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tBlogs 私域知识工程实战:如何让 AI 一次性写出高质量代码? | 阿里云开发者 文章提出通过构建私域知识工程体系,让 AI 深度理解业务和代码规范,从而解决 AI 编程的“80 分困境”,实现高质量代码的一次性生成。 摘要: 文章深入探讨了 AI 编程中普遍存在的“80 分困境”,即 AI 能完成大部分基础代码,但因缺乏项目特有的业务规则、代码规范等私域知识,导致生成的代码难以直接使用,开发者需投入大量时间进行“调教”。 作者将 AI 比作技术强但缺乏业务经验的新员工,并提出了一套“私域知识工程”的三板斧解决方案:首先,通过“代码解构与业务分析师 Prompt”对 AI 进行“入职培训”,建立包含架构、数据模型、业务规则和开发规范的私域知识库;其次,结合“开发专家 Prompt”和私域知识库进行智能编程,使 AI 能一次性生成符合项目规范的代码;最后,通过“文档自动维护专家 Prompt”实现私域知识的自动增量更新,形成自我进化的知识生态。文章通过对比改造前后数据,展示了私域知识工程在提升代码质量和开发效率方面的显著效果,并提供了可直接使用的 Prompt 模板。 主要内容: 1. AI 编程的“80 分困境”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称而非模型智能不足 -- AI 因缺乏项目特有的业务背景、代码规范和架构知识,导致生成的代码虽基础功能完善,但难以完全符合实际项目要求,需耗费大量时间进行二次修改和“调教”。 2. 构建“私域知识工程”是解决 AI 编程信息不对称的关键策略 -- 通过为 AI 建立包含项目架构、业务规则、数据模型和开发规范的专属知识库,并实现其自动维护,让 AI 像“老员工”一样理解项目上下文,从而提升代码生成质量。 3. “私域知识工程”显著提升 AI 代码生成质量和开发效率 -- 实践证明,该方法能使 AI 一次性输出高质量、符合项目规范的代码,将开发者的角色从“调教大师”转变为“甩手掌柜”,并带来知识沉淀、新人培养等额外价值。 文章链接:
最近在想产品定位问题,更具象的挑战是:怎么一句话向目标用户介绍清楚你的产品,让用户明白。 这个问题,对于 To C 的产品来说,往往挺难。因为 To C 产品的目标用户,往往并不是有直接画像的一群人。比如浏览器的目标用户是谁?Office 的目标用户是谁?Notion 的目标用户是谁?Manus 的目标用户是谁?NotebookLM 的目标用户是谁?ChatGPT 的目标用户是谁? 特别是在早期。To C 的 AI 应用,最终会落到:对 AI 有好奇的尝鲜者。细分去看,会五花八门。用 ChatGPT 的用户里,有 70 岁的老教授,也有 10 岁的小学生。NotebookLM 的用户,有白领,也有学生。YouMind 也类似。 于是,需要换一种思路定义目标用户。如俞军老师所说,用户是需求的集合。从这个角度来看,关键不是定义用户,而是定义某种共性需求。 Notion 满足的共性需求是在线文档协同。NotebookLM 满足的共性需求是资料学习。ChatGPT 满足的共性需求是通过 AI 来获取信息。YouMind 满足的共性需求是通过 AI 来创作表达。 从需求集合的角度来定义目标用户,YouMind 的目标人群是:对 AI 有好奇并有创作表达欲的人。但目前也不完全是,比如只想学习,不想创作的人,是不是 YouMind 的目标用户?目前看起来也是。 目标用户定义好之后,接下来是如何一句话描述,给用户介绍清楚产品。 我最近有个想法是,这里要分好几种: 1. 老瓶装老酒。比如用互联网技术再做一个微信。这个没人在做。 2. 老瓶装新酒。比如用互联网技术新做一个大红书。大红书是全新的,世人没见过的。这个也不会有人去做。 3. 新瓶装老酒。比如用 AI 技术重做客服系统、销售系统等等。这个在 To B 领域非常多。需求是确定的,通过 AI 技术重塑产品形态,非常有机会。 4. 新瓶装新酒。比如用 AI 技术新做一个社媒工具。比如会听到 AI 时代的微信、抖音、小红书的提法。有意思的是,因为是新酒,真做出来,产品形态肯定不是微抖红。 新瓶装老酒,比较容易通过一句话给用户说清楚产品是什么,有啥价值。 新瓶装新酒,则往往很难一句话说清楚,经常会被描述成 AI 时代的抖音这种类比说法,也有 XX looks like if Notion and NotebookLM has a baby 的类比方法。类比总是表面上看起来清楚,实际上啥都没说清楚。 如同 iPhone,早期也会通过 Phone + iPod + Internet 的三合一来描述自己,一直到 Smart Phone 的概念被用户接受,然后终于大家可以接受 iPhone 的一句话介绍了:iPhone 是全球首个智能手机。 YouMind 的“智能手机”是什么?我曾设想的一个答案是:YouMind 是全球首个好奇心平台。用户因好奇心而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阅读学习,然后在 AI 陪伴下,顺畅创作出了一些作品,这些作品被其他用户看见,又激起来更多的好奇心。 然而在当下,如果给用户说:YouMind 是一个好奇心平台。那只会引起大部分用户的一脸懵圈。 做产品,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