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财经
科技
虚拟货币
其他
登录
#切换
关注
Morris
21小时前
脑力工作者最好的休息方式,你累吗?很累对不对?每天对着电脑十几个小时,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瘫在沙发上刷手机,以为这就是休息,结果第二天起来还是累,脑子还是昏沉,效率还是低。这不是休息,这是在用一种疲惫替代另一种疲惫。真正的休息不是停下来,而是切换。 以前我和大部分人一样,写完稿子就觉得自己该放松了,躺床上刷短视频,一刷就是2小时。那时候我以为自己在休息,其实大脑根本没停,还在被各种碎片信息狂轰滥炸,睡前越刷越精神,睡着后越睡越累。直到有一天,我意识到,我的大脑不是因为工作累,而是因为长时间用同一种方式累。就像你左手端着五斤重的水杯,不管你多强壮,端2小时也得废,这时候最好的休息不是把杯子放下坐着不动,而是换右手端。 脑力工作最消耗的是什么?是专注力,是持续调动同一区域的认知资源。你盯着屏幕敲字,处理的是语言逻辑,消耗的是前额叶。你下班后继续盯着手机刷信息,虽然内容变了,但消耗的还是那块区域。这不叫休息,这叫换个姿势继续透支。很多人不懂这个原理,所以他们的休息方式永远在重复一个死循环,工作累了玩游戏,玩游戏累了刷视频,刷视频累了躺着发呆。看似在放松,实际上大脑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疲惫状态,从来没有真正激活过另一部分能力。 最可怕的是,这种错误的休息方式会让你产生错觉,你以为自己休息了,但身体和精神状态告诉你没有。于是你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抗压能力不行,是不是年纪大了扛不住了?不是,是你根本不会休息。我后来做了个实验,写完3个小时的稿子后,我不碰手机,直接去健身房举铁1小时。刚开始觉得很反人性,明明已经很累了还要去运动。但练完之后我发现回来坐在电脑前,脑子清醒的像重启了一样。那种累是肌肉的累,不是神经的累。肌肉累了睡一觉就恢复,神经累了睡三天都缓不过来。这就是切换的力量,用身体的疲惫换大脑的清醒,用肢体的劳动换认知的休息。 还有一种更高级的切换叫任务类型切换。比如我白天写严肃内容,需要大量逻辑思考和数据支撑,这种工作消耗的是理性脑,到了晚上我不会继续写相似的内容,而是去做视频剪辑,或者练毛笔字,甚至做饭。这些事情调动的是创造力、手眼协调、感官体验完全不同的脑区。做完这些事,我不觉得累,反而觉得充实,因为我没有在一个维度上耗尽自己,而是在多个维度上均衡使用能量。就像一台电脑,你只开一个程序跑到发烫,不如同时开几个轻量程序分散负载。 有个程序员说,每天写代码写到崩溃,下班后完全不想动,我问他休息时间都干什么,他说打游戏。我又问他打什么游戏,他说策略累。我直接跟他说,你这不是休息,你这是在用另一种方式继续敲代码,策略游戏需要的逻辑思维和写代码用的是同一块脑子,你根本没给大脑换档。我建议他去打篮球,或者哪怕去菜市场买菜做饭。一个月后他回来告诉我,工作效率提升了,人也没那么焦虑了。他说,以前总觉得时间不够,现在发现不是时间不够,是能量分配出了问题。这里有个残酷的真相,大部分人不是不够努力,而是不够聪明,他们以为拼命工作就能出结果,因为休息就是浪费时间,结果把自己困在了低效率的怪圈里。 真正厉害的人,懂得节奏,懂得在不同频道之间切换,让每一部分能力都得到使用和恢复。你看那些真正的高手,他们从不会把自己逼到油尽灯枯。投资人白天做决策,晚上可能在练书法。创业者上午开会,下午去跑步。他们看起来比你轻松,但效率比你高十倍,因为他们懂得如何休息。休息不是放纵,不是瘫着不动,更不是让大脑继续在信息洪流里挣扎。休息时主动切换,是有意识的激活身体不同部位的能量系统。当你把这件事想明白,你会发现自己拥有的时间突然多了,精力突然足了,工作效率也跟着上来了,所以,别再用错误的方式折磨自己了。下次感觉累的时候,别躺着刷手机,站起来动一动,做顿饭,跑个步,修个东西,画张画,干点。让你的手和身体参与进来的,是让大脑从无休止的信息处理中解放出来,让身体带着你找回真正的节奏。脑力工作者最好的休息方式不是停下,而是换一种活法继续动。当你学会切换,你就拥有了用不完的能量。记住,高手和普通人的差距,从来不在于谁更能熬,而在于谁更会休息。
#脑力工作者
#休息方式
#切换
#身体活动
#效率提升
分享
评论 0
0
个人主页
通知
我的投稿
我的关注
我的拉黑
我的评论
我的点赞