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汤光头
关注
统计数据
115
文章
0
粉丝
0
获赞
299
阅读
热门文章
1
TechFlow 深潮 发布的文章:近期教育领域的变化引发了广泛讨论,我认为教育改革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
145
32
汤光头
4周前
身边朋友都在焦虑,怕被AI取代,我反而觉得这是个机会。 我觉得,一个人真正的护城河,不是你会用多少工具,而是你脑中AI无法复刻的独特思考。 我有曾被琐事淹没,后来把90%执行工作丢给AI,结果竟有大块时间做高价值思考,产出翻倍。 因为AI是完美的执行者,但灵感、判断力和战略思维,源头只能是你。 做法: 1. 把重复劳动外包给AI。 2. 把省下的时间,投入到深度阅读和思考。
#AI浪潮:重塑就业,风险暗涌?· 95 条信息
#AI
#焦虑
#机会
#深度思考
#效率提升
分享
评论 0
0
汤光头
4周前
越是精打细算的人,好像越难抓住大的机会,你不觉得奇怪吗? 我后来想明白了,过度厌恶损失,才是限制自己的天花板。我们恰恰要主动花点钱,去买那些“可能打水漂”的信息和认知。 这背后是在用极低的、可控的成本,撬动信息差,购买一个未来的可能性。 所以,试试: 1. 主动去花钱。 2. 为认知而非结果付费。
#阶层固化:求变之路,殊途同归· 417 条信息
#精打细算
#厌恶损失
#信息差
#认知付费
#未来可能性
分享
评论 0
0
汤光头
4周前
看别人搞副业风生水起,看自己还在纠结“完美”产品? 搞钱最关键的是跑通业务闭环,先赚到第一笔钱,其他都是次要的。 我也曾花数月打磨产品一分钱不赚,也曾24小时上线新产品并赚到钱,那一刻才算真正起步。 原因很简单:1.赚钱是唯一的市场验证。2.正反馈是迭代的动力。 真正要做的事情:1.找到从触达到收款的最短路径。2.先搞定第一单,赚到第一块钱。
#AI掘金:知识付费新机,流量为王时代· 136 条信息
#副业
#赚钱
#业务闭环
#市场验证
#正反馈
分享
评论 0
0
汤光头
4周前
拼命工作,就是为了把老板的钱转给房东? 后来我才明白,这么想,格局就小了。工作的意义,是让你先上别人的船,学会航海。 因为打工的本质是: ✅ 用别人的资源试错 ✅ 链接自己够不到的人脉 ✅ 增强自己的能力
#打工
#个人成长
#资源利用
#人脉积累
#能力提升
分享
评论 0
0
汤光头
4周前
为什么身边那些最拼命、最高产的人,反而赚不到钱? 我们总被告诫要「以质取胜」,但这恰恰是最大的思维误区。搞产品,真正的答案是看赛道。 我曾经花三个月打磨产品,一分钱没赚。也曾经一天时间打磨产品,24小时变现。 原因很简单: * 红海里,好是基本功,你得出众。 * 蓝海里,有比好更重要,你得先在。
#努力
#高产
#赚钱
#红海
#蓝海
分享
评论 0
0
汤光头
4周前
为什么越想追求稳定的人,反而越焦虑? 我们总以为消除风险是明智之举,但真正的机会,恰恰藏在不确定性里。顶级玩家追求的不是100%的安全感,而是无限的可能性。 这背后的逻辑是: 1. **确定性是存量博弈**:天花板固定,你只能内卷。 2. **可能性是增量游戏**:边界由你定义,你能创造新价值。
#稳定
#焦虑
#不确定性
#可能性
#增量游戏
分享
评论 0
0
汤光头
4周前
为什么身边那些最聪明、最有想法的人,反而常常一事无成? 真正的竞争根本不在“想”的层面。分野只在于,你是否开始了,以及是否在黎明前放弃了。 2年前,最早搞独立开发,又是研究方向,研究技术,又是研究视觉。后来索性上线最简陋的版本,很粗糙但真实的反馈,让我拿到了第一笔收入。 原因很简单: 1. 用“战略思考”掩盖“执行恐惧”。 2. 渴望速成,无视事物客观周期。
#阶层固化:求变之路,殊途同归· 417 条信息
#执行力
#行动
#克服恐惧
#避免空想
#长期主义
分享
评论 0
0
汤光头
4周前
脑子里想法一堆,一打开输入框就词穷,这感觉谁懂? 实话说,写推文,拼的根本不是文笔。而是那个一闪而过的念头,是否被你第一时间抓住。 我以前也总纠结,好想法全闷死在脑子里。索性做了个小工具,能把念头一秒变推文。 为啥总卡住?无非三点:追求完美、缺乏框架、害怕差评。 所以我这工具就三步:①无脑记下念头;②AI套用爆款框架;③一键生成,你微调就能发!
