然,北大毕业的张国焘是不在其内的,因为他是最高领导。虽然识字多了有危险,但军中却办识字班,教那些不识字战士识字,至少能写封简单的家信或看懂标语。刚开始李耀宇学习很卖力,成绩突出,但是识字教员偷偷跟他讲,不要这么卖力,识字多了,当心被当反革命抓进去,当他正在疑惑时,识字教员就被肃掉了,识字班无疾而终。 从此,李耀宇再也不敢识字,到了延安,给首长当勤务员,首长教他识字,不干,送他去学校学习,不干,最后,只学了一手厨艺。结果,到了延安整风期间,不识字的好处显出来了。李耀宇回忆道:“我没有文化学历,历史清白,审干审不到我的头上,整个杨家岭的干部就属我吃得饱,睡得香,既不考虑如何去整人,也不担心被人整,悠闲自得。 有一次,整风审干负责人之一的邓洁在大会上宣布:‘从今天起,办公厅、中组部、××部的同志一律不准走出杨家岭的大门,谁有什么事情要办,去找李耀宇同志,让他替你们去外面办去,大家尽量克服一下,全力整风,清查特务。”(《一个中国革命亲历者的私人记录》,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不识字的好处 张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