#写作瓶颈
#AI写作工具
#推文创作
#灵感捕捉
#快速生成内容
分享
评论 0
0
汤光头
4周前
为啥很多人的 Build in Public,都搞成了自嗨的产品发布会? 重点搞错了!BIP 不是 public 产品,而是 public 你的心态。 我以前也光顾着晒功能,后来发现分享我的纠结和思考,反而吸引到真爱粉,我管这叫“心态同频”。 这么做能:1. 建立信任;2. 获得真实反馈;3. 找到同路人。 试试:1.多聊你为啥做;2.分享不完美的草稿;3.把“我”变成“我们”。
#build in public
#心态同频
#真爱粉
#建立信任
#用户反馈
分享
评论 0
0
汤光头
4周前
看着别人天天更新,自己却脑袋空空,是不是特焦虑? 很多人缺的不是灵感,而是会“偷懒”的思维。真正的高手,从不自己从零硬写。 我以前也为内容发愁,直到昨天开发了一个小工具,它能把我的任何一个闪念,瞬间变成一条逻辑清晰的推文。 因为它解决了3个难题:1.想法抓不住;2.表达不出来;3.写得不吸引人。 想跟我一样?试试这3步:1.有想法立刻记下关键词;2.一键让它帮你扩写成文;3.最后加上你的口头禅和情绪,搞定!
#内容创作
#效率工具
#写作技巧
#焦虑
#个人经验
分享
评论 0
0
汤光头
4周前
网络最魔幻的,所有博主都告诉你,千错万错,都不是你的错。 但这种“全员撑腰”的爽感,恰恰是最毒的药。它不是在治愈你,而是在慢慢废掉你客观思考的能力。 我也曾沉迷于这种认同感,直到和朋友深聊才惊觉,自己早已被困在了“回音室”里。 为啥会这样?1.算法把你“喂”饱;2.你只想听顺耳的;3.不同的声音早就被喷跑了。 咋办?试试这3招:1.主动关注不同观点的人;2.情绪上头时,先问个为什么;3.多和现实的朋友聊。
#网络
#博主
#回音室
#算法
#独立思考
分享
评论 0
0
汤光头
4周前
为啥别人一天发十条,而你一条都没有? 别再憋大招了,朋友。你那些一闪而过的想法,才是你最值钱的。 我以前也总想等个完美的想法,后来发现随手记下的“想法碎片”反而更受欢迎。 因为它:1.够真实,没那么多包袱;2.颗粒度小,容易引发共鸣;3.不完美,反而能勾引别人来互动。 试试看:1.想法来了,立马用手机记下;2.不用长篇大论,用问句发出去;3.别人评论了,就跟他们聊起来!
#想法碎片
#真实
#引发共鸣
分享
评论 0
0
汤光头
4周前
很多人天天喊着搞副业,结果一年过去,啥都没干成。 从我经验看,拉开差距的根本不是点子多牛,而是你敢不敢先拿个“60分的作品”出来。我曾花半年构思完美产品,朋友却用一晚搭个简陋网页就开始赚钱了,这就是“最小可行产品(MVP)”。 大部分人就卡在:怕被嘲笑、想一步到位、过度准备。 你试试:①只做最核心的功能;②定个3天死线,必须上线;③先给最铁的3个朋友用起来。
#AI掘金:知识付费新机,流量为王时代· 136 条信息
#副业
#最小可行产品(MVP)
#快速行动
#避免完美主义
#实践出真知
分享
评论 0
0
汤光头
4周前
脑子一堆想法,发出手的推文却没几条? 真不是你没灵感,而是从想法到文字的过程太拧巴了。创作的瓶颈,其实是效率的瓶颈。 我以前也这样,直到我开始用“语音+AI”这套组合拳,一个念头直接“说”成一条推文。 为啥这么爽?1. 说比打字快,不怕灵感跑;2. 没心理负担,想到啥说啥;3. 抓住瞬间的火花,随时随地都能记。 你也试试:1. 用手机录下想法;2. 把录音丢给AI整理;3. 自己再润色一下,加点人味儿,搞定!
#语音输入
#AI辅助
#推文创作
#效率提升
#灵感捕捉
分享
评论 0
0
汤光头
4周前
为啥很多产品经理,自己都不用自家APP,却天天琢磨着怎么让用户上瘾? 别老把“用户思维”挂嘴边了,那玩意儿太空。你得是你自己产品的头号粉丝,而不是个旁观者。 我之前做个小工具,就因为自己用着别扭,改了无数遍。直到我自己上瘾了,才敢拿给朋友看,这就是“用户0原则”。 因为:1.你能感知那些微小的不爽;2.你的热爱能真实地感染人;3.迭代方向特清晰,不瞎猜。 咋做?1.放手机首屏,强制用;2.在社交媒体分享真实心得,好坏都说;3.建个“吐槽文档”,随时记。
#产品经理
#用户思维
#用户0原则
#产品迭代
#上瘾
分享
评论 0
0
汤光头
4周前
为啥身边那么多有才华的朋友,脑子里装着改变世界的点子,最后却悄无声息? 因为成事儿的关键,根本不是想法多牛,而是你的想法能不能影响到别人。 我以前也总憋着大招,后来才明白,一个想法只有在别人的脑子里生根发芽,才算有了生命力,这叫「影响力场」。 为啥你的想法没人理?无非三点: 没共鸣、没信任、看不到价值。 想破局?试试这3招: 1. 把想法变成故事讲出来。 2. 持续输出,建立信任状。 3. 多用“你”,少用“我”,学会利他。
#有才华
#想法
#影响力
#共鸣
#信任
分享
评论 0
0
汤光头
4周前
为啥好多高材生,挣得还没楼下摊煎饼的大妈多? 挣钱这事儿,跟你啥身份没关系。关键是,你能不能戳中别人的“痛点”! 我以前也总琢磨怎么包装自己,后来才明白,你能帮别人解决多大麻烦,就能赚多少钱。 因为:1.没人为你的学历买单,只会为价值付费。2.“痛”才是最真实的购买信号。3.你不是在推销,而是在被需要。 咋办?1.多听用户吐槽,别自嗨。2.找到他们最想花钱解决的麻烦。3.成为解决这一个问题的专家。
#AI掘金:知识付费新机,流量为王时代· 136 条信息
#高材生
#赚钱
#用户痛点
#价值付费
#解决问题
分享
评论 0
0
汤光头
4周前
兄弟们,来玩啊 我开发了一个工具,可以快速的把你的闪念,转成一个有意义的推文,可能还能爆。现在邀请大家玩玩看 玩法:评论区发你的观点,我会回复你 比如:你不是没有执行力,你是没有洞察力
#推文工具
#快速转化
#观点
#社交互动
#邀请体验
分享
评论 0
0
汤光头
4周前
满大街都是“风口”,你却连个产品想法的影子都抓不到? 别再说自己笨了。好点子不是“想”出来的,而是解决具体问题“撞”出来的。 我曾苦思冥想毫无头绪,直到一头扎进实践,才发现“遇到问题”是关键。 背后原因是: 1.行动少,没遇到真问题; 2.圈子窄,视角受限; 3.空想多,缺乏体感。 试试: 1.给陌生行业打一次工; 2.帮10个朋友解决难题; 3.为自己做个小工具。
#风口
#产品想法
#解决问题
#实践
#行动
分享
评论 0
0
汤光头
4周前
每天忙到飞起,却总感觉一事无成? 你可能不是没有执行力,而是没有洞察力。真正的执行力,不是把事做完,而是把事做对。 我曾疯狂模仿大V,每天更新,流量却惨不忍睹。直到我开始深度分析用户,才明白关键在于【问题洞察】。 缺乏洞察是因为: 1.看不到本质; 2.抓不住重点; 3.找不到关联。 怎么办? 1.多问为什么,深挖需求; 2.用第一性原理,拆解目标; 3.坚持复盘,小步快跑调整。
#执行力
#洞察力
#问题分析
#用户需求
#第一性原理
分享
评论 0
0
汤光头
1个月前
有些人明明能力没你强,偏偏赚得比你多? 不是努力没用,是你的努力没变成 “产品” 。 以前我总觉得是自己不够拼,直到搞独立开发这一两年才想明白。 为啥产品这么重要? 打工是拿时间换钱,干一天赚一天的,这是加法;但产品不一样,一次打磨好,能卖给无数人,一份精力赚一万份的钱,这才是乘法效应。 而且零散的能力太容易被忽略了 —— 但如果是个清晰的产品,比如 “3 天就能上手的剪辑课”,别人一看就知道你能给啥,合作、成交都顺理成章,这就是给信任做了减法。 最关键的是,时间卖出去就没了,但你做的产品、攒的用户、攒下的口碑,都是能沉淀的资产,越往后越值钱。 那普通人怎么把努力 “产品化”? 我自己踩过不少坑,总结出这三步,亲测有用: 1.先搞清楚你能干啥 把会的技能、攒的经验、甚至特别痴迷的爱好都列出来,然后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最擅长啥?做啥的时候最有劲儿?现在市场缺啥?三个圈重叠的地方,就是你的 “冠军单品”。 2.赶紧搞个 “粗糙原型” 出来 别等完美了再动手!先弄个最简单的版本 —— 比如一份整理好的 PDF、一个小社群、一次 1 小时的付费咨询都行,找 10 个信得过的人试试水,听听他们咋说。 3.慢慢磨出 “标准化交付” 根据反馈改一改内容和流程,让不管谁买了都能轻松用起来。等这套系统跑通了,你就不用天天埋头干活了,专心搞推广、做销售,让产品自己替你赚钱就行。 散装的努力一文不值,产品化的努力价值千金。
#AI掘金:知识付费新机,流量为王时代· 136 条信息
#个人成长
#产品化
#技能变现
#经验积累
#时间价值
分享
评论 0
0
汤光头
1个月前
能力不如你的人,赚钱却比你多? 让你赚不到钱的原因,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你的努力没有“产品形态”。 兜兜转转,我搞独立开发一两年了,最近才发现,产品才是真谛。 为什么呢? 1.打破时间限制,实现非线性增长。 打工是做加法,一份时间换一份钱;而产品可以无限复制,一份精力能卖一万次,实现乘法效应。 2.建立认知标签,降低交易成本。 散装的能力很难被记住,而一个清晰的产品,比如“3天学会剪辑课”,就是一个超级名片,客户一看就知道能从你这得到什么。 3.积累可沉淀资产,构建复利效应。 你卖掉的时间一去不复返,但你打磨的产品、积累的用户、收获的口碑,都会成为你的资产,持续为你带来越来越多的回报。 那具体怎么做呢? 1.盘点你的“能力货架”,找到你的“冠军单品”。 把你所有会的技能、经验、爱好都写下来,然后问自己三个问题:哪个我最擅长?哪个我最有热情?哪个市场最需要?三者交集就是你的冠军单品。 2.搭建你的“产品原型”,进行最小化测试。 别总想着搞个完美的,先用最简单的方式,比如一份PDF文档、一个付费社群、一次1小时咨询,把它做出来,然后找10个种子用户去测试,收集反馈。 3.打磨你的“交付系统”,实现标准化复制。 根据用户反馈,优化你的产品内容和交付流程,把它做成一个任何人买了都能上手的标准化产品,然后你就可以专注在推广和销售上,让产品为你自动赚钱。 散装的努力一文不值,产品化的努力价值千金。
#AI掘金:知识付费新机,流量为王时代· 136 条信息
#个人成长
#产品思维
#技能变现
#时间管理
#经验积累
分享
评论 0
0
汤光头
1个月前
有个问题,我纳闷很久了,可能不太合适 推上很多人都在研究如何提高生产力,比如研究哪些模型写代码质量好,效果好 问题是,究竟在做什么产品啊?
#生产力
#模型
#代码质量
#产品
分享
评论 0
0
汤光头
1个月前
看上去我走到了违规的边缘 触发了人工审核😂
#违规
#人工审核
#边缘
分享
评论 0
0
汤光头
1个月前
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 😀
#工作
#积极
#微小
#表情符号
分享
评论 0
0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